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配套题库-“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1.简要评述《新青年》创办经过及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和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在其中的作用。

答:(1)《新青年》的创办经过

①《新青年》创办的历史背景

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袁世凯窃取了国家政权,力图复辟帝制。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了“二十一条”,加紧对华侵略,中国社会仍处于深重的内忧外患之中。同时,不少当年叱咤风云的先进人物在思想上倒退了,竭力鼓吹复古思想。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杰出代表的一部分激进的知识分子直面现实,提出了开展一个“改造国民性”运动的政治主张。他们认为,要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政治,必须首先从思想启蒙着手,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主义思想。于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转向唤醒民众的思想启蒙活动。《新青年》杂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下创办起来的。

②《新青年》的创办

1915年9月15日,《新青年》在上海创刊,初名《青年杂志》,自第2卷起改为《新青年》,创办人陈独秀。创刊之初,《新青年》是一份以思想启蒙为要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刊物,它一创刊,就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起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并始终是这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③《新青年》的发展阶段

《新青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陈独秀主撰阶段(1915年9月至1917年12月)、编辑部同人轮流主编阶段(1918年1月至1920年5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阶段(1920年9月至1922年7月)。

(2)《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新青年》的创刊,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提倡自由民主,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平等自由;在思想上反对封建旧礼教、旧道德,反对尊孔复古,要求争取人权、个性解放。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和盲从,要求用科学法则和理性来判断一切。

③主张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反对把文学作为宣传封建主义思想的工具,提倡建立民主主义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

(3)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对《新青年》的贡献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人都是《新青年》的主要领导人和撰稿人,他们和其他《新青年》的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形成了一个新文化运动宣传的统一战线。其中,李大钊是《新青年》同仁中和陈独秀并肩战斗的一员猛将,胡适、鲁迅等也各有建树。

①陈独秀对《新青年》的贡献

作为《新青年》的创办人和长期的主编、主持人,陈独秀主要从三个方面领导了《新青年》的发展:

a.制定刊物宗旨和不同阶段的办刊方针;

b.提出开展思想文化斗争的原则;

c.组织编者、作者和读者队伍。另外,他还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

②李大钊对《新青年》的贡献

李大钊作为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首先揭开了我国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他的贡献有:

a.简明系统地向读者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丰富了《新青年》,使其日益倾向社会主义。

b.改版《新青年》,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来宣传。

c.长期为《新青年》撰稿和编辑,为《新青年》后期转变为社会主义刊物打下了基础。

③鲁迅对《新青年》的贡献主要有:为《新青年》撰稿,发表《孔乙己》、《药》等小说以及杂文章篇,将其白话文学作品与反封建主义斗争结合起来,成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典范。

④胡适对《新青年》的贡献主要有:

a.为《新青年》编辑、撰稿;

b.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拉开文学革命序幕;

c.大力提倡白话文。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为《新青年》撰稿、编辑,并借此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提倡白话,在《新青年》后期转变为社会主义刊物的过程中,对其成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简要评述《每周评论》创办经过、特点及其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答:(1)《每周评论》的创办经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众,特别是青年,日益关注国内外时事,这就迫切要求报刊加强时事政治的报道和评论。而《新青年》单枪匹马的与整个封建势力的斗争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下,一个新的报刊宣传阵线应运而生。《每周评论》就是这个新的报刊宣传阵线中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与《新青年》互相配合,将新文化运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该报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是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人为适应新形势而创办的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

(2)《每周评论》的特点

①它是一份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以“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为办报宗旨。

②该报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还加强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时事报道评论,把报道和评论结合起来。

③这份报纸不仅大力报道评论国内外大事,大力推动五四运动,而且组织发动舆论,支持文学思想革命斗争,传播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思想;不仅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鲜明色彩,而且显示出社会主义倾向。

④该报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辟,在报纸类型上是一种机关报,栏目新颖多样。

(3)《每周评论》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①重点报道五四运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五四运动爆发后,《每周评论》大力报道评论,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政府上空前一致,发挥了重要的舆论作用。

②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先导作用。五四运动前夕,陈独秀著文痛斥巴黎和会是“分赃会议”。五四运动爆发后,《每周评论》对运动作了连续系统报道,及时评论,给予支持与引导。

③与其他民主报刊结成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针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报刊攻击五国运动的谬论进行了反击。针对《顺天时报》、《公言报》对五四运动的攻击,《每周评论》针锋相对地进行反击,这种反击,团结了进步舆论,孤立了反动舆论,给五四运动以有力的支持。

④进行了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的斗争。为了充分报道五四运动,面对北洋政府对进一步言论的摧残,《每周评论》进行了争取言论出版自由的斗争。

3.简要评述李大钊的报刊活动及其贡献。

答:(1)李大钊的报刊活动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卓越宣传家,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五四”时期,他曾广泛从事报刊活动,撰写大量政论。

1913年,他在天津担任北洋法政学会的《言治》月刊的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