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争与人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战争与人性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在这分分合合之间,充斥着就是残酷而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什么是战争?对于将士,对于士兵,对于君王,对于百姓可能有着不同的意义。
漫漫黄沙,壮志满怀的将军豪情万丈“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若干年后,满头白发的他又可能会感慨“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常年征战,与妻子儿女分离,餐风饮露,意志再刚强的人也难免伤怀无奈吧。在刀光剑影中,他们得到了多少,有失去了多少?战争造成了千万士兵命葬沙场,使老弱病残扛起农具艰苦度日。而有若一朝沦为亡国奴,命运更为悲惨。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英雄的舞台,是士兵的坟墓。战争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谎言,引得人们一个个为了所谓的主义与幸福前仆后继,最后却往往是噩梦的循环。没有人就没有战争,战争是用人的生命铺成的,是人类的血泪史。
战争是造就英雄的最佳场所。在战争当中,任何一方的人性都面临着相等的考验与摧毁。不论最后结局怎样,我们都不能忽略其中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也许你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这里面,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有渴望爱情的年轻女孩,有热爱家庭爱生活的家庭支柱,也许在战争中他们也有过犹豫有过懦弱退缩,但最后他们都选择了为了更多人的幸福牺牲了自己。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士兵,才在二战中战胜了法西斯。人性的交错在战争中得到充分体现。如果你看过《辛德勒的名单》,你一定会为辛德勒在二战中满满的人性与勇气所撼动。有一幕场景让我至今无法忘怀,那是德国战败,辛德勒即将逃亡的时候的一个晚上,他当着所有工人的面深痛忏悔着,激动地忏悔他为什么没有把车卖了再多救几个人,为什么没有把徽章卖了再多要几个名单,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用他微弱的力量再让一些人们远离灾难,或许在他心中,少救了一个人就是罪恶,尽管他做的已经够多了。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战争同样令人麻木。“第二年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展示的,一段落已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变影几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抓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听得刺耳。之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鲁迅《藤野先生》那是鲁迅的年代,而今天的红色影片中,仍然没有反思:共产党杀国民党,那叫“消灭”,国民党杀共产党则叫“杀害”。七岁到十四岁的天真孩子,在电影院看到潘冬子开枪杀人,全部都要欢呼鼓掌。也许比起战争留下的后遗症,战争并不是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战争的后遗症,是人性的麻木与沦落,是一味的谴责怪罪。一本书名《中国兄弟连》。书页上有一句话:不要流泪,这是战争。用战争作为理由来解释所有关于人性的泯灭,这不能不说这是人性的悲哀。
事实上,当下教育应是我们最紧要的问题。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了赶上科技的脚步,我们日日督促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却渐渐忽视了人文的培养与熏陶。当今社会青少年人生价值的迷失、青少年理想的迷失、有效教育手段的迷失、教师师德的迷失使我们的教育染入了悲情的色彩,长此以往人类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当我们目睹一幕幕杀父弑母的惨剧;当我们为"马加爵"的行为扼腕叹息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青少年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过去,人文在教育中一直是个很重要的部分。读书人从小就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儒家的四书五经,于是长大后往往会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离我们最近的,就是五四时期,那真是一个思想勃发的年代,思辨的思想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之后的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社会巨大的变迁,使那一代人思想得到沉淀,阅读大量人文书籍,因此也出了许多气度不凡的大家。而最近活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也坦诚他能创作这些作品是因为他文化程度不高,也就是学历不高。而正是因为学历不高,没有被中国的考试文化僵化了脑子,使他用这些时间读了大量文学书籍,才会有深厚的文学底蕴。特别当下中国的年轻一代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更不懂体谅他人。他们在父母的溺爱下物质得到极大满足,相反精神却是空虚的。而在这样的考试制度下,老师更多是把他们当做一个物品来教,他们也没有时间去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素养。于是,他们中有些考试失利时,会嫉妒同学,暗地里报复;与同学开一两句玩笑会怀恨在心,比如马加爵,直接把同学杀害。这是多么可怕!当有一天,你发现培养出的社会的未来都是一个个考试机器,自私自利
没有感情与责任心,受不得一点点委屈。
可见,人的生存离不开人类文化的熏陶,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滋养,没有了教育,没有了人性的培养和塑造,人就不能成其为人,也就是文化认可人的问题。可是我们也发现现在的教育考试制度是与人文的培养有冲突的。学生为了考上好的大学,就必然要多花时间在考试上,于是读文学作品,观察社会,思考自身意义的时间就被压缩了。同时,许多老师为了绩效的提高,单纯以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以鼓励学生学习。他们并不注重人性的培养,相反,还把学生当作了物品,只想着如何灌输知识。比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差之远矣。
而如何改革教育制度,以提升我们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培养起健全的人格,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