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14
五、内容标准:
▲必修课程内容分析: (一)内容结构
必修 1:大体和 03版课标的必修①相同 必修 2:大体和 03版课标的必修②相同 必修 3:静电场和电路,与03版的选修 3-1相同;电磁场和 电磁波初步,由 03版选修 3系列的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 中最基础的内容组成。
(二)内容要求条目数量的变化
科学 探究
科学态 度与责 任
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集中体现了物理学科的 育人价值,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炼与升华。
5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 • • •
模型建构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 ……
• • • • •
问题 证据 解释 交流 ……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与责任
• 科学本质 • 科学态度 • 社会责任 • ……
6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 • • •
模型建构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 ……
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 科学态度 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 • 问题 科学探究 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 与责任 • 证据 • 科学本质 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 科学态度 • 解释
选择性必修1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及 (2学分) 其应用
必修3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 (2学分)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必修2 必修课 程 (2学分)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 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课件(34张)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课件(34张)

“实验版”课标
“2017版”课标
三维目标
核心素养
提炼与升华
(3)课程目标变化 课程目标比较
课程具体目标变化
1.学习物理学基础知识、基本概 课程具体目标比较表 念和规律,了解基本观点与思想; 2.认识实验的地位和作用,掌握 实验基本技能,使用基本仪器; 知识与技能 3.了解物理学史,关注科技的成 物理观念 就、趋势以及物理学的影响; 4.关注学科联系,知道相关应用 领域,能尝试解释一些自然与生 活问题。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意义, 应用研究问题,验证规律; 2.了解物理研究方法,认识实验、 模型、数学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3.自主学习能力; 4.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质疑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 力、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能 力。
成绩与问题并存
修订与完善
三、有什么变化?
(1)课程性质 (2)基本理念
(3)课程目标
(4)课程结构
(5)课程内容
(6)学业质量
(1)课程性质变化
课程性质变化
“实验版”课标 “2017版”课标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 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 课程性质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 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科学素养。
自主 考核
选修
选修2-3 选修1-2 选修1-1 选修2-2 选修2-1 选修3-3 选修3-2 选修3-1
选修 性必 修课 程
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 原子与原子核,波粒二象性 磁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电磁 振荡与电磁波,传感器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 与机械波,光及其应用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 电磁波初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3)课程目标变化 课程目标比较
课程具体目标变化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精品课件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精品课件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围绕教材第四章“力学”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弹力、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学基本概念,理解力学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与应用、摩擦力的计算。

重点: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重力、弹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模型。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踢足球、抛物线运动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和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分类、单位。

(2)牛顿三定律:详细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合成原理,通过例题演示力的分解方法。

(4)摩擦力、重力、弹力:分别介绍摩擦力、重力、弹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3.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力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例题讲解:选取经典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分类、单位。

2. 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3. 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4. 摩擦力、重力、弹力的计算公式。

5. 例题及解题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力的概念、分类及单位。

(2)解释牛顿三定律,并举例说明。

2. 答案:(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力的分类:按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单位:牛顿(N)。

(2)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一个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到的外力相互平衡,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一、修订背景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与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23年教育部得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得《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23年国务院审议通过得《国家中长期教育与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得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得成果与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之后全国其她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得实践,新得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得课改积累了大量得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得、科学得认识,对新课标得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得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得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就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就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与变化有哪些?→▲▲二、物理课标得修订得主要内容与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得定位。

普通高中得培养目标就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得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

围绕着核心素养得落实,精选、重组了课程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出考试评价与教材编写建议。

2、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得水平,各水平得关键表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得标准。

高中物理新课标简课件

高中物理新课标简课件

学生对高中生活的感受
50
48.5
45
40
35
30
25
20
15
9.6
10
5
0 喜欢
压力大
32.6 谈不上
9.4 不喜欢
只有9.6%的学生明确表示喜 欢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学生每天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40
36.2
35
30 25 22.1
26.3
20
15.5
15
10
5
0
几乎没有时间
约0.5小时
0.5-1小时
选 修
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构成,在呈现方 1
选 修 2
选 修
3
式上又分为“理工型”和“人文型”两
种,供具有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选修。
提高型课程又称大学预科物理,重点是
深化某些重要概念、规律,强调对物理
学基本结构和思想方法的认识。
四、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简介
(一)基础研究(略) (二)基本思路 (三)框架、结构
➢教学的方式几十年如一日 ➢课程设置没有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教育体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价值取向,社会文化使然
一、对高中物理教育的基本认识
我们能做些什么?
➢教育观念确实应该转变 ➢不做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者
二、我国高中物理课程设置演变
一、1997年前 文革以后,1978年,在拨乱反正、大力加 强基础科学的研究与教学的大背景下,教 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物理教学 大纲》。这个大纲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比现 行大纲的要求要高。例如,欧姆表、惠斯 通电桥、电源的输出功率、含反电动势的 电路,都在要求之列。
理念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 选择性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二)选修Z课程欧阳学文l.《选修1一1》本模块是选修模块。

由“曲线运动与宇宙探索”“动量与碰撞现象”“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三个主题组成。

1.1曲线运动与宇宙探索内容标准1.1.1经历实验研究平抛运动的过程,能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

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

能体会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

能关注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抛体运动。

例1分别以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移为横坐标和纵坐标,描绘做抛体运动物体的轨迹。

1. 1. 2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知道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了解生产生活中离心现象产生的原因。

例2探究为什么公路拐弯处路面有一定的倾斜度。

l.} 1. 3通过史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

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例3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海王星等事实,说明科学定律的作用。

例4了解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对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1. 1. 4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例5了解经典力学对航天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

1. 1. 5会用洛仑兹力定量分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

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以及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例b观察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

例7了解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

1. 1. 6初步了解广义相对论的几个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观测证据。

关注宇宙学研究的新进展。

活动建议C} )通过查找资料,对比炮弹的实际弹道与理想抛物线的差异,尝试做出解释。

C2)收集资料,探讨自行车拐弯时受到的向心力。

C3)观看有关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的录像片。

C4)收集我国和世界航天事业发展历史和前景的资料,写出调查报告。

C5)阅读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刊,在同学中举办小型讨论会。

物理学科2017版《课程标准解读》 PPT

物理学科2017版《课程标准解读》 PPT
01-1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 1.1 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实验对物理 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 1.2 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质点的含义。将物 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 物体抽象成质点。
(2003版: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 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 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关心科技发展趋势,了解物理学应用 应遵循道德规范,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 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合格考目标层次1-2
水平1
质量描述:了解,知道
物理观念 (1)初步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能将其与相关的自然现象和问题解决联系起来。
必修2(2学分)
考 选修1-1或3-1 (2学分)

机械运动与物理学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定
电场、电流
电场
必修 课程
模型、相互作用与 运动定律
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 力定律、牛顿力学的局 限性与相对论初步
磁场、电磁感应 电磁波及其应用
电路 磁场
课程异 同点
共同点:必修1和2考试内容相同,必修3中的静电场,电路,电磁波 不同点:取消了磁场模块的学习,增加了初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但学习 时间从2年缩减到1年。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2017版)解读”
高中部物理组
目录
CONTENTS
一.学科理念、素养、 目标、结构
三. 必选1,内容概述 学业要求、活动设计
2017
二. 必修1,内容概述 学业要求、活动设计
四. 学科评价方式、命题 要求、试题案例解析

2024年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2024年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2024年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2024年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主要涉及教材第二章《运动的描述》和第三章《力的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物体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理解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2. 使学生了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意义,学会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并能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牛顿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重点:物体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砝码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运动员百米冲刺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引出物体运动的描述。

2. 教学内容讲解:(1)物体运动的描述:介绍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2)匀变速直线运动:讲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导速度、位移公式。

(3)牛顿三定律:阐述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4)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六、板书设计1. 物体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

2.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位移公式。

3. 牛顿三定律:内容、应用。

4. 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给定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求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2)分析题:分析一个物体受力情况,判断其运动状态。

2. 答案:(1)位移 = 初速度× 时间+ 1/2 × 加速度× 时间的平方。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 中 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国 学 生 发 展 核 心 素 养 体 系 :
4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 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 观念
科学 思维
物理核 心素养
科学 探究
科学态 度与责 任
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集中体现了物理学科的 育人价值,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炼与升华。
5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 • • •
模型建构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创新 ……
• • • • •
选择性必修1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及 (2学分) 其应用
必修3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 (2学分)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必修2 必修课 程 (2学分)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 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
必修1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2学分)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学态度,以及遵守道德规范,保护环境并推动可 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科学探究 科学态度 与责任
• 科学本质 • 科学态度 • 社会责任 • ……
• • • • •
问题 证据 解释 交流 ……
10
三、课程目标:
“知识为本” “以人为本” 三维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
双基目标
1、形成物理基本观念 2、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3、形成良好科学思维 4、培养正确科学态度
8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能量观念 …… 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特级教师讲稿)课件.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特级教师讲稿)课件.
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表述这些问题
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
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 对物理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认识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
5.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 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 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6. 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 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第二十五页,共35页。
三维目标是科学完整内涵在科学教育中的反应。
第六页,共35页。
三、新课程形式上的变化 模块教学 学分制
第七页,共35页。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语言与文学 数学
人文与社会
科学
技术 艺术 体育与健康 综合实践活动
第八页,共35页。
语文
英语
思想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科目模块或系列
生物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音乐
美术
艺术
研究性学习活动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144学分
目标单一——学习知识与技能, 并在教师给定的问题中逐步培 养解题能力。
支持自主学习方式,重视个体 不支持自主学习方式,不重视
差异,鼓励教师个性化。
个体差异,不鼓励教师个性化。
评价
多元评价方式。
单一评价方式。
第四页,共35页。
例如:
教学大纲摘录
普通中学的任务,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并为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人才奠定 基础。物理课程对于完成这些任务有重要作用。学生在物理课程中学到的关 于物质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知识,受到的观察、实验、思维、 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以及受到的思想教育,是他们继续学习科学技 术和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必要基础。

《高中物理新课标简》课件

《高中物理新课标简》课件

探索电磁现象并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电 磁理解和应用能力。
案例分析
神奇的加速度
通过案例分析加速度的意义 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运动速度变化的规律。
热能的利用
以具体的实例分析热能的转 化和利用,引导学生关注热 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光学工艺
介绍一些光学器件的原理和 制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
知识框架
新课标简将物理知识划分为多个模块,帮助 学生建立系统和完整的知识框架。
学科特色
新课标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 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物理学 习者。
考试形式
新课标简的考试形式更加灵活,注重考察学 生的综合能力,更贴章:热学
介绍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 牛顿定律等。
总结和答疑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并回答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疑惑和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理解。
介绍热能的传递、理想气体定律、热力学 等。
3 第三章:光学
4 第四章:电磁学
介绍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光的波动等。
介绍电荷和电场、电流和磁场、电磁感应 等。
重点内容讲解
牛顿三定律
卡诺循环
深入剖析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 帮助学生理解力学的基础知识。
详细解释卡诺循环的原理和应 用,在热学领域展示基本的热 力学循环。
《高中物理新课标简》 PPT课件
欢迎大家参加《高中物理新课标简》的PPT课件分享!本次课件将介绍新课 标的内容,并提供重点讲解、练习题讲解、案例分析,以及总结和答疑等内 容。让我们一起探索有趣的物理世界吧!
新课标简介
全新改革
高中物理新课标简自近年来进一步改革完善, 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态 度与责

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出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集中体现了物理学科的 育人价值,是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炼与升华。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物质观念 •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 能量观念 • ……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模型建构 • 科学推理 • 科学论证 • 质疑创新 • ……
• 问题 • 证据 • 解释 • 交流 • ……
• • • • •
抽 域 和 造问 证 解 交 ……题 据 释 流性象结的见概论具解括提体的过出运能程质用力;疑;与是 和是科品分 批基学质析 判于探。综事,究合实进证行、据检推与和验理责科和论任学修证推正等理方,对法进••••不在而科 科 社 …同科提…学学 会本 责态观学出度质 任点领创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二、课程理念:
中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 国 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 生 发 展 核 心 素 养 体 系 :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 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 观念
科学 物理核 科学 思维 心素养 探究

(2学分)
五、内容标准:
“2017年版”课标内容标准的陈述显化科学方法, 突出科学思维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具体方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实验,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 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 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 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
2018年9月5日
一、课程性质:
●“2017年版”课标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是 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 旨在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 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人 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
●“2003实验版”课标指出,“高中物理是普 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 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 旨在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科学素养”.
• 交流 • ……
• 社会责任 • ……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物质观念 •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 能量观念 • ……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模型建构 • 科学推理 • 科学论证 • 质疑创新 • ……
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
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科经学验态事度实建构物理模型的
四、课程结构:
四、课程结构:
选修1
选修2
选修3
选修
(2学分)
(2学分)
(2学分)
自主
课程
物理学与
物理学与
近代物
考核
社会发展
技术应用
理学初步
选择性必修3 固体、液体和气体,热力学定律,原子与原子核, (2学分) 波粒二象性
选修性 必修课

选择性必修2 (2学分)
磁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传感器
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
与责任
• 科学本质 • 科学态度 • 社会责任 • ……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物质观念 •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 能量观念 • ……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 模型建构 • 科学推理 • 科学论证 • 质疑创新 • ……
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
• • •
问证解作等释题据释自在用然头、现脑能象中量和的等解提的决科炼基实学和本际探升认问究华识题;;的是是科基与从物学础责物理态。任理概度学念视和角规解律•• 科科学学态本质度
• 物质观念 •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 能量观念
• …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 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物方理案观、念获取和科处学理思信维息、
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
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 模型建构 • 科学推理 • 科学论证 • 质疑创新 • ……
学态度,以及遵守道德规范,保护环境并推动可
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 问题 • 证据 • 解释 • 交流 • ……
• 社会责任 • ……
三、课程目标:
“知识为本”
双基目标
三维目标
“以人为本” 学科核心素养
1、形成物理基本观念 2、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3、形成良好科学思维 4、培养正确科学态度
例3结合瞬时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极 限方法; 例4结合加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物理学中的抽象思维; 例5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工具研究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五、内容标准:
▲必修课程内容分析: (一)内容结构
必修 1:大体和 03版课标的必修①相同 必修 2:大体和 03版课标的必修②相同 必修 3:静电场和电路,与03版的选修 3-1相同;电磁场和 电磁波初步,由 03版选修 3系列的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 中最基础的内容组成。

选择性必修1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及 (2学分) 其应用
级 性 考
必修3 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

(2学分)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必修课 必修2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
格 性
程 (2学分) 律,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

必修1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 提出“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问题” 2. 提高了关于“质点”的教学要求 3.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提出体会抽象方法和极限方法 4. 增加了关于实验的要求 5.降低了关于相对论的要求
• 问题 • 证据 • 解释 • 交流 • ……
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
与责任
• 科学本质 • 科学态度 • 社会责任 • ……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 • •

物质观念
• 模型建构
运能……动量观与相念互作用观念会内·在是环动指物境力在理关,认观系严念识的谨科基认学础真科本上、学质, 实思,事逐维理渐求解形是科成和••••学的持科科质…·探之…学学疑技索以推论创术自恒理证新·然的的社科
(二)内容要求条目数量的变化
必修课程内容要求条目略有减少(减少2条), 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要求条目减少得比较多(减少22条)。
(三)知识点的变化:知识容量略有减少。
(四)物理实验的变化 1、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或观察进行教学的知识点及数目
(四)物理实验的变化 2、课标规定的学生实验项目内容及数目
(五)主要要求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