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赤字与积极财政政策

合集下载

202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2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2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

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

这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

同时,目前我国债务负担率相对较低,今年增加赤字后,赤字率在2%左右,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

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

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

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

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是指财政具有的、协调和保证经济稳定的职能。

具体含义是指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手段,去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主要包括:(1)充分就业。

指的是全社会有能力工作、愿意工作且又在寻找工作的人的就业状况。

西方经济学通常以失业率高低作为衡量就业是否充分的尺度。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

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失业者是劳动力中那些想找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

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2)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的大体稳定,即短期内货币币值不发生过度的上升或下跌,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达物价水平的变化。

预算法解读

预算法解读

6,283
2,387 5,714 6,059 5,009 0 0 0 8,328 9,931 0 0 43,499 10,903 0 4,844 1,962
5、政府性基金收入:
• 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国家行政 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为支持某 项事业发展,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批准,向公民、法人 和其他组织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包括各种基 金、资金、附加和专项收费。
20、国库集中支付:
• 是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 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 支付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规定审 核机构(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或预算单位) 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 人的制度。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包括财政部门在 同级人民银行设立的国库单一帐户和财政部门 在代理银行设立的财政零余额账户、单位零余 额账户、预算外财政专户和特设专户。财政性 资金的支付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两种方式。
8、地方可用财力:
• 是指地方政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支配财政 资金之和。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划分,地方可 用财力主要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四大部分。 按现行 法规和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由地方 一般预算收入、上级税收返还收入、上级财力 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以及原体制上解中央收 入或中央补助地方收入等。还要减去各项财力 返还,如税收返还等;减去没有集中额的实行 收支两条线的非税收入;减去上解支出等。
可用财力测算
• 可用财力 = 一般预算收入 + 返还性收入
+ + 一般转移支付补助 下级上解收入 上解上级支出
注意:在计算可用财力时不能加专项转移收入

论积极的财政政策

论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引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经济政策,旨在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发展。

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对的是保守的财政政策,后者主要侧重于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以控制通胀和减少财政赤字。

本文将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探讨,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对其实施中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

1.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优势1.1 促进经济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例如,通过增加对道路、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促进建筑业和相关行业的就业,并带动经济的其他部门。

此外,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资,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

1.2 降低失业率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特别是在创造就业机会的领域的支出,可以有效地降低失业率。

当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再培训等领域的投资时,可以大量增加就业机会,并通过提供稳定的收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减轻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1.3 促进创新和技术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对科技研发和创新领域的投资,促进创新和技术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补贴计划、创业基金和研发补助金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到科研和创新活动中。

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进步,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2.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局限性2.1 高风险和不确定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并承担相应的财政风险。

政府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税收和借债,税收收入的不确定性和借债带来的债务负担都可能增加政府的经济风险。

此外,政府的资金分配也面临着政策执行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效果不佳。

2.2 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积极的财政政策通常伴随着较高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

政府的支出增加和税收减少会导致财政赤字的扩大,需要通过借债来弥补财政缺口。

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

但是我们以往对于财政赤字的认识总是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偏差,实际上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待财政赤字。

第一,财政赤字是我国政府实施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

当前我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指数处于负增长,银行借贷、储蓄压力过大。

所以在这一特定条件下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利用一定限度的国债与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调整国民经济结构,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税收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这一非常之举,充分说明我国宏观调控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都在不断增强。

第二,财政赤字出现较高幅度的增长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所谓通货膨胀,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中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在通常情况下,依靠扩大财政赤字搞建设,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但是在当前我国的特定经济条件下,发生这种危险的可能性不大。

一是银行储蓄存款较多,国家通过财政债券将一部分储蓄转化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会导致银行过量发行货币而形成通货膨胀情况的发生;二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充裕,物价比较稳定,适度扩大一些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在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所以这只要财政赤字运用得当,就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第三,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财政赤字事实上起着向经济体注入基础货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规模的不断增大,经济运行本身所需要的基础货币量也在增加,需要不断地补充基础货币量,财政赤字是补充基础货币供给的渠道之一。

其次,在企业融资渠道不够畅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财政赤字几乎是保证GDP增长率的惟一选择。

考虑到2003年相当低的消费物价指数增长预期,3198亿赤字仍然是较为保守的。

就目前的宏观经济结构而言,财政风险、增长停滞的风险和金融风险,三者必居其一。

财政赤字与财政政策

财政赤字与财政政策
进社会公平
2020/5/26
7
公共经济学
二、财政赤字的概念
▪财政赤字与公共部门范围:中央政府财政赤字(中央政府)、一般
政府财政赤字或国家财政赤字(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公共部门财政赤 字(中央、地方政府和公共企业)
▪财政赤字(fiscal deficit):财政赤字是指在某一财政年度,计划的公
共收支是平衡的,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不可预测因素的 影响,致使决算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
周期性赤字和结构性赤字有助于区分财政赤字中周期性变化与结构性 变化趋势,从而有助于政府更有效地控制较长时期的支出与税收进程。
政府可以依据结构性赤字制定结构性预算准则即高度就业预算财政准 则,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与现实财政赤字相比,结构性赤字可以更好地反映政府债务聚积对预 期利率的冲击,从而有利于政府监控金融市场压力。
0.96 0.74 1996
0.74 1.09 1998
2.51 1.94 2000
2.29 2.62 2002
2.16 1.31
2004
4.11 1.24 0.79 2006
-3.28
-5
只要一定时期内的财政赤字规模促 进经济增长,并没有引起政治危机, 则可认为财政赤字规模是适度的 (事后判断)
▪合理的财政赤字规模与一国自身的
▪经济层面 ▪宏观经济层面:(1)经济增长率的提高程度(货币需求增加);
(2)货币化部门的增加程度(额外的货币需求);(3)国民经济 各部门能力的未利用程度(产出缺口);
▪微观经济层面:赤字支出的投资项目性质(效率和用途) ▪开放经济层面:国际收支的逆差程度(货币供应量的下降、资源由
出口部门向国内部门的转移)(赤字财政促进经济增长是以国际收 支恶化为代价——形成双赤字?)

财政政策有哪些分类

财政政策有哪些分类

财政政策有哪些分类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财政政策的分类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财政政策的分类(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3)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财政政策的手段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税收、预算、国债、购买性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

国家为实现财政政策目标所采取的经济、法律、行政措施的总和。

经济措施主要指财政杠杆;法律措施是通过立法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收支行为,对违法活动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运用政府机关的行政权力予以干预。

财政政策手段的选择是由财政政策的性质及其目标所决定的。

财政政策的阶级性质和具体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手段也不同。

中国财政政策的手段中国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有:①国家预算。

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②税收。

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③财政投资。

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

④财政补贴。

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

⑤财政信用。

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

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的调整

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的调整

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的调整财政赤字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支出大于收入,导致财政预算出现逆差的情况。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几乎所有国家都存在财政赤字的问题。

而如何调整财政政策成为了国家政策制定者需要面对的难题。

一、财政赤字的成因1.政府支出过高:政府的支出包括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国防、财政补贴等部分,这些支出的增加会导致财政预算逆差。

2.税收收入下降:全球经济大环境下,各国的经济增速都面临一定的下滑,导致税收收入下降。

3.外部因素的影响:天灾、战争、外交冲突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国家财政预算逆差的出现。

二、调整财政政策的常见措施1.削减政府支出:对政府过高的支出进行削减,减少无效支出和不必要的费用,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

同时,调整财政政策,降低政府的薪资支出、社会事业支出等。

2.增加税收收入:提高税收的征收率,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征收,推出合理有效的税收政策。

同时,注重发掘各种税收优惠政策的特点,实现减税降费、简政放权等制度化改革。

3.增加债务筹资:国家可以选择增加债务筹资,借助低利率的机会,降低政府财政支出的成本。

同时,可以通过发行国债、政府债券等方式,开展各类财政补贴项目。

4.调整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措施,减少通货膨胀率,增加国家利息收入,从而改善财政赤字的状况。

三、财政政策的重要性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对于调整财政政策,必须注重以下方面:1.灵活机制:必须注重财政政策的灵活性和机制性。

在遇到不利因素的冲击时,政府必须能够快速建立相应的预案和措施。

2.区别性调整:需要根据当前经济状况,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而不能一刀切,否则可能会对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3.长期规划:调整财政政策必须注重长远规划。

必须通过制定长期的财政经济发展规划,在加强财政与经济关系的基础上,推进各项经济改革,提高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

四、结论财政赤字是国家财政体制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

财政部提高赤字率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体现

财政部提高赤字率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体现

财政部提高赤字率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体现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国家财务状况成为了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

财政部在此背景下提高赤字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应对当前的经济困境。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一政策的重要性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了解积极财政政策的定义。

积极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政府开支和降低税收来推动经济增长和稳定的一种政策手段。

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资,刺激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复苏,提高国家整体的经济效益。

财政部提高赤字率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种体现。

赤字率是指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比率。

提高赤字率,意味着政府将加大财政开支,增加对各个领域的投资,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等。

这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其次,财政部提高赤字率还可以通过减税来促进经济增长。

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减税降低企业负担和个人税收,可以鼓励企业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水平,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减税也将增加企业利润,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在财政部提高赤字率的政策下,要注意控制赤字规模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虽然赤字政策可以提振经济,但也存在潜在的风险。

财政部需要确保财政赤字的规模和债务水平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以免对国家金融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财政部提高赤字率还需要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

货币政策是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调控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部提高赤字率可能引起通货膨胀的风险,需要与央行密切配合,通过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手段,合理调控财政政策的实施,确保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最后,财政部提高赤字率是一项长期的政策措施。

积极财政政策需要财政部持续关注经济运行状况,及时调整政策,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此外,在提高赤字率的同时,财政部也应加强财政监管,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公共支出的透明度,防止资源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财政学--第十章 财政平衡、财政赤字与财政政策(32)

财政学--第十章 财政平衡、财政赤字与财政政策(32)
6
二、财政赤字:相同的定义和不同的认识 财政赤字:
2.1 财政赤字的定义
财政赤字:指财政收不抵支的不平衡状态。 财政赤字:
我国历年来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作为处理财 政收支关系的重要原则,但实践中财政赤字连年出 现。 从世界各国的财政实践来看,财政赤字往往 是一种“常态”。
平衡是困难的!
7
2.2 财政赤字的统计口径问题
政策时滞:即政策时差, 政策时滞:即政策时差,指 从经济问题产生到政策执行后 并对经济运行产生效果的时间 间隔。 具体包括:认识时滞、 间隔。 具体包括:认识时滞、 制订时滞和作用时滞。 制订时滞和作用时滞。
积极! 积极!
消极? 消极?
25
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 货币供应量以调节社会总供求. 货币供应量以调节社会总供求 主要手段:法定准备金率 法定准备金率、 主要手段 法定准备金率、贴现 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4
1.3 三个财政平衡问题的思考
财政平衡的真实性? 财政平衡的真实性? 追求静态平衡还是动态平衡? 追求静态平衡还是动态平衡? 财政平衡和经济平衡,哪一个更重要? 财政平衡和经济平衡,哪一个更重要?
5
财政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 C+S+T+M = C+I+G+X 注:式左代表总供给的收入流量,由消费C、储蓄S、税收T和进口M组成; 式右代表总需求的支出流量,由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人的总支出 所构成。 由上可得政府预算账户、储蓄投资账户和国际收支账户之间的恒等式: G-T =(S- I)+(M-X)
指通过财政收支的大体平衡,以保持社会总 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政策。 其政策功能在于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同步增长, 以维持社会总供求对比的既定格局;政策实 施表现为财政收支在数量上基本一致。 中性财政政策对社会总供求关系不具倾向性 的调节作用。

什么是财政赤字

什么是财政赤字

问:什么是财政赤字?
答:财政赤字是指年度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会计上通常用红字表示,所以叫财政赤字。

也叫预算赤字。

一、产生原因:国家财政当年支出大于收入的经济现象。

在现实中,国家经常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解决大量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有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

这是财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个原因。

不过,这表明财政赤字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的燃眉之急。

当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时,就好像一间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且日后为了要解决财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

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二、产生意义:财政赤字的大小对于判断财政政策的方向和力度是至关重要的。

财政政策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而财政赤字则是衡量财政政策状况的重要指标。

因此,正确衡量财政赤字对于制定财政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非常遗憾的是,对于如何正确衡量财政赤字,经济学家并没有达成共识。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通常意义上的财政赤字并不是财政政策状况的一个好指标。

这就是说,他们认为按照公认的方法衡量的财政赤字既不能准确地衡量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又不能准确地衡量给后代纳税人造成的负担。

财政政策的财政收入与赤字控制

财政政策的财政收入与赤字控制

财政政策的财政收入与赤字控制在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一直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财政政策通过调节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控制通货膨胀。

其中,财政收入和赤字控制是财政政策的两个重要方面。

一、财政收入的重要性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从各种渠道获取的收入,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和债务。

首先,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收入在政府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

政府通过调节税率、完善税收管理和扩大税基等措施来调节税收收入。

其次,非税收入也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土地收益、资源税收、公共服务性收费等。

最后,政府债务也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通过发行国家债券、央行票据等债务工具来吸收社会资金来满足财政支出。

财政收入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财政收入是政府开展宏观调控的重要支撑。

政府可以通过调节税收、完善非税收入和严格控制债务来调节财政收入,从而实现对经济的宏观调节。

另一方面,财政收入也是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福利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收入来实现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从而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福利。

二、赤字控制的时效性赤字控制是指在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控制财政赤字来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财政赤字可以通过财政收入增加或财政支出减少等方式来控制。

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政府可以适时采取刺激性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良好时期,政府则应采取收支平衡政策,控制财政赤字,以防止经济过热。

赤字控制的时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政府在财政政策的执行中必须时刻关注财政赤字的大小和变化,及时调整政策,避免财政赤字过大导致经济体系不稳定。

另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管理能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加强预算管理和债务管理,从根本上控制赤字的发生和规模。

三、财政收入与赤字控制的平衡财政收入和赤字控制是财政政策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实践中,政府应该以收支平衡为主要目标,实现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均衡。

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实质上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等措施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

减税可以增加民间的可支配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构成因素,增加财政支出会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措施。

内容包括: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税收政策,分批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有关项目实施税收减免;推进“费改税”改革,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提高公务员工资、增加对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支出等。

这些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拉动了社会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积极的货币政策主要是:第一,较大幅度地增加货币供应量,尤其是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

考虑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比较富裕但货款需求相对不足,而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相对于贷款需求却显得不足的状况,投放基础货币可以考虑如下方式:一是财政部发长期国债,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购入后转卖给中央银行;二是增加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改变目前实际上存在的对小金融机构再贷款的限制,对资信和经营状况较好看中小金融机构以再贷款支持,使它们有能力支持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和小需镇建设;三是根据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实际需要,适当提供再贷款,并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发行债券,抵冲关键性大中型国有特别是军工企业的部分债务,由央行买入,增加货币供给,化解部分金融风险,从而有效使用沉淀在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过剩资金。

第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完善准备金制度。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会有助于增加金融机构可运用的资金数量,以支持经济增长。

当然,除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外,还应继续改革准备金制度,包括降低乃至最终取消超额准备金存款利息,并将由此节省的利息支出转入中央财政的预算收入,还包括按月平均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法定准备金可用于清算,等等。

财政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

财政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

财政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手段包括国家预算、国家税收、国家信用以及财政补贴等。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fiscalpolicy)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

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

(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政策的松紧交替是指一个时期实行扩张性政策,一个时期实行紧缩性政策,二者交替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继承者,将凯恩斯的短期静态分析发展成为长期动态分析,提出补偿性财政政策。

他们认为,财政政策的首要问题不是谋求收支平衡,而是当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出现差额时,如何通过财政收支安排来弥补这个差额,使经济的运行恢复平衡状态。

他们还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不是始终处于危机状态,而是时而繁荣,时而萧条,财政政策不能永远以扩张为基调,应根据经济的周期波动交替使用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

萧条时期政府应减少税收,增加支出,实行赤字政策;繁荣时期政府应增加税收,压缩支出,实行盈余政策,而且盈余应加以冻结,以备萧条时期使用。

凯恩斯主义还强调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政府预算赤字与财政政策

政府预算赤字与财政政策

政府预算赤字与财政政策在现代社会中,政府预算赤字是经济运行中常见的现象。

一方面,政府预算赤字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刺激就业和投资;另一方面,过度依赖预算赤字也可能导致财政风险和经济不稳定。

因此,财政政策在管理和控制预算赤字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政府预算赤字的积极影响在于刺激经济增长。

当经济衰退或低迷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需求。

通过提高公共支出、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和提供贷款等手段,政府可以促进经济恢复和增长。

例如,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家的政府通过扩大财政赤字来推动经济复苏。

这些措施帮助了失业率的下降,促进了企业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加。

此外,政府预算赤字还可以提供额外的就业机会。

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部门的员工数量来提供就业机会。

这不仅可以帮助降低失业率,还能够提高消费和需求水平。

通过增加就业机会,政府可以减轻社会不稳定因素,并带动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然而,预算赤字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过度依赖赤字支出可能导致财政风险的增加。

当政府的债务规模超过其可承受的范围时,可能会出现信贷紧缩、债务违约等问题,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历史上,一些国家因为财政赤字过大而面临经济危机,这再度提醒我们赤字管理的重要性。

因此,在制定财政政策时,政府应该综合考虑经济的长期发展和财政风险的平衡。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同时采取措施来控制赤字规模,避免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

这可以通过提高税收收入、加强财政约束、改善财政管理和增加透明度等方式来实现。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结构性改革来促进经济增长和财政稳定。

通过改善商业环境、减少行政成本、加强中小企业支持等措施,政府可以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从而减少对财政赤字的依赖。

综上所述,政府预算赤字与财政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平衡关系。

预算赤字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提供就业机会,但过度依赖也可能导致财政风险。

因此,政府应根据具体国情和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控制预算赤字规模,推动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财政政策是指国家利用财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重要政策工具。

然而,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并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担忧与风险1. 财政赤字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需求扩大,很多国家都面临财政赤字问题。

这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压力。

当赤字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债务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对策: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管理机制,加强预算监管和评估,合理增加公共支出但避免超支,并通过改革税收体系、增加非税收入等途径提高财政收入。

2.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有时候,虽然财政政策投入了大量资金却未能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或提高民生水平。

这主要源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审批程序繁琐、项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对策: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审批效率,严格执行项目评估制度以确保资金有效使用。

同时,推动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干预,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公共服务提供。

二、不平等与社会抵触1. 贫富差距扩大在一些国家,财政政策在分配上存在偏向富人或重点地区的问题。

高收入者受益更多,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未能显著改善。

这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并可能引发社会不满甚至冲突。

对策:加强税收调节措施,适当增加对高收入者的税负。

同时,在支出方面加大力度支持教育、医疗等基本民生事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计划。

2. 区域发展失衡一些地区得益于财政政策支持而经济迅速发展,而其他地区却没有相应的机会和资源去发展。

这造成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对策: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规划,在财政支出上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培训和产业转型等方面的投入。

同时,推动减少行政限制,鼓励人才流动和资源配置的自由化。

三、环境与可持续性挑战1. 自然资源消耗过大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一些国家在财政支出中忽视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导致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生态系统失衡。

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

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

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积极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政策措施。

它与消极财政政策相对,消极财政政策则是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抑制经济过热的政策措施。

积极财政政策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水平和收入分配等方面。

首先,积极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等方式来增加总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可以投资于公共交通、能源、教育和医疗等领域,扩大这些产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

其次,积极财政政策可以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刺激经济活动,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就业的增加。

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公共部门的规模、改善社会福利体系等方式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社会稳定性。

同时,积极财政政策也可能导致价格上涨。

通过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总需求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

尤其是在资源短缺、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供给不足,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因此,在制定积极财政政策时需要注意平衡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关系,以避免通货膨胀的风险。

此外,积极财政政策也可能会影响收入分配。

财政支出的增加可以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减少贫富差距。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增加社会福利支出等方式来实现收入分配的调整。

然而,如果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高收入人群或特权阶层,可能会导致收入分配更加不均,加剧社会的不稳定。

最后,积极财政政策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财政风险。

财政支出的增加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的增加,增加国家的财政风险。

如果财政政策过于激进,可能会导致财政破产和金融危机。

因此,在制定积极财政政策时需要谨慎考虑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潜在的财政风险。

综上所述,积极财政政策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影响价格水平和收入分配等方面。

从五个角度理解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

从五个角度理解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

20248从五个角度理解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荫马光荣一尧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基调今年叶政府工作报告曳指出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野适度加力尧提质增效冶遥自2008年以来袁我国财政政策的总基调一直是野积极的冶袁但每年的野积极冶程度存在差异袁这从叶政府工作报告曳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修饰词上可以一窥端倪遥近七年来财政政策修饰词一直都有野增效冶一词袁这体现了近些年来财政一直在优化支出结构袁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袁全面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遥在野增效冶一词不变之外袁2019年尧2020年尧2023年和2024年都提到要野加力冶袁而2021年和2022年的表述则未提加力袁但是要野更可持续冶遥从修饰词比较上可以看到袁今年再次明确提到野加力冶袁显示财政政策是更为积极的遥但是野加力冶前面还额外有一修饰词野适度冶袁说明积极的幅度也是有节制的遥从今年预算的数字上袁可以更加精确地看出今年财政政策的加力幅度遥具体而言袁分为两个维度院一是赤字与举债规模遥一般预算赤字和地方专项债额度分别比去年年初预算提高了1800亿元和1000亿元遥更重要的是袁今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遥合计来看袁政府举债规模比去年年初预算提高了1.28万亿元遥如果计算赤字率袁公布的狭义的赤字率仍然在3%以内袁但如果把地方专项债和特别国债加入进去的话袁广义的赤字率实际上已经超过8%袁相比过去两年都有明显的提升遥二是财政支出强度遥从财政政策发力渠道来看袁财政支出是构成国内需求的重要部分袁全口径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在30%左右袁提升财政支出强度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遥今年一般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强度均有所提升遥一般预算支出比去年增长4%袁一方面来自赤字规模的扩大袁另一方面来自于2023年四季度增发的万亿国债袁大部分资金结转2024年使用遥由于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计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相比去年大幅增长达18.6%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合计支出增长7.9%袁支出强度明显提升遥财政支出规模来自于财政收入与政府举债遥2015年以来袁我国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举措袁尽管很多年份赤字和举债规模上升袁但因为减税降费使得财政收入增速较低袁所以财政支出强度在过去很多年提升幅度有限遥但今年不同的是袁没有再明确出台新增大规模减税降费举措袁更多强调的820248是落实好已有的结构性减税举措袁稳定宏观税负遥在这种情况下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上举债规模的提升袁使得财政支出的强度明显上升遥因此从这一角度看袁今年财政政策是野稳税尧增债尧扩支出冶的组合遥二尧如何理解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组合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来理解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院渊一冤理解财政政策野加力冶在增债和扩支出带动下袁今年财政政策有所加力袁这对当前稳定预期尧拉动内需具有重要意义遥去年我国实际GDP 增速是5.2%袁但名义GDP 增速只有4.6%袁GDP 价格指数为负袁CPI 仅上涨0.2%袁PPI 负增长3%遥价格指数是反映宏观供需关系的最主要指标袁因此从价格指数上看袁当前宏观经济仍然面临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遥通过扩张政府支出袁尤其是基建投资支出拉动总需求是我国逆周期政策的一个最重要工具遥从拉动经济增长的野三驾马车冶来看袁去年统计数据显示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相对较低袁去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2.8%遥从分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来看袁基建投资增速是5.9%袁社会领域渊主要是教育卫生文化冤投资增长0.5%袁房地产投资比上年下降9.6%遥相比之下袁2015要2018年逆周期政策调控中基建增速都接近20%袁近年来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处于低位遥今年通过增加举债袁尤其是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袁可以很好地拉动基建投资遥基建投资不仅是财政政策的重要载体袁同时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载体遥基建投资一部分资金来自财政资金袁另一部分则来自银行贷款尧企业债券和民间投资袁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袁可以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袁撬动社会资本增加投资袁进一步起到扩大内需的作用遥渊二冤理解财政政策加力要野适度冶今年财政政策加力是野适度冶的袁赤字规模尧支出强度同比去年有所提升袁但并非大幅提升袁没搞大水漫灌袁这与适中的经济增长目标相匹配袁适应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遥今年叶政府工作报告曳提出袁经济增长速度目标是5%左右袁这一增长目标是适中的袁接近去年5.2%的实际增长率遥一些学者估计中国当前潜在GDP 增速仍然在5%要6%之间袁且疫情前GDP 增速2018年是6.7%尧2019年是6%袁与之相比袁今年目标增速不算很高遥这体现了当前中国经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袁要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有机统一袁不过分追求粗放式尧数量型的增长袁要同时注重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遥相应地袁在财政政策加力上掌握好了野适度冶袁在适度加力的同时强调野提质增效冶袁在支出结构尧效益尧效能上下文章袁通过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来牵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遥财政政策加力野适度冶袁不搞大规模举债刺激袁也是统筹发展与安全袁实现财政可持续性的要求遥当前袁我国纳入预算的政府显性债务负债率渊负债与GDP 之比冤还不高袁在50%左右曰但是袁如果把地方政府仍然广为存在的隐性债务计算在内袁广义公共债务率超过了90%遥通过将政府新增举债规模控制在适中的水平袁既有助于为今后几年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保留政策空间袁也有助于在更长时期内防范债务风险遥渊三冤理解财政政策野稳税尧增债尧扩支出冶的组合2015年以来袁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 比重已经从22.1%降到17.2%袁税收占GDP 比重从18.1%降到目前14.4%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可比口径计算袁广义政府收入占GDP 的比重从29.1%下降至当前的24.9%袁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袁也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遥宏专题院2024年两会财经热点解读920248观税负的下降确实体现了大规模减税降费落到实处袁但如果一直下降袁则会进一步加剧收支矛盾袁不利于财政可持续性遥从长期来看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袁以及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要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袁财政支出仍将刚性增长遥根据发达国家的一般经验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袁整个社会对公共物品尧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需求也会上升袁现有的财政收入规模难以支撑这一需求遥因此袁今年积极财政政策是在扩张债务和支出端发力曰在收入端是以稳定宏观税负为主袁未出台新增大规模减税降费举措袁主要是落实前期出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袁以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为主遥渊四冤理解万亿规模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的重要工具是发行万亿规模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遥其亮点之一在于野特别冶的用途袁专项用于野两重冶领域建设袁按照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的介绍袁超长期特别国债将重点投向科技创新尧城乡融合发展尧区域协调发展尧粮食能源安全尧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遥重点投入这些领域有助于发挥政府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袁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袁是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重要体现遥其亮点之二在于超长期袁有助于合理利用财政政策空间袁提升财政可持续性遥这体现在两个方面院第一袁我国当前中央财政负债率较低尧回旋余地大袁相比地方财政有更大的举债空间遥今年新发行的1万亿元特别国债由中央承担还本付息袁一般预算赤字的82%也都是中央财政赤字遥而且袁叶政府工作报告曳指出袁未来几年还会持续发行特别国债遥通过中央适度加杠杆袁可以降低地方举债的压力袁有助于当前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遥第二袁此次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袁预计很大一部分期限在30年以上袁相比于地方专项债平均15年左右的期限袁时间上大幅拉长遥这意味着袁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袁中央财政仅需为此支付利息袁还本时间点延后袁以时间换空间袁可以缓释债务偿付压力袁有助于财政可持续性遥同时依靠中央财政的信用袁国债发行利率低于同期限地方政府债券袁有助于降低政府综合举债成本遥渊五冤理解地方专项债的野提质增效冶今年地方专项债新增限额比去年提高了1000亿元的规模袁不仅规模有所提升袁发行和使用也有两个明显的亮点袁有助于提质增效袁增强其在财政政策中提振经济的效能遥第一个亮点是扩大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遥把供热供气等领域纳入项目资本金的范围袁通过更多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袁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地方财力不足导致的很多项目缺资本金问题遥同时袁有了资本金作为撬动袁可以更好地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这些领域袁更好发挥财政投资的扩大带动作用遥第二个亮点是明确提到专项债要向项目准备充分尧投资效率比较高的地区倾斜遥优先支持准备充分的项目袁可以更好地推进资金落实到项目袁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袁从而在提振内需上缩短传导链条袁减少时滞遥从过去几年专项债额度的实际分配情况来看袁中西部地区拿到了更多的专项债限额袁部分违背了专项债额度分配管理办法中向财政实力强尧债务风险低的地区倾斜的原则遥实际分配和文件规定存在一定出入袁主要出发点是解决财力薄弱地区的燃眉之急袁但也增加了长期偿债风险遥这些地区多面临人口净流出问题袁基建投资项目使用率偏低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偏弱遥今年专项债额度的分配袁明确提出向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袁一方面有利于债务风险的防范袁另一方面也是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重要体现遥姻渊作者单位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冤10。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与展望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一)积极财政政策取得的效果几年来,我国实行了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以及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免征房地产税,投资抵免所得税,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

透过各项经济指标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析和统计,1998年通过增发国债,扩大政府的投资规模,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1999年达到2个百分点,2000年达到1.7个百分点。

到2000年底,财政共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连同配套资金的投入,约完成1.5万亿元的投资量。

利用国债资金进行重点建设,有力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2001年GDP增长7.3个百分点,2002年上半年增长7.8个百分点。

从物价指数来看,到2000年4月,连续32个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跌已经全面止跌,并首次出现正增长,2000年消费价格指数比1999年上升0.4%,2001年同比增长0.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0年同比增长9.8%,2001年6月同比增长10.3%,200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8.6%。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来看,1998年下半年,投资需求增幅明显上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增强,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增幅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同期增长9.7%,增幅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2.1%。

可见,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效果。

(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积极财政政策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没有预期的那样理想,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乘数效应较小,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1.对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措施来改革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没有具体有效的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没有有效地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企业下岗职工问题。

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效果

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效果

财政政策的工具与效果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利用财政手段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个重要的调控工具。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本文将重点探讨财政政策的工具和效果。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1.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政府通过增加或减少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减少政府支出则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

2. 税收税收是财政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工具。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影响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降低税收可以增加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和投资;提高税收则可以抑制消费,控制通货膨胀。

3. 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大于税收收入的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财政赤字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但长期存在财政赤字也会增加政府债务压力,影响经济稳定。

4. 财政补贴政府可以通过给予企业和个人财政补贴来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对于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项目可以给予财政补贴,以鼓励相关行业的发展。

5. 公共投资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不仅可以提高国民生产总值,还可以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二、财政政策的效果1.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政府支出的增加可以拉动需求,促进产出扩大;减税可以提高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2. 控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控制通货膨胀。

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收和减少支出来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

3. 促进就业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促进就业。

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4. 调整收入分配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政府可以影响收入分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财政赤字;宏观调控;积极财政政策对于财政赤字的是非利弊,历来有着不同的评价。

新中国建国后,奉行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

从1951~1978年的28年间,仅有10个年份出现财政赤字,赤字数额比较小,一般在2亿~20亿元之间,只有大跃进和三年灾害期间赤字数额较大,1960年赤字最大,是81 8亿元。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分配制度,分配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除了1985年外,年年有财政赤字。

改革开放之前发生财政赤字,主要是中央政府追求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安排的建设规模过于庞大,财政支出脱离实际以至形成赤字。

改革开放之后发生财政赤字,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民收入分配向单位和个人倾斜,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下降,中国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比例也持续下降;然而在财权分散时事权并未同步下放和减少,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以及财政收支结构未能适应经济形势转变而同步转变,财政支出有增无减,其结果是财政捉襟见肘,虽然一直强调财政收支安排适度从紧却难以之间现收支平衡。

不过,那时候是有财政赤字而在数量上无论是绝对量还是来字占财政收和的比重,以及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与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相比都是比较小的。

这也就是说对赤字是控制得比较紧的。

虽然年年有赤字,但并非主动实行赤字财政政策,而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收入分配改变快与政府职能转变慢,彼此不够协调而形成的被动无奈的结果。

1998年以后发生重大转折,正是从被动无奈的有财政赤字,转变为主动利用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在1982年,为17 65亿元,虽有赤字,为数不大。

到1997年时财政赤字为582亿元,而到2002时财政赤字达到了098亿元,如此大幅度地增强财政赤字力度,其目的是应对紧缩压力,弥补社会总需求不足的缺口,在有可能出现经济下滑威胁时刺激经济,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国家应该不应该以财政赤字来满足其支出的需要?一般认为,国家在面临战争等非常情况的时候,国家应该运用赤字手段,但在和平建设时期,存在“是”和“非”两种不同的看法。

是和非的问题,实质上是好不好的问题。

“好”还是“不好”,这是一种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由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对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财政赤字,或者同一社会制度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财政赤字,都会形成不同的判断。

其中,最主要的判断的评价尺度是财政赤字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财政赤字究竟是促进经济发展还是阻碍经济发展,国内理论界对此大致有三种主要观点:一是赤字有害论,认为财政赤字必然损害经济发展;二是赤字无害论,认为财政赤字只会促进经济发展,无论如何都不会影响经济增长;三是适度财政赤字论,认为财政赤字是否影响经济发展,关键要看财政赤字的规模,不能绝对地说赤字有害或赤字无害。

在1998年之前,理论主流是赤字有害论。

探究它的原因,又和财政赤字会不会造成国民收入超分配相联系。

财政赤字会造成国民收的超分配,是指我国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权力和职工工资高低都由国家直接控制,财政收支的绝对界限接近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那时候财政不能打赤字预算,一旦财政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便意味着原来安排的国民收入在政府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已经作出平衡的分配后政府部门又另外增加一块支出;然而当时城乡居民的收水平很低,并无余钱可供储蓄。

政府增加的这一块支出没有相应的资金来源,这意味着国民收入分配过了头,出现了超分配,造成了不平衡。

这会给当时的短缺经济增添很多麻烦,在价格不能变动情况下会加剧短缺,给经济运行造成紊乱,导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了从传统计划经济的市场经济的过渡,可是在普遍的投资饥渴下,社会总需求过旺,在已经安排的国民收分配计划之外再扩大财政赤字,便会加剧求大于供的矛盾,在价格已经放开的情况下便于会刺激物价上升,形成通货膨胀。

那时候得出财政赤字有害的价值判断,是实践的总结。

然而,随着改革的推进,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部门倾斜,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高,余钱日多,储蓄存款日长夜大,政府的财政赤字不一定会引起国民收入的超分配,财政赤字也并非必定有害了。

[!--empirenews.page--] 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一般有三种:动用历年财政结余、借债(包括内债和外债)、向银行透支。

而财政向银行透支的弥补又有三种方式:压缩一般性贷款、增
发货币(铸币税)、过量增发贷币(通胀税)。

我国没有财政结余可供动用,而从1994年起已不允许财政向银行透支,因此,如今我国发生财政赤字全靠增发国债弥补。

财政赤字也就成为增发国债的同义词汇。

这样,从现象上看,财政赤字表现为国家的财政收入不足以弥补国家财政支出的差额,但如果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财政赤字是国家为实现宏观目标,领先国家政权信用进行国家宏观调控的表现。

从这个角度,国家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目标,依靠国家坚实与稳定的国家信用调整和干预经济,是国家在经济中加强作用的一个表现。

中国民间常说,“冷在风上,穷上债上”。

这是就家庭经济而言的。

但国家举债与家庭举债不一样,因为国家向全休国内公民举债,等于公民自己欠自己的债。

从整个社会来说,国债的借入或者归还,都不会改变国民收分配的总量。

有人认为国家公债是国民收放的超额分配,是寅吃卯粮,国债的累积会成为社会的沉重负担,这是把国债这种国家信用的性质误解了。

因为从整个社会看,内债不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财富总量和国民收入分配总量。

但是从国民收或者国民财富的总量上来说的。

至于从部门和个人的角度看,发债还是千万了社会各部门收入的变化和利益关系的变化,不过那不是国民收出现超分配而是国民收如何通过国家信用再分配的问题。

财政赤字是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赤字的“是”、“非”、“好”、“坏”,还要看宏观经济状况。

只有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的状况下,财政赤字才属于“是”和“好”,因为它通过国债这种国家信用工具把城乡居民暂不使用资金转变为政府资金使用出去,弥补了总需求缺口,刺激了经济。

如若社会总供需已经平衡或者社会总需求已经大于社会总供给,那就不能搞财政赤字或者扩大赤字,否则就会加剧供需矛盾,成为“非”和“坏”了。

我国在对待财政赤字方面曾经先后出现过积极平衡论、缺口动力论、赤字适度论和周期平衡论。

所谓积极平衡论是1958年发动大跃进时,把1956年的反冒进批评为消极平衡,为追求计划的高指标,增长的高速度,盲目扩大基本建设投资,经济热了还要再热,在社会总供需已经很紧张状况下扩大财政赤字累计达169亿元,火上浇油,加剧紧张。

1974~1976年时文革本已把经济搞得很糟,缺口很大,却制造“缺口动力”的谬论,连续三年通过财政赤字扩大基建规模制造“政绩”,结果把国民经济推到崩溃边缘。

曾有人把我国过去出现过的这些理论和凯恩斯的运用财政赤字进行宏观调控的理论等同起来,却没有认识到凯恩斯理论所分析的环境是社会总需求不足;而我国过去的积极平衡论等面对的是经济过旺,社会总需求过旺。

因而,前者提出财政赤字是对症下药,而后者出的赤字无害论等却成了谬论。

前后两者不能等同齐观,而积极财政政策也不能和过的平衡论等同齐观。

积极财政政策的财政赤字之所以为“是”而积极平衡论的财政赤字之所以为“非”,正是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条件完全不同。

[!--empirenews.page--] 从财政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反对财政赤字,因为那时候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开拓期,市场广阔,萨伊的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实现供需平衡正反映那时候的环境条件,这就不需要利用财政赤字来进行宏观调控。

何况财政赤字扩大了政府开支,不符合当时所持的廉价政府的信念。

然而后来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潜在生产能力不能利用,失业严重,于是凯力斯学派便取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派,财政赤字被用来弥补社会总需求缺口,成为宏观经济调控刺激经济的手段。

然而到上世纪70年代,长期使用财政赤字政策使滞胀频繁出现,新的环境条件已不能再采用凯恩斯学派的药方,于是又有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应动而生,可见,对于某一政策措施的“是非好坏”评价要看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

我国自从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至今已经进入第6个年头。

实践证明这项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也有着许许多多与此有关的问题需加探索,在探索时势必会涉及到资源配置趋向的变化,利益关系的调整,对投资对消费的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前些时,经济理论界的一些人士(包括笔者在内)都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不宜长期实行,需要逐步淡出。

但是,前些时“非典”肆虐,对经济的冲击特别是对人们的心理状态的冲击是深刻的,由此有可能引起消费结构与消费增长量的变化,引起储蓄的非正常增长,使用本来预期的民间自
主投资增长会推迟或者变更方向,这样,对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时机及进度需要重新选择。

总之,财政赤字的“是非好坏”判断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需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认真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对策选择。

[1]改革开放后最早研究财政赤字的论著请参阅戴园晨《从宏观经济决策控索消灭财政赤字的途径》,中国社会科学,1981,(5)[2]1978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只有281亿元,即平均每人每年储蓄1元钱[3]上述分析是指内债而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