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新人教版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预见和反馈、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海峡两岸的交往》是人教版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课前说明,教学一课时。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要讲述“民族团结”、“香港与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三个内容。
本课主要从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关系我国实现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重大现实问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肩负起自觉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行为的历史责任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因此,本课教学内容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我确定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
2、知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3、介绍海峡两岸日益密切交往的史实。
4、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结合相关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初二年级的思维特征及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别是: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2)介绍祖国大陆与台湾日益密切交往的史实确立以上问题为教学重点,是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历届政府的对台方针政策的变化和随之引发的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是学生了解和理解台湾和大陆的现实问题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说课教案
衡水市历史教师说课比赛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教案《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课与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都是关于祖国的统一大业的问题,这两课的内容又统一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将使中国实现完全统一,这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和企盼。
同时台湾问题又是当今中国乃至国际社会的热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爱国情感得到升华。
因此,本课,无论是在本单元乃至整个教材中,对于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②培养并锻炼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欣赏小品《一张邮票》和诗歌《乡愁》导入新课。
②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通过史料分析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
②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重点及处理]①党和政府确定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这一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来化难为易。
首先引导学生从教科书和课外资料中多渠道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方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主要讲述了台湾历史与大陆的历史联系,以及1949年国共内战导致两岸分治后,两岸关系的发展与变迁。
本课内容涉及台湾光复、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的改善、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两岸人民情感的联系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认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以及理解两岸人民亲情与合作的必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两岸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台湾光复、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改善的具体过程,以及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深入理解两岸关系的演变,以及两岸人民之间的亲情与联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掌握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认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两岸人民情感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增强学生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改革开放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以及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两岸人民情感的联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两岸人民之间的亲情与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台湾和大陆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两岸地理位置的相近,提问学生对两岸关系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的是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海峡两岸的交往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显著成就以后外交上的发展史,是继香港、澳门回归之后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
台湾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历史问题,关系着国际的交往、国家的发展、两岸人民的幸福生活。
所以,此课题在本单元是重点课题,也是全册书中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本课学习,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王辜会谈;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的交往概况。
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学习与讨论,调查与思考,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的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熟知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史实;日益密切的交往历程。
教学难点:两岸关系和谐发展、和平统一的历史必然。
同时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娱乐新闻敏感、兴趣浓厚。
他们对台湾知名的影视歌三栖明星普遍关注,且饶有兴趣,对他们是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所以本课由这个话题引入。
然后由三个问题作为线索贯穿始终,开启思维,引发思考,顺利完成本课重难点教学,深刻体会并认识到台湾回归、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达到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采用问题引入—文本对话—史料分析—以古鉴今的方法,首先(一)用学生熟知的台湾明星引入,例如周杰伦,其次是(二)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
1、为什么说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建国以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走向。
再次提供一些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最后要求学生做好课下复习,本节课结束。
(六)板书: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一、(史实)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大政方针2、推进史实二、(史实)日益密切的交往: 1、解冻2、发展3、密切三、史论: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新人教版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3课,是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继续。
主要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
让学生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过渡】: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①知道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②说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的内容③了解海峡两岸交往概况⑵能力目标①通过查阅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活动,培养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了解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③通过海峡两岸交往密切这一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借助多媒体展现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激发爱党情感;通过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实际,联系港澳回归,认识到统一是大势所趋,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学生自己编排、表演短剧,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激发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大陆方面的政策与台湾方面的反应;两岸的密切交往。
难点: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必要性;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
说明:依据《课程标准》与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历史分析问题与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一课内容又是中国的国殇乃至国际社会的热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
13课时《海峡两岸的交往》【课程标准】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状况。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简述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了解“汪辜会谈”、“九二共识”的内容。
2、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原因、重大意义。
3、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学习难点:一国两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读材第65、66页,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2)、说出“一国两制”的含义,并用史实说明其重大意义。
2、阅读教材第66页前两段和67页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两岸是怎样一步步交往的。
(2)、两岸授权交往的团体是()、()(3)今天民进党搞台独违背了两岸达成的哪一共识?()并说出这一共识的内容。
(4)找出什么是“汪辜会谈”,会谈有什么意义。
3、思考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二、互动提高: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1. 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在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蓬勃发展。
海峡两岸经济上、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A你怎样认识两岸统一这个问题?B组织学生根据64页“动脑筋”讨论回答: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C请你说说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重要表现。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人教版8年级下册《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是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
一、本课在教材内容与教材地位:《海峡两岸的交往》主要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
本课在教材中是第12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继续,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共中央、台湾当局、民间团体就祖国统一所做的努力。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等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个人自学、师生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等,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和民族的忠实代表;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本课重难点: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突破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师生共同合作探究,完成不同历史时期大陆对台方针政策的变化表格,进而师生探讨得出该结论,中共对台政策是与时俱进的、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的。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了解港澳回归的历史史实,并对一国两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于分析两岸关系的变化,探索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知识基础,但同时对台湾问题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因此,需提供更多的有关台湾问题的资料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该阶段的孩子在学习方面已经具有接受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具有求新鲜、求趣味的特点。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交往历史。
教材通过讲述台湾历史的发展,以及台湾与大陆的交流和合作,让学生了解海峡两岸的历史渊源,感受两岸同胞的亲情,增强民族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国家的基本政策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海峡两岸的交往历史可能了解不多,对于台湾问题的认识可能存在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海峡两岸的交往,理解我国对台湾的政策和立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峡两岸的历史交往,掌握台湾历史的基本脉络,理解我国对台湾的政策和立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两岸同胞的亲情,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国家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海峡两岸的历史交往,台湾历史的基本脉络,我国对台湾的政策和立场。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海峡两岸的交往,理解我国对台湾的政策和立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教学资源,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台湾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台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海峡两岸的历史交往,掌握台湾历史的基本脉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海峡两岸的交往,理解我国对台湾的政策和立场。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强调我国对台湾的政策和立场。
6.情感升华:通过观看两岸交流的视频,感受两岸同胞的亲情,增强民族认同感。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新人教版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向大家做具体阐述。
教材分析:想要上好一节课,我觉得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熟悉教材,了解所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学习阶段中所起的作用。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仔细研究一下本单元就可以察觉,本课是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继续。
本单元主要有两部分的内容,即: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第11课是民族团结,第12、13课讲述的就是祖国统一的内容。
与第12课不同的是,本课更加具有现实性,更加贴近时政。
因为台湾问题依然是我们当今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所以,其实本课更加具有教育意义,更加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本课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
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大概是十五六岁的样子。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是孩子处于人格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即“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时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如果没有处理好自我同一性,孩子很有可能会导致角色混乱。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人格形成的非常重要的和关键的时期。
教师应该好好的对之加以引导。
该阶段的孩子在学习方面已经具有接受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他们看问题还不够全面深刻,还具有儿童求新鲜、求趣味的特点。
针对此,教师应该利用其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尽量做到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
教学目标:那么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等的能力。
4.13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新中国成立 2.认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 初 50 年代中期 问题的意义。
教法学法
3.归纳两岸密切交往的史实。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改革开放后
教学反思
文化交流
两岸影视合作作品《还珠格格》
民间交流
台湾同胞祭祀黄帝陵
民间交流
台湾同胞大陆寻祖问根
阔别57年后的姐弟重逢
文化交流
经济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四、板书设计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兄弟恩怨
教材分析
两岸情缘
推进统一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交往密切
教学反思
五、教学反思
1.深度的教材整合。
教材分析
2.生动的情境创设。
3.高效有序的课堂短活动。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次说课,不足之处,敬请指教……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情感铺垫
教材分析
构建平台,才智比拼 学以致用,情感升华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环节一
• •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短片《台湾,我的兄弟》 适时提出问题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从歌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画面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 种怎样的状况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 台方针的重要性;归纳两岸密切交往的史实。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是一节讲述海峡两岸关系的课程。
教材从台湾问题的历史背景入手,介绍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演变过程,以及近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态势。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海峡两岸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状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海峡两岸关系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对于台湾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和现实状况,掌握相关历史事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和现实状况。
2.教学难点:台湾问题的历史渊源,海峡两岸交往的意义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图片、视频等,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历史事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台湾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海峡两岸地理位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教材中的实例,分析海峡两岸交往的意义和影响。
4.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历史文献和图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台湾问题的历史渊源。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海峡两岸关系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海峡两岸关系的问题。
2015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一、知识梳理1.对台政策的制定:(1)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某某;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定了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某某;(2)改革开放后,在提出“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的交往:(1)1987年,某某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的隔绝被打破;(2)20世纪90年代初期,某某和大陆分别成立了海基会和海协会;(3)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4)1995年初,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X。
这八项主X是新时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X。
这八项主X是新时期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5)经过海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二、重点难点分析本课共两目: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向前发展的史实,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概况。
本课的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随着时代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某某的思想。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又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从此,以这一方针为指导解决某某问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关于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X的提出等,都是这一大政方针的具体产物。
在解决这一重点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补充较为典型的历史材料,作为其发展变化的“论据”,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这种发展变化。
本课的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后,某某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
某某可以有自己的军队,某某的党、政、军系统,都由某某管理等。
历史《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P17:根据材料分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同时探究不利因素,提问: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P18:观看相关视频,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情感升华】(3分钟)
三十年来,尽管台海风云变幻、阴晴不定,但两岸交流总能不断克难前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人民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同胞。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P22环节七:【板书】(2分钟)【设计意图】通过板书线索的梳理归纳让学生进一பைடு நூலகம்明确学习内容,建构知识网络。
七、[教学反思]
我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构,使本课教学更具有逻辑性,较符合本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本课教学任务繁重,但课堂时间有限。如何精准把握课程资源、课程内容,课程深度,是我急需加强业务水平的一大难题。此外,还要思考如何通俗易懂的提问,使问题切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以上是我对于本节课的说课内容,说课的同时,是思维的碰撞,是教学设计不断推翻与完善的过程。希望各位老师予以批评指正!
P19环节四:【小结:总结推动海峡两岸发展的大事年表】(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内容。
P20环节五:【课堂检测】(5分钟)系列习题、链接中考,检测同学们本节课学习成成果。
021环节六:【布置菜单式作业】(2分钟)供学生选择,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设计意图】联系时事热点,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引导学生了解“同龄人”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 (3)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关系的变化;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过程与方法:. 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教学重点: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教学方法:疑、探、展、评、用教具:教学过程;一、设疑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近代以来台湾与祖国分分合合,最后造成台湾与祖国分离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快熟阅读教材,梳理重点知识以问题形式提出来,师生归纳整理,形成紫檀自探提纲。
教师预设问题:1、建国后党和政府不同时期对台方针政策分别是什么?2 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巨变的表现有哪些?3 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及表现?4 阻碍台湾回归的因素有哪些?你对海峡两岸的前景有什么看法二、探究(一)学生自探自探提示:回答以上4 题(一)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维解决的问题。
2、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三、展示学生展示(板书、口述或随机展示)四、评价(一)学生评价(二)教师评价、点拨或精讲五、运用(一)质疑再探教师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分别代表两岸达成此共识的两个民间团体名称是什么?(二)教师精选题(当堂训练题)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前的括号中)()1.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指A.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B.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C.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D.“汪辜会谈”()2.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的协议C.江泽民提出的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D.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的共识()3.20世纪90年代中期,江泽民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A.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B.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C.双方领导人以适当的身份互访D.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五合初中贺丽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八下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内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显著成就以后外交上的发展史,是继香港、澳门回归之后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
台湾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历史问题,关系着国际的交往、国家的发展、两岸人民的幸福生活。
所以,此课题在本单元是重点课题,也是全册书中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与技能目标: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以及“九二共识;”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课本中归纳出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调动爱党情结;认识统一是大的历史趋势,树立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培养唯物史观;坚决反对台独。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难点:对台方针的变化以及两岸关系的变化。
二、学生学情的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身边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对问题充满探求的欲望,他们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有一定的归纳能力。
但是他们看问题不够深刻、全面。
三、教法学法的选择:(一)说教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二)说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四、教学设计及其意图说明:教学活动流程简介:(一)创设情景,走入历史:2分钟。
(二)、合作学习探究历史:20分钟。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15分钟。
(四)、风采展示:6分钟。
(五)、课堂小结:2分钟。
(一)创设情境,走入历史教学活动1:出示一首诗:《同根源》,让学生朗读,并请同学回答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只是解放战争后期,1949年因为国民党从大陆败退到台湾后,在岛上有它残余的政权和军队,所以还没有与大陆统一起来,造成了我们今天的骨肉分离,从而引出台湾问题的由来,来导入海峡两岸的交往。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中学历史老师,今天给大家讲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历史《人民的日常生活与文化艺术——明清时期》部分的第三个章节,是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探询两岸交往对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的一节课。
本节课对于拓宽同学们的国际视野,认知大陆和台湾之间的交往及其影响,对于增强学生国家意识,培养同学们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中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交流与影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文献阅读、资料查阅和信息加工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持开放的心态,具备跨越海峡、增进两岸关系的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掌握明清时期台湾未提炼糖前的经济状况及糖业的发展,掌握两岸文化和政治的交流对于各自文化的影响。
2.难点:了解清代两岸的交往及其影响,研究历史故事,丰富历史知识。
【教学方法】本课采取一些生动诙谐的讲解方式,如比喻、类比、解析、辨析、讲解、补充、相互联系等,使同学们体验到历史的魅力、增强说服力和趣味性,使重点内容更加深入人心,更容易记忆和学会。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板书“海峡两岸”的概念,提问同学们对于“海峡两岸”这个词有何印象?谈谈自己对两岸关系的看法。
二、新授(30分钟)1.了解两岸交往(10分钟)让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明代初期和清代的两岸交往,让同学们掌握两岸交往中文化、科技、经济和政治的交流。
2.探索台湾的变迁(10分钟)让同学们了解明清时期台湾经济的变化,从而看到了台湾原住民的困境,了解清代台湾的糖业的发展和增长,并思考台湾未提炼糖前的经济状况。
3.深入剖析两岸文化交流(10分钟)让同学们了解两岸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响,了解文学、建筑、音乐、传统服饰及饮食文化等方面的文化交流对于各自文化的影响。
202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新人教版
9.教学评价工具:准备教学评价工具,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用于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0.教学辅导资料:为学生提供与本节课相关的辅导资料,如学术文章、研究报告等,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研究相关话题。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教学反思与改进
1.设计反思活动:
-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的看法。
-自我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否合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制定改进措施: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因此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将教室分为讲解区、讨论区和展示区。讲解区用于教师讲解和播放视频;讨论区用于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展示区用于学生展示小组报告和实验成果。
5.分组讨论材料:准备与两岸关系演变、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在讨论区进行分组讨论。可以设置如“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促进两岸交流与合作”等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向大家做具体阐述。
教材分析:
想要上好一节课,我觉得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熟悉教材,了解所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学习阶段中所起的作用。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仔细研究一下本单元就可以察觉,本课是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继续。
本单元主要有两部分的内容,即: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第11课是民族团结,第12、13课讲述的就是祖国统一的内容。
与第12课不同的是,本课更加具有现实性,更加贴近时政。
因为台湾问题依然是我们当今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所以,其实本课更加具有教育意义,更加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本课以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
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大概是十五六岁的样子。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是孩子处于人格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即“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时期。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如果没有处理好自我同一性,孩子很有可能会导致角色混乱。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人格形成的非常重要的和关键的时期。
教师应该好好的对之加以引导。
该阶段的孩子在学习方面已经具有接受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他们看问题还不够全面深刻,还具有儿童求新鲜、求趣味的特点。
针对此,教师应该利用其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尽量做到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
教学目标:
那么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等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培养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这一史实,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查阅资料,培养获取历史信息、处理历史信息、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史实,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通过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拜祖的感人场景,认识到血浓于水,“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图谋永远不会得逞;通过
海峡两岸的密切交往,在经济上初步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比较港、澳回归祖国之后的进一步发展,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树立起为国家、民族统一而努力学习的历史责任感的使命感。
那么应该怎样来完成教学目标呢?期间又有哪些问题要注意呢?
教学重难点及方法:
来看一下我对本课重点难点的定位:重点是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大政方针在不同的时期是不一样的,学生可能会思绪混乱。
正对这种情况,我采用的突破方法是图文并重的方法,通过表格来理清学生的头绪。
同时还会有学生自己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个体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
教学的难点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对于这个名词,学生可能不能够完全理解其中的科学性和伟大性。
我的突破方法是:创设情境,音乐渲染,最后师生共同感受和平的含义和伟大,同时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
教师也会有一定的总结。
下面我来介绍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学习新课、讨论与探究、课堂小结四个部分。
首先,课堂导入时,我将会用幻灯片展示余光中的《乡愁》这篇诗歌。
在展示的同时播放一段略微哀伤的曲子。
这篇乡愁大家应该都会很熟悉,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曲子的略微哀伤的氛围中师生一起齐声朗读。
之后教师就顺势提出问题:①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②诗中最后一句“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呢?③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种怎么样的状况呢?通过学生自己的回答阐明本课学习的内容,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板书)这样的方法同时也教会学生“以诗读史”的方法。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将分为三个部分来进行。
即:回顾历史、探究现实、展望未来。
以时间的顺序学习本课,学生的思绪应该可以更加清楚一些,同时更加能够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
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我会利用幻灯片,与学生共同回忆台湾的历史。
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到台湾自始至终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在这部分的最后会提及“台湾问题”,也就进入到探究现实部分的学习。
利用表格,展示出在不同的阶段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是什么。
展示完后会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党和政府采取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体会“和平”的伟大之处。
在政策的指导之下,台湾和大陆也开始打破僵局了,学生看书回答,打破僵局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调整“三不”政策、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僵局打破后,台湾和大陆开始密切的交往。
这种“密切”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学生通过书本和自己的社会观察用事实举例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地概括。
即(政治会谈、民间交往、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四个方面)同时教师也会展示讲解一些与之相关的时政图片,把书本和时政相结合,学生可以对这种交往有更加形象的了解。
但是密切中问题总是存在的。
师生探究现实,台独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台独的种种恶性行为,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了。
这里教师会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你认为促进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
这个概括
也算是对本节课的一个小结。
最后在张明敏的《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学生仔细感受歌词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