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应作如是观――兼论战争与人性11页wor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应作如是观――兼论战争与人性分类号 G252.1 I207.413

My View on Reading of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With Discussion of War and Humanity

Xu Xiaoyue

Abstract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is a novel about war. War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ity whose diversity and richness is made evident in the course of war. Thus the outbreak of war is usually ascribed to humanity. It follows logically that we should begin our reading of the novel with consideration of humanity. The novel,complete with political trickery, telepathy, sophistry and conspiracy, gives a thorough description of the distortion and alienation of innate humanity caused by war . As a result, for all that is called classics, we should make certain what kind of human nature we need to discard and what need to advocate after reading them, and therefore the same also applies to the novel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Keywords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War. Humanity. Sincerity.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文学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演义的经典小说。它与《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一起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它与《水浒传》《西游记》

《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一起合称“六大名著”,它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一起并推为“四大名著”。这足以说明《三国演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着重表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晋朝将近一个世纪多个政治集团,尤其是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紧张尖锐的军事斗争。全书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是一部既重历史,又超越历史的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战争的长篇小说,既然是战争,必然形成交战的对手,各自集团都会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拼死搏杀。虽然战争涉及到正义与非正义的判分问题,但就其《三国演义》所展现的各方来说,那是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所以按中国传统的价值理念,将有着皇族血统的刘备为代表的蜀国视为是正统和正义的化身,那是不能成立的。如将是否是为了实现国家统一而发动战争来判分正义与非正义标准的话,也是不能够成立的,因为魏、蜀、吴三国都欲统一中国。“拥刘抑曹”只是表示《三国演义》作者的立场。中国都知道“春秋无义战”这句话,但我们也要中国人知道“三国无义战”这句话。

一般都会将战争视为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的本源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战争的爆发多是基于人的贪欲、利欲和利益,战争的形式都是人与人的绞杀。所有这些又都决定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一种战争,它都必然伴随残酷、血腥和冷漠。有情有义的人类会为了战争而变得无情无义。所以我们

在《三国演义》中只是能看到在一定的利益集团和少数兄弟之间存在着一些有情有义的事情,而超越这个范围却全是相反的。

在战争中当然会涌现出英雄的人物,威猛的悍将,勇敢的战神,人们往往会对他们形成一种崇拜感。应该说,《三国演义》在这方面的人物塑造上是非常成功的,于此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中国人的这种人格崇拜感和精神追求欲。例如,我们无不是从正面和积极的方面来赞扬和宣扬“义关公”“猛张飞”“勇赵云”的人物形象的。然而,我们所要强调的是,即便是对战争中的英雄主义和勇敢精神的宣扬,都不可以达到美化的程度。这是对一切战争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所应该具备的立场,而这一立场的确立和高扬是与这场战争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是不相关的。

英雄、威猛、勇敢这些行为表现在战争中,往往是在以消灭对方的生命中表现出来的,所以必然地与暴力存在着某种天然的关联性。正因为如此,当人们在宣扬这些人物的行为和精神时就一定要记住不要将其转化为对暴力的美化和赞扬。同理,无论是正义和非正义的战争,或者说,哪怕是一场道义因素充足的战争,对于“胜利的结果”都不应大加赞美,都不应该将其作为人间喜剧来欣赏。因为,诚如一位历史名人所说的那样,战争“胜利是除了失败以外最大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从来就没有胜利者,这才是最大的悲剧。这也就是在告诉人们,不管怎么说,战争始终不能超过和平方式的意义。这是我们对任何战争描述和评价都应该遵循的原则立场。对于军事和战争的性质及其评介,中国人更熟习《孙子兵法》中的观念。这部经典中有两句话对中国人影响最深。一句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另一句是“兵

者,诡道也”。关于后一句话,我们将放到正面再作分析。前一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得是没错的。军事战争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的大事,那当然应引起高度重视和细致观察。但问题在于,这一大事并非是人类向往的事情。既然不是向往的事情,那末就不应该竭力正面肯定和提倡,甚而去美化它。所以在这里特别值得强调指出的是,即便是对待军事战争这一国家大事,不能仅仅遵循《孙子兵法》中的这一理念,作为中国人最不应该忽视,甚而忘却的还有一部经典中的理念,那就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两大主干之一的道家经典《道德经》对待战争的态度。《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曾这样清楚明白地告诉世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杀人之众,以哀悲?之,战胜以丧礼处之。”(《道德经》三十一章)老子在这里是想告诉世人这样一个道理:战争是不吉祥、不吉利的东西,它不是有道的君子所喜用的东西,即便参与了战争,那也是不得已为之,因此对待战争要淡然处之。纵然胜利了,也不要自以为了不起,进而去宣扬和赞美它。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表明你以杀人为快乐。而以杀人为快乐的人,就不可以得志于天下并最终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战争的双方都要以哀痛的心情对待杀伤众多的战争结局,战胜的一方还是照丧礼的仪式来对待和处理。以丧礼处之,以悲哀莅之,此乃是老子对待战争结果的态度。由此可见,只有内心十分崇尚和平的人才能说出如此富有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话语,并亦充分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热爱和平的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如果我们具有了这一中华传统的战争观,再来评价《三国演义》的意义和价值,必然会读出别样的味道。《三国演义》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