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选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4个角度,考1个)P2-3

①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阶级属性角度:

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概括的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在俄国形成了列宁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

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

《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5、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6、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P14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P15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P16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P17(共产主义)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P28-29

其一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其二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认识存在的问题(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1、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20)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

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可知论) 1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

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P31)

13、运动、静止、时间、空间P32-33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14、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P33

15、社会的物质性表现P34

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

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16、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7、量变和质变P46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18、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7

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19、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P47

20、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P48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

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21、规律及其客观性:P54、P58

自然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①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③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2、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P63

2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4-65

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③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