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作业的心理分析

合集下载

习惯性违章心理分析事故案例

习惯性违章心理分析事故案例

习惯性违章心理分析事故案例安全事故的发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既有人、物的原因,也有管理、环境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因素,其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习惯性违章作业。

如何杜绝因人员习惯性违章而造成的事故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主题。

为了教育大家,在工作中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监部收集了大量由于违章造成的事故案例,并对习惯性违章的心理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对策,谨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的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影响的:第一,行为者对违章行为追求的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

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

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

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一)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事故案例:山西省太原某焦化厂皮带运输机伤害事故(侥幸心理)2001年6月14日,山西省太原某焦化厂发生了一起皮带机伤害事故,导致1名操作工死亡。

【事故经过】6月14日15时,该厂备煤车间3号皮带输送机岗位操作工郝某从操作室进入3号皮带输送机进行交接班前检查清理,约15时10分,捅煤工刘某发现3号皮带断煤,于是到受煤斗处检查,捅煤后发现皮带机皮带跑偏,就地调整无效,即向3号皮带机尾轮部位走去,离机尾约5—6m处,看到有折断的铁锹把在尾轮北侧,未见郝某本人,意识到情况严重,随即将皮带机停下,并报告有关人员。

有关人员到现场后,发现郝某面朝下趴在3号皮带机尾轮下,头部伤势严重,立即将其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现场勘察,皮带向南跑偏150mm,尾轮北部无沾煤,南部有大约10mm 厚的沾煤,铁锹在机尾北侧断为3截,人头朝东略偏南,脚朝西略偏北,趴在皮带机尾轮下方,距头部约200mm处有血迹,手套、帽子掉落在皮带下。

煤矿“三违”人员心理分析调研报告

煤矿“三违”人员心理分析调研报告

“三违”人员心理分析调研报告安全生产始终是煤矿永恒的话题,而大部分事故的发生是由“三违”行为造成的,“三违”是指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因此摸清“三违”人员的心理活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正确引导职工的思想,变习惯性违章为习惯性遵章,必能有效的预防事故发生。

一.调研背景一季度我矿“三违”人员302人/次,其中一般“三违”294人/次、严重“三违”8人/次,“三违”人数居高不下;一季度矿井共发生轻微伤4起,均是由于职工的行为不规范导致的,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通过干部职工谈认识、谈感想,分析和了解职工“三违”发生的原因,摸清“三违”人员的心理变化,为有效降低“三违”发生率和减少人身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和解决办法。

二.调研内容根据对座谈会各单位干部职工的谈心谈话,“三违”人员具体体现在以下“十类人”:违章指挥的大胆人;急求指标的效益人;爱于表现的进步人;投机取巧的大能人;利令智昏的蛮干人;固执己见的怪癖人;手忙脚乱的急性人;凑凑合合的懒惰人;满腹委屈的气愤人;愚忠愚孝的糊涂人。

1.存在蛮干心理,主要体现在违章指挥的大胆人、急求指标的效益人和利令智昏的蛮干人。

在这三类人中,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技术水平不低,而是“明知故犯”,存在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的心理,班队长以上管理干部占大多数。

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侥幸麻痹思想,片面追求进尺和产量,完成科区下达的班计划,对安全措施的现场落实不到位,认为等一等、缓一缓没有问题,殊不知正是这种思想作怪,导致片帮、掉顶、安全设施不正规使用等发生,造成工作被动。

2.存在逞能心理,主要体现在爱于表现的进步人和投机取巧的大能人。

在这两类人中,有争强好胜、积极表现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不思后果、蛮干冒险作业和无视规章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等特点。

有这类心理的职工虽然具有一种任务感,竭力尽快先找某个目标或完成某个指标任务但是不够冷静,不能全面感知、评价整个生产过程而酿成事故。

违纪违章心理

违纪违章心理
敢抓,就是要把管理上的难点,作为工作的重点,要抓小防大, 用刚性的管理来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并用严格的考核来确保 管理目标的实现。 善抓,就是要善于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处理问题,既不姑 息迁就,也不随意“株连”处罚。加强基础工作的落实,重视对管 理过程的控制,落实逐级负责制。
思考之三:重视发挥管理者的非权利影响。管理者对被管理 者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权利影响和非权利影响。权利影响, 即通过行政命令影响职工行为,这是企业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 她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但也有局限性。在这种纯粹的权利影响 下,被管理者的意志往往是被动的服从,这种服从命令是机械的, 或者带有情绪地执行命令。从心理上看,很可能失衡发展到扭曲, 表现形式为发牢骚,讲怪话,钻空子,执行纪律打折扣等等。因 此,一个好的管理者仅仅局限于权力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 视非权力影响。
管理者的非权力影响主要包括人格力量和工作形象两个方 面。人除了感觉以外,还有丰富的感性。如果这种感情能够正确 的加以引导,就能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管理者的人格力量实质 就是管理者的言和行。要强化人格力量,就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个是“严”与“爱”的关系,要以严字当头,从爱字入手,严爱结 合,这样职工就容易理解。二是“虚”与“实”的关系,我们对人的 问题需要做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向职工灌输好的、正确的思 想,这是个软的、虚的。但要与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三是“奖”与“罚”的关系。奖要奖得及时,公正;罚要罚得合理合 情。四是“大”与“小”的关系,即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处理得当, 不但要重视宏观,把握整体。同时要掌握企业内部局部矛盾的转 化,及时化解,防微杜渐。
思考之二,坚持从严务实的管理作风。作风是管理者的灵魂。 管理者对过硬的管理作风的倡导和身体力行,对企业内部形成良 好的环境和职工树立良好地精神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 言道:“什么样将军带什么样的兵”。这说明,干部的作风,干部 的形象,严格的管理,对职工形成正确的心理具有导向作用。因 此,要把干部的作风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树立敢抓, 善抓的管理作风。

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

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

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在生产生活中,造成人们违章的原因有很多,有外在的、客观的原因,也有内在的、主观的原因。

虽然造成违章的原因可能是千差万别,但这都和人的心理有关,因为人的行为,包括违章行为,都是由人的心理活动发动、调节和控制的。

根据安全工作的实际经验,一般认为下述心理状态极容易导致违章行为:1、侥幸心理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知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明知故犯”,因为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是我。

但海因里希公式300:29:1告诉我们, 尽管事故发生具有偶然性,但偶然性里面包含必然性的因素,一次违章没有出事故,但多次违章就会增加产生事故的率。

2、惰性心理它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就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

惰性心理对安全影响很大,特别是这种心理存在比较普遍,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心理。

惰性心理常和侥幸心理密切关联着,认为省点事不至于出问题,熟知恰恰是这种心理,常常成为致祸的根苗。

3、麻痹心理一是过分相信自己以往的经验,认为自己的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的人容易产生麻痹心理;二是高度紧张后精神疲劳,例如刚搞过安全工作大检查后,思想放松,产生麻痹心理;三是个性因素,如有的人平时就是松松垮垮、大大咧咧的。

4、逆反心理“你让我这么干,我偏不这么干”,“越不允许干,我越要这么干”的逆反心理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显性对抗,当面顶撞;二是隐性对抗,阳奉阴违。

逆反心理的人容易将别人的好心当驴肝肺,以及言语和肢体冲突。

5、逞能心理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他如果和炫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反向。

在逞强的心理支配下,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往往会使自己头脑发热,干出一些冒险的愚蠢的事情来。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习惯性违章是指个体或集体长期沉浸在一种违规行为方式,而对其已经无感知或视为正常。

习惯性违章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它不仅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也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针对习惯性违章必须做出充分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原因分析1. 心理因素: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之一是心理因素,即个体心理素质存在缺陷,如品德不佳、道德观念淡漠等因素,导致其容易产生违规行为。

2. 组织管理不严:有些组织存在统一性不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会导致员工对规章制度的不遵守及轻视,进而导致习惯性违规行为的发生。

3. 工作环境因素:部分工作环境存在不合理的安排,如疲劳驾驶、高温作业、夜班等,这些不合理的工作环境会显著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导致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变得不稳定。

二、对策研究1. 加强组织管理:通过强化组织纪律,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大人员培训和宣传力度,实行考核制度等措施,树立员工的规矩意识和守法意识,从而降低员工的违规率。

2. 调整工作环境:优化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压力,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建设良好的职业健康管理机制,提升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 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的职业素质及道德品质培养,提高员工的群众观念、法制观念、安全观念,营造健康的职业文化氛围,从而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纪律性,有效地避免和降低员工违规率的发生。

4.加强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和处罚,从而达到威慑作用,提高员工的遵纪守法意识,有效预防和遏制习惯性违规现象。

综合而言,要有效预防和解决习惯性违规现象,必须从员工素质、管理制度、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并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稳妥有序的管理机制,最终实现组织与员工良性互动,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员工违章作业心理讲座

员工违章作业心理讲座

三、对违纪员工处理
4、合适但不合格的员工 1、企业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些合适但不合格
的员工身上。
2、这些员工虽然职业技能有所欠缺,但他们 所具有的良好的学习技能和沟通能力决定了 他们能够通过培训很快弥补这些不足。
3、企业通过对这些员工培训,把他们逐步塑 造成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即合格又合适的员工。
三、对违纪员工处理
不许干 偏要干
一、员工违章心理-逞能心理
1、争强好胜。 2、炫耀心理。
一、员工违章心理-凑趣心理
1、寻开心忘乎所以 2、过火的玩笑。
一、员工违章心理-冒险心理
1、明知危险 2、虚荣心 3、怕丢面子
一、员工违章心理-从众心理
1、无危险感 2、无负罪感 3、无责任感
一、员工违章心理-无所谓心理
三、对违纪员工处理
3、合格但不合适 1、这类员工具有比较好的职业技能。 2、这类员工往往缺乏较强的沟通能力。 3、他们缺乏的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与生俱来的,
是企业通过培训所不能解决的。 4、对这类员工应该人尽其用,尽力让企业的
其他员工都分享他的知识和技能。 5、如果他们主动提出离开,企业不需要着力
进行挽留。
三、对违纪员工处理
三、对违纪员工处理 1、合格又合适的员工
在公司员工中所占比例最多20%。
管理者不应该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从外界猎取这 类员工。
三、对违纪员工处理
2、不合格又不合适员工
1、这类员工即不符合本职工作的技能要求, 也不符合企业文化的需要。
2、这类员工对企业来说没有价值,企业应尽 快地进行优化淘汰。
1、心不在焉 2、满不在乎
一、员工违章心理-好奇心理
1、感觉新鲜 2、乱摸乱动
一、员工违章心理-遇险惊慌

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完整版

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完整版

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违章行为的心理分析在生产生活中,造成人们违章的原因有很多,有外在的、客观的原因,也有内在的、主观的原因。

虽然造成违章的原因可能是千差万别,但这都和人的心理有关,因为人的行为,包括违章行为,都是由人的心理活动发动、调节和控制的。

根据安全工作的实际经验,一般认为下述心理状态极容易导致违章行为:1、侥幸心理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知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低,而是“明知故犯”,因为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是我。

但海因里希公式300:29:1告诉我们, 尽管事故发生具有偶然性,但偶然性里面包含必然性的因素,一次违章没有出事故,但多次违章就会增加产生事故的率。

2、惰性心理它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就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

惰性心理对安全影响很大,特别是这种心理存在比较普遍,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心理。

惰性心理常和侥幸心理密切关联着,认为省点事不至于出问题,熟知恰恰是这种心理,常常成为致祸的根苗。

3、麻痹心理一是过分相信自己以往的经验,认为自己的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的人容易产生麻痹心理;二是高度紧张后精神疲劳,例如刚搞过安全工作大检查后,思想放松,产生麻痹心理;三是个性因素,如有的人平时就是松松垮垮、大大咧咧的。

4、逆反心理“你让我这么干,我偏不这么干”,“越不允许干,我越要这么干”的逆反心理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显性对抗,当面顶撞;二是隐性对抗,阳奉阴违。

逆反心理的人容易将别人的好心当驴肝肺,以及言语和肢体冲突。

5、逞能心理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他如果和炫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反向。

在逞强的心理支配下,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往往会使自己头脑发热,干出一些冒险的愚蠢的事情来。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1 习惯性违章的主观因素
人的行为是人内在心理的反映,违章的行为来源于违章的心理。

1.1 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过于繁琐或机械,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1.2 取巧心理
在工作现场,一些工作人员为贪图方便、怕辛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章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1.3 逐利心理
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违
章操作,盲目加快操作进度。

1.4 偷懒心理
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职,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操作中班长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一个机械人,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该监督时也不监督,导致少了一道监督关口。

1.5 逞能心理
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部分作业人员自持技术高人一筹,逞能蛮干,造成事故。

1.6 帮忙心理
在生产现场,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开关推不到位、刀闸拉不动等现象,有些操作者常常请同事帮忙,而帮忙者往往碍于情面或有表现欲望,在不了解设备的情况下,盲目去帮忙操作,极容易造成事故。

1.7 冒险心理。

违章作业案例分析

违章作业案例分析

违章心理分析案例材料(一)如何杜绝因人员习惯性违章而造成的事故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笔者通过收集事故快报以及自己日常从事安全监察过程的一些感悟,对人员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分析和预防对策的一些想法介绍出来,谨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的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影响的:一是:行为者对违章行为追求的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

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

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

结合日常参加班组安全活动学习心得体会,我认为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一)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事故案例:山西省太原某焦化厂皮带运输机伤害事故(侥幸心理)2001年6月14日,山西省太原某焦化厂发生了一起皮带机伤害事故,导致1名操作工死亡。

【事故经过】6月14日15时,该厂备煤车间3号皮带输送机岗位操作工郝某从操作室进入3号皮带输送机进行交接班前检查清理,约15时10分,捅煤工刘某发现3号皮带断煤,于是到受煤斗处检查,捅煤后发现皮带机皮带跑偏,就地调整无效,即向3号皮带机尾轮部位走去,离机尾约5—6m处,看到有折断的铁锹把在尾轮北侧,未见郝某本人,意识到情况严重,随即将皮带机停下,并报告有关人员。

有关人员到现场后,发现郝某面朝下趴在3号皮带机尾轮下,头部伤势严重,立即将其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现场勘察,皮带向南跑偏150mm,尾轮北部无沾煤,南部有大约10mm厚的沾煤,铁锹在机尾北侧断为3截,人头朝东略偏南,脚朝西略偏北,趴在皮带机尾轮下方,距头部约200mm处有血迹,手套、帽子掉落在皮带下。

从现场勘察情况推断,郝某是在清理皮带机尾上沾煤时,铁锹被运行中的皮带卷住,又被皮带甩出,碰到机尾附近硬物折断,郝某本人未迅速将铁锹脱手,被惯性推向前,头部撞击硬物后致死的。

习惯性违章心理分析

习惯性违章心理分析

习惯性违章心理分析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习惯性违章员工的心理活动。

1、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繁锁或机械,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并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2、取巧心理在远离班组、仓库的工作现场,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嫌来回麻烦,往往不按规章制度执行,擅自将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工器具和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3、逐利心理企业制定奖勤罚懒制度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个别作业人员为了追求高额的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追求高效率,以期获得高额工资或奖励。

4、偷懒心理面临公司制定的严厉事故责任处罚制度,个别员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

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心理,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贵,导致少了一道监督关口。

5、逞能心理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不是凭借安全生产工作规程而靠想当然,自以为是,还有的不按规定在作业前到现场核实设备,自恃熟悉现场设备系统图,逞能蛮千、盲目操作,往往会出现违章操作,造成事故。

7、自负心理当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往往以为是设备出现了故障,就强行将防护装置打开,冒险进行操作,而不检查自己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这样极易造成事故。

8、冒险心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产现场条件较为恶劣,无法严格按有关规程制度执行的情况,此时有些作业人员往往就不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而冒险去操作。

9、从众心理看见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没有出现过问题,于是自己也这样,即看别人违章违纪没有出事,自己也常常跟别人违章违纪10、盲从心理某些企业的培训制度,是徒弟与师傅签定师徒合同由师傅教徒弟,由于师傅带徒弟过程中,将一些习惯违章行为也传授给徒弟,徒弟如果不加识辩,全盘接受,就会成为习惯性违章行为的新的传播者,同时极可能成为违章造成事故的责任者或受害者。

违章人员心理分析与班组安全管理

违章人员心理分析与班组安全管理

违规者心理分析与团队安全管理
在电力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统计显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因素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


个人的行为受其心理活动的支配,如果心理活动不符合客观规律,就
会出现违章,与其他相关条件结合时,就可能造成事故。

1事故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状态
(1)自负心理。

技术较为熟练的人,往往过于自信而出现反常现象,擅自经营或者扩大经营范围的。

(2)怕脏、怕冷、怕热、爱美心重。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美观而不
遵守安全规定,往往会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3)空间知觉不准。

人们处于高海拔,但他们的感知并不在高海拔,在高处作业时用力过猛,失去重心跌落下来。

(4)注意力分散。

也就是说,注意力被不相关的刺激吸引,事故就
会发生。

(5)求简、求快、贪图方便。

操作员通常希望提高工作效率,求简、求快,省略了各种安全措施,造成违章作业。

(6)冒险、逞强。

运营商只关心眼前的得失,而不顾客观后果,从
而盲目行动,蛮干、瞎干,使作业违章不断。

(7)逆反心理。

它明确禁止越界,越想找机会尝试,如酒后作业。

(8)侥幸心理。

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发生了偏差,作出了错
误的判断,产生了冒险的心理冲动。

在班组生产工作中,作业人员的
侥幸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往往认为倒霉的事情不一定都让我碰到。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班组开展反违章工作和反事故斗争的过程,就
是不断克服操作人员侥幸心理的过程。

安全经验分享:违章操作的“八种心理”

安全经验分享:违章操作的“八种心理”

安全经验分享:违章操作的“八种心理”生产过程中,员工的某些心理往往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八种常见的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心理。

一、侥幸心理是许多违章人员在行动前的一种重要心态。

把出事的偶然性绝对化,在现实工作中,对发生侥幸心理的人时有所见。

1.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技术水平不低,而是“明知故犯”。

2.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

二、惰性心理也称为“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

1. 干活图省事,嫌麻烦。

2. 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三、麻痹心理麻痹大意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

行为上表现为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口是心非,盲目自信。

1. 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

(以老同志居多)2. 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多次做也无问题,我行我素。

3. 是高度紧张后精神疲劳,产生麻痹心理。

4. 是个性因素,一贯松松垮垮,不求甚解的性格特征,自以为绝对安全。

5.是因循环守旧,缺乏创新意识。

四、逆反心理是一种无视社会规范或管理制度的对抗性心理状态,一般在行为上表现“你让我这样,我偏要那样、越不许干,我越要干”等特征。

1.显现对抗:当面顶撞,不但不改正,反而发脾气,或骂骂咧咧,继续违章。

2.隐性对抗:表面接受,心理反抗,阳奉阴违,口是心非。

五、逞能心理争强好胜本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但如果它和炫耀心理结合起来,且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就会走向反面。

1.争强好胜,积极表现自己,能力不强但自信心过强,不思后果、蛮干冒险作业。

2.长时间做相同冒险的事,无任何防护,终有一失。

六、冒险心理冒险也是引起违章操作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1.理智性冒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非理智性冒险,受激情的驱使,有强烈的虚荣心,怕丢面子,硬充大胆。

七、无所谓心理表现为遵章或违章心不在焉,满不在乎。

违章人员心理状态

违章人员心理状态

违章人员心理状态发生事故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包括事故现场的设备情况、预防措施、防护用品、环境条件等,内因包括操作人员的技术、心理活动及精神状态等方面。

从事故统计情况看,85%~90%的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员违章和误操作引发的。

通过对违章人员调查和事故案例的分析表明,违章时的心理状态有以下六种:1.习以为常、麻痹侥幸心理由于把自己的工作习惯当作经验,并不感到有什么危险忽视规章和规范。

有这种活动时,违章人的头脑是清醒的,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客观条件的复杂性,结果发生事故。

2.情绪干扰心理如人逢喜事精神爽,高兴、满意、愉快、使人观察敏锐,反应快速,动作灵活,操作准确(但也不能排除乐极生悲)。

相反当操作人员在烦闷的心境下进行作业,由于精神不集中或忘了按照程序进行作业,结果导致事故的发生。

3.好胜逞强、冒险蛮干心理这种人经验不足,能力不大却又过于自信,喜欢逞强冒险蛮干。

例如为了抢工期、保竣工,或遇到影响生产的关键问题又亟待解决时,具备火爆禀性或血气方刚的人,容易铤而走险不计后果。

4.心情紧张、判断失误心理操作人员由于某些原因使人心情紧张,对外界情况尚未正确反应,就急急忙忙地操作而发生事故。

5.逆反、对抗心理对领导的教育、安全员的提醒感到厌烦,无视规章管理制度,把情绪带到工作中。

6.技术不熟、盲目乐观心理由于缺乏安全知识,技术不熟、经验不足而轻率地作出错误的判断。

尤其是只看到作业条件的一方面,忽视了客观条件的复杂、多变、有潜在危险的一面。

在思想上掉以轻心,盲目乐观,事故临头,手忙脚乱,措手不及。

事故的发生后,违章人员一般有三种心理:第一种是懊悔心理;第二种是怨恨心理;第三种是变态心理。

违章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是安全生产的大敌,是我们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认真加以对待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哪些心理因素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

哪些心理因素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

哪些心理因素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指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而这些违章行为又分为有意违章和无意违章。

究其原因又有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这里列举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

这些心理因素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种:1、侥幸心理。

其表现特征是: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别人不一定能发现。

由侥幸心理导致的事故是很常见的。

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错误的经验。

例如某种违章作业从未发生过事故,或多年未发生过,人们心理的危险感觉就会减弱,从而导致错误的认识,违章也未必出事故;二是认识上的错误。

事故的发生是存在着小概率随机规律的,即事故不是经常发生的,发生了也不一定会造成伤害,即便伤害也不一定很重。

因此容易容忍不安全行为的存在。

但久而久之,随着不安全行为形成习惯,则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必须从第一次违章起,就要坚决予以纠正,决不允许形成不安全的行为习惯。

2、冒险心理。

其表现特征是:争强好胜,喜欢逞能,私下爱与人打赌;有违章行为而没造成事故的经历;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企图挽回某种影响等。

有冒险行为的人,一般只顾眼前一时得失,自以为能一举成名,而不顾客观效果,盲目行动,蛮干且不听劝阻,把冒险当作英雄行为。

这种心理尤以青年职工为盛,应引起特别注意。

3、麻痹心理。

其表现特征是:由于是经常干的工作,所以习以为常,并不感到有什么危险;此工作已干过多次,因此满不在乎;没有注意反常现象,照常操作;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沿用习惯的方式作业,凭老年感经验行事,放松对危险的警惕,终会酿成灾祸。

4、贪便宜、走捷径心理。

其表现特征是:把必要的安全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认为是其实现目标的障碍。

这种贪便宜、走捷径的心理是人类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

例如为了图凉快不戴安全帽;为了省时间而擅闯危险区;为了多生产而拆掉安全装置;为了尽快动火不开动火证等。

违章作业案例分析报告

违章作业案例分析报告

违章心理分析案例材料(一)如何杜绝因人员习惯性违章而造成的事故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笔者通过收集事故快报以及自己日常从事安全监察过程的一些感悟,对人员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分析和预防对策的一些想法介绍出来,谨供大家共同探讨。

一、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的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影响的:一是:行为者对违章行为追求的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

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

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

结合日常参加班组安全活动学习心得体会,我认为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一)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事故案例:省某焦化厂皮带运输机伤害事故(侥幸心理)2001年6月14日,省某焦化厂发生了一起皮带机伤害事故,导致1名操作工死亡。

【事故经过】6月14日15时,该厂备煤车间3号皮带输送机岗位操作工郝某从操作室进入3号皮带输送机进行交接班前检查清理,约15时10分,捅煤工某发现3号皮带断煤,于是到受煤斗处检查,捅煤后发现皮带机皮带跑偏,就地调整无效,即向3号皮带机尾轮部位走去,离机尾约5—6m处,看到有折断的铁锹把在尾轮北侧,未见郝某本人,意识到情况严重,随即将皮带机停下,并报告有关人员。

有关人员到现场后,发现郝某面朝下趴在3号皮带机尾轮下,头部伤势严重,立即将其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现场勘察,皮带向南跑偏150mm,尾轮北部无沾煤,南部有大约10mm厚的沾煤,铁锹在机尾北侧断为3截,人头朝东略偏南,脚朝西略偏北,趴在皮带机尾轮下方,距头部约200mm处有血迹,手套、帽子掉落在皮带下。

从现场勘察情况推断,郝某是在清理皮带机尾上沾煤时,铁锹被运行中的皮带卷住,又被皮带甩出,碰到机尾附近硬物折断,郝某本人未迅速将铁锹脱手,被惯性推向前,头部撞击硬物后致死的。

三违分析

三违分析

“三违”含义及其分析三违的含义: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产生“三违”的十五大心理原因分析1、麻痹心理:失去警惕、疏忽大意。

煤矿是一个高危行业,我们在作业的同时,必须提高警惕,做到自保、互保、联保,人人讲安全,事故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千万不可疏忽大意,不能存在撞大运思想:也就是拿偶然当必然的一种思想。

存在侥幸心理,存在可能不会、就做一次等思想做出一些违章的事情。

2、习惯心理:长期逐渐养成的沿袭原有习惯活动方式,图省事、习惯成自然。

3、无所谓心理:啥都不在乎;不管违章不违章,不磕不碰就行;按规程束手束脚,活就没法干了;你说你的,我做我的4、随意心理:凭兴趣;看情绪;想怎样干就怎样干。

5、慌张心理:探亲及休假前后,归心似箭,急切忙乱,慌中易出错6、攀比、模仿心理:攀比、模仿。

7、紧张心理:恐惧情绪,初次接触陌生事物,过度紧张。

8、喜悦心理:冒险成功的刺激、产生喜悦,冒险冲动,违章次数越来越多;只要不出事,乐于违章的心理观念越来越强。

9、失落心理:当自己已获得的东西(爱情、友谊、名誉等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又失去时,失魂落魄,注意力不集中。

10、逆反心理:对某人的言行不满,抵触情绪。

11、反常心理:一反常态,判若两人,思想和情绪不稳定,发生的反常或越轨行为。

12、自谅、补偿心理:认为违章是难免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井下又脏又累,偷懒、违章算是补偿。

13、自信心理:认为小违章不会出事,部分安监人员查处不力,利用不正之风,说情庇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14、急躁心理:不做好准备就想马上达到目的,有急躁情绪的人,有竟争心和紧迫感,有旺盛的精力。

但情绪不稳定,容易急于求成,图省事、图快,考虑不周密,仓促上阵,打乱正常的工作秩序,破坏正规循环。

15、懒惰心理:嫌按程序作业麻烦,为省事而减少工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发现隐患也熟视无睹,油瓶子倒了也懒得扶。

容易产生“三违”的人员:1、新工人2、撞大运的人3、懒惰的人4、对规程一知半解的人5、性格急躁的人6、兴奋过度及悲伤过度的人7、家务负担过重的人8、极度疲劳的人9、文化程度低的人10、上花班的人11、违法乱纪的人12、粗心大意的人13、生产骨干14、干活落后的人15、经验主义者16、违章而侥幸没出事的人17、人际关系好的人18、有[根子]的人19、对干部有抵触情绪的人20、探家前后的人21、个别工种容易产生“三违”的时间分析:1、下午和夜间2、快下班的时候3、交接班前后4、倒班前后5、安全检查过后6、改变新的工作场所时7、生产任务紧张时8、出勤率低时9、领导不在场时10、领导调动变化时11、生产材料供应不足时12、人体生物节律处于低潮时13、家庭闹矛盾14、农忙季节15、新婚前后16、家中来信、来电17、安全周期延长时,滋生麻痹心理18、各个工序不协调19、安监人员不认真检查20、黎明前。

违章作业的心理分析

违章作业的心理分析

违章(不安全行为)作业的心理分析及防范违章是事故的根源,有90%以上的事故是违章所造成的。

但不是所有的违章都会发生事故,有专家统计,违章所造成事故的概率是每330次违章行为(不安全行为)会导致29起事故,其中1起为死亡事故。

但发生的概率不到10%。

如果每次违章都会发生事故,就不会有人违章。

要充分认识到违章和事故的关系。

违章确实在很多情况下不一定发生事故,但对众多事故分析,90%以上的事故是违章所造成的。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要违章呢?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1、误解:不一定出事故是大多数违章者的对违章行为的误解。

在很多情况下,违章者都比较小心,知道违章很容易发生意外,所以实施时比较谨慎,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发生事故。

当违章次数多了,就觉得安全规章制度是多余的,并不那么重要。

殊不知,当违章者违章时不小心或发生意外情况时又加上处置不当,事故就不可避免。

9月4日,02工区吊号头操作工钱某在吊辊筒时,首先违反规定把空辊筒放在地上,其次又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斜吊,再加上没有观察到吊板上的夹头已经钩住了存放架而继续使吊钩上升,导致吊板受力而弹出击伤头部受伤。

我们估计,他的这种行为不一定是第一次,也不一定是他一个人这样操作,因为没有发生事故,所以没有引起重视并继续违章操作。

2、诱惑:违章有时有一定的好处,所以具有一定的诱惑力。

首先是方便快捷;第二是可以多赚钱;遵守规定操作确实比较麻烦,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多规定呢?是因为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已经发生过大量的事故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后作出的规定。

简单比喻:如遵守交通规则不乱闯红灯,红灯停,绿灯行为行人和司机规定了行走、行车时间,任何人违反她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红绿灯的使用,也是因为发生了大量的交通事故以后为行人和司机制订了一种规定,要求大家去遵守。

试想一下,如果道上没有车,就是红灯亮了,人走过去会出事吗?如果道上有车,双方都注意到了(意识到危险),也不一定会发生事故。

当你既要闯红灯,又不注意观察,司机也不注意,双方都认为对方会避让(判断失误),这种情况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造成违章作业原因

造成违章作业原因

造成违章作业原因违章现象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是无组织无纪律,其思想根源是主客观相脱离。

(1)主观心理因素①因循守旧,麻痹侥幸。

一些职工的日头禅是“过去多少年都是这样干的,也没出事,现在按条条框框干大麻烦,不习惯”,因此,就很容易习惯成自然,下意识地仍按老的操作经验和方法操作,自觉不自觉地违反了操作规程。

还有的职工不接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经验教训,认为偶尔违章不会产生什么后果,往往“领导在时我注意,领导不在我随意”,或者看到别人这么做而没有出事,因而就随大流,无视警告,无视有关的操作规程。

②马虎敷衍,贪图省事。

有的职工工作不精心,我行我素,将岗位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规程抛在脑后,把领导和同事的忠告、提醒当作“耳旁风”。

还有的职工不愿多出力,耍小聪明,总想走捷径,操作时投机取巧,图一时方便。

尝到甜头后,就会长此以往,重复照干,形成习惯性违章。

③自我表现,逞能好强。

个别职工总认为自己“有一手”,喜欢在别人面前“露一手”,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力”。

特别是一些青年职工,在争强好胜心理支配下,头脑发热,干出一些冒险的事情,④玩世不恭,逆反心理。

个别职工对领导的说服教育或企业安全管理的措施方法等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对抗情绪,偏偏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

(2)客观因素①操作技能不熟练。

由于培训教育不够,操作者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对设备性能、状况、操作规程不熟悉,不能根据指示仪器仪表所反映的信息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调整。

②制度不完善。

作业标准和规章制度不完善,使职工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③安全监督不够。

对一些习惯性违章现象熟视无睹,对一些严重违章现象存在漏查或查处力度不够的情况,特别是在生产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一味强调按时完成生产任务,从而使部分职工滋生了忽视安全的习惯和心态。

(四)班组如何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反习惯性违章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杜绝人身死亡、重伤和错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大幅度地减少轻伤事故。

要从挖掘不安全的苗头着手,抓异常、抓未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违章(不安全行为)作业的心理分析及防范违章是事故的根源,有90%以上的事故是违章所造成的。

但不是所有的违章都会发生事故,有专家统计,违章所造成事故的概率是每330次违章行为(不安全行为)会导致29起事故,其中1起为死亡事故。

但发生的概率不到10%。

如果每次违章都会发生事故,就不会有人违章。

要充分认识到违章和事故的关系。

违章确实在很多情况下不一定发生事故,但对众多事故分析,90%以上的事故是违章所造成的。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要违章呢?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误解:不一定出事故是大多数违章者的对违章行为的误解。

在很多情况下,违章者都比较小心,知道违章很容易发生意外,所以实施时比较谨慎,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没有发生事故。

当违章次数多了,就觉得安全规章制度是多余的,并不那么重要。

殊不知,当违章者违章时不小心或发生意外情况时又加上处置不当,事故就不可避免。

9月4日,02工区吊号头操作工钱某在吊辊筒时,首先违反规定把空辊筒放在地上,其次又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斜吊,再加上没有观察到吊板上的夹头已经钩住了存放架而继续使吊钩上升,导致吊板受力而弹出击伤头部受伤。

我们估计,他的这种行为不一定是第一次,也不一定是他一个人这样操作,因为没有发生事故,所以没有引起重视并继续违章操作。

2、诱惑:违章有时有一定的好处,所以具有一定的诱惑力。

首先是方便快捷;第二是可以多赚钱;遵守规定操作确实比较麻烦,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多规定呢?是因为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已经发生过大量的事故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后作出的规定。

简单比喻:如遵守交通规
则不乱闯红灯,红灯停,绿灯行为行人和司机规定了行走、行车时间,任何人违反她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红绿灯的使用,也是因为发生了大量的交通事故以后为行人和司机制订了一种规定,要求大家去遵守。

试想一下,如果道上没有车,就是红灯亮了,人走过去会出事吗?如果道上有车,双方都注意到了(意识到危险),也不一定会发生事故。

当你既要闯红灯,又不注意观察,司机也不注意,双方都认为对方会避让(判断失误),这种情况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所以违章加失误就更容易发生事故。

那么为什么要闯红灯呢?就是为了抢时间,而遵守交通规则可能需要浪费一点时间。

3、侥幸、欺骗:除了不一定发生事故,还不一定被发现,就促使少数人要冒险去违章。

违章者大多数都有侥幸心理,表现为认为不一定发生事故又方便又可以多做多赚钱。

其次,违章者还有一种欺骗心理就是不一定被人发现,有时看到有人来检查时就会表现的很守规矩,当没被发现后感到很庆幸,或发现后未受到教育处理而不当回事,因为违章今天多赚了多少钱。

殊不知,事故会发生在谁身上,事实表明,绝大多数事故都发生在生产第一线的操作人员身上,而事故发生后要忍受伤残的痛苦甚至丢掉性命,给个人和家庭造成的伤害有多大,骗人骗谁呢?
4、模仿:有些人,看到他人违章操作,既没有被人发现受到教育制止,又可以多做多赚钱,又没有发生事故,就盲目地模仿他人的违章操作行为,最终发生事故。

事后还在想,为什么人家这样做,没出事故,我做了就发生事故?人家这样做没人管,我为什么不可以(所以当被查到被教育处理时感到很冤)?上次这样做,没出事故,这次怎么就出事了呢?其实,违章(冒险)是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的。

尽管我们不希望员工违章操作(但在很多情况下是看不到的,所以得不到及时制止)。

在此,我们告诫员工,在你准备违反规定(模仿他人)操作时,想一想,你有没有这个能力。

还有,你光看到他人部分的操作行为,没有看到关键的防范措施:如9月7日发生在02工区206#成型机上的兰某事故,当操作工发现帘布有问题时就想当然地上去处理(也许平时看到他人也是这样处理的,但他没看到别人上去时已经把设备设置在停止或手动状态而没有发生事故)。

所以他在设备处于自动状态下也盲目上去处理,当帘布离开光电后,传送带随即运转而发生事故。

5、隐蔽性:大多数的违章者生怕被人发现,在每人注意时违章操作,直到事故发生才知道;违章行为有时稍纵即逝,有些违章行为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所以不一定被发现而能及时受到制止和教育;检查难度,不是所有参加检查的人员都能识别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这就给违章人员造成误解。

另外,管理人员的检查频次及覆盖面有限,不会经常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并加以制止。

所以,员工要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不要指望他人来发现,更没有必要采取欺骗的方法,要知道你的违章行为将会导致你本人或周围人员受到伤害。

6、麻痹大意:在很多情况下许多违章人员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严重后果,总认为自己的行为过程很短,没有那么巧会发生意外。

如1997年9月4日00工区机修工徐某在检查密炼机下顶栓热电偶时认为操作工已经离开岗位,不会有人操作,再说只要看一下就可以,所以打开下顶栓后没有挂警示牌直接到密炼机平台上去检查热电偶,正当他用手检查时,操作工回到岗位,看不到警示牌(挂设警示牌是
设备检修的规定)又看不到检修人员,就以为已经修好准备接着生产,第一个动作就是关闭下顶栓,于是就发生了事故。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违章与事故的关系,希望曾经的违章者今后不要再违章,不要再冒险。

因为已经有太多的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要求全体员工遵章守纪告别违章,拒绝违章指挥。

制止他人违章,保护自己,爱护他人,因为有时他人的违章行为会伤害其他人包括你自己。

遵章守纪是一种自我约束能力的体现,一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产生于他对那种行为的价值观念,即行为动机。

人的行为动机是有二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对行为目的追求的程度,即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体现为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者的动机就越强烈。

二是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估计,行为者的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可利用的条件越多,则行为成功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也就越敢于冒险,反之亦然。

最后形成行为动机的是行为者对上述二个方面(行为价值与行为能力)的综合比较、估量。

人的违章违纪有时就是由于过高的看重行为后果的价值,又过低的估计自己失败的可能性,形成了行为风险估量的错误。

每次违章违纪并不是必定会发生事故,这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好像事故是偶然的,违章违纪并没有什么风险。

其实不然,统计表明,绝大多数事故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违章违纪有关,这就是违章违纪与事故的必然性及规律性联系。

违章者大多抱有:侥幸、麻痹、偷懒、逞能、莽撞、性急、烦躁、粗心、自满、好奇等心理。

安全规章制度和纪律是前人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因此,我们必须
清醒认识到,违章违纪就是走了肇发事故、发生伤亡的危险道路,难免不测,早晚铸成大错。

不论是生产者违章违纪,还是管理者违章指挥,都是对行为风险估量错误而形成的错误行为,因此,约束员工遵章守纪的关键是对遵章守纪的正确认识,只有科学地认识,才会有科学的态度,才能克服侥幸、欺骗等心理,才能自觉遵守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本公司员工的违章(不安全行为)现状分析
一、不重视,尽管再三强调,多次培训,收效甚微,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忽视安全,最终导致事故;
二、与己无关,认为安全与我无关,看到别人违章不提醒,不制止,不汇报。

看到隐患视而不见,最终导致被人伤害;
三、自我表现,认为自己有经验,以老办法、老习惯去操作,忽视设备、环境、工艺、原材料、人员的变化盲目违章冒险操作;
四、侥幸麻痹,图方便省事,违章蛮干,怎么省力怎么干,怎么方便怎么做。

如在设备检修时,因忘带工具,又不愿回机修间,用其它东西代替;
五、愚昧冒险,部分职工工作中不讲科学,特别是在设备抢修或生产任务紧张时,光考虑抢时间完成任务,忽视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冒险作业而造成事故;
六、逆反心理,有的职工与班组长或其他班组人员发生矛盾时,产生逆反心理,形成了要他(规定)这样做,他非要那样干;
七、反常心态,有的职工因社会、家庭和个人生理等原因,情绪受到影响,容易发生人体差错,表现为判断失误,行为失常,操作失误而导致事故;
八、从众心理,在生产过程中,如有人不遵守规章制度,又未受到及时制止,马上就会有人跟着干;
九、强调理由,不遵守规定。

片面认为完成任务要紧,完成生产任务又与自身利益相关,只要小心操作,就不会发生事故,所以我行我素;
十、一知半解,不懂装懂。

缺乏安全意识,对设备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当设备出现隐患时,不及时报修擅自处理,无经验和技术,又不主动请教他人,看到有人曾经这样处理过,盲目处置而导致事故。

针对上述问题,部门、班组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讲清道理,让职工知道违章(不安全行为)的危险性,发生事故的危害性,尊章守纪的重要性,加强管理的必要性;认真分析以往的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服从管理;重视做好新职工的安全培训,带教师傅要传授正确的操作行为和处置方法,避免新职工误解而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结合企业正在开展的“行为纠偏”活动,大力倡导生产过程中的行为规范,摈弃陋习。

在目前,甚至可能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在我们的设备还不能达到本质安全的情况下,特别要注重行为安全。

与此同时,企业要加大安全投入,加大技术革新,努力提高设备、设施、环境的本质安全,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的生产、工作环境。

让职工养成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真正明白安全是自身的需要,每个人都重视并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安全环保部俞国贤
2010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