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常见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常见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常见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问题:学习是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学习问题也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学习问题包括厌学、考试焦虑、成绩压力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2. 人际关系问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人际关系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可能会面临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相处问题,如孤独、被排挤、冲突等。
3. 自我认同问题:中学生在青春期开始探索自我认同,这可能导致自我认同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等。
4. 情绪问题:中学生的情绪波动也可能成为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抑郁、恐惧等,这些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5. 行为问题:一些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等。
这些行为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甚至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中学生缓解和解决。
学校和家长应该提供支持和引导,帮助中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以便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初中心理问题学生解决措施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什么?智力发育正常、喜学爱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而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
二、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1.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的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心理感受。
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抑郁,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屡犯错误,如果家长对其苛责过多,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
于是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消极颓废。
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不少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
他们怀疑一切、目空一切,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抗,在青春期间表现尤为突出。
3.孤独心理孤独是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
孤独感正是个人在群体中所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无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状态。
孤独是缺乏与人交往的结果,又是难以与人良好交往的心理问题。
许多中学生性格孤僻、害怕交往,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或顾影自怜,或无病呻吟。
他们不愿投入火热的生活,却又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一些中学生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背着大家独自活动、寡言少语,他们人际关系疏远化和淡化,崇尚做“超人”和“怪人”。
而他们内心却感到孤独。
4.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种社会心理和意识。
在中学,一部分学生漂亮的容貌、优异的学习成绩、优越的家庭条件、受到老师的宠爱,常常会引发另一部分学生的嫉妒之心。
他们越是关心和重视嫉妒对象,越有可能会让绝望与恐惧感击中,从而发展为憎恶、敌意、怨恨和复仇这样一些恶劣的情绪。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一、什么是心理健康1946年,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下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状态」'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良好二、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
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
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
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
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
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惑,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学业压力中小学生学业压力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需要承担大量的功课负担,同时还要面对各种考试和评价。
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容易导致他们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解决方法:1. 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减少学习上的压力。
2. 多元化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培养多种兴趣爱好,让他们在放松的同时培养更多的技能。
3. 设置合理目标: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目标,努力进步而不是追求完美。
二、社交压力中小学生在同学之间的社交活动中,常常面临着各种差异和冲突,社交压力成为了制约他们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孩子们可能会感到孤立、被排斥或者自卑,这会对他们的自信和积极性产生重大影响。
解决方法:1. 培养社交技能:帮助孩子提升自信,掌握积极的沟通技巧,有效应对同伴间的冲突。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主动交友,培养友善、合作的价值观,学会与他人相互尊重和理解。
3. 家校合作:与老师和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社交情况,及时解决社交问题。
三、情绪管理困难情绪管理能力的缺乏是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孩子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不良的情绪表达方式可能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
解决方法:1. 情绪认知培养: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区分不同的情绪,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2. 情绪调节技巧:教导孩子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 情感支持:家长和老师要时刻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鼓励他们积极表达情感,纾解压力。
四、互联网成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小学生出现沉迷于网络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7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7篇)小学生心理健康小常识篇一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1、敏感: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
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渡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他们渴望摆脱父母和老师的监督,反对大人把自己当孩子。
同时,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特性,他们很容易对任何事情都抱着批判的态度。
3、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
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
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
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
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方法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方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中小学生存在压力大、焦虑、孤独等问题。
那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有哪些应对方法呢?本文将从这些问题着手,深入探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方法。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1.1 压力大中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大,除此之外,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社会等各种压力。
因此,很多中小学生会出现情绪低落、失眠、胃痛等问题。
1.2 焦虑有些中小学生非常害怕考试,甚至到了焦虑的程度。
焦虑的学生常常表现出紧张、忧虑、惊恐等情绪,严重时还会出现恐慌症状。
1.3 孤独中小学生的社交圈子相对较小,面对挫折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可能无法及时给予帮助。
这时候,孩子会产生自卑、无助、孤独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抑郁问题。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方法2.1 调节心态中小学生的心态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需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心态,让他们把握自己的优点,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2.2 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中小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压制自己的情绪,还需要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
家长和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简单有效的学习计划,让孩子可以在充足的休息时间内完成学业任务。
2.3 培养兴趣爱好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样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放松身心,摆脱学习带来的压力。
2.4 建立支持系统建立社交圈子和支持体系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带领孩子参加社区活动,让孩子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同时也可以给予孩子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寻求专业帮助。
可以联系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帮助和治疗。
三、总结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他们的成长影响非常大,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关注。
2023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
2023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1. 引言在2023年,我们关注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收集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案例,旨在帮助学生、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应对和理解这一问题。
2. 案例一:社交焦虑学生背景小明,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在学校里成绩优异,但性格内向,与同学交往较少。
问题表现小明在学校中经常感到紧张和焦虑,尤其是在与同学交流时。
他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引起别人的嘲笑或误解。
解决方案1. 引导学生参加社交技能训练:通过小组活动,帮助小明提高与同学交流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2. 提供心理咨询:定期与小明进行心理咨询,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3. 案例二:网络成瘾学生背景小华,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在课外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和电脑,对学习失去兴趣。
问题表现小华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导致学习成绩下滑,与家人和同学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少。
解决方案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小华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保他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
2. 开展网络素养教育:通过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提高小华对网络成瘾的认识,培养健康上网习惯。
4. 案例三:学习压力学生背景小红,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近期出现厌学情绪。
问题表现小红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回家后不愿意完成作业。
解决方案1. 调整学习方法:帮助小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2. 家长和学校的支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小红的心理状况,为小红提供关爱和支持。
5. 结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广泛关注。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些案例能够为家长、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共同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其改善的研究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其改善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学业压力、家庭环境、社交压力等方面面临各种挑战,心理障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并提出改善的研究方法。
一、分析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1.学习压力作为中小学生,压力来自于学习、考试以及家长、老师的期望。
学习压力过大会导致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2.人际关系问题中小学生正处于社交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他们面临着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人际关系的问题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障碍。
3.网络依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小学生普遍喜欢上网,沉迷于虚拟世界中。
长时间面对电子产品会影响学习效果,破坏日常生活秩序,甚至导致网络成瘾。
4.挫折与逆境难以面对在成长过程中,中小学生常常会遇到挫折与逆境。
面对困难他们常常缺乏坚韧的精神,不能积极应对。
二、改善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方法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故乡,承担了对学生素质全面培养的责任。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从小培养积极心态、发展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方法。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中小学生最亲近的人,他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与鼓励。
3.心理咨询与干预对于已经存在心理障碍问题的学生,需要心理咨询与干预。
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调整心态。
4.个体差异与关怀中小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个体差异,在解决心理问题时需要因材施教,个性化的关怀对学生的发展有正面的作用。
三、改善效果与存在问题1.改善效果通过上述方法对中小学生心理障碍进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得到显著提升,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问题。
2.存在问题相对来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率较低,心理咨询资源稀缺,导致一些心理障碍学生无法及时得到应有的帮助。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心理健康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更是重要。
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期,他们身心发生的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现代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学业压力过大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考试成绩,这给中小学生增加了很大的学业压力。
很多学生不仅要面对每天的功课和考试,还要参加各种培训班,这样压力就会不断增加。
长期承受学业压力会导致中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例如紧张、抑郁、焦虑等。
2.家庭问题家庭是中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但是一些家庭问题会给中小学生带来心理负担。
例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缺少关爱等,这些问题会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3.社交压力社交压力也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方面。
与同龄人相比,有些学生可能缺乏社交技能,导致不适应班级、学校,或者和同学之间关系紧张,难以融入群体。
4.互联网成瘾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过度使用互联网会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沉迷游戏、网瘾等,会使中小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学习并对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二、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案1. 建立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中小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好学习方法,并在课外活动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爱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同时,中小学生的生活也应该规律有序,保证足够的睡眠和适量的锻炼。
2. 家庭关爱和支持家庭是中小学生的主要社会环境,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对他们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业和生活,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随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并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来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3. 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中小学应该从最早的课堂教育开始就让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前预防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一)学习类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局部,其问题有: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当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但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二)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
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实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
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水准的心理伤害。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
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能够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有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
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
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
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
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四)挫折适合问题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
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状态。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
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
(一)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表现1、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人际关系上(1)师生关系的问题;(2)亲子关系的问题;(3)同伴或同学关系的问题;(4)对异性的看法问题;(5)人际交往障碍问题。
2、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学习上(1)学习压力问题;(2)厌学问题;(3)学习困难问题;(4)学习障碍问题。
3、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自我”上(1)自我评价问题;(2)自我体验问题;(3)自制力问题。
(二)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外部社会因素(1)社会因素;(2)学校因素;(3)家庭因素;(4)大众传媒因素;(5)网络因素。
2、学生内部自身因素(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4)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5)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6)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2)能客观了解他人;(3)关心他人的要求;(4)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5)积极地沟通;(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3)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6)具有自制力。
如何对待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如何对待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中小学生群体在学校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
对待这些问题,既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的帮助,也需要广大社会人士的关注和推动。
本文将就如何对待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探讨几点看法。
一、了解常见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情绪问题、学习与适应问题、行为问题等。
情绪问题表现为焦虑、压抑、抑郁、愤怒等,学习与适应问题则是包括适应学校、适应集体、适应新环境等问题,行为问题则包括攻击性行为、逃避行为、自我伤害等。
只有了解这些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
二、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学校应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当通过课内外的形式,参考相关心理学理论、教材和案例,引导学生自我认知、情感表达、自我调节、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同时加强学生性教育,知晓自己的身心发展和性行为的风险与保护。
三、鼓励学生与老师、家长沟通作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伙伴,老师应该真正了解学生的生活、兴趣、事项和家庭情况,关注他们的成长状况,并在学生主动与老师沟通的情况下作出回应,提供帮助和支持。
此外,学校和家长应该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身体和心理的状况,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积极提供相关支持和帮助,构建愉悦互动的沟通平台。
四、引领学生积极投入课余活动除了花时间在学习和考试上,中小学生还应该参与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开展文艺、体育和科技活动等,发展兴趣爱好,认识并结交到更多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
课余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身心素质,还有助于学生锻炼各方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了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和生活习惯,以上课外活动为契机,学校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时间管理、人际关系、情感管理等。
学生们需要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科学安排学习和娱乐,适当与同伴建立交流和互动的渠道,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化解和预防各种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自我认同困惑
在成长过程中,中小 学生开始形成自我意 识和自我认同。然而 ,由于社会环境和家 庭背景的影响,一些 学生可能对自我认同 感到困惑,甚至产生 自卑心理
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家庭问题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深远影响。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家长过度溺爱或严格要 求等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16
应对策略与建议
加强教师培训
为学校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 育和心理辅导培训,提高他 们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方面
的专业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 主题活动或讲座,普及心理 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
健康意识
建立家长-教师合作 机制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方 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 作,共同关注并解决学生的
各种心理困扰
了解和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 健康问题,对于促进他们的
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
主要心理健康问 题
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是中Biblioteka 学生 面临的主要压力源。 考试、成绩排名、家 长期望等因素都可能 引发学生的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
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在校园生活中,学生 与同学、老师、家长 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 也是引发心理问题的 主要因素。例如,被 同学排挤、孤独感、 与老师冲突等都可能 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负 面影响
社会支持与政策推动
增强社会关注: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宣传,提高 社会对此问题的认识
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支持学校 和家庭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建立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 和治疗服务,为需要的学生提供及时帮助
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1、对周边环境适应问题2、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3、倚赖心理4、意志障碍5、自暴自弃与逃课问题6、学习方面的问题1、对周边环境适应环境问题每个人不可能永远都待在同一个地方或者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内,当自己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有些人能尽快的适应这里的环境,而有些人却一直对这个陌生环境保持距离,不愿去适应。
这时,就应该注意了。
不能适应周边环境的人或群体其实已经患上了心理问题。
这些人在患上心理问题后,会产生情绪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这时就应该去找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2、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社会人,作为社会人,就应该要懂得正常的人际交往,从而达到获得朋友和进步的双赢。
但一个人一旦缺少正常的人际交往,就会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这时,出现了这种现象的人也患上了心理疾病。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现在的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家人又忙,对孩子自然出缺乏交流。
孩子也不会寻找方法,慢慢地,接触的人越来越少,交往能力也开始下降,不管面对什么以沉默来对待。
加上家里的大人对孩子百依百顺,让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就算与别人交往,也是唯我独尊,不会谅解别人;在困难面前,也是知难而退,就造成了小学生的不能学会正常交往。
3、倚赖心理当今的社会,有一部分小学生不管干什么,都需要别的帮助,才能完成。
这种类型的小学是产生了依赖心理。
有依赖心理的小学生,主要表现在对环境、家人的依赖,其次表现在有自责倾向。
这些表现每时每刻都在危害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他们从小到大都是在身边的人关怀及呵护下长大的,像一些大少爷、大小姐一样,不会做任何事或是做事不熟悉。
这些有依赖心理的人,当被家人或他人说几句后,就会感觉没人再爱他,他失去了所有爱。
4、意志障碍这类小学生的主要表现是意志力薄弱,不论说话、做事都经不起外界的打击。
让小学生变成这样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从小就对孩子付出太多的爱,让呵护变为溺爱。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1、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类初中生较常见的情绪问题。
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
无故地担心亲人、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
小处方:对于焦虑状态,家长和老师应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批评以委婉为宜,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以鼓励。
心理治疗(对学生及家属)、松弛疗法、生物反馈治疗都是一些可以选择的应对方法。
严重焦虑症的学生可适当地使用一些药物。
2、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当考试焦虑加剧时,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尿急、尿频、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症状,“晕场”就是其最为典型的一种表现。
小处方:每位学生对考试的意义都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认真准备,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
当怯场现象发生时,只要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可以顺利度过这一危机期。
3、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调查显示,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3.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
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包括亲子冲突、师生关系紧张等。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中小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预防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变得越来越紧张和繁忙。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孩子也逐渐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
因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如何预防这些问题。
一、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 学业压力中小学生面临严格的学业要求,每天需要完成很多的学习任务。
这些学习任务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累。
有的孩子甚至会因此感到十分焦虑和紧张。
2. 家庭压力一些孩子的家庭可能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家庭暴力、离异、失业等。
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使他们难以安心学习和生活。
3. 社交压力中小学生需要与同学建立友谊,同时也需要与老师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如果孩子们在社交方面遇到了问题,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孤独。
二、预防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律生活方式中小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定时完成作业、科学排列时间、合理食饮等。
同时,他们也应该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例如规律的作息、锻炼身体等。
2. 增加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音乐、运动、绘画等。
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放松心情,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家长应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他们可以与孩子们共同读书、游戏、旅游等。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将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
4. 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和支持体系中小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在学校和社会中建立更多的社交网络。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孩子们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和抗挫能力。
三、结语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为了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去着手。
家长们应该与孩子们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既涉及到学生个体自身的心理状况,也与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原因分析以及相应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情绪低落、焦虑、抑郁、学习困难、人际关系问题等。
这些问题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情绪低落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很多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时,会感到无助和失落,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
而焦虑和抑郁则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比较严重的症状,严重的焦虑和抑郁可能导致学生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学习困难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形式。
在面对学习压力、知识难点等问题时,一些学生会出现学习困难和学习焦虑的情况。
这会进一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人际关系问题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常见的一种情况。
学生在校内外的交往中可能会遇到同伴关系不和、欺凌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教育模式、家庭环境以及社会压力等方面。
首先,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面临的巨大学业压力和竞争压力,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和个性化的教育。
其次,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过度关注成绩和功名,给学生增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科学和缺乏关爱、沟通也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另外,现代社会的竞争和压力也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影响。
社会上对名校、分数线等信息的传递,给学生们增加了额外的压力和焦虑,无形中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业压力:由于学习任务繁重,考试频繁,以及家长和社会的期望过高,学生可能会感到焦虑、压力和挫败。
2. 人际关系问题:学生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以及与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抑郁情绪。
3. 自尊心和自我认同问题: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外貌、成绩、家庭背景等因素而感到自卑和不满足。
4. 情绪问题:学生可能会经历悲伤、沮丧、愤怒、焦虑和恐惧等情绪波动,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5. 依赖问题:一些学生可能会对手机、网络、游戏等产生过度依赖,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提供支持和鼓励: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缓解学业压力。
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应该学会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寻求帮助和支持。
3. 培养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学生应该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自己。
4. 调节情绪:学生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采用放松技巧、运动、艺术创作等方式来缓解情绪波动。
5. 克服依赖:学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对手机、网络、游戏等的依赖,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
如果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杀倾向、精神疾病等,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02 影响心理健康的三大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 的主要五大因
素
生物遗传因素(家族病史) 家庭因素 学校及教育系统因素 社会因素 自我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家族病史)
神经生化因素: 杏仁核调节能力,前额叶皮 质发展水平,中脑多巴胺系 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调节压力能力,去甲肾上腺 素和5-HT及受体功能等。
①常见心理问题一——抑郁
抑郁的几种状态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 (2019-2020)统计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 报告(2019-2020)统计:
我国抑郁检出率: 小学10%-13%; 初中25%-30%; 高中38%; 其中留守儿童抑郁 水平检出率平均为 51.34%。
抑郁的几种状态
01
案例:
一男生网购1米长刀藏 雨伞进学校行凶杀害同班两女 生,杜女士告诉扬子晚报/紫 牛新闻记者,引发陈某行凶的 原因,就是因为吃了有味道的 食品,陈某被别人批评后,怀 恨在心,又借机处罚自己的女 儿,后来又因为垃圾清理问题 有争执,让陈某起了杀心。
5、常见心理问题五——自杀 (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3、目前状况——中小学生心 理健康形势不容乐观
案例:
①3月30日,湖北黄冈12岁女 生,跳楼身亡
②3月31日,广东省一高二男 生跳楼死亡
③4月1日,四川达州两名6年 级女孩坠楼身亡
④“2021年清明节前后,4名 中小学生跳楼身亡!”
特别案例:引发巨大舆论影响的成 都49中男生自杀事件
案件过程:在水泵房内,男孩情绪 低落,他垂着头,拿美工刀一次又一次 地割自己的左手腕。生前在QQ上的言 论,他在网络里写下“天天想着49中楼, 一跃解干愁”;“最近几乎每周哭三次, 上过天台,割过腕”警方在小林的随身 物品中找到一张写给一位女生的纸条, 用大篇幅表达了对同班女生的爱,从遗 书来看,恋爱让他遭受了巨大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 焦虑、紧张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类初中生较常见的情绪问题。
这些学生总是诉说内心的烦躁不安,他们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
无故地担心亲人、担心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等。
在各种焦虑中,主要的是学习焦虑,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对考试不能很好地控制,出现考试焦虑等问题。
还有过渡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对学校不能适应,在学校时心情焦虑不安,上课如坐针毡,对父母及家庭有依赖情绪。
小处方:对于焦虑状态,家长和老师应给以更多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批评以委婉为宜,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以鼓励。
心理治疗(对学生及家属)、松弛疗法、生物反馈治疗都是一些可以选择的应对方法。
严重焦虑症的学生可适当地使用一些药物。
2. 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在考试来临前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焦虑;另一类是指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如“怯场”、“晕场”等。
考试焦虑产生时,会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
最初的状态为生理反应,例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额头出汗、手足冰凉等;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苦恼、烦躁、无助、担忧等情绪体验;有时也会产生胆怯、缺乏信心和自我否定的等心理。
当考试焦虑加剧时,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严重的还可能伴发呼吸困难、尿急、尿频、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晕场”就是其最为典型的一种表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障碍,为了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克服困难。
而困难的出现和克服,会引起人内心的不安和紧张,严重时就会给人带来恐惧,形成焦虑。
因此焦虑是难免的,但焦虑的产生与程度在个体之间有很大差异,如好胜心强的学生对一般性的小型考试,也可能会忧心忡忡,产生焦虑;而缺乏上进心和自尊心的人,也许对重大考试也持无所谓的态度,其心理、生理反应不显著。
因此,要辨证地看待考试焦虑的影响。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学生对无论多么重要的考试都抱无所谓的态度,没有丝毫的紧张、焦虑和压力,不进行认真的复习和准备,他的考试成绩就不会很理想。
所以,适度的焦虑与紧张则有助于精力更加集中,知觉更加敏锐,思维更加灵活,学习效率更高。
而焦虑过度也不利于发挥正常水平,会对考试产生不利影响。
就是说,考试焦虑的产生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自我调适。
小处方:每位学生对考试的意义都要有客观正确的认识,认真准备,适度降低求胜动机,减轻心理负担,真正做到轻装上阵。
当怯场现象发生时,只要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可以顺利度过这一危机期。
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出现怯场现象时,不要惊恐慌乱,有几种缓解方法可供借鉴:其一是安静下来,暂停阅卷、答卷,静静伏在桌子上稍作休息,转移注意力,停止有关考试活动的强制性回忆。
一般情况时间很短就可以消除怯场,正常考试。
其二是可以用“调整呼吸法”,即当遇到情绪极度紧张时,停止有关活动,全身放松,多次做深而均匀的呼吸。
呼吸时大脑最好排除其他杂念,双眼注视一个固定的目标或微闭,反复有节奏地呼吸,这样也会很快地消除怯场。
其三还可以用默默数数的办法来暂时转移注意力,从“ 1 ”一直数下去,或用冥想法闭上双眼全身放松,想象一个大气球有一小孔漏气,气球由大漫漫变小,等等。
这些方法都可反复使用,不仅有助于克服怯场,对一般的考试焦虑也都有缓解作用。
3. 自卑小琴是六年级的学生,个子已经很高了,但她总是低着头,贴着路边走,上课也不敢抬头,更不要说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了。
在班上她几乎没有朋友,班级的活动也从不参加。
在一次考试失败后,她骑着一辆自行车离家出走。
在小琴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每做一件事都很想把它做得很好,但总是做不好。
我没有能力、胆子又小,处处受人欺负,不能很好地和同学相处,学习有困难也不敢问别人,总担心自己问出一个很愚蠢的问题被人嘲笑。
所以问题越来越多,学习越来越差,大家都看不起我。
我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了。
我觉得别人都那么快乐,只有我做什么都是失败。
”小琴自我评价偏低,缺乏自信,感到别人什么都行,而自己恰恰什么都不行, 这是自卑的表现。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什么都处以冷漠的态度;上课因害怕讲错而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因怕错而不敢大声回答;班级布置的活动,经常以力不胜任而推辞,或者勉强应付;做事缺乏主动性;做作业不敢相信自己是对的,总要与别人对答案以后才放心;“我不行”、“我不会”、“我不去”成了口头禅;如是等等的这些自卑自弃的心理现象,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变得孤独、畏缩、与世无争,严重妨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对班级成长也造成消极的影响。
造成这种自卑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性格内向又遭集体遗弃。
有些学生不善人际交往,不会表现自我。
他们看见别的同学与老师亲热交谈,甚至十分亲昵;娱乐活动中,别的同学大方活泼,深得别人的青睐,心中十分羡慕,但又没有勇气也这样活跃。
不论大事小事,长期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在集体中。
如果老师忽略他,同学疏远他,不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萌发自卑感。
(2) 自视过高又屡遭失败。
谁都有获得别人的关心、赞赏、喝彩等愿望,但有些学生总认为自己出类拔萃,总希望自己“鹤立鸡群”,时时要抢先,事事要“沾光”,一旦遇到自己比别人逊色,便对自己丧失信心,多次如此,便不由自卑自叹。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王子公主,但到了学校,发现“山外有山”,自己在家中的优势荡然无存,竟是那样渺小。
还有的学生盼望做出超出能力的事,由于达成无望,因而经常消极地嘲笑自己。
(3) 身体残疾或智商低下者极易自卑。
这样的孩子总认为自己命运多舛,注定不如别人,是别人嘲笑的对象。
他们只有退缩,退到自己的狭小天地,拒绝合群,拒绝竞争。
(4) 犯了较严重的错误,念念不忘。
有些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受过严厉处分,被当众批评、指责,好似在自己脸上贴了一张犯罪的标签,时时不能忘怀。
更有的老师动不动黄牌警告:“你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你怎么能和其他同学相比?”这类学生跌倒了还没爬起来,便又被别人踩上几脚,他怎么会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5) 教育方式的偏差。
学生遇到失败和挫折,失去奋斗的力量时,如果班主任不是耐心地指点帮助,积极鼓励引导,而是极简单地一锤定音:“这学生真令人失望”,“他只能这样了,就这块料”,学生真的会受到暗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愿放弃机会,因为那个声音时时告诉他“你无能,如果你想试一试的话,那么结果只能失败,而且别人会更瞧不起你”。
这类学生还没有去竞争已经首先输给了自己。
小处方:学生的自卑可能与其性格、生活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取决于我们教育的方式方法。
那么,如何纠正学生的自卑心理呢?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我不完美,但是我明天总可以更好”的信念。
自卑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只是这种防御是消极的。
一个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很低,不敢大胆地与人交往。
渐渐地会从疏远别人、自我孤独到自我封闭与周围人形成一道无形的墙,这又使别人形成不良看法,更加回避,反过来加深了自卑心理。
所以要打破这种循环。
其次,让学生学会正确归因,进一步提高能力。
有些学生幼年时形成胆小、内向的性格,随着年龄、阅历、能力的增长,很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和重视,但没有找到符合自己实际的办法,一旦遭到失败,就归因为自己笨,或者是运气不好等个人无法控制的因素。
从上面的例子看,小琴的失败在于期望值过高,教师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任务给她,让她能够多做,并且做得到,让每一次的成功带来喜悦,带来信心,不断增强自信。
第三,肯定优点,摆出实绩,给其成就感。
自信者往往不断致力于将自己的一两种长处扩展到极限。
而自卑的人,却是拿别人的一两种长处与自己的短处相比,而后自认为毫无希望,处处畏缩。
那些自愧不如别人的学生,那些有生理缺陷或智力低下的学生,还有那些犯了一两次错误而全盘否定自己的学生,便都有这样的自卑心理。
为此,班主任引导这些学生寻找自身的优点,并多给他们在集体中或其他活动中以亮相的机会,以成绩让这些学生体会自己也是一只能发光的“萤火虫”。
第四,交给任务,培养自信,助其自立形象。
自卑的学生总认为自己是只不起眼的小毛毛虫,从来不能引起别人特别是老师的注意,自认为在集体中是“地位低下”、“无人问津”的对象。
那么,班主任就有意识地让他们在集体中出头露面,在同学面前显显身手,帮助他们在同学中树立形象,使他们觉得自己并不特别“矮小”。
比如让他们做卫生检查员、纪律监督员;桌椅坏了,组织他们去修;大扫除,重活脏活儿引导他们抢着干。
渐渐地,他们就会主动去关心集体。
这时,班主任千万别吝啬你的表扬,哪怕是一句微不足道的赞许,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少勇气。
同时,还要鼓励他们:“你看,你也有自己的长处。
”第五,行为迁移。
对有自卑感的学生,还要进行行为训练,引导他们昂起头走路,训练他们敢于盯住别人的眼睛看,教会他们积极的自我暗示。
4. 人际关系紧张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调查显示,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3.8%的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
这些学生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等。
包括亲子冲突、师生关系紧张等种类。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
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
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
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
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2)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
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
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