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财政宏观调控成效进一步显现
稳定市场预期,财政赤字维持在13500亿元的预算,既是支持扩大投资需求。中央财政在基础设施投资总额4567亿元,保障重点项目资金投入,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中西部铁路建设、棚户区改造、城市地下管网改建等项目。二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完善机关工资和津帖补贴制度,启动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创建、协调发展电子商务和物流试点,在山东、吉林等8省启动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养老服务产业综合试点范围,支持全国农产品骨干网络建设。三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简并增值税征收率,铁路运输、邮政和电信业已被纳入营改增试点,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实施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实行普遍性降费,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减轻负担。四是促进外贸协调发展。不仅完善了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并减轻了地方财政负担;加强外贸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鼓励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和技术出口;对760多种进口暂定税率,鼓励扩大先进设备和技术、关键零部件等进口;支持并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业务。
我国从2005年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到2008年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已经4年,保证了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但在2008年下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骤然降温,经济增长过快回落的风险已开始显现。从2008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GDP增速逐季下降,依次为10.6%、10.3%、9.9%和6.8%,与第三季度相比,第四季度GDP增速回落3.1个百分点,出现11年来的新低。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决定,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并决定从2009年实行财政政策的转型,改变稳健财政政策,重新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进入2004年,过快的投资增长速度和信贷扩张引发了经济过热的迹象。2004年第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43%,比上年同期加快15.2个百分点,宏观调控部门一再叫停的钢铁、水泥、电解吕三大行业的投资更是比2003年翻番。货币供应量在高位运行,物价开始抬头,通胀压力加大。政府冷静判断当时的经济形势,认为已出现过热的趋势,但还不是全面过热,因而及时决定按照突出重点、把握力度、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做到松紧适度,不搞“一刀切”,并决定将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的政策目标显然是适应当时宏观调控的需要,强调社会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这是吸取美国20世纪60年代实行增长政策导致的“滞胀”的教训,也是吸取日本20世纪80年代陷入长期低迷的教训,珍视积极财政政策所取得成果,防止大起大落。
(二) 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
发挥财政政策的精准调控功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一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选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领域15个重点方向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计划支持力度,推动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调整和完善重大技术装备等进口税收政策。二是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完善农业的各项补贴政策,大力支持粮食生产,促进实现粮食产量“十一连增”;落实农业“休养生息”政策措施,启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试点、新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补助形成资产交由农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试点。三是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在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推动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和重大公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启动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四是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加大对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支持在全国建成1400多个空气检测站点;以流域为单元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1.41万公里;在13112个村开展环境连片整治,直接接受人口约1580万人;支持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500万亩;完成钢铁、水泥等15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鼓励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进程
1997年7月首先在泰国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并迅速席卷周边国家和地区,使得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增长步伐明显放缓。我国从1998年开始,外贸出口额增长明显放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态势,国内消费低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缓,结构性矛盾凸显,通货紧缩趋势显现,GDP增长率1996年为9.6%、1997年为8.8%、1998年上半年下滑为7%,伴随经济增速放缓的是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下降。种种情况表明,如果政府再不主动出击改变这一系列不利局面,此前改革开放已经取得的大好成果可能会付之一炬。
一、 积极财政政策的概述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含义和特点
积极财政政策也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它其实就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增长缓慢、需求严重不足,在各项资源条件充分许可的情况下,国家相关政府管理部门所实施的一种阶段性或者暂时性的扩张型政策。通常情况下,积极财政政策会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阶段性、定向性和复合型。
自从2009年重新启用积极财政政策,至今仍在持续,虽然“积极”二字未变,但“积极”的内涵必须也必然发生明显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积极财政政策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
二、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和定向调控,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1997年GDP增长开始变慢以后,在货币政策方面已经渐渐采取放松措施,如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取消商业化贷款指令性指标,恢复在货币市场的国债回购业务等。但是在市场不景气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调节力度明显乏力,仍难以激发经济的活力。在需求萎缩、经济持续低迷不振和货币政策乏力的背景下,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就落在了财政政策身上。然而,从当时的情况看,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也有较大风险,因为当时的财政状况不容乐观,财力一直比较紧张,积留下的老问题还有待化解,如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财政的紧张和困难。但通过全方位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完全可行和可取的。政府根据当时的情况果断做出决策,采用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拉动需求,刺激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
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支持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次积极财政实施后,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促进自2008年下半年趋冷的经济回暖,开始转向稳定增长的轨道。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扩大内需,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加注重进一步加强财政的科学管理,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绩效,进一步防范潜在的财政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