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域村镇体系结构规划

合集下载

哈尔滨王岗镇总体规划参考模板

哈尔滨王岗镇总体规划参考模板

哈尔滨王岗镇总体规划第一部分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一、现状概况(一)村镇体系发展现状1、村镇总体格局王岗镇目前已形成了1个镇政府所在地城镇、11个行政村、一个国营农场、17个自然屯在内的,中心城镇、行政村、自然屯三级村镇聚落的村镇体系。

总人口45810人,总用地5887.34公顷,建成总面积993.67公顷。

2、村镇体系职能结构王岗镇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王岗镇1个镇域中心城镇为核心,以11个镇域区域中心——行政村为主体,若干自然屯为网络的镇域村镇体系。

以王岗镇为中心,整个镇域处在由三环(规划)、四环、哈双公路、学府路、机场路和京哈铁路所组成的扇形网络内,各村镇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镇域现已形成了以王岗镇为首位城镇的村镇规模结构。

(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王岗镇乡镇企业发达,工业产值增长迅速。

2000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3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6.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7:86:7。

人均职工收入4341元,农民收入3793元。

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稳定增长,发展潜力大。

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其中电磁电缆、机械、建材、轻工业、新能源等为主导部门,效益较好,发展势头迅猛。

第三产业以初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为主,果品大市场是拉动经济的主要因素。

(三)存在问题1、村镇体系总体发展水平不高2、村镇体系职能结构不尽合理3、基础设施发展滞后4、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5、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四)规划总体方案1、职能结构(1)近期规划(2001~2007年)形成以王岗镇一个一级城镇为核心,以杜家村等3个二级村(镇)为主体,以7个三级村(镇)为辅的村镇职能分工体系。

(2)远期规划(2008~2020年)撤兴农村,划入王岗镇,增加王岗镇的发展空间。

形成以王岗镇一个以及城镇为核心,杜家村、永丰村、哈达村3个二级村为主体,以6个三级村(镇)为辅的村镇职能分工体系。

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

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

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一、构成和层次村镇体系构成村镇层次组成镇(乡)村镇体系构成层次示意图二、镇(乡)域村镇发展条件评价方法1、确定评价因子2、权重值浙江省某镇域村镇发展条件评价因子表注:①为取得更精确合理的评价值,“耕地资源”和“经济收入也可分为”总量“和”人均“分因子进行计算。

②自然条件、区位交通、村镇建设条件等评价因子的分值均按5分制赋值,以3分为合格(标准值)。

3、评价模型公式U i= mjj j X W式中:U i─第i个村镇的评价值W j─第j项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加权系数)X j─第i个村镇的第j个因子评价分值m─评价因子的个数4、发展条件总排序根据各个评价因子及权重值,由评价模型得出各村综合评价值,从大到小排序,并绘制综合评价图。

(可以是柱状图,也可以是块状图)5、评价结论三、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方法1、总人口预测①综合分析法:Q n =Q0(1+k)n+P式中: Q n─总人口预测数Q0─常住(户籍)人口现状数k─规划期内常住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N─规划期限p─规划期内常住(户籍)人口机械增长数本公式适用于历年从镇(乡)域外来的暂住人口少而住期短的乡镇。

②综合增长法:Q n=Q0(1+a+b)n+c式中: Q n─总人口预测数Q0─常住(户籍)人口现状数a─规划期内年平均自然增长率b─规划期内年平均机械增长率c─规划期内暂住(≥1年)人口数N─规划期限本公式适用于历年人口资料统计较完整、从镇(乡)域外来的暂住人口多且住期较长的乡镇。

2、城镇化水平预测①城镇人口增长法:城镇化水平(%)=n nQ yp)1(式中: p0─现状城镇总人口y─城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Q n─规划期镇域总人口N─规划期限本公式适用于历年城镇人口资料统计比较完整的县城外建制镇。

②劳力转化法:城镇化水平(%)=n nnQZNSEKAFkP⨯-⨯+⨯+++])1([)1(p0─现状城镇总人口Q n─规划期镇域总人口K─人口自然增长率N─规划期限F─农村劳力占农村人口比例A─镇域农村人口E─种植业劳力占农村劳力比例S─镇域农村耕地数N─规划期每劳力平均负担耕地数Z─富余劳力转化为城镇人口的比例本公式适用于种植业为主的县城外建制镇。

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总体规划(2013-2030)

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总体规划(2013-2030)

《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总体规划(2013-2030)》规划简介一、区域位置云龙镇位处海口市中北部,东与美兰区演丰镇接壤,南与红旗镇为邻,西隔南渡江与龙塘镇相望,北接美兰区灵山镇,并与海口美兰机场接壤。

二、规划范围1、镇域规划范围镇域为云龙镇行政管辖范围,规划用地面积为96.01平方公里。

2、镇区建设范围东至儒来村,南沿着云龙水库北岸,西以永三公路,北到云龙产业园北侧,规划用地面积为12.94平方公里,其中云龙镇区面积为7.45平方公里,云龙产业园面积为5.49平方公里。

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海南省新型城镇化示范镇、海口市的首善之镇。

到规划期末,云龙镇是海口市中部具有较强带动辐射作用的卫星镇。

表现为产业特色突出,镇域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完善等,城镇具有较强辐射聚集效应。

镇区以较大动力带动各片区、中心村、基层村的经济快速发展。

全镇域范围内城乡公共设施完善配置、城乡基础设施全覆盖及居民点生活环境优美。

四、镇域镇村体系规划村镇规模结构本着“发展区域中心镇、城镇区中心,促进人口向城镇经济发达区域集中,完善规模结构”的基本思想,制定2030年镇域村镇体系规模结构为“1城镇区、5农村社区及2基层村”。

五、镇域空间结构规划规划构筑“一江二溪一园”的生态格局和“一心二轴四区”的空间结构。

1、生态格局:一江指南渡江水土保持带;二溪包括三十六曲溪生态景观带和云龙溪环境景观带;一园为陶公山森林公园,是海南第一风水福地。

2、功能结构:一心指城镇综合服务中心;两轴的交通发展轴,即海榆东线和、云定公路和云美公路,是镇区建设发展方向的重要引力,是城镇建设重要发展轴;四区包括经济产业区、文化教育旅游区、滨江生态旅游观光区和生态高效农业区。

六、镇域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分类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工业用地、教育用地(职业教育)、旅游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农业用地、其它用地等。

七、城镇性质云龙城镇性质为海口市近郊产业型卫星镇;云龙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案例分析一陇南市鸡峰镇全域规划

案例分析一陇南市鸡峰镇全域规划

案例分析一陇南市鸡峰镇全域规划一、鸡峰镇全域发展的基础与条件1生态现状鸡峰镇地处成县南部秦岭余脉,全镇林地覆盖率达80%以上,东北部有屏障型鸡山群岭,自然环境条件极佳,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小城镇,具有塑造山水田园式小城镇的潜质。

同时由于地处秦岭山系,介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三大地貌单元之间,地层破碎,地质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灾害活动频繁,是成县滑坡、泥石流最发育的地区之一。

2镇村分布鸡峰镇下辖27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从镇村空间分布看,由于受地势限制,农村居民点规模小、村庄布局分散。

其分布的地理环境趋向比较明显,镇域内西北部成康公路一线(区)居民点相对密集,依托农业资源条件成组分布;镇域东南区域主要为林区,少有聚落点分布。

镇域村庄聚落职能特色逐步形成- 长沟、朝霞村以旅游及旅游服务为主,中西、左山、麒麟、张楞、草滩主要以烤烟种植为特色,朝霞、曹庄、长沟、鸡心、西坪等村以中药材种植业为主,南山和曹庄的优质核桃种业以及西坪、树林高寒蔬菜种植规模在逐步扩大。

总体来讲, 各地发展的差距不在于产业水平高低,而体现在区位和自然资源禀赋带来的"红禾IJ",全域层面功能组织完善的聚落体系尚未形成。

3空间结构通过对县域空间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进行解读,可以看出县域发展次轴在鸡峰镇的经济走廊主要沿成康公路(化陈公路)一线,但是尚未有对村庄层面的空间有序化组织;由于地形与工程地质条件的局限,造成了城镇一景区一腹地村庄发展缺乏纵深联系与互动,分散布局造成基础设施投资难度加大,难以优化布局。

城乡统筹的背景下,要求对村庄发展的空间布局、聚集程度、拆并方式予以指引。

4产业特征鸡峰镇区主要以行政办公以及传统服务业为主,第三产业仍主要集中在零售业和农产品集散交易,旅游接待、餐饮服务和商贸物流等新兴服务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限制了工旅农产业的沟通与互动。

依托资源禀赋的"红利",鸡峰山景区旅游业平缓增长,旅游目的主要以传统观光游览为主,旅游产品开发整体水平不高,缺乏中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旅游业对当地GDP贡献率较低。

新农村村镇职能结构的规划

新农村村镇职能结构的规划

一览英才网 是基于行业垂直细分和区域横向细分的网络招聘网站平台,国内各行业各地区首选求职招聘网站平台! 建筑设计院招聘首选网站新农村村镇职能结构的规划村镇职能结构是指村镇体系内在职能,特别是在服务于村镇以外的主要职能方面的构咸及其相互关系。

村镇职能结构的主要内容有职能等级的划分与构成、职能类型的确定与分布、职能分工与职能组织等。

1.社会职能职能等级是指村镇体系中村镇在村、镇(乡)域乃至更大地域范围承担的社会方面的主要职能所划分的等级。

等级的划分及构成如下。

根据村镇体系中村镇在承担社会方面的主要职能的服务和影响范围,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中心镇、一般镇、集镇、中心村、基层村。

3.村镇职能类型的确定村镇的职能类型一般由在村镇经济发展中起最重要作用的一、二个行业构成。

村镇职能类型是确定村镇性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1)职能类型的确定方法。

1)定性分析——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全面分析村镇各行业在村镇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2)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对村镇各业进行技术、经济指标分析,从数量上来确定起主导作用的行业。

①起主导作用的行业在全村或全镇(乡)或县域片区的地位和作用。

2.经济职能经济职能类型是指村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承担的经济方面职能中最主要的类别。

②采用同一经济技术标准,如职工数量、行业产值、产品产量等,从数量上分析其所占比重,是否占明显优势。

③分析村镇用地结构,以用地所占比重大小来表示其在用地结构中的主次。

(2)类型的种类。

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后,确定起主导作用的行业。

村镇职能类型一般由1~2个起主导作用的行业组成,由2个行业组成的类型,前者的作用和地位应比后者更突出和重要。

由于村镇经济发展的情况各不相同,职能类型的种类具有多样性,要根据村镇的实际情况确定。

在多业均衡发展,难以确定主导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时,也有定为“综合型”类型的情况。

4.职能分工与组织在我国,一般村镇体系的职能类型结构大多处于一种自然放任的状态,除了行政隶属关系的纵向联系外,村镇彼此之间缺少横向联系,其具体表现为各村镇的职能类型雷同,分工不明确,缺乏特色。

张堰镇总体规划——镇域规划说明

张堰镇总体规划——镇域规划说明
5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2
5.1 总体战略...............................................................................................................................................22
5.2 产业发展及组织政策 .......................................................................................................................... 23
5.2.1 发展原则与目标 ............................................................................................................. 23
7 编制城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原则 .......................26
7.1 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发展策略 .............................................................................................................. 26 7.2 产业优势布局 ...................................................................................................................................... 27 7.3 交通运输 .............................................................................................................................................. 27 7.4 生态资源的保护 .................................................................................................................................. 27 7.5 造景 ...................................................................................................................................................... 28 7.6 能量供应和废弃物处理 ...................................................................................................................... 28 7.7 规划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 28

永兴县鲤鱼塘镇镇域村镇布局规划(2014-2030)

永兴县鲤鱼塘镇镇域村镇布局规划(2014-2030)

永兴县鲤鱼塘镇镇域村镇布局规划(2014-2030)说明书华诚博远(北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14年10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述 (1)一、规划指导思想 (1)二、规划原则 (1)三、规划目标 (2)四、规划期限 (2)五、规划范围 (2)六、规划依据 (2)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 (2)一、鲤鱼塘镇概况 (2)二、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3)三、人口与村庄发展现状 (3)四、村庄建设现状 (10)五、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第三章与上层次及相关规划的衔接 (11)一、永兴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年) (11)二、永兴县鲤鱼塘镇总体规划(2013-2030) (13)第四章镇域发展目标及产业布局 (13)一、发展目标 (13)二、镇域产业发展布局 (14)第五章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 (14)一、镇域人口预测 (14)二、镇域建设用地规模 (15)第六章镇域空间布局规划 (15)一、镇域空间管制分区与管制要求 (15)二、村镇布局战略 (16)三、村庄类型划分 (17)四、村镇空间布局 ............................................................ 18 第七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0)一、道路交通规划 (20)二、基础设施规划 (21)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2)第八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3)一、现状概况 (23)二、规划原则 (23)三、总体目标 (23)四、规划措施 (23)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24)一、综合防灾规划原则 (24)二、防洪排涝规划 (24)三、抗旱规划 (24)四、消防规划 (25)五、森林防火规划 (25)六、防震规划 (25)七、其他非常见自然灾害防灾规划 (25)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25)一、规划期限与原则 (25)二、近期建设重点规划 (25)第十一章规划实施建议与措施 (26)一、行政引导 (26)二、建设引导 (26)附表:鲤鱼塘镇各村庄布局规划一览表 (49)前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镇平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15—2030)的批复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镇平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15—2030)的批复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镇平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15—2030)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4.08•【字号】宛政文〔2017〕22号•【施行日期】2017.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镇平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15—2030)的批复宛政文〔2017〕22号镇平县人民政府:你县《关于呈请审批〈镇平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的请示》(镇政文〔2017〕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镇平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同意《规划》确定的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县域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结构、规模等级结构和职能组合结构。

形成由“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构成的镇村体系,做强中心镇,做好一般镇,围绕中心村,带动行政村,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优化、生态良好、设施完善、城乡协调的镇村体系。

做好与市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的衔接,加强县域各乡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强化城乡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合理保护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重视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规划》是指导县域城乡健康发展,引导县域村镇协调布局,统筹安排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合理开发利用空间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性规划。

要按照《规划》的要求,合理布局县域镇村、产业和设施,对县域资源和环境进行严格保护,对县域空间资源进行科学划定和管制,统筹做好镇平县域村镇体系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逐步把镇平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三、要重视区域协同和城乡统筹发展。

要立足镇平县现实基础,着眼未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村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形成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

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全面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双阳区区域村镇体系规划说明书5.30

双阳区区域村镇体系规划说明书5.30

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技术路线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五个统筹”出发,本次规划从城乡一体化理论、空间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定位和动力因素等不同方面和角度展开研究,结合以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前提的规划思维,强调控制、保护、合理配置区域各类资源,统筹协调城乡关系、区域关系、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关系,明确空间管制要求。

二、规划指导思想(一)以空间敏感性(山林坡地、矿产资源、农田、水网)分析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双阳区是长春市重要的生态涵养区,规划将运用GIS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归类并进行空间敏感性评价,有利于明确城镇可发展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

(二)以空间结构优化统筹区域城乡发展依据双阳区地理条件、发展趋势和城镇的相互关联度等,构筑区域空间发展框架,通过交通以及其它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发展,加强区域城镇之间的联系,增强功能互补性,带动生产要素向重点发展区域、重点镇集中,各项基础设施向中心村、基层村地域延伸,实现区域分工、空间互动与城乡一体,积极、有序、因地制宜的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以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职能转移和区内的产业空间整合为重点,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奢岭、鹿乡、双营、山河等重点镇是双阳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应加强这些重点区域和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载体的支撑能力,吸纳产业向这些区域集聚,提升区域经济。

(四)以空间管治为手段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双阳区处于长春市的上风上水方向,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林业资源丰富,其发展必然应立足生态、水资源保护为前提,发展区域经济;根据双阳区域空间开发与生态保护框架,强调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国土空间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发展区,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加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五)以完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从全局角度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第四章 小城镇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设计---第四章  小城镇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人口:846人;数量:562851个
精选课件
4.2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3)乡镇(集镇)镇区
含义: 乡镇是县辖的一个基层政权组织(镇或乡)所 辖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生活服务 中心,联系着附近若干个中心村和基层村。
特点: 位置比较适中,交通较为便利;具有一定 规模的公共福利、商业服务设施;是乡镇企 业的生产和经营基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集 散地,也是居民物质文精选化课件生活的服务中心。

城镇化水平 1、测度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描述; 镇区常住人口/镇域总人口×100%
精选课件
2、预测 1)联合国法
这是联合国用来定期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镇人口 比重时常用的方法。它是根据已知的两次人口普查的城镇 人口和乡村人口,求取城乡人口增长率差,假设城乡人口 增长率差在预测期保持不变,则外推可求得预测期末的城 镇人口比重。
精选课件
(2)要考虑村庄的交通条件 靠近公路干线、河流、车站、码头的村庄
一般都有发展前途,对一些交通闭塞的村庄, 切不可任意扩大其规模,或维持现状,或淘汰。
考虑交通条件时,应考虑远景发展。
(3)村庄基础
优先发展人口多,经济基础好,设施完 善的村庄。
精选课件
(4)村镇的分布要均衡 (5)考虑建设条件的可能
停滞发展,甚至萎缩,使其失去了推动了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的作用。
精选课件
2)中心镇的选择
(1)中心地理论、引力流理论和交通区位 对中心镇的影响。
中心镇是县(市)域一定片区的中心,要能带动周 围几个乡镇的发展;中心镇应在其上一级引力流的 主方向上,同等条件下,要选交通区位好的镇作为 中心镇。
(2)经济有一定基础或是具有较明显的发 展潜力 财(政3收)入镇(区0.4人)口;人相均对纯较收多入;(0.2);社会总产值 (农(业0.14产))值;市(第政0三.0设产5)施业;产相生值对产(精较性选0课.建完1件)设善;投工资业(产0.值1)(0.05);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镇域规划的示范)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镇域规划的示范)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附件:总体规划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城镇概况-----------------------------------------------------------------------01第二章规划背景-----------------------------------------------------------------------06第三章规划依据与总体规划目标--------------------------------------------------08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10第五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12第六章镇域空间管治与自然环境保护规划--------------------------------------14第七章镇域旅游规划-----------------------------------------------------------------15第八章镇域交通规划-----------------------------------------------------------------16第九章城镇用地总体布局-----------------------------------------------------------17第十章城镇居住与公共设施用地规划--------------------------------------------21第十一章城镇道路交通与对外交通规划-------------------------------------------24第十二章城镇绿地与河网水系规划-------------------------------------------------26第十三章城镇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27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8第十五章城镇市政工程设施规划----------------------------------------------------34第十六章城镇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37第十七章城镇综合防灾规划------------------------------------------------------------39第十八章城镇近期建设规划------------------------------------------------------------40第十九章规划实施建议------------------------------------------------------------------42第一章城镇概况1.1现状概况1.1.1基本概况1.1.1.1 地理位置同里镇位于江苏省吴江市东部,东经120°44’,北纬31°09’处。

(陈)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

(陈)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

(陈)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前言“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

要制定和完善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

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根据党中央《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和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湖北省提出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以中心镇和边界口子镇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全省小城镇建设步伐。

大冶市还地桥镇作为大冶市西北部地区的中心镇、楚天明星镇,积极响应省、市号召,推进城镇化战略,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把编制高水平、高起点城镇规划作为指导城镇建设发展的龙头和基础,是十分即时和必要的。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还地桥镇人民政府委托,与还地桥镇人民政府共同编制《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编制工作组于2001年3月初进现场开展工作,在实地踏勘、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规划初步方案和正式方案的编制,于5月初向镇人民政府正式汇报了规划方案,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6月底,在大冶市建委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获得一致通过,7月底完成了《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工作得到了湖北省建设厅、大冶市建委、大冶市规划局等各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在此表示感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冶还地镇人民政府二○○一年七月项目名称: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编制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规划资质,证书号:0270048大冶市还地桥镇人民政府规划领导小组:姜笑山中共大冶市还地桥镇委员会书记张勇大冶市还地桥镇人民政府镇长陈峰中共大冶市还地桥镇委员会副书记陈绪波中共大冶市还地桥镇委员会纪委书记王方稳大冶市还地桥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项目负责人:陈锦富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朱霞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华中科技大学项目组成员:史晓华、杨小红、曹凤芹、潘哲张立勤、陈天华、徐振桑、周李郑伟军、李宏、朱军武还地桥镇人民政府工作组成员:柯和正还地桥镇建设办书记陈金柱还地桥镇建设办主任胡德山还地桥镇建设办主王志雄还地桥镇建设办主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1.1为适应还地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城镇建设提供管理依据,特制定本城镇总体规划。

米易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米易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_2030年)(地图)

米易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米易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_2030年)(地图)

米易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米易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地图)米易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主要内容简介一、规划期限近期:2015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二、规划范围县域:米易县域行政管辖范围,包括7个镇(攀莲镇、丙谷镇、得石镇、撒莲镇、垭口镇、白马镇、普威镇),5个乡(草场乡、湾丘彝族乡、白坡彝族乡、麻陇彝族乡、新山傈僳族乡),规划面积约2153平方公里。

规划区:包含攀莲镇及草场乡的部分区域,其中包含水塘村17.39平方千米、青皮村20.54平方千米、柳溪村0.72平方千米、贤家村11平方千米、双沟村5.07平方千米、沙坝村6.69平方千米、克朗村13.33平方千米、顶针村1.47平方千米,以规划管理和协调为重点,总面积为76.21平方千米。

中心城区:北至贤家坝,南至秧田湾,西至克朗—鸡罩山—水塘,东至灵官山—省道214外迁线。

包含贤家、青皮、水塘、克朗四村的部分用地,总面积约20平方千米。

三、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包括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县域城镇等级职能与布局、美丽新村建设、县域综合交通、县域基础设施、县域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防灾、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县域旅游发展、资源节约及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县域空间管制等12个部分内容。

其中重点内容主要有6个方面:(一)县域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近期(2020年):县域总人口规模为25.7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45.1%,城镇人口规模为11.6万人左右;远期(2030年):县域总人口规模为28.7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为56.7%,城镇人口规模为16.3万人左右。

(二)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为:“一心、两轴、两区”。

“一心”:是以县城为中心,包括攀莲、草场城市规划区范围,是带动全县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地区。

“两轴”:(1)安宁河城镇发展轴:向北对内连接湾丘、白马城镇组团,对外衔接德昌、西昌、雅安、成都等地;向南对内连接丙谷、撒莲、垭口城镇组团,对外衔接盐边、攀枝花、昆明等地。

蕲州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正式竖版

蕲州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正式竖版

工程名称:蕲州镇总体规划编制单位:湖北省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研究院湖北省武穴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委托单位:蕲州镇人民政府设计资质:乙级设计证号:(鄂)城规编第(032009)院长:====(规划工程师)总工程师:====(规划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助理规划师)设计人员:====(助理规划师)====(助理规划师)====(助理工程师)====(助理规划师)====(助理工程师)咨询教授:参编人员:====(蕲州镇党委书记)====(蕲州镇镇长)文本目录总则第一章蕲州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二章城镇性质、规模、用地发展方向与规划区界定第三章镇区总体布局第四章专项系统规划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第二节绿化景观规划第三节给水工程规划第四节排水工程规划第五节电力工程规划第六节电信工程规划第七节广播电视工程规划第八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第九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节环卫设施规划第十一节消防工程规划第十二节防洪工程规划第十三节人防工程规划第五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六章总体规划实施说明书目录前言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第四章镇区概况第五章城镇性质与规模第六章城镇用地评价、发展方向与规划区范围第七章镇区总体布局第八章镇区专项系统规划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十章规划管理与实施图纸目录蕲州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区位示意图――村镇结构规划图――镇域经济结构分析图蕲州镇总体规划――现状图――建设用地评定图――用地布局图――结构分析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绿化景观规划图――景点分布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给水工程规划图――雨水工程规划图――污水工程规划图――电力工程规划图――邮政电信工程规划图局部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图蕲州镇总体规划文本总则第一条蕲春县蕲州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是蕲州镇规划区内各项城镇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最新新郑龙湖镇村镇体系规划

最新新郑龙湖镇村镇体系规划

新郑龙湖镇村镇体系规划(图)2010-07-27 15:56:10 来源:聊宅网城市论坛项目名称:龙湖镇总体规划所获奖项:河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设计单位:河南匠人国际建筑规划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一、区位及环境郑州市处于京广发展轴与亚欧大陆桥交汇处,作为省会城市,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扩张的新阶段,成为国家区域经济东推西移的战略支点之一,为加快自身发展,缩小与先进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差距创造有利条件和难得的发展良机。

龙湖位于紧临郑州市核心区与第一圈层的交汇部位,受郑州市强烈辐射的效应,龙湖镇的经济发展也经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考验。

在新郑市城镇体系规划结构确定一个中心,三大板块。

指以新郑市为中心,包含临郑板块,临港板块,临煤板块。

临郑板块指龙湖镇、郭店镇,临港板块指孟庄镇、薛店镇,临煤板块指辛店镇、观音寺镇,龙湖镇处于新郑市总体规划中的临郑板块。

二、方案构思1、注重区域功能,准确定位城镇性质龙湖镇位于郑州市、新郑市与薛店“港区”中心部位,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与周边大城市(郑州市)和新郑市区联系便捷,未来的发展与周边各级城市之间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发挥区位优势、依托现有基础,与周边城市合理分工、加强协作,从区域协作的角度定位龙湖未来的城镇发展,是指导城镇发展规划的基础和前提。

2、完善城镇体系,统筹城乡发展龙湖地处平原,地域范围相对较小,交通条件好。

目前已经形成了高首位度的集中发展的镇域村镇体系格局。

高度集中的极化发展可以迅速提高经济总量,也符合集聚发展阶段的区域发展规律。

但在规划期内,在实施优先发展中心村的策略时,逐步促进村镇体系的多级村镇网络化结构,促进村镇共同发展。

3、体现城镇特色,优化用地布局城镇特色是城镇间进行识别和认知的重要依据,一般包括:城镇的物理认知和心理认知两部分。

因此,能否把握住龙镇在郑州市及新郑市内起到的核心作用是对龙湖镇区规划设计的关键。

4、开发与保护并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禹州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5)

禹州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5)

禹州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5)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 (4)第三章产业发展与规划布局 (7)第四章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1)第五章城乡人口发展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14)第六章市域空间分区管制 (15)第七章村镇体系规划 (18)第八章市域村庄布点与建设导则 (26)第九章村庄发展布局分区规划 (31)第十章市域基础设施统筹规划 (37)第十一章城乡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44)第十二章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47)第十三章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53)第十四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55)第十五章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57)第十六章近期发展规划 (59)第十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60)第十八章附则 (6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优化禹州市域村镇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制定《禹州市村镇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所称村镇体系,是指市域范围内的城市、镇、乡和村庄所有的居民点。

第三条本规划是禹州市村镇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市域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四条本规划之前的规划文件与本规划如有矛盾之处,以本规划为准。

第五条文本中加下划线的部分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村镇体系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强制性内容的建设行为和管理行为,将依法进行查处。

第六条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河南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技术细则》、《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镇规划标准》、《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禹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第七条本规划的期限为:2009—2025年。

其中,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25年;远景:2021—2030年。

2022年许昌灵井镇总体规划

2022年许昌灵井镇总体规划

2022年许昌灵井镇总体规划一、规划期限与范围规划范围本次规划分为镇域总体规划和镇区总体规划两个层次。

1、镇域范围:灵乡镇行政辖区,包括2个社区、21个行政村,总国土面积约为135平方公里。

2、镇区范围:向南至黄咸高速;向西至戴岭村,直达武汉重冶公司;向东至毛灵线北侧的延长线,向北至灵保公路以及其外围延长线(环镇北路),另外罗桥部分用地作为灵成工业园的组成部分一同纳入镇区控制范围,镇区规划用地范围约为10.56平方公里,其中灵成工业园面积7.25平方公里。

同时,镇区规划还将宫台村、长坪村、大畈村、戴岭村、南畈村、谈桥村、子山村等镇区周边7个村(社区)纳入镇区发展综合考虑范围。

二、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发展定位灵乡镇发展定位为:国家重点镇,以新型工业制造、生态文化旅游为主的美丽宜居城镇。

(二)城镇发展目标大冶市西南地区战略支点型区域中心城镇,实现生态灵乡和低碳绿色灵乡目标的“四化同步”示范区。

(三)经济发展目标2020年镇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08亿元,至20XX年镇区国内生产总值可达到803亿元。

三、镇域产业发展(一)产业发展目标规划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将大致调整为16:70:14,第一、二产业比重有所降低,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65.3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达到285.9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57.2亿元。

规划到2030年,三次产业结构将大致调整为10:65:25,第一、二产业比重继续降低,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80.3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达到522.2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200.8亿元。

(二)产业空间布局全镇形成“北游、中产、南农”的三个产业空间分区,即北部生态休闲旅游片区、中部产城融合发展片区、南部农旅互促发展片区。

灵乡镇镇域产业空间规划图(三)旅游业产业布局规划突出生态度假和文化旅游两大特色,依托四个景区的打造(大王山生态森林旅游区、毛铺户外运动度假区、宫台山生态休闲旅游区、三角山禅修养生度假区)和特色乡村旅游休闲村的打造,形成“三心六线、四区多节点”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镇域村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 30 条建设策略
规划将镇域内村庄的发展策略具体分为并入中心镇、集聚发展、控制发展和撤并型村庄四类。

(1) 并入中心镇型村庄
并入中心镇村庄的发展策略主要是通过迁并融入中心镇,作为中心镇建设用地的一部分。

(2) 集聚发展型村庄
集聚发展村庄的发展策略主要是集聚自身及周边村庄的农村人口,通过村庄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规划的实施,使村庄建设用地也逐步集中,同时完善村庄生产生活的各种功能设施,成为周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中心。

(3) 控制发展型村庄
控制发展村庄的发展策略主要是有控制的发展,控制人口的数量以及大规模的新建设,设施的配置满足基本的生活要求。

(4) 撤并型村庄
撤并村庄的发展将受到严格的限制,在人口逐步迁移至中心镇、一般集镇或中心村之后逐渐消亡,原村庄建设用地可作为流转建设用地或予以复垦。

撤并策略的确定依据主要为村庄的人口规模。

现状人口小于 400 人的村庄可以被确定为撤并策略。

第 31 条撤并、整合措施
依据村庄发展策略来进行村庄撤并整合规划。

主要是对镇域内集聚发展村庄、控制发展村庄以及撤并村庄进行村庄流向规划。

见下表。

共有 12 个村庄规划整理成三个中心村。

中心村人口规模在 2100-5400 人。

村镇体系规划一览表
村名
石家
稻一
稻二
稻三
王口
南禹口现状
人口
412
1058
1229
1313
581
186
发展类型
集聚发展
集聚发展
集聚发展
集聚发展
撤并
撤并
策略
迁并去向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等级
规划
总人口
北禹口冯口孙家徐楼徐湾东大西大徐家南城口北城口东朱营西朱营庞家邢家孙庄北陈官宋店鞠刘西杜高湾淄河店皂李庞项东水磨东杜闫口段一段二段三长行岔河东袁叶家高庙村灰堆马楼村项家王家陈家高家任家三合新河高柳陈坡280
392
512
658
439
330
302
156
215
670
850
1198
223
211
568
243
450
385
406
430
915
911
1556
632
560
827
587
430
535
412
160
147
504
456
613
577
805
1102
1029
1025
825
298
416
1312
545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集聚发展
集聚发展
集聚发展
集聚发展
集聚发展
撤并
撤并
撤并
撤并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中心镇
并入项家大营村
并入项家大营村
并入项家大营村
并入项家大营村
并入项家大营村
并入项家大营村
并入项家大营村
并入项家大营村
并入项家大营村
中心镇
一般集镇
40000
6900
北店
辛庄
郭家
圈子
佛王
西家村
贾刘桥
北孟
南寨
城坞村
广小张
南孟
刁炉
纪家疃
侯家
项庄
大店
南店
第 32 条村镇人口分布及用地布局524
2769
483
920
1965
1275
640
607
848
1066
356
393
598
1850
220
727
2098
569
撤并
集聚发展
撤并
撤并
撤并
集聚发展
撤并
撤并
撤并
集聚发展
撤并
撤并
撤并
控制发展
控制发展
控制发展
控制发展
控制发展
并入项家大营村
并入辛庄
并入辛庄
并入辛庄
并入辛庄
并入西家
并入西家
并入西家
并入西家
并入城坞
并入城坞
并入城坞
并入城坞
并入纪家疃
并入纪家疃
并入纪家疃
并入大店
并入大店
中心村
中心村
中心村
基层村
基层村
5400
2900
2100
2400
2300
镇域形成三个中心村,规划期末镇域总人口控制为 6.2 万人,中心村人口规划 2100-5400 人,取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中心镇取120m2 /人,一般集镇、中心村及基层村取 150 m2 /人。

具体人口及用地分布情况见下表。

镇域村镇人口及用地分布一览表
村镇人口规模(人)
****等级编号村镇等级村镇名称用地规模(hm \u65289X 村镇数量(个)
*现状规划
中心镇
*****Ⅰ镇政府驻地23519 40000 480 1
(中心区)
Ⅱ**一般集镇项家大营村7881
*辛庄6137 6900
5400
103.5
81
1
第 33 条村镇体系


总计
中心村
基层村
西家村
城坞村
纪家疃
大店
3370
2413
2797
2667
48784
2900
2100
2400
2300
62000
43.5
31.5
36
34.5
810
3
2
7
镇域范围内规划建立“中心镇(中心区)-一般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的四级村镇体系。

第一级:中心镇(中心区)1 个:即稻庄镇政府驻地。

第二级:一般集镇 1 个,即项家大营村。

第三级:中心村 3 个:辛庄、西家村、城坞村。

第四级:基层村 2 个:纪家疃、大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