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认识时间:认识时间》优课导学案_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p90、91例1、例2,练习二十三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归纳的过程,使学生知道1时=60分。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

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1.能准确数分(5分5分的数)

2.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概括认识时间的方法,正确认识“几时几分”的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复习旧知。

1、猜谜引入。

师:“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它是什么?(钟表)钟表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2、复习钟面。

师:对于时钟,同学们都很熟悉,一年级学了整时和几时半。现在同学们课下都动手做了漂亮的钟面。请孩子们拿出钟面,同桌间合作交流,边观察边回顾钟面上有些什么?

多媒体:出示钟面

小组汇报:时针,分针,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

3、复习整时和几时半。

师:你能很快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3时整。

师:猜猜你们3时整时正在做什么?

整时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几时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在哪两个数字间就是几时半。

师:看来同学们在一年级所学的有关时间的知识真牢固。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们开始上课了。(课件出示上课情境,并出示钟面。)

师:同学们能很快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

板书课题:认识时间(几时几分)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研究时针的运动:

1、认识1分。

师:分针是用来记分的,分针在钟面上走1格是一分钟。

多媒体演示。

2、感受1分钟有多长时间。

生闭上眼睛,师拿秒表记时。

并乘机写有关时间的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3、认识几分。(多媒体演示)

师:分针在钟面上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钟。走一大格就是5分钟。

4、钟面上每个数对应的是多少分钟。

总结熟记的方法。

(二)研究时针的运动:

师:分针时针是一对很好的朋友,分针走,时针也走。

多媒体演示,学生拨闹钟。小组讨论交流:

1、分针和时针谁走得快?

2、分针走一圈,分针走多少?

汇报结果: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

1小时= 60分钟

(三)初步尝试认读时间。

师强调时针的位置。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生报时间,师拨。

2、师报一天的作息时间,生拨。

3、组长报,组员拨。

五、完成考考你。

多媒体出示。

六、课堂小结。

今天你最高兴的是学到了什么?

七、对于刚才的时间名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从小做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认识时间》一课是在一年级认识整时和几时半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几时几分,是本学期的教学难点。认识时间这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是用5分5分的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小时=60分。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来编排的。这样的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时间的经验和习惯。

一、小组合作,探索交流。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60个小格;能够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会5分5分的认识时间。探讨1小时=60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例如:利用上课的时间8:15引入,拓展应用中利用小朋友作息时间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根据情境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估计时间的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认识时间的兴趣。

三、借助课件,突破难点。

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直观的演示,使学生清晰准确的认识时间。例如在教学5分5分的认识时间时,通过看钟面上的阴影部分,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本堂课的不足:

1、时间分配有点头重脚轻。由于对钟面上的复习及分钟对应的每个数是多少用时过长,导致没时间强调时针的位置,所以孩子们在拨时间时,时针的位置把握得不是很到位。

2、对于时间的调拨,训练得不是很多。

3、课堂语言不够精炼。特别是对孩子们在进行珍惜时间时,语言组织不够准确、精炼。

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