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价值
发表时间:2012-04-12T13:16:29.31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张修计
[导读] 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学不但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且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张修计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领悟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开发数学教学中的育人资源,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育人价值;新课改
作者简介:张修计,任教于河南省安阳市七中。
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学不但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且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不但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工具,而且是现代公民必须具有的基本素养,更是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然而,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数学,它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究竟有着怎样的教育价值,人们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认识的偏差,这些偏差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偏差之一是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狭隘化。所谓狭隘化,就是对数学教学的价值认识停留在传授数学知识上。表现出一种为教知识而教知识的状态,把学生当作是为学习数学知识而存在的,教师是为了教数学知识而存在的,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被局限在掌握数学知识上。
偏差之二是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认识的空乏化。所谓空乏化,就是对数学学科教学价值认识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具体地说,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除了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外,增加了一些口号性的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但不能在教学中真正落实。
偏差之三是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认识的短期化。所谓短期化,就是对近期的、可测量的考核目标的追求和满足,把数学学科教育的价值定位在考试成绩的提高,使数学教学趋于死记硬背、机械操练。
我们认为,要对数学学科的教学进行价值选择,首先需要认识和分析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其次还需要对学校的数学课程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定位。
一、数学教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当前我国转型时期的社会对数学教学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新要求:
1.数学教学要有超前意识
人类生存的环境正呈现出变动不居的态势。时代的特征之一可以概括为“重视未来,强调发展”。以这样的时代要求反观今日之数学教学,可以发现其依旧在用昨天的现成知识来教育今天的受教育者,而他们又必须面对和参与明天的激烈竞争。这种巨大的反差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数学教学如何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当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不仅大多不能直接在工作中“学以致用”,而且在工作相对不够稳定、更看重智慧和潜能的环境中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就要有一种超前意识。有了这种超前意识,数学教学就不再只是书本的以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来自昨天现成的知识,不再只是教材以知识点方式选择编排的教学内容的构成,这些内容也不再只是具有传统的储存积累式的价值,更被关注的将是促使学生作为“发现者”,在探索、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所需要的智慧与能力的一种力量,是形成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心态的一种力量。
2.数学教学要有开放意识
人类生存环境还呈现出多元而丰富的状态。平衡而单一的局面已经被打破,不确定性和可选择性的因素同时在增强。时代特征之二可以概括为“注重判断和选择”。以这一要求来反观数学教学,可以发现其封闭的状态越发显得与今天开放社会的格格不入。因此,数学教学还要有一种开放的意识。有了这种开放的意识,数学教学就不再只是判断题、选择题、开放题等练习题型的构成,这些练习题也不再只是具有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价值,更被关注的将是唤醒和养成学生判断选择的自觉意识,使形成学生灵活思维品质的一种载体。
3.数学教学要有人的主体意识
人类生存的环境日益复杂,人在复杂的背景下需要有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和实现自我发展的超前意识,“时代特征的核心内容是人的主体精神”,数学教学无论是要有超前意识,还是要有开放意识,都是要有人,具有主动发展意识的人才能实现的。因此,数学教学更要要求教师有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主动在研究性的课改实践中寻求发展的空间。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使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唤醒。在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在对信息反应敏感和准确判断的过程中,在多种可能性面前做出正确选择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把握机会积极求发展的态度和主动思维的方式也逐渐形成。数学教学就不再只是为教而教、为学而学,不再只是为做而做、为练而练,也不再是为开放而开放、为解题而解题,更被关注的将是形成学生对周围世界和自己的态度和作用方式,使开发学生生命潜能、形成学生主动生存意识和生存方式的一种文化。
总之,数学是育人的载体,更是育人的一种力量。这也正是历代青少年必须学习数学的原因所在。而数学育人的功能开发,以教师的主体精神为前提。教师具有了主动发展的意识,数学教学也就有了超前和开放的可能。在一定意义上就超越了原来仅仅作为数学知识教学构成的定位,使其上升到体现数学教学育人的目标层次。数学教学课改不是要求上好“公开课”,而是要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都应该渗透着开放的和主动的气息,应该具有形成学生数学智慧和主动思维方式的共同追求。这样,数学教学就有可能在这个超越的过程中得到活化,就有可能实现面向未来的转型性变革,数学教学也就能够承载起育人的重任,并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二、数学教学要以“育人”为根本目的
作为学校教育组成的学校数学,是学校开设的一门课程,它和科学数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概括地说区别主要在指向不同。作为科学数学以揭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目的,通过逻辑推理发现数学结论,着眼于深刻精确地阐明数学理论,指向数学学科本身的发现和推进。学校数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过程之一,其所以要设立的根本依据是人的成长。学生的发展、与他人的真实交往以及人在各种社会实践中都需要数学的滋养。学校数学说到底是以育人为目的,即使是为数学的发展,也还是指向人,而不是直接指向数学本身的发展。在过去,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把学校数学当作学习已有科学数学来对待,从而导致把数学学科教育的价值狭隘化;在尚未深入研究数学学科具体育人价值的情况下空说育人价值,从而导致认识数学育人价值的泛化,而习惯于对教育价值的功利性追求,又是数学育人价值贫乏化和短期化。因此,数学教学变革的价值追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