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作者:刘德武录入时间:2005-4-27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从理论研究层面逐步向实践操作层面转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所以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

一、关于教学模式

什么是教学模式、教学有没有模式、教学需要不需要模式,以及研究教学模式对实施素质教育又有什么促进作用等,是我们近两年来一直在关心和探讨的问题。

我们认为,认识教学模式,要抓住一个前提、两个要素。一个前提是指任何一个教学模式,特别是成功的教学模式都一定会有一个明确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两个要素:一个是结构,一个是程序。教学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种结构,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程序。如果我们把结构看作是一种横向关系的话,那么程序就是一种纵向的关系;如果我们把结构看作是一种静态关系的话,那么程序就是一种动态的关系。

如此看来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你说它有,它就有;你说它没有,它仍然有,重要的是如何去认识、研究、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有效地克服它的消极影响,以此推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得到更加生动、健康的发展。

二、关于模式创新的研究

2001年10月份,北京市宣武区召开了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讨会。会上,一共有26位数学教师和相应的26位教学干部代表他们的学校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很多课体现了先进的教学观念和独特的创意,展示了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艺和学生活泼向上的精神风貌,数学组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现整理出如下十二项能较好地体现先进教学观念的教学模式,供老师们进一步研讨。

1.从单纯的知识积累模式到注重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研究模式

很长一个时期,人们片面地把小学数学教学仅仅看作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把知识比喻成“水”,把学生比喻成盛水的“容器”,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单纯的知识积累模式。

通过对素质教育的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结合学科特点,这种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认知——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价值及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和学习数学的趣味感;初步体验到数学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测等探索过程。

(2)思维——数学思维是一个由数学思维材料、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思维观念组成的一个立体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材料是思维的基础,方法是思维

的手段,方式是思维的形态,观念是思维的导向。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思维,绝不是仅仅指的逻辑思维,还包括直觉思维、合情推理等。日本数学家小平邦彦曾讲过:“逻辑只用于证明,直觉却用于发明。”修订版《大纲》把原《大纲》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改为“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去掉了“逻辑”二字,就是因为数学教学不仅是要重视逻辑思维,同时还要逐步发展其他形式的思维。

(3)能力——主要包括一般学习能力、数学能力和学习策略。这些能力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量化的层次,指能够学习多少的能力;第二,工具的层次,指各项有效技能的和谐组合能力;第三,潜质的层次,指通过相对深层次的学习过程,理解和解释学生身边的客观世界的能力。

(4)情感——数学教学中的情感目标主要包括互相关联的四个方面。第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第二,自信心和意志力。第三,态度和习惯。第四,人与人的情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不断加深与他人之间的了解、友谊与尊重,以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化品格和社会化品格。

(5)德育——主要指积极而恰当地渗透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等。

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但并不是平均主义的,也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是一个互相促进、和谐发展的整体。

2.从被动接受模式到主动探究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出题,学生做;教师阅卷,学生改错”的状况,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正常发挥。那么小学生究竟应该如何学数学?我们认为,主要不仅仅是听数学、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更应该让他们“做数学”。“做数学”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的实践、思考和探索是学生理解数学的根本途径。

在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发展中,基本上蕴涵着这样两个部分,即探究思维部分与复现思维部分。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把宝贵的探究思维部分太轻率地转化为常规的复现思维部分。复现部分的教学是显性的,是可以通过步骤来传授的,而探究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靠启迪,而不是靠传授,越是传授得一清二楚,学生就越不需要思维,既使传授的东西是典范,也只是增加了知识性的储存。因此,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毅力和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试一试,不怕出错误,使更多的学生尽快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实施探究性学习模式要遵循以下七个原则:

(1)独立性原则;

(2)主动性原则;

(3)活动性原则;

(4)合作性原则;

(5)开放性原则;

(6)创造性原则;

(7)激励性原则。

3.从线性传递模式到交往互动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讲授居先,学生视听在后”的线性传递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的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方向的信息传递为基本途径,师生之间是比较稳定的“授受关系”。当然,通过“反馈”的方式,师生之间也有一些双向交流,但其目的仍然是为了教师更好地讲授。

这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评优活动中,单纯的线性传递模式基本上看不到了,涌现出更多的是积极、活泼的交往互动模式。交往互动模式是一种构建在“班级授课制”大背景之上的,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多边互动作用来促进学生学习,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式。该模式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人际关系,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热情,从而使每一个合作成员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交往互动模式的基本操作过程大体是这样的:

(1)合理分组、注重合作;

(2)师生平等、融洽感情;

(3)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4)提倡竞争、深化参与;

(5)积极评价、互相学习。

4.从“无情无境”教学模式到重视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

过去,我们经常这样开始上课:“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什么什么。”倒是简单明了,开门见山。可是却把知识的前后联系、数学自身的魅力、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心理需求统统置于不顾,这种无情无境的,冷冰冰、硬邦邦的教学模式显然太陈旧了。因此现在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研究。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为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或者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