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开题报告例文.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文化开题报告范文
中国茶文化开题报告范文1
茶文化茶经济开题报告
课题题目:茶与现代经济
课题组成员:XXXXX
主题:二十一世纪的绿色饮料一一茶
简要课题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目前世界各国引入的茶种、栽培技术、加工工艺、饮茶方法,最初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入的。

而中国茶叶更是以其品质之佳享誉海内外。

但是近几年来,中国茶叶对出口量已远不如从前,中国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国。

即使是在国内,中国的茶文化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西方饮料的冲击和挑战。

我们决定以此入手,来探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调查中国新兴茶文化的发展状况。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新时期的学生都热衷于饮用西方饮料,却不知隐藏在那方便、快捷表象下的是口味的极度单一化。

而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恰恰由于品种的多样化、口味、欣赏的个性化而较难被学生接受。

但孰
不知,几千年下来,中国茶文化已积淀起极其丰富的内涵。

中国的文化遗产中不论是文学、诗歌、戏曲,上至国家大事的庆典节目,下至民间生活的喜庆婚丧、风俗民风、农时收种,无不渗透着茶文化的影子,去掉茶文化,中国的文化面貌无疑将大大逊色。

我们研究茶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状况,目的是希望茶文化能以崭新的面貌适应现代化发展。

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不再注重素质的培养,而茶文化则是培养人的素质最佳的精神食粮之一。

我们希望以这行动来唤醒大家对茶文化的重视。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上网调查:周彬琳活动记录:徐莲敏资料的整理归纳:金艳文余文伟设计包装袋:周璐君光盘制作:刘雯琳姜契
2、活动步骤:
阶段:一二三
时间:5-6周3-4周2周
主要任务:资料收集论文成形制作光盘
阶段目标:完成论文所需资料的准备工作论文的整体撰写多媒体光盘的制作美化修饰工作
3、计划访问的专家:徐永成老师倪唤风老师等
4、活动所需条件:图书资料,如:有关茶文化、茶经济方面的书籍其它:计算机上网预期成果:论文表达形式:文字、实物、多媒体光盘来源2014-07-03)
中国茶文化开题报告范文2
中国茶文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
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于是决定对其展开全面探究。

因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中国茶的历史、种类、冲沏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几个好茶的同学就组成了这个有关中国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

关于茶,可以研究的极多,有茶具,茶饮,茶道等等。

我们上图书馆,上网,请教老师等,从多方面研究,不仅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调查的技术有了更深的实践。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了解茶的起源、发展、流行以及茶具、茶道等。

(二)、意义:
通过研究,可以更深地了解中国茶文化以及其发展历程,而且可以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在研究中还可以培养成员的实践能力。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主要方法)
(二)、亲身体验法:在研究过程中,找机会去品尝一些种类的茶
(三)、讨论法: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5月23日-24日:邀请指导老师参加,首先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然后根据成员的自身情况进行分工,并制定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
各成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5月25日-26日: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

和指到老师(地理老师)进行资深的交流讨论。

5月27日-6月5日:1.品茶,写下感受。

2.将前面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

6月6日-9日:邀请指导老师参加,全组成员对研究过程作一个小结,并下写心得体会。

然后对研究资料进行研究总结,从中分析茶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流行的原因,以及它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6月10日-13日:小组进行讨论,根据调查的结果制定一套合适的报告草案。

最后,将报告草案完善归纳,总结并写出最后的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
6月15日-17日:将完善后的研究报告给指导老师修改。

五、预期成果
完成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培养学习兴趣,使我们了解中国茶文化。

六、条件分析
(一) 主观条件:全体成员对中国茶文化兴趣浓厚,行动积极,团结协作。

(二) 可观条件:学校有微机室,家中有电脑,方便查阅资料。

,方案可行,老师十分配合。

(三) 经费来源:本课题经费要求不高,成员可以自筹解决
中国茶文化体会范文
中国茶文化体会范文1
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及体会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

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竹,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

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

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

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中国茶文化是经历数千年发展演变而成的独特的文化模式和规
范,是多民族、多社会结构、多层次的文化整合系统。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包容着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人生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中国的哲学、社会学、文艺学、宗教学等多门类的学科。

在经历了千回百转的历史岁月后,中国茶文化带着全部的文化密码,横陈在我们眼前。

自从《茶经》问世以来,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获知的古代茶书有124种,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其中既有内容艰深的理论专著,又有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既有严谨实用的科技书籍,又有引入入胜的文化读物;既有系统全面的综合著作,又有某一事项的专题论述。

更为大量的茶文化典籍文献,散见于各种总集、别集、单行文献,散见于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各种文体,其数量之大,连茶书也难以望其项背。

茶文化的漫长足迹,引进了中国先秦典籍的字里行间。

虽然对于这些零星记载,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词的变更,认识的不同,也在学术界引起争议。

但专家学者们一致推崇,并在世界茶史上具有不可动摇地位的唐代陆羽《茶经》,对先秦的茶事则是首肯的。

南北朝之后,关于茶事的记载逐渐增多,特别是有关南北饮茶习俗的不同,时人饮茶追求的轶事,有了更多的文化意味和价值。

气度恢弘、舞台壮阔的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的定型期。

唐代成为茶文化典籍文献定型期,其标志是在唐代中叶陆羽撰写的《茶经》问世,中国以至世界才有了第一部茶学专著。

《茶经》的成书时间众说纷纭,但多数学者认为刻印于唐建中元年(公780年)。

全书共三卷十章,仅有7000多字,却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唐代及其以前有关茶的知识与经验,生动具体地描述了茶的生产、品饮、茶事,言约意丰地深化和提高了饮茶的深层美学与文化内涵。

陆羽以后,唐代茶书不断出现,但大多是某一专题性的论述。

此外,有关茶的文章也不断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唐诗,也融汇了更多的茶文化内容,反映了更广阔的生活画面。

不仅陆羽、皎然、卢仝等终身许茶者有颇多茶诗,连文坛大诗人李白、白居易、皮日休等也有茶诗名篇传世。

这种流风遗韵,影响到其后。

在浩瀚的中华文明史,中国茶文化典籍文献的一脉流程时宽时窄,时急时缓。

但是,我们作邈远的追索,不仅是为了凭吊,不仅是为了怀古,更是为了今天和未来。

踩在21世纪的终点和未来世纪的开端,我们进行的这种沉思,就是源自于这种历史的使命感。

中国茶文化体会范文2
《中国茶文化》课后心得
这学期,抱着对茶文化的强烈兴趣,我选修了校选课中国茶文
化。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中国茶文化有了更加系统深入的了解。

任课老师运用幻灯片和自身专业知识详实地讲解了茶的文化及分类、茶具的发展、茶艺与茶馆经营。

对我来说,最受用的就是学习了茶叶的分类以及各类茶的特性。

(一) 茶叶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主要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
(即青茶) 、白茶、黄茶和黑茶。

根据季节的不同可以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根据熏花种类的不同分为:素茶和花茶。

茶叶的制造程度不同,也可分为:初加工,深加工。

1) 中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
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2)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

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
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

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

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
物质。

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的特点。

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中国绿茶中,名品最多,不但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3) 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调、揉捻(切)、发酵、
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

红茶开始创制时称为乌茶。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

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

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①,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

4)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

是我国几大茶
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

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

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5) 白茶,顾名思义,这种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区不多见。

白茶是我国的特
产,产于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

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的。

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

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

白茶最主要的特点是毫色银白,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且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

冲泡后品尝,滋昧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

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海外侨胞往往将银针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白茶的主要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尤其是白毫银针,全是披满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状挺直如针,在众多的茶叶中,它是外形最优美者之一,令人喜爱。

汤色浅黄,鲜醇爽口,饮后令人回味无穷。

6)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

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
的结果。

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黄茶芽叶细嫩,显毫,香味鲜醇。

由于品种的不同,在茶片选择、加工工艺
上有相当大的区别.比如,湖南省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茶,采用的全是肥壮的芽头,制茶工艺精细,分杀青、摊放、初烘、复摊、初包、复烘、再摊放、复包、干燥、分级等十道工序。

加工后的君山银针茶外表披毛,色泽金黄光亮。

黄茶具有黄叶黄汤的特色,属于轻发酵茶。

这种黄色主要是制茶过程中进行渥堆闷黄的结果。

黄茶可分为黄大茶、黄小茶和黄芽茶三类。

黄大茶:著名的品种有安徽的霍山黄大茶、广东的大叶青等。

黄小茶:著名的品种有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北的远安鹿苑、浙江的平阳黄汤等。

黄芽茶:著名的品种有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四川名山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浙江德清的莫干黄芽等。

7) 黑茶属全发酵茶。

由于原料粗老,黑茶加工制造过程中一般堆积发酵时
间较长,叶色多呈暗谒色。

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等地。

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

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

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四川黑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及湖北黑茶。

此茶主要供一些少数民族饮用,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群众喜好饮黑茶,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在加工工艺上,黑茶也有自己独特的工艺。

(二) 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

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
认为是修
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1) 茶联的集大成者《百茶联》原创作者在天认为: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2)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3)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4)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5)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
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6) 茶道学者金刚石提出:茶道是表现茶赋予人的一种生活方向或
方法,也是指明人们在品茶过程中懂得的道理或理由。

7)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8)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
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

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9) 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

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

10) 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

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
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11) 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是以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

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我认为茶道不单单是一种烹茶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心的方式。

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心性。

日本的茶道精神追求:和敬清寂。

和敬是敞开心扉、互相尊重的意思;清寂是不弄脏茶室,保持洁净。

日本茶道倾向于通过冲泡茶的过程呈现庄严的仪式感,表达日本人的内敛谨慎民族精神。

而中国的茶道更类似于结合了对自我修养的提高,如朱熹所说正心诚意修身。

在品味茶的香醇同时,寻找人生乐趣,体会人生哲理,提升个人思想境界。

中国茶文化体会范文3
茗茶的奥妙在哪里?
茗者,茶也。

品茶是一件高雅且高难的事情。

品茶的要旨在于领略、体会、享受好茶之清香。

好茶之香为真香,而非损香或夺香。

但何者为真,只有善品者得知,如禅洱茯茶之特有菌花香,只有慢慢品饮才能领悟其间的奥妙。

品茶有三个基本步骤:一曰闻香,二曰品味,三曰悟道。

所谓闻香,或闻注入茶水之杯,或闻注入而倒空之杯,让茶香经鼻腔进入肺部,以便为味觉器官营造品茶的氛围。

闻香之后,便要品味。

茶有五味:苦、涩、鲜、甜、酸。

其中苦、涩是主味,鲜、甜、酸是配味。

品味要用三口气,即在将茶水吮入口中的同时注入一些空气,让其在舌面上循环震动三次,如此方能感知茶的香味。

品茶的最后一步是悟道。

荷水入胃,余香在口,回味赏玩,领悟茶道。

悟道时既要有良好的心情和意境,也要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否则便绝难体会出自然和谐、宁静淡雅的茶心之路。

只有在主观和客观上都具备了品茶的条件,才能真正领会荷的中淡闲洁和韵高致静,才能真正感悟茶道的修身养性和致清异和。

茶人饮茶,在观茶、闻香、浸泡、尝味的品茶过程中,获得美感,并引发各种联想。

有的将茶比作美酒知音,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有的将茶比作美人,苏东坡的诗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有的将茶比意境,茗外风清赏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有的将茶比作是嫦娥的灵药,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有的于世无求,只求以茶相伴,平生于物元无取,消受山中茶一杯,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品茶乃是人们运用审美观,对茶叶进行鉴评与欣赏,是中华民族高洁清雅风尚的一种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