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平事迹

他在长达38年的编辑生涯中,贯彻执行党的出版方针,处处以大局为重,一贯兢兢业业地工作和奋斗,为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曾参与创办花城出版社和<花城>文学杂志;倡议并参与组建广东教育出版社和新世纪出版社;倡议并参与编辑出版“朝夕文丛”、“越秀文丛”等多套影响颇大的丛书;倡议并参与创办《农村文化室》、《译海》等6种期刊。80年代初,他及时组织重版了一批在“文革”中被禁锢的著名老作家(包括欧阳山、秦牧、吴有恒等)的优秀作品。

1990年底他刚办了退休手续,正打算在摆脱了繁忙的行政领导工作之后,将酝酿多年未能动笔的创作计划付诸实施时,组织上让他出任国家“八五”重点图书“岭南文库”(大型综合性丛书)的执行副主编,他不计较个人得失,毅然挑起了这一重担。在组建编委会和编辑部、制定总体规划、拟订选题、联系专家学者、组稿审稿、开展调查研究,甚至筹集出版基金等方面,处处亲力亲为,倾尽心血。在他精心指导、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的影响下,编辑部形成严谨、实分的工作作风,做到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经过5年努力,已出书36种(其中有4种获奖),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书展,受到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好评。

他又出任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启蒙教育系列丛书”的主编。鉴于“丛书”系利用旧形式表现新内容,他以其丰富的儿童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的经验,指导作者和编辑弄清传统和创新的关系,制定了创作和出版的原则,并且从拟定选题、挑选作者、审定书稿的工作,自始至终亲自主持,并对每本书稿逐字逐句加以斟酌和修改。现在出版的4种书,受到社会普遍欢迎。由于他在关心少年儿童方面表现突出,获广东省“热爱儿童”先进个人称号。

此外,他又为培养和扶植优秀中青年人才作出积极贡献,多年来在省内的培训班讲课。

他是一位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出版作品27种,多种作品获奖。3相关作品

3.1生花妙笔写沧桑

——作者:孙琴安

在当代的老作家中,岑桑是一位路了很宽而又勤奋多产的老作家。他是以散文闻名于世的,但除了写散文外,他也写小说、诗歌、评论、传记文学、杂文等,甚至还搞过儿童文学。他的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六十年代初出版后,曾风行一时,极受读者欢迎,在青少年朋友中影响更大。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语文第二册选有他的著名作品《失败是个未知数》。

岑桑能走上文学道路,成为一位成就非凡的作家,全是靠他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所取得的。他出生于广东顺德县葛岸村一个贫穷的农人家庭,从小孤苦伶仃,曾在照相材料店、灯炮厂、木材店当过学徒工,吃了许多苦头,可以说阅尽人间沧桑。十几岁起,他开始爱上文学,文学给了他奇妙的享受,这对于饱经忧患的他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慰藉。一九四九年从中山大学毕业后,岑桑主要在出版社工作,编辑过许多优秀作品。他非常关心青年作家,一旦发现有才华、有造诣的青年作家,他总是热情鼓励,积极扶植。戴厚英的长篇小说《人啊人》撰成后,在出版中曾遇到许多麻烦和阻力,最终是岑桑力排众议,冲破种种阻力,终于在他的热情帮助和支持下,才使这部优秀作品得以与广大读者见面。从此,戴厚英便与岑桑全家人成了好朋友。

中国当代的散文作家很多,真正有特色、有成就的却并不多,岑桑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散文清新、明快,抒情类散文常有诗一般的语言和意味,议论类散文则生动活泼,见解深刻,敢怒敢骂,敢于针砭。我总觉得,岑桑的散文之所以有魅力,除了内涵以外,还在于他对散文语言的驾驭能力。他的散文论写何物,语言总是那样流畅饱满,详略得当,舒卷自如,精练得体,有时甚至相当精致。

就我所知,岑桑不仅自己创作勤奋,辛勤耕耘,而且非常关心青年作家,凡发现有才华和文学造诣的青年人,他都热情鼓励,大力扶持,期望他们在文坛上能早日崭露头角。上海就有几位中青年作家得到过他的关怀。

岑桑中等身材,青年时颇有几分英气,也很精神,现在老了,略有点胖。他说着一口难懂的广东普通许,每次我从上海给他持电话,通话时总感到费劲,而他每次也极认真而竭尽全力地想给我说清楚,可总不易听懂,俗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说普能话。”我从岑桑的口音和说话中总算是有点领教了。

他在广东人民出版社任职多年,现已退休。有趣的是,他有两个儿子都继承父业,也在出版社工作。我只要去广州,总要和他们见见面,通通话,他们是出色的编辑,也是爱戴父母的孩子。

汪国真

汪国真,中国大陆现代诗人。祖籍厦门,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代表作有《年轻的潮》、《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等。

汪国真,中国大陆现代诗人。祖籍厦门,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他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在学校时,喜读、写诗歌,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追求普的抒情、狄的凝炼、李的警策、清的清丽。毕业后,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19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

热”。

汪国真现象

汪国真诗歌受青年喜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他的诗契合了广大年轻人的心理需求,而且诗歌里面所表现出的人文内涵已经超越了时代,达到了社会普遍性。青春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黄金转折点,在这一时期,年轻的心有太多情怀太多负荷需要释然,太多思考需要沟通与解答。汪国真的诗歌以“知心大哥”的方式出现,对他们的所感所想以自己的思想性和哲理性进行了心灵抚慰和自省关怀,从情境美学到情境哲学,实现了情感烦恼到智慧超然的跨越,从而使其诗歌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超越了时间性。也正是因此,汪国真的许多诗句,成为了年轻人争相摘录的青春励志格言,如“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等。

一切的艺术与美都属于年轻的心灵。诗歌虽然跨越了年龄的限制,但更受年轻人喜欢。当代诗坛,诗派混杂,莫衷一是,缺乏一个能够深入触动年轻人心灵的核心支撑点。汪国真的诗歌恰恰打破了这种诗歌门墙的壁垒,直接冲撞进了年轻人的心灵,而且融入了他们的感情,融入了他们的梦境,仿佛为他们打开了一道五光十色的天窗,让年轻的习惯幻想的心灵更多了一些明朗和纯净。“言人人心中所有,道人人笔下所无”,汪国真的诗予年轻人的种种情态以知性的诗意的解读,给年轻人带来的是对躁动情感的适时梳理,知心与励志。“读汪国真的诗,如涓涓溪流,可以融入大海,如平静的海面,却让人心潮澎湃。”这是许多汪国真诗迷的共同心声。

当代社会,许多年轻人面对快节奏的生活,感到无所适从和青春迷茫,心理负重和情感迷惑十分严重,其中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年轻人的叛逆心理和独特个性越发彰显出来,甚至导致心理隔阂、忧郁、彷徨、堕落、自杀等。读汪国真的诗歌已成为年轻人青春励志的必修课,许多年轻人因此拨正了青春的轨迹;如许多因读朦胧诗而头脑中混沌一片,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年轻人,后来都成为了读汪国真诗的受益者,使原本迷茫的青春中多了一道亮丽清爽的色彩。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许多学校的老师和家长向学生和孩子积极推荐汪国真的诗。汪国真的诗在人的心灵开悟成长上所具有的独特里程碑式的意义,决定了他的诗歌的非常价值,也因此,他的诗被选编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并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到国外。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具有悠久诗歌传统的国度,从古到今,能够广为社会认可的诗歌却并不是太多,这说明评价诗歌好坏的标准不是掌握在个别所谓诗歌圈内人士的手里,而是存在于读者能够广泛性接受的心里。真正优秀的诗歌,必然具有情境美学所特有的情境感染力,能够实现超越时空的特殊心理需求,这就需要在诗歌意境表现上实现由情境美学到情境哲学的具体升华。而当代诗坛,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并不多见。汪国真的诗歌,20多年来一直能够震颤人心,备受青少年的喜爱,其中极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实现这种情境升华上具有其独特性。[1]

潘向黎

潘向黎(1966-)上海人。著名作家。文学博士。高级编辑。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曾赴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留学两年。父亲是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潘旭澜。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穿心莲》、小说集《无梦相随》、《十年杯》、《轻触微温》、《我爱小丸子》,散文集《茶可道》《看诗不分明》《红尘白羽》、《纯真年代》、《相信爱的年纪》、《局部有时有完美》等。短篇小说《白水青菜》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西风长街》获《上海文学》优秀作品奖,《茶可道》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首奖,另获《文汇报》笔会文学奖新人奖、第二届上海文化新人称号、青年文学创作奖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