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云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著名高大山系的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北麓边缘,跨甘、青两省,长达1300与公里,境内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以青海云杉为建群种的森林绵延千里,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生物种源库,其独特而典型的自然环境和动植物区系,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青海云杉
一、分布范围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松科Pinaceae,云杉属Picea Dietr.)
青海云杉是我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特有树种。

分布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水平分布约东经98°40'—112°30',北纬32°40'—41°30'。

[1] 青海云杉在甘肃省分布于东经98°—104°,北纬33°50'—40°30'之间,产于肃南、张掖、民乐、山丹、永昌、武威、古浪、天祝、永登等县,祁连山北坡海拔2500-3200m地带;景泰寿鹿山、靖远崛吴山、海拔2400—2600m地带;夏河、卓尼、迭部、舟曲海拔2400—2600m地带。

[2]
青海云杉垂直分布在海拔1750—3550m之间,但多集中在2200—3200m,他的垂直分布高度具有愈西愈高,垂直带幅度愈西愈窄的特点,东部高度为1750—3100m,西部高度为2700—3550m,带宽850m,在分布区域内青海云杉多组成纯林,西部海拔2900m以上有少数与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混交,东部2990m以下有少数与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e platyphylla)、红桦(B·albo—sinensis)、紫桦(B·utilis)、白杆(Picea meyeri)等树种混交。

青海云杉目前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和贺兰山两大山系,青海云杉的分布中心地带是甘、青两省交界的祁连山,而且祁连山森林的主要建群树种是青海云杉,所以了解祁连山森林的历史变迁,对应研究青海云杉历史时期的分布状况,对今后恢复和发展青海云杉有重要的价值。

虽然青海云杉在全球分布很广,但是它属于生态幅较窄的植被类型。

它要求一定的水热条件,即需要温凉的气候和比较分明的四季,冬季有一定的积雪覆被。

但决定云杉林分布最为重要的指标在热量方面莫过于最热月的温度。

根据山地云杉林的分布高度与温度关系来看,一般来说,山地云杉林分布上限的最热月平均温度约为10℃,下限为15℃,低于或高于这一温度,都可能使云杉林的生长受到抑制。

在水分方面,云杉分布地区的年平均相对湿度通常均不少于60%,年降水量高于400mm,特别是在生长季要求充足水分条件,满足这种生态条件的邻近诸山,都存在以云杉为主的山地寒温性针叶林。

根据数学模型和最热月均温与针叶林分布上下限的相关,推算出某地寒温性针叶林云杉分布高度的理论值。

消失原因
青海云杉在祁连山的退缩,在六盘山和大青山消失,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据研究,全新世期间气候没有多大变化,是冷暖交替的小波动,这种变化只能引起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分布高度的上下摆动,不会导致其消失。

是地震。

2:。

认为因素:祁连山、六盘山、贺兰山、大青山地处农牧业交界地带,人类活动频繁。

分布规律
决定森林植被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热量和水分条件。

在地球表面,热量随维度而变化,水分则随经度位置,亦即距海洋远近以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特点而变化。

因此,一定维度和经度相结合的具体地理位置,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条件相结合的特征。

从而决定了植被在一定地理位置上的存在和分布规律。

随维度和经度的递变,植被的地理分布也沿着维
度方向和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前者称为植被的纬向地带性,后者称为植被的经向地带性。

此外,热量和水分条件在同一地理位置也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变化,决定了植被的垂直带性。

植被的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者的结合,反映了区域植被地理分布的特点,这就是所谓“三向地带性学说”。

三向地带性决定植被热量和水分条件是宏观性的指标,为了更直观地反映青海云杉的热量指标,采用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作为热量带划分指标,因为日平均气温≥10℃的起讫日期与无霜的起讫日期相差不大,可以把≥10℃的天数大致视为生长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在青藏高原地带除≥10℃的天数外,还辅以最热月平均气温,按中国青藏高原气候带划分指标,青海云杉在高原亚寒带,≥10℃的天数应为<50天,最热月平均气温6—11℃,或在高原温带,≥10℃的天数50—180天,最热月平均气温12—17≥℃之间[3]。

用作水分指标的有年降水量、有效雨量、湿润系数、干燥度等多种,其中湿润系数和干燥度在计算中都包含了水分的收支两个方面,所以比单纯的降雨量更有意义,这里采用年干燥度(年最大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作为气候带内划分气候大区的指标,青海云杉林应在亚湿润和亚干旱区的分界处,年干燥度系数为1.6。

此线的年降水量约450—500mm。

在同一气候带,即在≥10℃的天数相同的带内,由于地势起伏的不同,会造成各季热量强度的差异,尤其是夏季温度的分布更多是受到海拔的影响而不是维度的影响。

因此,在用≥10℃的天数划分出不同的气候带,又用年干燥系数划分出气候大区后,还采用不同等级的7月平均气温作为第三级区划指标划分出气候区,按中国气候区划分指标,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应在7月平均气温≤18℃的气候区,青海云杉的分布亦在此气候区内。

根据以上指标,将青海、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等省(区)青海云杉分布的气候区统计。

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寺大隆):北纬3829、东经9953、海拔2600m、气温(年平均0.5、1月-13.2、7月11.9)、乔木生长期110天、年降雨量437.6mm、乔木林生长期降雨量362mm、干燥度1.6、年日照时数2700。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常每上升100m,温度递减0.6—0.7℃,青海云杉主要分布在海拔2600—3200m中山区,年平均气温-0.7—2℃,≥10℃积温200—1130℃,7月平均气温10—14℃,实际年降水量约为330—500mm。

干燥度系数为1.6左右,年日照时数约为2830小时。

这要在上述热量和雨量条件下,具有森林种群形成的分布的生态环境,促进森林类型的进展演替,恢复青海云杉顶级群落是完全可能的。

气候
祁连山地因位于中纬度西风地内,同时海拔高度又多在3000m以上,所以高空西风的波动,对于这里的气候影响很大,东部受季风影响较显著。

如气温最显著的特征是垂直变化,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减低。

参考文献
[1]张洪昌、徐重九等,青海省几种云杉生长特性的研究,青海农林科技大1984,(1)
[2]冯自诚,甘肃针叶树种的分类及其分布,甘肃农大学报,1984,(2)
[3]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4
生态环境
青海云杉在祁连山的垂直分布高度,由东至西部海拔2500—3300m之间,由1%于降水量和温度的关系,青海云杉多生长在阴坡、半阴坡上,呈带状和块状分布。

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在300—500mm,其中50—80%集中在七、八、九月。

年蒸发量为800—1600mm,干燥度系数2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49—61%,年平均温度为-0.7—2℃,最冷月平均气温-11—
-14℃,绝对最低温度为-32℃,最热月平均温度为10—14℃,绝对最高温度为31℃,大于10℃的积温为1000℃。

生长期90—120天。

年平均风速1.6m/sec,最大风速10m/sec。

冻土深2.16m。

分布区内永冻层或季节冻层广泛存在,阻碍降水渗透,同时也使得植物根系下伸困难,造成青海云杉浅根性的条件。

从各种气象因子来看,祁连山林区低温高寒,低湿干旱,与全国其它林区相比,条件极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