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给子女带孩子的利与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给子女带孩子的利与弊
老年人给子女带孩子的利与弊
老年人要不要给子女带孩子?
每一位中老年朋友,甚至是每位中国人都会遇到一个难题——要不要给子女带孙子孙女?(下文中为表达方便,统称为孙子)
带吧,生活中磕磕碰碰的事情太多;不给带吧,子女又不高兴,认为老人不肯帮忙,有的子女甚至因此与父母互不往来,形同路人。
到底该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不想带那就不带。
至于原因,下面5点理由足够了。
此外,建议想带孙子的朋友也参考看看,会有帮助的。
老年人要不要给子女带孩子?
1、带孙子并非老人的义务
教育孩子是父辈的责任,并非祖辈的天职。
老人帮子女带孙子是情分,不带是本分。
从法律的角度讲,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对子女抚养教育是其法定义务。
祖父母对孙辈没有抚养义务。
所以老人有权选择是否带孙子。
2、老人没有那么多精力带孙子
人年纪大了,体力和精力都不比年轻的时候。
带孙子是件很折腾的事情,没有十二分的精力,老人是照顾不过来的。
而且,这个时候老人应该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自己身体健康,就是不给子女添麻烦。
3、带孙责任重大,老人承担不起
带孙子的责任,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孙子的人身安全;另一个是孙子的教育问题。
难保证孙子的人身安全
现在的孙子都金贵,吃、穿、玩都得细心照料,不能有半点儿马虎,否则孙子磕了碰了或是病了,不是儿子说三道四,就是媳妇唠唠叨叨,太伤感情。
更让人后怕的是,如果稍有疏忽,孙子丢了或者出重大意外了,老人这后半辈子就要在子女的指责、内心的愧疚中度过了。
举一个例子,有位老姐妹阿珍带孙女,由于疏忽,孙女直接从楼上掉下去了。
好在后来经过手术,孙女活过来了,也没留什么后遗症,但阿珍此后的境况却十分悲凉。
老伴埋怨她,女儿、女婿绝情地不再理她,阿珍的精神崩溃了……
难保证孙子的教育质量
教育这件事,可不是小事。
老人的教育观念不一定能跟上现在这个时代,所以老人千万不要好强,否则,影响的是孙子的一生幸福。
4、老人该有自己的生活。
老人不是一辈子都要为子女服务的,不要真为儿女“鞠躬尽瘁,死而后”。
操劳了一辈子了,老人也该过过自己的小日子。
条件好的,可以出门旅游,到处走走转转,看看这大千世界的美景。
条件一般的,可以选择一两种爱好多加培养,然后多交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乐玩乐,也是一种生活享受。
5、子女自己带孩子好处多。
很多朋友可能担心不给子女带孙子会不会太不近人情,会遭子女、邻居的闲言碎语?
对于这个,老人可以直接和子女沟通,让他们明白自己带孩子,更能明白父母不易,能再成长一次。
如果自己内心过意不去,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经济收入还可以的朋友,可以给孩子们付保姆费。
老人要明白,在人生的每个关键时刻,让子女自己承担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感受抚养子女的喜乐与困惑,让他们真正成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一个理解尊重父母的人,一个能将成功之路越走越宽的人。
老了就要给子女带孙子,这是老思想了。
现代时代变化
了,中老年朋友们的观念也可以改改了。
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子女自己去做的,就不要越权包办了。
不管是带孙的还是不带孙的中老年朋友,不管是已生育还是未生育的年轻人,作为过来人、作为一个曾经的教育工作者,希望你们都应该看一看、想一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千万不要再干那些好心帮倒忙的、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了!年轻的父母也不要拿工作忙当理由,放弃第一任合格教师和终生教师的责任。
需要时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子女打短工可以,当长工绝不可行!当长工有百害、而无利,害了子女害了孙辈,害了自己。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我国这样的例子还少吗?!想着让孩子成龙成凤,但由于对孩子的教育失败,导致杀父母、杀爷爷奶奶。
我看到这样新闻报到时,我的结论是:报应!自食其恶果。
老人怎样带孩子?
听一位从事幼儿工作的熟人讲,在幼儿园众多的孩子中,很容易看出哪些孩子是被老人带大的。
这些孩子一般都缺乏自
信、胆小、孤僻、被动、不合群、身体活动能力差,想象能力也差。
老人带孩子,首先因为年龄差别大,老人不懂孩子心理。
再加社会上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老人观念老化,很少把新知识教给孩子。
久而久之,势必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
其次,老人身体不灵活,怕孩子遇到危险不能及时救助,所以对孩子约束过多。
他们常常拉着孩子的手散步,“小心,小心!”的叮嘱不绝于耳。
限制多,鼓励少,孩子得不到自由玩耍,身体活动能力就差,就会出现胆小,缺乏自信等一系列问题。
有的孩子总是老老实实坐着不动,问他为什么不去活动,他总是说:“我奶奶不让乱跑。
”习惯成自然,违背了孩子天性好动的成长规律。
再则,由于老人对孩子的迁就、溺爱,包办代替多,鼓励动手少,影响孩子能力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形成,导致孩子任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想象力不足等。
而性格一旦形成,再想改变就很困难。
作为老人,如果担起了隔代抚养的责任,就应该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不要总为孩子提供过期的精神食粮。
把孩子放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内,让孩子自由玩耍,不要因为安全问题而诸多限制,使孩子成为谨小慎微的小大人。
合理满足孩子的要求。
做到爱而不溺,疼而不娇,宽而有度,使之形成活泼、开朗、独立的性格。
作为父母,也要尽可能多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多给孩子的成长施加影响。
要知道,父爱、母爱永远都是无可替代的。
老人带孩子的13种问题妈妈产后上班,然后将孩子交给家里老人照顾,这是很多中国父母的育儿模式,但是,家里老人真的胜任教育孩子的责任吗?他们的一些教育理念
和做法,其实往往给孩子造成误导,甚至将孩子引向了歧途。
1、迷信思想重
有一个奶奶,说自己的孙子命里缺金,立马就把自己的金戒指摘下来塞到孩子的嘴里了,三个月的孩子一下子就吞下去了,差点丢了性命;
还有一个奶奶,新得了孙子,高兴极了。
要按照“习俗”用钱给孩子洗澡。
结果孩子皮肤严重过敏,浑身起大红疙瘩,哭闹个不止。
就这情况下,奶奶还不觉得有何不妥。
2、强迫孩子吃饭
老的观念是,孩子白胖才最好。
老人也总希望孩子吃得很抱,所以习惯不停地喂,甚至追着喂。
有些孩子不想吃,老人就威迫利诱,用零食哄,用语言威胁“不吃我就让警察抓走你”,用动画片引诱……其实,越是强迫,孩子越排斥吃饭,而还造成孩子吃饭时吃零食、看电视的坏习惯。
3、追着孩子给吃东西
在幼儿园里头,在游乐场里头,孩子玩得特别高兴的时候,老人趁他不注意嘴里塞一个水果。
在老人看来:只有这个时候,孩子不会轻易抗拒,塞一个,孩子就会吃一个。
吃一个,就算一个。
老人做得对不对呢?实际上这个小小动作极易破坏了孩子
注意力的发展。
有些孩子上学的时候,为什么他的注意力不好?实际上就跟他小时候一点一滴的这种“被打扰”有关。
4、给孩子穿很多
老人怕冷,于是他们也习惯地给孩子穿很多。
孩子是纯阳的,他不怕冷,除非他的体质生下来就偏弱。
结果孩子一运动,就容易出汗,汗凉了,孩子一热一冷,反倒更易生病。
5、鼓励孩子说谎
女儿嘴上有甜味,妈妈就问:你吃糖了?她想了想,说:吃了。
这时爷爷就冲出来,说:你这个叛徒,我都告诉过你不要告诉你妈妈,你还跟你妈妈说。
妈妈知道,不能跟老人起冲突,只好压着情绪,跟孩子说:一定要跟妈妈诚实,吃了就是吃了,妈妈不是不允许你吃的明白吗?
第二天,孩子又吃糖了,妈妈再问时,女儿疑惑了半天,想了想,说:我吃了还是没吃呢?她不知道他该怎么样回答。
一方面,这孩子怕爷爷说他是叛徒,一方面又怕妈妈担心。
你看,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所以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可会察
言观色了。
他们会看看爷爷奶奶允许的是什么,如果爸爸妈妈不允许就不去找他们了,转而去找爷爷奶奶。
6、限制孩子探索
老人最常跟孩子说,慢点跑,别摔着。
一岁半以后,其实经常是爷爷奶奶稍不注意,孩子一溜烟就没有了。
于是老人害怕:我干脆就抱着他好了。
经常抱着孩子会导致什么情况?一旦会走路的孩子,反而不愿意走路了,老想让大人抱着。
孩子也会形成了不敢冒险的意识,前面有危险,还是呆奶奶身边好了。
这样很容易养出胆小的孩子。
7、老人听力衰退
有些老人听力衰退,总是对孩子说话声音过大,而且看电视的时候习惯将电视声音开得比较大。
这样长期以往,都会对孩子的听力有损伤。
8、毫无限制给孩子吃零食
孩子一哭闹,什么糖、汽水、零食都给孩子吃了,疼爱孩子到无节制的地步。
老人也不知道什么食品添加剂,也不知道零食危害孩子健康,更不知道添加剂会损害孩子的大脑。
9、“替代”孩子做事情
妈妈问:宝贝,你今天去哪里玩了呀。
然后奶奶就说我们今天去小公园了。
妈妈没吭声,又问:你今天见到哪个小朋友了啊?
奶奶说:我们见到谁谁。
另外一个例子,孩子吃饭前喜欢帮妈妈端饭,家里老人就很担心饭碗会摔掉,一般都是孩子还没端起来,就被老人接过去了。
这些行为,其实是减少了孩子自己学习的机会,对孩子语言发育和动作协调封能力的发展都是有影响的。
10、帮孩子穿衣
好多孩子三四岁了,都不知道怎么自己系鞋带,不能穿衣服。
老人说孩子小,大人应该帮忙,或者说孩子穿得不对,出去会让人笑大人没尽责。
但实际上孩子学穿衣穿鞋有个过程,犯错多了,慢慢的就会自己纠正。
老是帮孩子穿,孩子没机会犯错、也没机会纠正,自然就不会了。
11、老人缺乏活力
现在大城市中,很多家庭中的老人年岁都比较高。
因为大城市中的年轻人,结婚和生孩子的时间本就愈来愈推迟,上班后陪伴孩子也少。
这些缺乏活力的老人带孩子,他们跟孩子身体上的接触偏少,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
母婴肌肤的接触,是婴儿建立安全感的基础。
这类孩子长大后不会主动跟别人交流,也不知道怎么跟人沟通,他们往往会内向,甚至抑郁。
12、孩子摔倒追究桌子的责任
孩子撞在桌子摔倒了,老人赶紧将哇哇大哭的孩子抱起来,“打它,桌子不乖,撞到宝宝,打它……”这是育儿还是害
儿呢?这样的教导,让孩子是非不分,长大后,往往将自己的失误和过错推到客观环境或者别人身上,这样的孩子,不善于自我总结和纠正,也终究会变得自欺欺人。
13、欺骗孩子
“你将这碗饭吃了,奶奶等下带你去买糖”,“你去睡觉,爷爷明天带你去公园”……结果,孩子欢天喜地吃完了、去睡觉了,但是爷爷奶奶故意将承诺忘记了,或者干脆说“下次再给你买”,“下次再带你去玩”,孩子也是有自尊的,被骗多了,会养成怀疑的习惯,逐渐地,也学会去骗别人。
孩子究竟给谁带好?
有研究表明,中国的小孩子,大部分都不是由父母亲自带大的。
他们有的是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有的是托给其他亲戚、邻居或熟人照看,有的是由请来的乡下保姆带大的。
也许有的父母会说,咱们的孩子滥生滥长,照样个个生龙活虎,谁来带大孩子又有什么分别呢?
其实,环境,尤其是早期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早期不良环境对孩子的伤害,是以后付出百倍的努力也无法弥补的。
美国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严重违背人道主认的实验。
他们把几十个刚出生的健康婴儿放在一个与人隔离的环境中成长,只是给婴儿提供足够的食物、水、空
气。
也就是说,这些婴儿虽然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但是他们不能接触任何人。
3年后,这个实验被曝光,引起了全世界的强烈谴责,科学家们不得不终止这项实验。
但是这些婴儿已经全部都不会说话了,而且智力相当低下。
于是这些科学家们又担负起了把这些早期经验被完全剥夺的弱智婴儿恢复为正常人的任务。
但是,不论科学家们怎么样努力,这些婴儿中已经没有人能恢复成正常儿童了。
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没有活过10岁。
这个实验说明,儿童的早期经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吃得饱,穿得暖,不跌着,不伤着,不生病就足够了。
其实,对孩子的早期培养远远不止这些。
越年幼的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就越不完善,模仿性,可塑性也就越强。
因此,经常同孩子接触的成人,总是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各方面的成长造成影响。
成人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乃至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等,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试想一下,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接受的大多是爷爷奶奶那一辈的教导和影响;而在年轻妈妈的照顾下长大的孩子,妈妈的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这就是说,在老一辈照料下长大的孩子,其所受的早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无形中比在父母的照料下长大的孩子落后了一代。
3岁以前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谁和他们一起长大是至关重要的。
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要注意,不管工作多么繁忙,都要尽量由自己亲自培养孩子。
多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玩耍。
不要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保姆、熟人或邻居成为养育孩子的主角。
祖辈带孩子不利儿童身心
现代社会中,年轻的父母因工作忙等原因,常常将孩子交给孩子祖辈抚养。
这样既可让老人因抚养孩子有事可干,而内心充实,又因老人有育儿经验及血缘亲情关系能更好地照顾孩子,让孩子父母放心,可谓一举多得。
就目前看,隔代抚养主要出现在农村夫妇两人都外出打工的家庭和城市
双职工的家庭。
据调查,目前我国约20%的独生子女是由其祖辈抚养着的。
而祖、父、子同住,孩子主要由祖辈抚养的在我国则更普遍。
孩子由祖辈抚养有多种好处,但隔代抚养也有不利之处。
1、隔代抚养较之父母抚养,更易养成孩子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
老人的心都比较慈、比较善;再加上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祖辈抚养,祖辈们更是备加关爱,真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什么事都依着孩子,迁就孩子,为孩子辩解。
而在这种溺爱、袒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形成任性、自私、为所
欲为的性格。
这实际上给孩子培植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隔代抚养常常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
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整天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将自己全部感情投到孩子身上,也是无法取代父母之爱的。
孩子缺少血肉相连的父母之爱,极可能使孩子因情感缺乏而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等问题。
另外,隔代抚养也会影响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有时甚至是一辈子的。
笔者的一位老师,因觉得上海的教育条件较好,就将孩子送到在上海的父母家,一直到孩子14岁时,才接回到身边。
可孩子回来后,与父母好像是陌路人似的。
开始孩子的父母以为与孩子还处于磨合期,就想尽一切方法拉近与孩子的距离,然而四五年过去了,他们与孩子的关系仍处在开始的状态,令他们后悔不迭,痛苦不已。
3、隔代抚养最严重的危害在于这种抚养方式极可能导致小孩心理变异,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和疾病。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隔代抚养一般会导致以下几种心理问题和疾病。
首先,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这对于模仿力
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或更严重的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
第二,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极有可能使孩子的视野狭小,使孩子缺乏应有的活力和活泼,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活泼、宽容的性格。
这样使孩子长大后,为人心胸狭小,不善与人交际,易产生交际恐惧症。
第三,人老后,其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为模式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
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暴力倾向加剧等等。
第四,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机会做自己的事情。
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
这使孩子在成长中,稍微受挫,就一蹶不振,产生心理与行为的障碍。
老人带孩子的几个弊端
老人带孩子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优点,但由于老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
另外,老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
因此,老人带孩子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一、过分疼爱导致溺爱老人往往格外疼爱孩子,并且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
溺爱。
再就是老人心理上会有些顾忌——若出差错,怕儿女怪罪。
于是老人处处依着孩子,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常会无原则的满足。
时间一长,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人人都得听自己的,稍不如意就会大哭大闹。
老人又怕孩子哭坏身体,又是百般哄劝。
这样,孩子会发现通过哭闹、发脾气会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孩子就会通过发脾气和苦闹来要挟家长,来满足自己的分非要求。
因此,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
二、祖辈的教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祖辈的一些思想观念相对比较陈旧,与现实标准有一定的差距,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往往不能很快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
如当孩子正兴致勃勃地“破坏”一辆玩具汽车十,祖辈会上前制止或批评。
他们认为,一辆完好的玩具车不可以被“破坏”的,并把孩子的这种行为当成是一种不良行为。
其实这正是孩子探究事务特点的创新行为的表现。
一些祖辈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识面较窄,接受的又是几十年前的教育,而且祖辈人由于带过几个孩子,很容易觉得自己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
因此,往往用经验代替科学。
有一次,偶然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小姑娘,可就是牙齿上长满了黑色的斑点。
女孩的母亲埋怨是婆婆把孩子带成了这样。
原来,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奶奶都给孩子喝糖水,孩子越喝
越爱喝,一来二去,牙齿上就长满了黑斑点。
而孩子的奶奶说,“别信书上的说法,小孩子的乳牙反正是要掉的,再长新的不一样白白净净吗?再说了,我小时没吃几块糖,这牙不也掉光了?”孰不知,乳牙的好坏直接影响恒牙的发育。
三、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疏远老人爱孙子与父母爱孩子,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处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
不同处是爱的形式不同,父母爱孩子偏于“严”,老人爱孙子偏于“慈”“宽”“容”。
连父母对孩子的正当管教,祖辈也会横加袒护与阻拦。
正是祖辈的干预,才使做父母的无法行使自己教育子女的权利,这势必导致老人与父母的矛盾,以致关系疏远。
在孩子幼小的心理里,他们认为,谁不打他不骂他,谁事事依着他,那就是对他好。
而父母对他的要求严,对于不合理的要求不予以满足。
他们就认为父母对他不好,不爱他,对父母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孩子和父母孩子之间关系疏远。
我班的硕硕小朋友,他特任性,每天都得让奶奶来接,否则就不肯走。
有一次,奶奶病了,妈妈来接她,说什么也不走。
最后,还是让奶奶来的。
硕硕妈妈说:“都是让他奶奶惯的,真后悔让他奶奶看他。
”我的一个同事也是从小跟着奶奶。
到现在她说起话来也是说奶奶好,有什么心里话也说给奶奶听。
她也知道父母对她也很好,可她总觉得和父母在感情上有一点隔阂。
四、祖辈往往把孙辈封闭在小环境中儿童时期恰恰是孩子求知欲强、体力和脑力活动充沛的
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需要给他们合理的智力刺激和活动力量。
如果把孩子封闭在小环境里,孩子往往容易养成内向、不爱活动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而老年人生理衰退,腿脚不便,喜静懒动,总把孩子圈在一个小圈子里,带的孩子容易老成有余,活泼不足。
阻碍了孩子智能的发展。
我邻居家的敏敏就是一个例子,爸爸妈妈上班无暇照顾孩子,只好让爷爷奶奶带。
爷爷是中学教师,每天在家教孩子数数、算题、识字。
爷爷自豪的说:“敏敏上一年级也肯定是个“尖子生”。
但却不太注意孩子动作的发展以及和小朋友的交往等问题。
直到孩子进了幼儿园,问题出现了,孩子不会上楼梯,不敢滑滑梯,不会跑步,不会和小朋友交往……,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敏敏的父母。
总之,老人带孩子有利有弊,处理不好,便弊大于利。
因此,老人在带孩子这件事上,必须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是配角,主角是孩子父母。
不能喧宾夺主,大包大揽。
同时,老人要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代同步,更新养育后代的观念,用科学知识教育孩子。
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教育好孩子。
老人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其劣势,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隔代抚养”真的教坏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