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尖子生辅导教案1
课题:矛盾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运用○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
大问题。○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
物的能力,理解矛盾是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原因,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教学难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教学过程:
整体归纳:
【重点突破】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含义与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知识拓展】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任何一个矛盾总是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只有同一性没有斗争性,或者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的矛盾是没有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
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是包含着对立的统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这就是所谓的“相反”才能“相成”。所以,同一性必然离不开斗争性。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就谈不上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其二,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也不是乱斗的,斗争只有在统一体内部才有斗争,离开同一性就不会有斗争。斗争性的存在要受到同一性的制约,斗争的形式、规模、激烈程度等,都受到同一性制约。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特别是揭示了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彻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4)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
3.理解两个“不等于”
(1)哲学上所讲的矛盾≠生活中所讲的矛盾
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和反映;生活中所讲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2)辩证矛盾≠逻辑矛盾
辩证矛盾是事物固有的一种客观矛盾,其公式为“事物既是这个,又是那个”;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论断既肯定又给予否定的自相矛盾现象,其公式为“事物既是这个,又不是这个”。
4.准确把握两大方法论
(1)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2)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重点突破】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任何一个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
(2)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又受普遍性的制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特别提醒】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表现上的对应关系。
②不能认为矛盾越少越好:矛盾具有客观性。人
既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矛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因此,就事物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③不能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为“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但不能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为“多数”与“少数”的关系,也不能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体现的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属性问题;整体与部分体现的是同一事物内部的构成问题。
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则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他们的共同的本质。因此,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或“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④特殊性是普遍性存在的前提,二者的关系不能倒置。
⑤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不能认为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重点突破】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特别提醒】
走出关于主次矛盾的相关误区
①首先解决的矛盾,并非一定是主要矛盾。区分主次矛盾,只能从性质、地位和作用来判断,而不能根据解决的先后顺序来决定。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往往首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因此,首先解决的矛盾不一定是主要矛盾。
②不能认为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在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起着支配和决定的作用,在解决矛盾时,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善于抓住中心,抓关键,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其他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解决主要矛盾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解决也会发生影响。人们既要集中力量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又要适当去处理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学会“弹钢琴”。
③不能认为主要矛盾是要解决的唯一矛盾,所有矛盾都要解决,包括次要矛盾。
④“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等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好花还要绿叶扶”“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体现了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次要矛盾。“舍本求末”“隔靴搔痒”“扬汤止沸”“丢了西瓜拣芝麻”“十个指头按跳蚤”等说明办事情抓不住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