散文诗两首金色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散文诗两首《金色花》
主备:王巧贵
备课组成员:王鹏王巧贵赵富仓贾耀红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
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导入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
2、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又译作“瞻波伽”或“占波”,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3、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朗读课文时,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一定要读准字音。
1)现在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读的效果。
罗摩衍那( mó,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 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地笑。
祷告(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ù ):洗澡。
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2)现在我们来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老师一个小问题:
A 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
1、我们已经自由朗读了这首诗,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一个怎样的感受,
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
母子情深)
2、那么,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我们先来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有人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你同意吗?现在让我们聆听一遍诗歌朗读,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是不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3、听了,我们醉了。
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我们先来看看课文里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该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调皮,快乐)(教师提示,学生读)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母亲焦急,我调皮)(学生分析,学生读)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爱怜,责怪)
(4)“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调皮,撒娇)2)我们知道了一些关键诗句的读法,现在请同学们揣摩其他语句,把诗歌完整地朗读一遍。
然后老师请同学来演读、评点。
最后一起来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朗读指导: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三、品味意境,深情描述。
1、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式读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为我们创设了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些画面。
我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
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
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
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
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的句式来做恰当描述。
发挥集体的智慧,比一比哪一组描述的最美
3、齐读诗歌,再次品味画面美。
四、仿写拓展,感恩母爱。
1、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展开想象的翅膀,请以“妈妈,假如我变成了-----------”来说一句话,表达你对妈妈的爱。
如: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五、课文小结 :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
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因为他沐浴着母爱。
爱是交流的。
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
所以这堂课老师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
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
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六、作业:
1、收集资料,了解泰戈尔,阅读《新月集》。
2、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表现你对妈妈的深情。
3、实践活动:为亲人洗一次脚,后进行片断描写(心理描写或外貌描写)。
七、教后反思:
《荷叶母亲》
教学设想:
结合本单元“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圈点勾划”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目标,在教学中,以“读”为主线设计教学,读中习得字词、读中理解课文、读中悟情、读中熏陶升华情感、读中学得学习方法。
追求真实、原生态课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1、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
2、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溯源引流,情景导入。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诗人孟效的《游子吟》吧,一起朗诵一遍。
是啊,母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嘘寒问暖,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无言牵挂,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们永远也无法感恩的情感。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是古今中外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
今天,我们来一起走进冰心的《荷叶母亲》,看看作者是如何来体现这一主题的呢?
(营造氛围,感受母爱的普遍性,能活用学过的诗词。
)
二、整体感知,感受母爱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2、指名学生朗读,相互订正读音有误的地方。
重点关注下列词语:
应(ying这里指三蒂红莲与三姊妹相照应。
一并结合上下文明了“花瑞”的含义)
(指导学生明确:多音字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语意来确定它的读音。
词意也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
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欹(qī)
3、交流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
明确: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
写红莲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以达到“我”是就雨打风吹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
(意在引导学生明确从整体上把握一篇文章方法是多样的。
从体裁上来说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从内容上来说这是写母爱的散文;从写作技法上来说这是一篇借荷花喻人,歌颂母爱的散文……对文章的把握方法是多元的。
)
三、三读“荷叶”,三品母爱
1、一读,读红莲、赞荷叶,体察文章结构美。
明确:文章从朋友送红白二莲写起,忆起儿时院中的莲花,写雨中的白莲的不幸,重点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倾盖起红莲,触动了自己,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作者层层铺垫、巧用对比、水到渠成,结构精致。
(意在引导学生明确文章写了什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从内容上明白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下面情感朗读和体味文章语言服务。
)
2、二读,赞荷叶、怜红莲,体味文章语言美。
A、听同学朗读,听读画面美。
听同学的朗读,说说最感染你的画面。
B、在画面里,你见到了怎样的荷叶?你又见到了怎样的红莲?谁是画面的主角?引读文章的具体语言来说明。
研读4-9段
(意在让学生读出荷叶的无私、勇敢、慈怜;红莲的娇美、脆弱、在母爱阴蔽下的幸福、甜蜜;读出白莲的不幸,作者对白莲的惋惜;读出雨的大、风的急。
答题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
要让情感成为学生内心深处的震撼,只有抓住文本不放松,紧扣语言,着眼于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才能让句子还原为学生脑海中的画面,从而使学生有切身的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我想也是这个道理。
)
3、三读,赞荷叶、颂母爱,体悟文章情感美。
A、读议,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赞颂荷叶对红莲母亲般的爱么?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B、谁又是这幅画的主角?你又从文中读出了怎样的母亲?怎样的“我”?再研读4-9段。
(意在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重点研读。
读出母亲的细心、对儿女的关爱;读出“我”的敏感、我“不宁的心”的内容,通过细品,真切的感悟到母爱的伟大;感悟到作者对母爱的深情歌颂。
)
C、深情的朗读最后一段,明确“心中的雨点”的内涵和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讨论明确:“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
(如果浅尝辄止,就会失去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和敏锐的语感,更难于透过语言文字见其思想、领其情感、悟其精髓。
语感是一种言语感受经验,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的运用和严格的语言训练中形成的。
它既需要通过阅读,写作和有声语言的环境来积累语言经验,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需要联系生活经验去比较揣摩语言文字,提高语言修养来获得理性知识,它是既带有浓重的经验色彩,又伴随着很强的理性认识的语言感受形式。
因此再一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
四、回归文本,内化语感。
请同学们包含深情地朗读全文,成诵。
(意在培养学生的语感。
要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以明达文意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声音信息比文字符号更具可靠性,学生在诵读课文时,口耳眼三种器官协同参与活动,有助于增强语感。
朱自清认为,诵读兼口治、目治、耳治,于培养语感最为有益。
我国传统语文学习强调熟读成诵,反复揣摩,其科学价值之一就是培养语感。
)
(原文略)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2.预习第五课。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