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电阻率测深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1
0
[
Ai
1
(m)e
mHi
Bi1(m)emHi ]J0 (mr)mdm
…………………………
0
[
An
1
(
m)e
mH
n1
Bn1(m)emHn1 ]J0 (mr)dm
0
An
(m)e mH n1
J0
(mr)dm
1
n1
0
[
Ai
(m)e
mH n1
Bn1(m)emHn1 ]J0 (mr)mdm
1
第四章 电阻率测深法
电剖面法是将极距保持固定沿一定测线观测,以 了解在某一深度范围内地质情况沿水平方向的变化。 而电阻率测深法(简称电测深)则是在同一测点上逐 次扩大电极距,使探测深度逐渐加大,这样便可得到 观测点处沿垂直方向由浅到深的视电阻率变化情况。 电测深也可像电剖面法那样使用不同的装置,如三极 电测深,对称四极电测深、偶极电测深等。本章主要 讨论用得最广的对称四极电测深,它是以测点为中心, AB 极距对称于测点向两旁按一定倍数增加,MN 分段 固定(另一种方法是 MN 与 AB 间保持固定比例,随 AB 的增关而增大),对每一 AB 极距均可测出一 s 值, 对每一测点的电测深结果,
U (r, z)
[ A(m)emz
0
B(m)emz ]J0 (mr)dm
式中 Am 和 B(m) 为待定的积分变量 m 的函数。
(1.4.6)
现先确定第一层电位的具体形式,由于当
R
r2
z2
0 时,电位与半无限介质相同,即U
1I 2
1
R,
因此,在第一层中电位表达式为
U1(r,
z)
1I 2
1 R
m2Z (z)
0
(1.4.5)
(1.4.4)式为零阶贝塞方程,其解便为零阶贝塞尔
函数 J0 (mr) 和 Y0 (mr) ;而(1.4.5)式的解为 emz 和 emz 。 由于 Y0 (mr) 在 Z 轴上(即 r=0)变为无限大,这与电 位极限条件不符,故应舍掉,于是(1.4.1)式的通
解便为:
n
0
An
(m)emHn1
J0
(mr)mdm
从而得到
(e2mH1
1)B1(m) e2mH1 A2 (m)
B2 (m)
1I 2
e-2mH1
2 (1 e2mH1
1)B1(m)
1e2mH1 A2 (m)
1B2 (m)
12 I 2
图 1.4.1 多层水平地层
如图 1.4.1 所示,假定地 面是水平的,在地面以下有
n 层水平层状地层,各层电
阻率分万别为 1 、 2 ……, n ,厚度分别 h1、h2、…… hn,为每层底面到地面的距 离为 H1、H2……,Hn-1、 Hn= 在 A 点有一点电流源 供电,其电流强度为 I。
引用圆柱坐标系,将原点设在 A 点,z 轴垂直向 下,由于问题的解对 Z 轴有对称性,与 无关,故电 位分布满足下面形式的拉普拉斯方程。
2U r 2
1 U r r
2U Z 2
0
用分离变量法求上式的解,设
(1.4.1)
U (r, z) R(r)Z (z)
(1.4.2)
R(r)为仅含自变量 r 的待定函数,Z(z)是仅含自变
量 z 的待定函数。将(1.4.2)式代入(1.4.1)式,经
整理得
d
2 R(r ) dr 2
1 r
R(r)
(1.4.8) (1.4.9)
当 z 时,电位应等于零,故 Bn (m) 0 ,在此第 n 层 中的电位为:
Un
0
An
(m)emz
J0
(mr)dm
(1.4.10)
在(1.4.8)~(1.4.10)式中的系 A2 (m) 和
B2 (m) , Bn1(m) ,共有 2(n 1) 个。根据在各个界面上
[
0
A1
(m)emz
B1(m)emz ]J0 (mr)dm
(1.4.7)
地面上任意一点的电流密度法向分量等于零
U1
z
|z0
0 [B1(m) A1(m)]J0 (mr)mdm 0
因此 B1(m) A1(m) ,(1.4.7)式变为:
U(r, z) 1I
2
1 R
0
B1
(m)(emz
emz )J0 (mr)dm
A2
(m)e
mH1
B2 (m)mH1 ]J0 (mr)mdm
…………………………
0
[
Ai
(m)e
mHi
Bi (m)emHi ]J0 (mr)dm
0
[
Ai
1
(m)e
mH
i
Bi1(m)emHi ]J0 (mr)dm
1
i
0
[
Ai
(m)e
mH
i
Bi (m)emHi ]J0 (mr)mdm
1
电位连续和电流密度法向分量连续这两组边界条件,可
列出:
[ 1I
0 2
e mH1
B1 (m)(e mH1
emH1 )]J0 (mr)dm
0
[
A2Biblioteka (m)emH1B2emH1 ]J0 (mr)dm
1
1
[
0
1I 2
e mH1
B1 (m)(emH1
emH1 )] j0 (mr)mdm
1
2
0
[
当探测对象为水平(或倾角不超过 20 度)岩层时, 可定量地求出各电性层的厚度和电阻率。但在金属矿 区,经常遇到非水平层地电断面。故本章除详细介绍 水平层电测深理论和解释外,还讨论非水平层和有限 体上电测深曲线的反映。
§1.4.1 多层水平地层面点电流源的 电场及表达式
一、多层水平地层地面点 电流源的电场
应用韦伯—莱布尼兹积分
e mz 0
B1 (m)(emz
emz )J0 (mr)dm
将第一层的电位公式写为:
U1
[ 1I 0 2
emz
B1 (m)(emz
emz )]J0 (mr)dm
第二层以下到第 n1层的电位为
Ui
0
[
Ai
(m)emz
Bi (m)emz ]J0 (mr)dm
i 2, , n 1
dR(r) dr
d 2Z(z) dz 2 Z (z)
(1.4.3)
上式左边为仅含 r 的函数,右边为仅含 z 的函数。要
它们相等,只有都等于一个常数 m2 才有可能。故由
(1.4.3)得到二个常微方程:
d
2 R(r ) dr 2
1 r
dR(r) dr
m2 R(r )
0
(1.4.4)
d
2Z (z) dz 2
用双对数坐标纸绘制电测深曲线,其横坐标以极距为 自变量,纵坐标以 s 为变量,显然,测深 s 曲线反映的 是某个测点下垂向地质情况的变化。引起 s 曲线变化 的主要因素是各电性层的厚度,电阻率的大小,层数的 多少及电极距的长短。电法勘探中,常将由不同电性 层组成的地质断面称为地电断面。通过电测深曲线反 映的地电断面的分析,便可了解测点下部地质情况的 垂向变化。
0
[
Ai
1
(m)e
mHi
Bi1(m)emHi ]J0 (mr)mdm
…………………………
0
[
An
1
(
m)e
mH
n1
Bn1(m)emHn1 ]J0 (mr)dm
0
An
(m)e mH n1
J0
(mr)dm
1
n1
0
[
Ai
(m)e
mH n1
Bn1(m)emHn1 ]J0 (mr)mdm
1
第四章 电阻率测深法
电剖面法是将极距保持固定沿一定测线观测,以 了解在某一深度范围内地质情况沿水平方向的变化。 而电阻率测深法(简称电测深)则是在同一测点上逐 次扩大电极距,使探测深度逐渐加大,这样便可得到 观测点处沿垂直方向由浅到深的视电阻率变化情况。 电测深也可像电剖面法那样使用不同的装置,如三极 电测深,对称四极电测深、偶极电测深等。本章主要 讨论用得最广的对称四极电测深,它是以测点为中心, AB 极距对称于测点向两旁按一定倍数增加,MN 分段 固定(另一种方法是 MN 与 AB 间保持固定比例,随 AB 的增关而增大),对每一 AB 极距均可测出一 s 值, 对每一测点的电测深结果,
U (r, z)
[ A(m)emz
0
B(m)emz ]J0 (mr)dm
式中 Am 和 B(m) 为待定的积分变量 m 的函数。
(1.4.6)
现先确定第一层电位的具体形式,由于当
R
r2
z2
0 时,电位与半无限介质相同,即U
1I 2
1
R,
因此,在第一层中电位表达式为
U1(r,
z)
1I 2
1 R
m2Z (z)
0
(1.4.5)
(1.4.4)式为零阶贝塞方程,其解便为零阶贝塞尔
函数 J0 (mr) 和 Y0 (mr) ;而(1.4.5)式的解为 emz 和 emz 。 由于 Y0 (mr) 在 Z 轴上(即 r=0)变为无限大,这与电 位极限条件不符,故应舍掉,于是(1.4.1)式的通
解便为:
n
0
An
(m)emHn1
J0
(mr)mdm
从而得到
(e2mH1
1)B1(m) e2mH1 A2 (m)
B2 (m)
1I 2
e-2mH1
2 (1 e2mH1
1)B1(m)
1e2mH1 A2 (m)
1B2 (m)
12 I 2
图 1.4.1 多层水平地层
如图 1.4.1 所示,假定地 面是水平的,在地面以下有
n 层水平层状地层,各层电
阻率分万别为 1 、 2 ……, n ,厚度分别 h1、h2、…… hn,为每层底面到地面的距 离为 H1、H2……,Hn-1、 Hn= 在 A 点有一点电流源 供电,其电流强度为 I。
引用圆柱坐标系,将原点设在 A 点,z 轴垂直向 下,由于问题的解对 Z 轴有对称性,与 无关,故电 位分布满足下面形式的拉普拉斯方程。
2U r 2
1 U r r
2U Z 2
0
用分离变量法求上式的解,设
(1.4.1)
U (r, z) R(r)Z (z)
(1.4.2)
R(r)为仅含自变量 r 的待定函数,Z(z)是仅含自变
量 z 的待定函数。将(1.4.2)式代入(1.4.1)式,经
整理得
d
2 R(r ) dr 2
1 r
R(r)
(1.4.8) (1.4.9)
当 z 时,电位应等于零,故 Bn (m) 0 ,在此第 n 层 中的电位为:
Un
0
An
(m)emz
J0
(mr)dm
(1.4.10)
在(1.4.8)~(1.4.10)式中的系 A2 (m) 和
B2 (m) , Bn1(m) ,共有 2(n 1) 个。根据在各个界面上
[
0
A1
(m)emz
B1(m)emz ]J0 (mr)dm
(1.4.7)
地面上任意一点的电流密度法向分量等于零
U1
z
|z0
0 [B1(m) A1(m)]J0 (mr)mdm 0
因此 B1(m) A1(m) ,(1.4.7)式变为:
U(r, z) 1I
2
1 R
0
B1
(m)(emz
emz )J0 (mr)dm
A2
(m)e
mH1
B2 (m)mH1 ]J0 (mr)mdm
…………………………
0
[
Ai
(m)e
mHi
Bi (m)emHi ]J0 (mr)dm
0
[
Ai
1
(m)e
mH
i
Bi1(m)emHi ]J0 (mr)dm
1
i
0
[
Ai
(m)e
mH
i
Bi (m)emHi ]J0 (mr)mdm
1
电位连续和电流密度法向分量连续这两组边界条件,可
列出:
[ 1I
0 2
e mH1
B1 (m)(e mH1
emH1 )]J0 (mr)dm
0
[
A2Biblioteka (m)emH1B2emH1 ]J0 (mr)dm
1
1
[
0
1I 2
e mH1
B1 (m)(emH1
emH1 )] j0 (mr)mdm
1
2
0
[
当探测对象为水平(或倾角不超过 20 度)岩层时, 可定量地求出各电性层的厚度和电阻率。但在金属矿 区,经常遇到非水平层地电断面。故本章除详细介绍 水平层电测深理论和解释外,还讨论非水平层和有限 体上电测深曲线的反映。
§1.4.1 多层水平地层面点电流源的 电场及表达式
一、多层水平地层地面点 电流源的电场
应用韦伯—莱布尼兹积分
e mz 0
B1 (m)(emz
emz )J0 (mr)dm
将第一层的电位公式写为:
U1
[ 1I 0 2
emz
B1 (m)(emz
emz )]J0 (mr)dm
第二层以下到第 n1层的电位为
Ui
0
[
Ai
(m)emz
Bi (m)emz ]J0 (mr)dm
i 2, , n 1
dR(r) dr
d 2Z(z) dz 2 Z (z)
(1.4.3)
上式左边为仅含 r 的函数,右边为仅含 z 的函数。要
它们相等,只有都等于一个常数 m2 才有可能。故由
(1.4.3)得到二个常微方程:
d
2 R(r ) dr 2
1 r
dR(r) dr
m2 R(r )
0
(1.4.4)
d
2Z (z) dz 2
用双对数坐标纸绘制电测深曲线,其横坐标以极距为 自变量,纵坐标以 s 为变量,显然,测深 s 曲线反映的 是某个测点下垂向地质情况的变化。引起 s 曲线变化 的主要因素是各电性层的厚度,电阻率的大小,层数的 多少及电极距的长短。电法勘探中,常将由不同电性 层组成的地质断面称为地电断面。通过电测深曲线反 映的地电断面的分析,便可了解测点下部地质情况的 垂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