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犒军之谜——沈万三研究札记之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万三犒军之谜——沈万三研究札记之四
现在的沈万三研究——从苏州、昆山周庄所出两本沈万三研究论文集看——对于沈万三下场的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充军云南”,原因是他提出犒军,而皇帝朱元璋却认为沈万三一个老百姓出资慰劳军队纯系“乱民”,因而要将他杀头,最后则由于马皇后劝说,才将他“戍云南”了事。
此事主要源自《明史·孝慈高皇后传》:“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之军,此乱民也,宜诛之。’后曰:‘其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对于马皇后的劝说,一清人在著作中另有不同的表达:“妾闻法也者,所以诛不法也,非所以诛不祥。民富侔国,民自不祥尔,夫不祥之民,天灾有之,于国法何予焉。”从这段话看,马皇后真不愧为皇帝朱元璋的贤内助,不但明事理,而且懂得以法办事,表现出更高的水平。同时,也透露出沈万三确无任何犯法行为,他惟一的过错是“民富侔国”,太有钱了,令朱元璋不放心!
关于沈万三犒军之事,明文学家郎锳的《七修类稿》、明田艺蘅的《留青日札》中均有记载,其中田艺蘅写道:“太祖尝犒军,万三欲代出犒银。上曰:‘朕有军百万,汝能遍及之乎?’万三曰:‘愿每军犒金一两。’上曰:‘此虽汝好意,然不须汝也。’由此遂欲杀之。太后苦谏,以为彼富固敌国,然未尝为不法事,奈何杀之?上意乃释然,亦由此被人告讦或旁累所隶及,往往曲宥之。后得流云南。”
然而,所有这些记载说清楚了事情的过程,却都没有具体说明沈万三提议犒军时间与原因,田艺蘅的《留青日札》在明清笔记小说中以资料丰富著称,也同样未能说出事件的时间与原因。此外,相关史料也十分匮乏,沈万三本人的行状更是扑朔迷离,所以他何时、何因提议“犒军”导致他“戍云南”,构成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号,自明代始直至现在的600多年间一直困惑着历代的研究者们,形成谜团。
任何事都有例外。1992年出版的昆山《周庄镇志》中的“大事记”终于对上述谜团提出了答案——这答案应是当时《周庄镇志》编纂者采纳了一些沈万三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所致,上述苏州的一本沈万三研究论文集中确有个别文章持相同观点——“洪武六年(1373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筑南京城垣,沈万三助建三分之一,并请犒军,为帝所忌,发戍云南。”这样明确的记载,当然会令人们心中欣喜,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周庄毕竟是沈万三故乡,虽未说明何因犒军,但也说出了沈万三“倒霉”的时间,总算部分解开了600多年来悬而未决的谜团。
然而,深入考察这一研究成果,特别是联系明史相关记载,却又会发现这个时间有个迈不过去的“坎”:即洪武六年(1373年),沈万三根本不可能“戍云南”,因为当时云南尚与朱元璋处于敌对状态。据《明史》载,朱元璋做了皇帝后,统治云南的元代梁王还继续效忠逃到外蒙的“北元”。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曾派“侍制王祎使云南,诏谕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祎至,不屈死。”云南方面坚持忠于元朝,把明朝派到云南的钦差大臣王祎都杀了,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条件下,沈万三还能“戍云南”吗?可见《周庄镇志》的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那么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沈万三提出犒军,倒霉后又能“戍云南”呢?其实,人们只要认真地综合研究各种相关史料,还是可以大体考定沈万三何时、何因犒军的。沈万三应该是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三月份提出犒赏从云南班师回朝的朝廷军队时获罪的。为什么这样说?原因有二:
一是据《明史》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秋,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30万步骑大军讨伐云南,军事行动进展十分顺利,不到一年,至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月平云南,置云南都指挥使司。领府五十八,州七十五,县五十五,蛮部六。”朝廷大军一举平定云南,胜利凯旋,沈万三此时提出犒军,是顺理成章的事,却反遭朱元璋打击。
二是朱元璋的“正宫娘娘”马皇后崩于洪武十五年八月。所以沈万三只有在洪武十五年八月之
前“倒霉”,马皇后才能为他缓颊,使他免于一死,“戍云南”。
至此,600多年存在的沈万三何时、何因犒军的谜团,可以说完全解开了。此事也说明沈万三堪能称得上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洪武十五年(1382年)二月朝廷大军平定云南,即将班师回朝,捷报传来,出于对国家统一的喜悦之情,沈万三兴致勃勃地提出以自己的资财奖励凯旋的将士——“犒军”,却被朱元璋斥为“乱民”,打下死牢,最后由于马皇后劝说,沈万三总算逃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