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春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体味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2.理解本文作为回忆性散文独特的创作手法。

(1)明确两种叙述语调交替使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2)了解两个“我”在叙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品析词句,体味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作为回忆性散文独特的创作手法。

二、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作者琦君的有关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多数学生没有离开家乡长久在外居住的经历,较难体会游子浓重的思乡之情。所以学生必须充分了解琦君的生平,方可进入文本。

三、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春酒》。大家看到题目,首先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简介春酒:“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屏显)丰收后,人们酿酒以备春天饮用。作者琦君的故乡浙江永嘉更有在新年时邀饮春酒的习俗。

(二)整体感悟(引领学生明确回忆性散文中两个“我”在叙述中的作用)学生浏览文章,概括主要事件。

(三)体味童年的“我”对春酒的感情

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小琦君对春酒的感情,让学生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在引导学生品味时,可结合词性,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地多角度体会,使学生把握童年琦君对春酒的热爱、迷恋之情。

借助对“春酒”二字的多次朗读,深刻体会情感。

范例: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屏显)

母亲的代表:你当过母亲的代表吗?想象一下,小琦君会是啥表情?啥心情?(自豪)大家来个自豪的表情。抬头,稍微歪一下,脸上要带点?笑。保持住,读这七个字。

一马当先:一马当先什么意思?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写出了小琦君的?(速度快)为

啥速度快?她认为这件事(太重要了)。来,读出速度、读出重视(生读)。

不请自到:不请自到这里啥意思?别人不请她,她自己跑去了。不请你,你好意思去吗?

(生:不好意思)小琦君为啥好意思去啊?(喜欢喝春酒了)喜欢到了什么地步?(可以为此厚脸皮的地步了)来,读出小琦君的厚脸皮。

鼓鼓的:是一个形容词,描述小琦君吃饱喝足的形象。咋体会?好办,咱也有肚子啊。

来,把肚子鼓起来读。同学们,啥感觉?(生:满足。)读出满足(生读)。

跟蜜蜂似的:为什么不比作小肥猪啊?肚子更大。(生:不可爱)是要看颜值、形象的。还有一个原因,想到没?猪吃啥?猪食。小蜜蜂吃啥?(生:花蜜)春酒啥味?(甜的)哪怕不是她母亲的八宝酒,也很可口啊。所以,美美的、可爱的小蜜蜂更恰当。来,读出可爱。喝足花蜜的小蜜蜂,心里是(美滋滋的)。来读出心里的美。(生读)捧:动词,两手托着。为啥不用“提”?(生:东西多。)举着干啥?(生:更显眼,叫人看)什么心态?(生:满足、炫耀)刚才是美滋滋,现在简直是乐开了花。读出来。

屏显:

总结这一环节,写出上联:酒甜人甜事事甜

(四)体味现在的“我”对春酒的感情

引导学生体会琦君多年后的感情变化,品味“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由对“家乡味”的逐层探析,教师使学生认识到琦君思念的其实是母亲、乡邻、童年和家乡。

范例:

琦君清楚了,缺少家乡酿的酒,“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真想穿越一下,网购一坛家酿酒送给琦君。大团圆,皆大欢喜,是不是?借此引导学生理解春酒的精神内涵。

屏显:

总结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补出下联:酒非人非事事非 补出横批:浓浓乡愁

屏显:

(五)探究乡愁文化

琦君曾说:“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

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屏显)

明确乡愁产生的根源:离开家乡。当一个人,一个中国人离开了家乡,家乡变成了故

乡,中国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在故乡情结中良久徘徊。

朗诵李白的《静夜思》、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深刻体会乡愁。

推荐阅读:郁达夫 《故都的秋》、余光中的《乡愁》、老舍的《想北平》

附板书设计:

一、学生生活经验 因此很多学生

缺少思乡之情的体验。

二、学生对作品及作者的熟悉程度

琦君写《春酒》时,母亲已逝,自己又远离故土,是一种蕴藉着悲伤情绪的思乡之情,

这是学生无法体会到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介绍背景知识,让学生真正理解琦君的这种情感,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去体会这份深挚的思念之情。

三、学生对散文文体的把握

学生在预习后提出的问题都是从散文的写实性来考虑的:春酒什么时候喝;写春酒,为什么又写八宝酒;母亲明明说“没有一定分量”,却“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等。这显然是忽视了散文的文学特性。

王荣生教授说:“散文阅读的关键之处,不在于所记叙、描写的客体,而是在记叙、描述当中所流露出的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视点放在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上。

《春酒》教学效果分析

在《春酒》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赏读作者精准的语言,去理解其人生经验细腻的表达。例如文中“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一马当先”,领先带头的意思。学生只能领会到琦君早早就到,却不能想到她那时喜悦骄傲满足的心情;“跟蜜蜂似的”,蜜蜂的可爱,琦君内心的喜悦,需要引导学生把握这个比喻的精妙。

《春酒》这篇回忆性散文,是两种感情交织的体现。我找的切入点是“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一句表现了现在的“我”的感情,对母亲的怀念,对故乡的思念,对乡情的感慨,透着淡淡的忧伤。再审视前文饮春酒的种种快乐,便不再是纯粹的快乐了,应该是带着忧伤的快乐了,眼睛湿润的快乐。教学中学生顺利领悟了回忆性散文的这一特点。同时注重了细节描写的解读。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等最重要的方法。教学中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成功把握了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以后我的散文教学,要继续引导学生从语调、语音、词汇、句式、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学习作者的语言,从作者富有个性的语言中感受作者的情绪,体味作者的情思,理解作者的独特经验。

《春酒》教材分析

《春酒》首先是一篇散文。散文的教学目标,一是体认作者在散文中所传达的独特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