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发型史

近代中国发型史
近代中国发型史

中华民族繁衍千百万年以来,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从而享有“文明古国”的美誉。极为丰富且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历代发式,在整

个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闪光的一页。畅翔于我国浩瀚的史籍、文物之中,有关

发型及其装饰品的记载,简直不计其数。这一切为我们今天研究和了解各个历史时期

的不同发式造型及发型演变,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中国美发史古代发型

从远古的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期以及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开

始注视自己的仪容仪表,而发型及其装饰则更是其中最为显著、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及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兴起。百家争鸣,社会思潮趋于活跃,衣冠服饰亦呈百

花齐放之态,而发型及其装饰则更是其中最为显著、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及至春

秋战国时期,诸子兴起。百家争鸣,社会思潮趋于活跃,衣冠服饰亦呈百花齐放之态。秦汉时期,国家统一,内外交流进一步加强,各类发型及其装饰日趋讲究。到中国封

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年代,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活富裕。此时的妇

女发型及装饰可谓达到了历史上的登峰造极之势。自宋明始,社会发展步入低谷,人们的思想渐趋保守,发型及装饰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自1 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风渐进,延续二千余年的封建习俗受到了很

大的挑战。辛亥革命后。封建统治被一举推翻,各种束缚人们的禁锢被逐步解开,民

风民俗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的发型妆饰也随之变化和开放。待到清末民国初年,封建社会走向瓦解,西洋文化艺术逐步渗透,民间的发式及装饰受其影响,朝着明快、简洁的方向发展。年轻妇女除部分保留传统的髻式造型外。又在额前覆一绺短发,时

称“前刘海。前刘海,如追宗溯源的话,出白于古代雏发覆额发型。到清光

绪庚子年后,则不论是年长年幼都时兴起此种发型了。此发型最显著的特征是前额留

一绺短发。因为这一绺短发的不同变化,还在一个不太长的流行时期中,经历了白一

字式、垂钓式、燕尾式直至满天星式的演变过程,因此还被冠之为“美人髦”。中国美发史近现代发型

从辛亥革命时的时兴剪发到我们现时代的烫染造型,其中我们也在随着潮流走,如今

一词已不仅仅是说说了,很多的完美造型已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发型的历史变革及其演变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一个民族的形

象水平。因此我们说发式在人类发展史上,始终反映着社会的更替与发展,进步与繁荣。发型在人类生活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和和不可磨灭的功绩。现代生活中的发型,已不仅仅是人类出于劳动、生活以及社交礼仪等方面的需要,而将头发梳理成

各类需要的某种样式。现代的发型而是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愿望为了达到特定的效果,体现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审美标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要提高中国男人的气质

和尊严,提高中国女人的形象和魅力。这就给我们中国的美发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只有设计出更多的适合中国人的发型,才能改变中国人的整体形象。历史的长河,蕴育了中国民间的美发艺术。多少年来。祖国各地也都不约而同地涌现出了许

多民间的优秀美发师。他们针对中国人体特征、发质和审美意识,塑造了当地人们认

可的各具特色的代表性形象和表现技巧。但由于保守的思想束缚及和外界接触的封闭,大多没能发扬光大,使之技艺如昙花一放。中国美发史现代发型

如今中国进入了新的世纪,和国际接轨。美发也是一样,应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属

于我们中国自己发展的道路来。发展趋势如何把美发产业做大做强,将是所有美发界同仁面临的瓶颈。众所周知,美发是个性化的服务,没有行业标准来界定技术,所以造成各自为政,匠人相轻的尴尬局面。另外,作为经济行为,只有联合

起来搭建平台,才能把蛋糕做得更大:下游的培训学校,化妆品,理发用品,假发用品,将会更加依附于这个组织,美发组织将有更大的产品议价权和定价权。也只有美

发组织强大了,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规范和人性化的远程服务。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技师们的技术水平以及人格魅力,将是未来产业融合的一张选票。做事从做人开始,

大格局需要大道德。美发是生意,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是自己永远不满意的作品。有爱有执着,才有未来。当然,等待美发的,更是一个大产业!

中国近代史实践报告(1604)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一一参观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有感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 ――参观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有感 实践题目:南京总统府一中国近代史遗址 博物馆实践时间: 2016年5月29日 实践地点:南京总统府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班级:14级数普1班 小组成员:吉路(1440710023) 李娇(1440710035) 陈瑶(1440710024) 一、小组实践活动目的及意义 为重温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解放的革命历史。通过对南京总统府的实地考察, 以及和当地大学生 互动等多种方式,我们重温党的伟大革命历程,增强我们大学生对 党革命征程的认识;通过社会实践,我 戴明月(1440710031) 宗文韵(1440710027) 郑雅(1440710025)

们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思想得到加强和升华,从而更加坚定不移的听从党的指挥,跟随党的脚步为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近代史上,金陵古城一南京是值得牢牢记忆的一座城市。为了拯救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其他民主党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一一参观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有感 派在南京这座古城中付出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近代南京城的每 一次重大历史事件都与中国革命息息相关,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国共十年对峙,从日 本侵华战争到国共和谈,最后到人民解 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进而2解放全中国,赢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南京 这座苍老的古城见证了中国革命的热情。因此,了解这段峥嵘岁月,重温中国革命历史,我们当代大学生定能加强自己的思想觉悟,在实践中矢志不渝地感受革命精 神,进而进一步听党指挥、跟党走。而南京总统府已有160多年历史,1840年鸦片战 争至1949年南京解放的100多年里在中国当时政治中心的南京,这里多次成为中国政 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 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在此活动过。这一建筑群,成为近代中国史的重要

中国化妆造型发展简史

1: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早在战国时期,女性们就开始“着粉施朱”了,其妆饰方法分为四道程序,即着粉、描眉、点唇、抹胭脂,唐宇文集《妆台记》说:“美人妆面即傅粉,后以胭脂晕掌中,施之两颊。。。。。。”战国时期的人们一向都以皮肤的嫩、润滑为美,于是爱美的女性就用白粉来做妆粉。妆粉的原料一般为米粉、铅粉、石膏粉或滑石粉,由此可见古人十分讲究白粉的制作。《妆台记》记载,“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抹之,为飞霞妆。”另外,人们对描眉进行刻意地修饰大约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而细细长长的娥眉则是战国时期女性的最爱。 2:隋唐五代(581—960年) 隋唐五代是中国中古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国家富强,社会开放,吸纳了多方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唐代女性对审美的意识,使当时的化妆形式多样化。 隋唐女性的装扮比较朴素,不像魏晋南北朝有较多变化式样,更不如唐朝的多姿多彩。 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女性盛行追求时髦。无论是宫妓还是私妓,这些女性都是浓妆艳抹,着意修饰。唐朝的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是中国历史上女权最高的一个朝代,也难怪会出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3:宋朝(960—1279年) 宋朝建立之后,经济有所发展,美学思想发展有了和以前不一样的变化,在绘画诗文方面力求有韵,用简单平淡的形式表现绮丽丰富的内容,形成一种回荡无穷的韵味,崇尚淡雅的风格。虽说宋代女性的妆扮属于清新、雅致、自然的类型,不过擦白抹红还是脸部妆容的基本要素,因此,红妆仍是宋代女性在化妆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辽、金、元朝(907—1368年) 辽在1125年被金所灭,金在1234年被蒙古所灭,蒙古又在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中国,建立元帝国,元朝一共延续了89年。 契丹、女真、蒙古都是游牧民族,在入主中原之前,长期转居于边塞,服饰装扮都非常简朴,直到逐渐汉化后,才变得比较讲究及华丽。整体看来,元代女性的装扮在顺帝前后有较明显的差异。之前,一般多崇尚华丽;之后,风气转为清淡、朴素,有的甚至不化妆、不擦粉,这种现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都衰弱不振的趋势。 5:明清时期(1368—1911年) 明清时期,美容化妆已经得到普及,女性们很在意皮肤白皙,同时对皮肤的护理同样也很注重,因此护理皮肤在当时称为一种时尚。同时还有美容书籍出现,如《千金美容方》指导女性如何进行皮肤的护理。当时明清女性的审美也由健康转为病弱性,于是浓重粗犷的阔眉已不再适合中国时期的女性,而纤细的“娥眉”、“一字眉”、“八字眉”等便成为女性眉形的主宰。 6: 20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7月和10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 11月那拉氏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4年 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与民用有关的工业。广东南海商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创立。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8年(戊戌变法) 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任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接着又派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人参与变法。 9月,那拉氏(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六人(即戊戌六君子)。史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运动爆发 1900年夏在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其他各地也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 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义和团在廊坊、老龙头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围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在北仑配合清军阻击八国联军。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民报》。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 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成立临时参议院,不久,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宋教仁等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1915年1月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改年号为“洪宪”。蔡锷在云南起义,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 1917年段祺瑞下令对德宣战,宣布不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吃人的旧社会。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歌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古代发式上的演变 2Microsoft Word 文档 (2)

中国古代发式上的演变 中国上下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我们拍摄古装剧提供了丰富的拍摄题材,古装剧中大致可分为武侠剧,历史剧,神话剧,魔幻剧,宫斗剧,穿越剧,宫廷戏,传记题材等。从远古到明清,纵观中国发式文化发展史,发式的造型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各种发式无不深受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及不同地域的影响,使得发式文化不断演变和发展。发式的历史沿革及其演变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一个民族的形象。因此,发式在人类文化史上始终都反映出社会的交替、进步与繁荣。了解中国发式文化发展史,对我们从事影视化妆师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发式上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一、远古先民的“披发”时期;二、纺织技术发明后至春秋战国的“辫发”时期;三、战国至明清的“发髻”时期。历史发髻虽然款式众多,但依人而定,髻的部位不同,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位于颈背的垂髻,另一类是结于头顶的高髻。垂髻流行的时期较早,以战国、秦汉时代为主。高髻则以东汉、魏晋开始流行,至唐宋达到巅峰,变化之多,令人眼花缭乱。从宋末到明清,发髻的高度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摆脱华丽炫耀的外衣,逐渐走向清丽、典雅、庄重的造型。汉代、唐代、清代是发式文化发展的三个重要转折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发式位置从低到高,再由高到底的审美变化过程。

汉代宫廷大多流行梳平髻,通常将顶发向左右分梳二环、二角,发髻的高度趋于平缓。当时仅限于少数贵族女子选用发式,称为“仙髻”,在当时被奉为高贵华丽的发式。 这是一款正髻,发髻高耸,两边对称。以粗线条组合层次结构,外形轮廓呈塔形。搭配上宝石镶嵌的佩饰,象征着在宫廷处于绝对的地位。

近代中国历史启示

近代中国历史启示(八年级) 八年级上册: 1、中国近代史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鸦片战争给我们的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有民族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1)裸游就要挨打,国家的强大是平安的保障,广大中国人民要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勇于探索。 4、近代化探索的启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怕牺牲,敢于斗争。 5、辛亥革命失败给我们的启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方案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6、新文化运动的启示: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解放思想,推动了人类文明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 7、中国共产党成立给我们的启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族振兴之路,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使中国强大,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要要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 8、国民革命失败给我们的教训:我党必须独立掌握武装力量。 9、抗日战争胜利的启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多行不义必自毙,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必胜。 10、解放战争的启示: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的解放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 八年级下册: 1、社会主义建设给我们的启示:发展经济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九年级上册: 1、从拿破仑夺权建国的过程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时势造英雄。 2、工业革命给我们的启示: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南北战争最终北方取得胜利给我们的启示: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支持是战争的关键。 4、日本和俄国通过改革发展起来,对我们中国的启示:我国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开放,我国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知识技术,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九年级下册: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给我们的启示: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战胜邪恶势力。 2、从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要重视教育,坚持科技兴国的战略。 3、对日本右翼势力拒不修改历史教科书的认识:我们对日本政府的这一立场不仅表示强烈愤慨,更应时刻警惕军国主义复活,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综述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近代中国历史任务: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4.近代中国历史特征: ①政治: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日益成为支 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弱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②经济:中国自然经济基础虽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根基即封建地 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的严重障碍,中共新兴民族资本主义虽已产生,并在政治经济生活中起 到一定的作用,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缓慢,力量薄弱,并且其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联系,仍没有成 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③社会生活: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的统治 下,并且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地方割据性势力,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 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 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第一章 1.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②经 济技术落后 2.《马关条约》内容: ①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②共赔款白银23150万两;③开放四个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④承认日本对 朝鲜的控制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影响: ①割占土地进一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②勒索了中国的巨额赔款, 是对中国的一次残酷的经济掠夺,是清政府财务进一步破产,同时也为侵略者 进一步控制中国创造条件,③适应了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而对华实行资本 输出的需求,④极大地刺激了列强过分中国的野心,由此掀起了十九世纪末二 十世纪初列强过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国古代化妆发展史 1、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 中国妇女化妆的习俗在夏商周时期便已经兴起。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沐”字。《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期,妇女已经广泛使用锌粉擦脸。 以白为美,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审美意识。眉形虽有宽窄之分,但长眉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审美意识。人们普遍追求红唇。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的

习俗得到新的发展,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妇女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汉桓帝时,大梁冀的妻子孙寿便是以擅长打扮闻名。她的仪容妆饰新奇妩媚,使得当时妇女争相模仿。那时的妆型,已出现了不同样式,而化妆品也丰富了很多。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会,加上世俗习风也经历了一个由质朴洒脱到萎靡绮丽的变化,使我国妇女的化妆技巧在此时期逐渐成熟,呈现多样化的倾向,整体而言,妇女的面部装扮在色彩运用方面比以前更加大胆,妆态的形态变化也很大,而且女性以瘦弱为美。这时期妇女的发型以各种髻为主,如百花髻、富荣归云髻、富人家的妇女插戴金、玉、玳瑁、珍宝等制成的簪钗,而鲜花都受各阶层欢迎。这时期妆态没有太多变化,主要有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这时期还有一种特殊妆式称为“紫妆”。《中华古今注》记载魏文帝所宠爱的宫女中有一名叫段巧笑的宫女,时常“锦衣系履,作紫粉拂面”,当时这种妆法尚属少见,但可以看出古代紫色为华贵象征的审美意识。 4、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 隋唐五代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其中唐朝更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代。隋代妇女的妆扮比较朴素,不像魏晋南北朝有较多变化的式样,更不如唐朝的多姿多彩。唐朝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妇女盛行追求时髦。女子着妆较自由,这时期的审美意识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西方美的一个朝代,开放式的化妆风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汇总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国历代发型演变

中国历代发型演变 先秦这一时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奴隶制的形成、发展,直至逐步走向衰退、瓦解的全部过程。人类发式在这一时期,已经从原始时期的披头散发,逐步演变到梳辫、挽髻的阶段。发式的妆饰品也随即出现。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众多出土文物中所显示的资料,足以说明这一切。春秋战国时期所流传至今的有玉雕人形所展示的垂髻。湖南长沙陈山大队楚墓中出土的帛画中描绘了梳椎髻的楚国妇人。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玉人,塑造了结发至顶、脑后垂辫的商代人物。洛阳金村出土的弄雀青铜女孩则梳理着分垂两边的双辫。还有安阳殷墟出土的石人,蓄长发,并将发梢拧在一起后而盘至头顶,再戴上帽箍。这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较为流行的一种发石妆饰,且商代以后的部分史料亦反映出当时所流行的帽箍已经出现了装饰品和装饰纹样。这就足以说明其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带有强烈的装饰性,并进一步侧重于装饰性,成为一种发式妆饰品。据考证:远在西周时期,人们就已经使用“发器”来梳理头发,其功能与当今所用的木梳相等同。氏族社会的披发氏(据甘肃、青海出土彩陶绘)殷商戴帽箍男子发氏(河南安阳殷墟出土)殷商剪发梳辫男子发式“总发至顶,脑后垂辫”(河南安阳殷墟出土)殷商双丫角童发(传河南安阳出土玉雕)

殷商辫发盘顶男子发式(河南安阳小屯出土)西周双笄发式(河南洛阳东郊出土玉人)西周披发式(玉雕)战国梳双辫女孩头形(传河南洛阳金村韩墓出土铜人) 战国梳垂髻发式(玉雕)战国舞女发式(玉雕) 战国梳垂髻舞女发式(传河南洛阳金村韩墓出土玉人)战国士兵头形(故宫博物院雕像) 战国爵弁头形战国时期楚国男子(左二人)女子长辫双鬟(右二人)发式(据战国楚墓彩俑绘制)战国爵弁头形(塑像) 秦、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历经战乱,终于达到了“六王毕而四海一”的目的,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伟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综合各国文化,化异为同,为今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汉承秦后,基本沿袭了秦代的体制,废除了秦末的苛政,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中国社会出现了繁荣昌盛得景象,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都有了初步的发展和提高。汉王朝的政治进步、经济繁荣又促进了与外国和少数民族政权的交流,社会风尚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

中国古代发饰的发展与流行分析

中国古代发饰的发展与流行分析 发饰设计师必备 全文分二个部分1.发(式)饰古今发展2.现代发饰的流行趋势 (一)发(式)饰古今发展 自盘古开天劈地,上古之神女娲用黄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人类文明,发饰就是女娲按自己身上的头发装饰品给人类的一个修饰。人类的文明就在这时候开始延续,发展至今。由传说中的神话得知,发饰的发展由来已久。 女娲 (人类从神话中塑造的形象) 女娲(拼音:nǚ wā),中华神话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起初以泥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来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用熔彩石以补天,斩龟足以撑天。 从现代的科学考古发现,(发饰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缩影,这里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历史有五千多年,可是我们知道中国的史前时代,就有许多不同的民族,散居各地,如北京人、蓝田人,他们的年代距今约有四五十万年,按人类的体质和其文化发展的顺序,可分为“猿人”、“古人”和“新人”阶段。远在茹毛饮血的猿人时期,人们用树叶、兽皮等物

品保护身体,无意之中发现一些兽牙、骨头、石珠、叶子等物品在身上有修饰作用,以及是一种特别的感觉(例如:可以保护自己,狩猎更顺利生活会更好等等,比如现在的信仰、寄托等)。从这时候开始,人们就慢慢有了一些装饰品。这时候的装饰品也是我们现代发饰品的原始材料及设计元素,还是我们现代品牌发饰所主要挖掘的,“大自然的奥妙”。 古猿人的兽皮衣服及装饰物 古猿人装饰的兽牙 山顶洞人在制作装饰物品。骨头、兽牙、石珠、等都是制作的原始材料

据考古资料研究可知: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们不分男女一般都将长发散披在肩上。以后,随着劳动生产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加,感到长发散乱颇有不便,就用绳带系束,以骨簪插别。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原始社会后期,以至现代,人们还是保留如此梳理头发。 考古发现证明,头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在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中,就有圆形的骨簪出土。在中国黄河中下游、北中原等地区,鼠束发施笄沿习悠久。说明梳妆打扮、束发施,已成为当时人们起居生活中的一个缩影。 (现代仿新石器时代的饰物)(新石器时代的玉笄) 古人非常重视头发的修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类似现在“童花头”的发式,并且梳理得非常整齐,不知在五千多年前,究竟用什么工具或方法才能作这样的修剪。至今仍没有很确切的证据证实。 新石器时代的珠串

中国近代史大事件

年代重要事件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年,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1月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度》、天平军北伐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 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

中国古代发型发展史

中国古代发型发展史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妇女的发型与发饰都异常丰富而精美,成为中国文化中特殊而绚烂之一笔。中国的发文化与中国人对美的追求是密切相关的。中国人对发的审美情趣是中国发文化之重要内涵,也是推动中国发文化发展的特殊动力。发置于人首,是为人体美的关键之处,从所使用的发饰来看,朝廷所禁用的材质几乎全部存在。这充分说明,朝廷的禁令也不能泯灭人们对美的追求,而正是人们对美的不懈的追求使得中国发文化不断向前发展,成为人类发文化中的瑰宝。 1.原始社会时期 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尚不存在审美观念,同时也缺乏美化自我的能力。故而,男女老幼都披散着头发,任凭其自然生长,还未萌发修饰头发的念头,发型与发饰就更无从谈起了。直至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才渐渐萌发了追求美的意识,修饰头发的实践使得各种发型与发饰被创造出来。头发由自然披散演变到束发盘起,并用小树枝固定,这树枝便成为簪子的起源。 传说炎帝时,男女分工已经很明确,男主外,女主内,这为妇女追求美观的发型创造了物质条件。当时,妇女的发型主要有三种,即披发、椎髻和编发。 披发。披发亦称“散发”,是我国最古老的发型之一。我国青海柳湾出土了一个彩绘人像陶壶,壶上描绘了一个赤裸的妇女,其头发呈披散状,是典型的披发发型。披发这种古老的发型在时间和空间上皆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就时间上而言,直至建国以前,我国独龙族妇女仍然披发,前额齐于眉毛,左右齐于耳朵,后面披散在肩上,长则以刀截之。就空间上而言,披发在我国许多地方皆存在。如云南出土了一件西汉的青铜器,上面就有滇族妇女披发的图象。 椎髻。椎髻又称“椎结”,意为将头发结成椎形的髻,也是我国古老的发式之一。《汉书?陆贾传》后颜师古注曰:“椎髻者,一撮之髻,其形如椎。”魏学洢《核舟记》亦有关于“椎髻”的记载,曰:“居右者椎髻仰面。” 髻是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最早的发型,它的出现是中国发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为挽发成髻,头发自行缠绕,没有束发的头饰。《事物纪原》引《二仪实录》载:“燧人氏时为髻,但以发相缠,而无物束缚。”二为以绳束发成髻。《事物纪原》载:“至女娲之女,以羊毛为绳,向后系之,后世易之,以丝及采绢、名头巾,绳之遗状也。”三为以笄贯发成髻。上个世纪70年代,在我国山西襄汾出土了一座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有一具35岁左右的女性骨架,头顶即插有一根骨笄,是为以笄贯发成髻之明证。 伴随着发髻的发展,原始的发饰出现了,束发的羊毛绳、丝、采绢、名头巾以及贯发的骨笄即为此类。传说舜帝为妇女创造了钗,有两只脚,可将多余的发尾叉住。《事物纪原》引《二仪实录》载:“燧人始为髻,女娲之女以荆杖及竹为笈以贯发,至尧以铜为之,且横贯焉。舜杂以象牙、玳瑁,此钗之始也。”这段记载描述了我国原始发饰的发展过程,虽为后世之人的追述,亦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关于中国原始发饰的模糊的图画。 编发。所谓编发,即为将头发编成发辫。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编发。

近代中国史多选题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标准答案:BCD 2. 为了打退革命党军队在重庆谈判期间发动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了() A、上党战役 B、邯郸战役 C、平绥战役 D、津浦战役 标准答案:ABCD 3.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的旨在打击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力量的事件是() A、商团叛乱 B、暗杀廖仲恺 C、中山舰事件 D、整理党务案 标准答案:CD 4.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间势力包括() A、民族资产阶级 B、开明绅士 C、地方实力派 D、城市小资产阶级 标准答案:ABC 5. 1951年至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反贪污 B、反浪费 C、反行贿 D、反官僚主义 标准答案:ABD 6.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控制表现在() A、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B、把持中国海关 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扶植、收买代理人标准答案:ABCD 7. 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节制资本 标准答案:ABC 8.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 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与资 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 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标准答案:AB 9. 维新派和守旧派之 间的论战围绕的问题有 ()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兴民权、设 议院,实现君主立宪 C、要不要废除八股、 改科举和兴学堂 D、要不要社会革命 标准答案:ABC 10. 20世纪二三十年 代活跃着的中间党派的 社会基础主要是() A、民族资产阶级 B、上层小资产阶级及 其知识分子 C、工农阶级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标准答案:AB 11 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阵地是() A、北京大学 B、《新青年》编辑部 C、北洋政府教育部 D、《民报》 标准答案:AB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主要内容有() A、否定了“以阶级斗 争为纲”的“左”的错误 方针 B、确定了过渡时期的 总路线 C、编制了我国发展国 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 划 D、确定了把工作重点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 放的战略决策 标准答案:AD 13. 党在第二次国内 革命阶段,领导土地革 命的阶级路线是() A、坚定地依靠贫农、 雇农 B、联合中农、限制富 农 C、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D、消灭地主阶级 标准答案:ABCD 14. 20世纪中国人民 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 二次历史性巨变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 立 C、辛亥革命 D、改革开放 标准答案:AB 15. 抗日战争初期,国 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重 要会战有() A、淞沪会战 B、忻口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标准答案:ABCD 16. 洪秀全撰写的具 有朴素平等观念,后来 成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思想基础的书有() A、《原道救世歌》 B、《原道醒世训》 C、《原道觉世训》 D、《天朝田亩制度》 标准答案:ABC 17. 1948年4月,毛 泽东系统地阐述的中国 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 线是() A、依靠贫农 B、团结中农 C、有步骤、有分别地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发展农业生产 标准答案:ABCD 18. 1957年的政风运 动反对的主要是() A、教条主义 B、主观主义 C、宗派主义 D、官僚主义 标准答案:BCD 19. 革命派和改良派 论战的主题有() A、要不要废八股、改 科举和兴学堂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 推翻政府 C、要不要推翻帝制, 实行共和 D、要不要社会革命 标准答案:BCD 20. 中国资产阶级的 双重性格是() A、革命性 B、先进性 C、妥协性 D、彻底性 标准答案:AC 21. 建国初期进行的 运动主要有() A、土地改革运动 B、镇压反革命运动 C、“三反”“五反”运动 D、抗美援朝运动 答案要点: 考查建国初期的运动。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 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 区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 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 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 和最高人民法院发出 《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 的指示》,按照《共同纲 领》的规定,及时镇压 一切反革命活动。镇反 运动历时三年。,1951 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 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 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 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 “三反”运动。1952年1 月,中共中央决定开展 反行贿、反偷税漏税、 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 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 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国内 发动了大规模的抗美援 朝运动。 标准答案:ABCD 22. 抗日根据地的政 权建设实行“三三制”的 原则,政府成员分配包 含的阶级和阶层的代表 有() A、非党的左派进步分 子 B、中间派 C、共产党员 D、地主阶级 答案要点: 考查“三三制”原则的 内容。抗日根据地的政 权,在政权机关工作人 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 “三三制”原则。即共产 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 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 之一。 标准答案:ABC 23.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三大经济纲领是()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 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蒋宋孔陈为首 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 义的国家所有 C、接受帝国主义在华 企业 D、保护民族工商业 答案要点: 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三大经济纲领的内 容。1947年12月,毛 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 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 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 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 所有,没收蒋介石、宋 子文、孔祥熙、陈立夫 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 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 护民族工商业。 标准答案:ABD 24. 中共十六届五中 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要求是() A、生产发展、生活宽 裕 B、乡风文明、村容整 洁 C、管理民主 D、广播电视“村村通” 答案要点: 题目现实性较强,是当 前生活中的重大理论和 现实问题。 标准答案:ABC 25. 毛泽东提出的社 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之间的矛盾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 础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 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内部的矛盾 答案要点: 理论常识,可以根据马 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 答。 标准答案:AB 26. 科学地回答了红 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 因和条件的文章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 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 D、《反对本本主义》 答案要点: 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发展 过程。在1928年10月 和11月,毛泽东写作了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 么能够存在?》和《井 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 科学回答了红色政权存 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 件。 标准答案:AB 27. 中共二大指出革 命的动力是() A、工人 B、农民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整理版)

中国近代史时间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国。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平军北伐。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 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0年5月23日江苏巡抚薛焕与英、美、法等国勾结组织配有洋枪、洋炮的清军武装部队,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该武装称“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流预。 1862年,清政府授称“常胜军”,由英国军官戈登统领。 1864年,在昆山解散。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 通史 理论著作 1.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编:《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学术专著 1.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1840-1900年),1955年人民出版社第九版。 2.李侃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新版。3.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中华书局1962年、1980年版。《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上、下新版。

4.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新出各版。 5.肖一山:《清代通史》第一、二、三、四、五卷,中华书局1987年新版。6.(美国)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一、二、三卷,生活、新知、读书三联书店1957-1960年出版。马士、宓亨利《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7.(美国)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起陆续出版。 8.(前苏联)齐赫文斯基主编:《中国近代史》上、下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年版。 9.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年)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0.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年)第一、二、三册,人民出版社 11.郑友揆:《中国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9年),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版。 12.冯尔康:《清代史料学》沈阳出版社2004年 历史资料 1.中国史学会主编:《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捻军》、《回民起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北洋军阀》共十二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及丛刊续编),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由神州国光出版社、上海出版社等陆续出版。 2.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册,中华书局1985年修订版。 3.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 4.孙毓棠、汪敬虞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上、下册)、第二辑(上、下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