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的十大利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管理的十大利器(1)
我们配做主管吗?”——这绝非危言耸听的问题。
企业在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一些低级的错误甚至是惨痛教训,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主管的失职。这个问题的存在意味着做主管需要具有相当的素质。只要你是主管,就必须思考本书所提及的问题,以找出提高水平的治本之策。
以下企业中常常出现的十大问题,相信不少主管都遇到过:
1.胸中无数。和指挥缺程序,不追踪,少汇报,无,对现有的生产能力未测算,很少做到胸中有数;有的公司有计划无调度,控制力差;有人门前工件堆成山,有人门前无活干;有的人不知道干什么,有的人在窝工。
2.生产不均衡。有人干得快,有人干得慢,明明看到生产线忙闲不均,到处乱糟糟,却不知如何去解决;不但有人忙有人闲,而且有时忙,有时闲;闲时东走西窜,忙时昼夜加班,很难均衡生产;生产前松后紧,秩序混乱,还常常不能及时交货!
3.计划被打乱。临时下发紧急订单,全盘计划打乱,只得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甚至将南墙和北墙也拆了。
4.乱。每个工位旁边在制品堆积,工件和工具摆放无序,废弃物乱扔,垃圾遍地;隐患随处可见,物料消耗没有定额,购进的材料常常超过了需要量,仓库里边成品、半成品堆积如山。
5.布局不合理。平面流程重复、交叉、倒流时有发生,工件在做无效的长途旅行;或是拥挤不堪,或是运输路线过长。
6.采购不及时。采购出现问题,生产和质量常常受制于供方,延误交期却又无可奈何。由于原材料质量得不到控制,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7.准备不足。技术工艺准备和防错措施往往不足。新产品匆忙上马,搞出样品,图纸未定型就急忙批量生产,由于生产技术上事先准备不足,埋下批量出问题的重大隐患。平时工艺不能贯彻到位,随意化现象严重;技术薄弱,工艺纪律无人遵守,甚至在生产现场看不到图纸和工艺文件。
8.薄弱。设备维护差,生产一忙就拼设备,许多设备带病运行;工人没有维护设备的常识和习惯,甚至有人不知怎样润滑,油往哪里倒。
9.质量责任事故。经常出现低级(不应该出)的质量责任事故。机构和职责设置不合理,设置做不到预防为主;从不统计质量损失,缺乏质量成本概念;出了生产技术和质量问题,不知道从何入手解决。
10.缺少科学流程。生产和工作流程缺少科学性,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控制机制,横向不协调,各吹各的号,工作起来相互扯皮推诿,效率低下,什么事都是老板一人在想,备岗位员工不能各负其责。如此等等,整天脑袋疼!
…………
主管怎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改变落后的局面?怎样才能使规范化?怎样才能有序工作?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头脑变得更加聪明?怎样来对症下药?所有这些,显然是主管迫切希望学习和解决的课题。
千头万绪,基本要素却只有三个:人、物、场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归结起来只有“两流”:物流和信息流;作为者——生产主管、车间主任、班组长,必须对这三要素和“两流”作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来。
人都有两个脑子,左半脑和右半脑。左半脑长于系统分析,右半脑善于发明创造。如果我们能够交替使用两个脑子,既有系统的思维,又有创造的激情,就可以创出更骄人的业绩。本书的目的,就是为者提供一个分析和创造的思路和工具,掌握了它,也许不花一分钱,你就可以从中获得效率和效益。
如何向要效益?简单讲就是:工艺流程查一查;平面图上找一找;生产线上算一算;动作分析测一测;搬运时空压一压;人机工程挤一挤;关键路线缩一缩;现场环境变一变;目视看一看;自主创新改一改。这是现场改善的十大利器,如果你很好地利用了这十大利器,就会发现,这些利器神力非凡、所向披靡。你会惊喜地看到:工艺路线顺畅了,平面布置合理了,流水线上窝工消失了,工人操作效率提高了,搬运便捷了,生产均衡了,人机结合密切了,变得简单了,一个更快、更好、更短、更顺、更爽的精益生产局面已悄然降临!
作为的主管,除了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外,还需要有做人的品格,对角色的正确认知,领导的胆识、肚量、心态,指挥的艺术和沟通的技巧……简单地说就是用统帅的气度、学者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去好工作。
主管怎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改变落后局面?怎样才能使规范化?怎样才能有序工作?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头脑开窍?怎样来根治这些疾病?怎样来对症下药?所有这些,显然是主管迫切希望学习和解决的课题。
千头万绪,基本要素却只有三个:人、物、场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归结起来只有“两流”:物流和信息流;作为者-生产主管、车间主任、班组长,必须对这三要素和两流作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来。
人都有两个脑子,左半脑和右半脑,左半脑长于系统分析,右半脑善于发明创造,如果我们能够交替使用两个脑子,既有系统的思维,又有创造的激情,我们就可以创出更骄人的业绩。
二、如何向要效益?
简单讲来就是:工艺流程查一查;平面图上调一调;生产线上算一算;动作分要素减一减;搬运时空压一压;人机效率提一提;关键路线缩一缩;现场环境变一变;目视看一看;问题根源找一找。本文旨在为者提供一个对分析和创造的思路和工具,掌握了它,也许不花一分钱,就可以从中要效率和效益。
1、工艺流程查一查
描述一个过程的步骤和传递路线的图示叫流程图。它包括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两大类,但实质是一样的,用它可以将复杂的过程用形象的图示来表示。工艺流程或工作流程是一个单位工艺或工作的总路线,它形象反映了工艺或工作的程序、部门和工序的连接、判定或检查后的处理程序,到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查找问题,应该从流程开始,“顺藤摸瓜”分析现有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哪些工艺流程不合理,哪些地方出现了倒流,哪些地方出现了停顿,哪些工艺路线和环节可以取消、合并、简化?分析判断流程图每个环节是否处于受控状态?
检验是否能起到把关作用?各部门横向联系是否到位?是否通畅?是否需要构建或增加新的通路?由流程图的各个环节及传递路线,分析现有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是否到位,是否要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或重组?
有道是“框框、菱形加线条组成,但是运用起来是个宝,任你工序多复杂,透视清楚别想跑!加一加,严格把关更牢靠;通一通,部门职能不落空。减一减,换来效率大提高,定一定,有规有矩不争吵!”
2、平面图上调一调
有些在建厂初期就没有对工地布置和设备布置进行过精心设计,或是由于生产的不断发展,设备的不断添置,打乱了布局,或是由于产品结构的变化,造成了厂房或设备布置不合理,从而使产品和工件在生产时运输路线过长,这是每时每刻都在制造浪费的隐患,必须下决心改变。在工艺流程图上是看不到平面路线的,流程图上一个箭头实际可能走几十米,所以还要进一步在平面布置图上去找效益。通过分析作业方式和设备、设施的配置,按生产流程的流动方向,有无重复路线和倒流情况,找出不合理的部分,合理调整和设计一种新的布局,来缩短工艺路线和操作者的行走距离,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有时,一台设备的移动会带来几十米甚至上百米距离的节省。有时会节省出更多的空间。
3、流水线上算一算
生产线和流水线应该按照一致的节拍进行,生产才能均衡。有的企业生产常常出现“前面干,后面看,前面提前走,后面在加班”的局面。造成的原因一个是移动方式不合理,另一个就是节拍不均衡。如果采用顺序移动方式,每干完一批活以后再移到下一个工序,这就会造成下工序的等待和窝工。如果以平行移动方式传递,即干好一个就往下工序传递一个,往往会使效率提高一倍。
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其容量大小的并非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同样,在流水线上,干得最慢的人就是决定流水线最终效率的人。生产线或流水线的平衡效率=各工序净作业时间的总和/最长工序的作业时间×人员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