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洪水灾害风险与管理

合集下载

城市防洪设施管理服务的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

城市防洪设施管理服务的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

城市防洪设施管理服务的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防洪设施的管理服务变得愈发重要。

城市防洪设施在防范洪水灾害、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准确排查防洪设施的隐患并进行风险防控,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城市防洪设施的隐患排查城市防洪设施的隐患排查是确保城市防洪设施正常运行和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

首先,针对不同类型的防洪设施,如河道、堤坝、排涝系统等,要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勘察和评估。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遥感技术等,可以对城市防洪设施进行全景、高分辨率的拍摄和勘测,以快速获得准确的数据。

其次,要进行设施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评估,包括土地使用情况、构造物质量、排水能力等相关因素的评判。

最后,要调查设施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包括土地利用变更、自然环境变异等因素,以确定潜在的隐患。

通过全面排查城市防洪设施的隐患,可以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为随后的风险防控奠定基础。

二、城市防洪设施的风险防控城市防洪设施的风险防控是确保防洪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障。

其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定期维护检修:城市防洪设施作为关键基础设施,需要定期进行维护检修工作。

对于重点风险区域,要加大巡查力度,确保设施的运行状态。

清理河道淤泥,疏通排涝系统,维修和加固堤坝等都是常见的维护措施。

在设备老化、损坏或故障的情况下,要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防洪设施的正常运行。

2.加强管理能力:城市防洪设施的管理者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设施和紧急处置突发事件。

针对不同设施类型,要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加强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减少灾害损失。

3.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加强对城市防洪设施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可以提前发现设施的异常情况,并进行预防性维护。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包括水位监测、雨量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等,为防洪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防洪评价管理办法

防洪评价管理办法

防洪评价管理办法一、总则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建设进展,洪水防治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和减轻洪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制定一套防洪评价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二、评价指标1.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包括历史洪水频率、水位和流量等指标的评估,以及洪水对城市建设和人口的潜在风险评估。

2. 抗洪设施评估:评估城市中的抗洪设施,如河道清淤、堤防加固、抽水设备等。

3. 预警系统评估:评估城市的洪水预警系统,包括监测设备、预警信息传递速度和准确性等。

4. 应急响应评估:评估城市在洪水来临时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疏散、救援和防护措施等。

5. 防洪教育与宣传评估:评估城市开展的防洪教育和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评价程序1. 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与洪水防治有关的历史数据、监测数据等,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2. 评估指标确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防洪评价的指标体系。

3. 评估方法选择:根据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所采用的方法,例如统计分析、数值模拟等。

4. 评价结果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城市目前的抗洪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5. 结果应用与监测: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城市的防洪规划和决策中,并设立相应的监测机制,定期评估城市的抗洪能力和效果。

四、评价标准1. 预警系统:评价结果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预警指标标准,能够及时准确地发出预警信息。

2. 设施抗洪:评价结果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建设标准,能够有效地保护城市免受洪水侵袭。

3. 应急响应:评估结果应能够确保城市在洪水来临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应急响应与救援行动。

4. 防洪教育与宣传:评价结果应能够反映城市防洪教育和宣传的覆盖率和有效性,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

五、改进措施1. 更新设施:根据评价结果,对城市中的抗洪设施进行适时更新和完善。

2. 强化培训:加强防洪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应对洪灾的能力。

3. 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洪水防治知识,增加公众的防洪意识,提高应对洪灾的能力。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自古以来,洪水灾害一直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洪水的发生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对洪水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洪水灾害的风险评估洪水灾害的风险评估是指根据洪水的历史数据、流域地形地貌特征、降雨预报情况等因素,对洪水的可能发生性、程度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潜在损失进行分析和评估。

首先,洪水历史数据是进行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过去洪水事件的深入研究,可以掌握洪水发生的频率、周期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此外,对于无法获取的历史数据,可以通过洪水频率分析等方法进行估算。

其次,流域地形地貌特征也是洪水风险评估的重要因素。

河流、湖泊、山脉等地形地貌特征会直接影响洪水的形成和流动。

通过对流域地形地貌的综合分析,可以对洪水的产生、传播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最后,降雨预报情况也是洪水风险评估的关键。

准确预测降雨量和分布,对于对洪水的发生性和程度进行准确评估至关重要。

现代技术的发展,如气象卫星、雷达和模型模拟等,为降雨预报提供了更多可靠的数据和方法。

二、洪水灾害的风险管理洪水灾害的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减少洪水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潜在损失。

首先,加强洪水预警和监测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洪水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短时间内的降雨剧增,因此及时获得降雨预报信息,发出预警并进行监测至关重要。

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体系,可以为人们提供充分的应对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水泥、沥青等硬质材料使得水的渗透能力下降,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和洪水。

因此,改建、拓宽和清理排水管道,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对于减少城市洪水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发展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工程也是减少洪水灾害风险的重要途径。

保护和恢复湿地、河流、湖泊等自然水源,可以减缓洪水的来袭速度和降低洪水的威力。

此外,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减缓洪水情况也不可忽视。

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在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城市洪涝灾害成为了一个日益严峻的挑战。

每当雨季来临,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内涝、洪水泛滥等问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对城市洪涝灾害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与有效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被硬化,自然的透水地面减少,雨水无法迅速渗透到地下,而是在地表迅速汇集。

其次,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管道老化、管径过小、排水能力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

再者,气候变化使得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暴雨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超出了城市现有排水设施的承受能力。

此外,城市规划不合理,如在低洼地区建设大量建筑物,也加剧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要对城市洪涝灾害进行风险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一是地理和地形条件,包括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等。

位于江河湖海周边、地势低洼的城市更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

二是气象和水文条件,了解当地的降雨规律、暴雨强度和洪水历史数据,有助于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的规模和频率。

三是城市的排水系统状况,包括排水管道的布局、管径大小、泵站的能力等。

四是土地利用情况,如城市中的绿地、水域面积以及建筑物的分布密度等。

五是人口和经济因素,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集中的地区,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往往更为严重。

为了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实地调查是基础,通过对城市的地形、排水设施等进行实地勘察,获取第一手资料。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各种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绘制出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图,直观地展示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

还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模拟降雨和洪水的流动过程,预测可能的淹没范围和水深。

此外,参考历史洪涝灾害的案例,总结经验教训,也能为风险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完成风险评估后,就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来降低灾害的影响。

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是关键。

洪灾风险管理经验总结

洪灾风险管理经验总结

洪灾风险管理经验总结洪灾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在面对洪灾风险时,科学有效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从历史教训、技术手段、应急预案和社会参与四个方面总结洪灾风险管理的经验。

一、历史教训历史教训是宝贵的经验积累。

“水患不下三年必成人祸。

”长期以来,我国多次发生洪涝灾害,形成了丰富的洪灾防治经验。

例如,黄河治理历经千年,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如开凿大堤、蓄水控流、疏浚河道等。

这些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只有深刻吸取历史教训,才能有效应对洪灾风险。

二、技术手段科技是防灾救灾的有力武器。

目前,我国在洪灾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测洪水,提前预警;建设多功能水利工程,调节水文情势;采用数字模拟技术,评估洪水风险等。

这些技术手段为洪灾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有效降低了灾害风险。

三、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防灾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洪灾风险管理中,及时有效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健全的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职责和处置流程,提前做好人员转移、物资储备和救援准备工作,确保在发生洪灾时能够快速响应、科学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四、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是洪灾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增强全民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可以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洪灾风险的认识;开展社区防灾演练,增强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建立健全志愿者组织,提高灾后救援效率等措施,促进社会参与,共同维护社会稳定。

在洪灾风险管理中,不仅需要政府和专业部门的支持,也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只有通过历史教训的总结、科技手段的运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社会参与的促进,才能更加有效地管理洪灾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未来在洪灾防治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和幸福。

洪水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洪水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洪水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洪水灾害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威胁,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更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阻碍。

为了减少洪水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我们应该积极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

本文将探讨洪水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洪水灾害的潜在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量化评估。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我们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气象数据、流域地理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洪水的可能发生时间、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同时,风险评估还可以帮助决策者选择合适的应对措施,提前准备应对洪水灾害。

在进行洪水灾害的风险管理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洪水对人类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监测与预警系统。

监测系统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气象数据、地质数据等,可以及时判断洪水的可能发生,并提前发出预警。

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传播,让公众及时了解洪水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自我保护。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防洪工程包括河道整治、水库建设、堤坝加固等。

通过对河道的疏浚和疏浪,可以提高河道的通水能力,减少河道淤积,降低洪水的泛滥风险。

水库的建设可以储蓄雨水,减缓洪峰流量,起到调蓄的作用。

堤坝加固则可以增加水坝的承载能力,减少水坝溃堤的可能性。

同时,我们需要加强社会救援体系的建设。

社会救援体系包括洪水应急预案、救援队伍、救援设备等。

应急预案需要事先编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和行动方案。

救援队伍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演练,增强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

救援设备需要保持良好的状态,确保能够及时投入使用。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公众在面对洪水灾害时需要了解如何预防洪水,如何自我保护。

通过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公众的洪水意识,提高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

总之,洪水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合作。

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我们可以预测洪水的可能发生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应对洪水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洪水灾害对城市的影响与应对

洪水灾害对城市的影响与应对

洪水灾害对城市的影响与应对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破坏与危害。

本文将探讨洪水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

一、洪水灾害对城市的影响1. 经济影响洪水灾害会导致城市经济的停滞与下滑。

洪水造成的财产损失包括房屋、基础设施以及农田等的破坏。

此外,洪水还可能导致商业活动的中断,例如停电、交通道路封闭等,进一步造成经济活动的停滞。

2. 健康影响洪水还会对城市居民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洪水往往导致饮用水污染,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同时,洪水会导致居民被迫疏散,造成人员流动,易发生传染病的扩散。

3. 环境影响洪水灾害会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

洪水过程中,大量的雨水冲刷土壤,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此外,洪水会带来大量垃圾和废物,对城市的水域和环境造成污染,并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二、应对洪水灾害的措施1. 建设防洪设施城市需要加大对防洪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包括堤坝、河道整治、排水系统等。

这些设施能够有效地控制洪水的侵蚀和破坏,以保护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人员财产的安全。

2. 制定应急预案城市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包括气象、交通、卫生等部门。

这些预案能够在洪水来临之前就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前疏散人员、储备应急物资等,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3. 提高公众意识城市需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洪水灾害的认识和意识。

公众需要了解如何在洪水来临时保护自己,包括避免涉险区域、及时报警求助等。

此外,人们还应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修复,以减少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4. 加强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应该考虑到洪水灾害的风险,合理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和高度限制。

此外,城市还应该加强绿地和湿地的保护与建设,提高城市的自然保护能力。

总结:洪水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十分严重,包括经济、健康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为了减轻洪水灾害造成的破坏,城市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设防洪设施、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公众意识以及加强城市规划。

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调控策略

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调控策略

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调控策略洪涝灾害是城市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

洪涝灾害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调控策略至关重要。

一、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是对城市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进行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估,以便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特征等因素,借助先进的模型和技术手段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对历史洪涝灾害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洪涝灾害的频率、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从而辅助制定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

二、洪涝灾害调控策略洪涝灾害调控策略是指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造成的影响,提高城市的洪涝灾害适应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洪涝灾害调控策略。

1.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防范洪涝灾害的首要措施。

避免在洪涝易发区建设重要城市设施和居住区,保留自然水源涵养区和河道堤防,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构筑防洪设施城市需要建设一系列的防洪设施,包括护堤、排水系统、水库等。

这些设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洪水的蔓延,减少灾害损失。

同时,加强对已有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

3.建立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了解洪涝灾害的发生和变化情况对于做好应对工作至关重要。

因此,城市需要建立高效的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气象观测、地质勘察、传感器等手段不断监测水位、降雨量等数据,及时提醒居民和相关部门采取防范措施。

4.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公众教育是预防洪涝灾害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培训课程等方式,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让他们了解洪涝灾害的危害性,学会正确的应对方法。

5.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洪涝灾害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城市应加强与其他城市、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分享经验、技术和资源,共同应对洪涝灾害的挑战。

结语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调控策略是保障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安全的重要工作。

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城市防洪措施

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城市防洪措施

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城市防洪措施洪涝灾害是城市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对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必须对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实施相应的防洪措施。

一、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城市的地理、气候、人口密度、土地利用以及排水系统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全面评估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

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城市制定防洪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在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中,关键的一步是确定洪涝灾害可能造成的潜在损失。

这包括对城市建筑、基础设施、农田和生态环境等进行综合评估,预测洪涝灾害对这些要素的影响,并通过模型模拟来预测灾害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城市防洪措施城市防洪措施可以分为早期预警、防洪抗灾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三个方面。

早期预警是指通过相关的气象监测系统和水文观测站,及时监测并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和影响范围。

根据预测结果,可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疏散人员、关闭交通等,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防洪抗灾设施建设是指通过修建堤坝、拓宽河道、加固排水系统等措施来保护城市免受洪涝灾害的侵袭。

这些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洪水的水位和流速,保护城市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规划也是一项重要的防洪措施。

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到地势高低、水域分布、建筑密度等因素,合理规划城市的排水系统和土地利用。

例如,可以采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措施来增加城市的水吸收能力,减少排水压力,从而预防洪涝灾害的发生。

三、案例分析:深圳市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及防洪措施深圳市作为一座沿海城市,常年受到台风和季风的影响,洪涝灾害风险较高。

因此,深圳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洪措施。

首先,深圳市建立了完善的洪涝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安装高精度的气象雷达和水文监测站,可以及时监测到台风和降雨情况,并向市民发布预警信息,以方便他们做好防范措施。

其次,深圳市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一系列的防洪抗灾设施,包括加固河道、填垫沿海地区、建设排水系统等。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洪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更好地评估洪水灾害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讨论洪水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应对措施。

首先,洪水风险评估是了解洪水灾害潜在威胁的关键步骤。

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依赖于历史洪水事件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洪水的频率和强度,然后根据该信息进行洪水风险评估。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传统方法可能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洪水的发生概率和强度。

因此,新的风险评估方法被提出。

基于物理过程的洪水模型是一种新兴的评估方法。

该模型结合了气象、水文和水力学知识,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数据,模拟洪水过程并预测洪水扩展范围和深度。

这种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未来洪水的可能性,并提前做出警示。

然而,该模型的建模和数据需求较高,对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洪水风险评估,我们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来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改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来降低洪水风险。

例如,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的排水系统,避免将水都集中到特定的区域,减少洪水的积聚和扩散。

其次,我们可以加强防洪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例如,建造护堤、挖掘蓄洪区和修筑排水渠等都是减轻洪水灾害的重要措施。

此外,对于位于洪水风险高的地区,我们还可以采取撤离居民和转移重要设施的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加强洪水预警系统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及时准确地预警可以提醒民众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向高风险区域转移,并且为相关部门提供更充足的时间和资源来应对洪水灾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不断改进监测技术,提高洪水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最后,加强公众的洪水意识和教育也是减轻洪水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只有当每个人都意识到洪水的危害,并了解应对和逃生的基本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洪水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是降低洪水灾害影响的关键步骤。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洪水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且破坏力最为强大的一种。

在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多起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因此,进行洪水灾害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势在必行。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是通过对洪水事件、环境条件、人口社会经济等相关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来评估洪水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影响程度。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历史洪水事件的数据,包括洪水发生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等,以及洪水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同时,还需了解研究区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确定潜在的洪水来源和影响范围。

接下来,为了评估洪水灾害的风险,我们还需要考虑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因素。

人口密集的地区往往面临更高的洪水灾害风险,不仅因为洪水对人员安全的威胁更大,还因为财产损失可能更加严重。

此外,社会经济状况也会对洪水灾害风险产生影响。

比如,发达地区通常有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防洪排涝系统,能够有效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

在进行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时,还需要考虑未来的气候变化对洪水灾害的影响。

根据气候科学家的研究,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降水事件有可能增加,这会增加洪水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因此,我们需要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评估模型,并预测未来洪水灾害的风险。

通过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我们能够全面了解洪水灾害的潜在威胁,找到脆弱的地区和薄弱环节。

基于评估结果,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分为预防、应对和恢复三个方面。

预防方面,可以考虑修建防洪堤坝、加强排涝设施建设、开展河道整治等措施,以减少洪水对人们生活和财产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规划,避免在洪水易发区建设重要设施或居民区。

应对方面,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洪水预警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

预警系统可以通过监测水位、降雨量等指标,提前发现洪水的迹象,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居民发送预警信息。

应急响应机制则包括组织疏散、调派救援人员、提供紧急救助等措施,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城市管理中的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策略

城市管理中的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策略

城市管理中的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策略城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城市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城市管理部门需要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策略。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与建设是城市防灾减灾的基础。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考虑自然灾害的潜在风险,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布局,避免在高风险区域建设重要基础设施。

同时,应加强建筑物的抗震、防洪等设计标准,确保城市建筑物的安全性。

二、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预警机制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管理部门应建立多层次的预警系统,包括气象预警、地震预警、洪水预警等,及时向居民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他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同时,还应加强对预警信息的宣传和解读,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行的重要支撑,也是防灾减灾的关键环节。

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确保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应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修复存在的问题,减少自然灾害对基础设施的破坏。

四、开展灾害应急演练灾害应急演练是提高城市应急救援能力的有效方式。

城市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各类灾害应急演练,包括地震、火灾、洪水等不同类型的灾害。

通过演练,可以检验应急救援机制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同时,还可以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升应对灾害的能力。

五、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的合作,发挥各方的优势,形成合力。

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专业的救援队伍和装备,企业可以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持,居民可以积极参与防灾减灾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自然灾害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都面临类似的挑战。

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城市地下空间洪水灾害预防与应急排水方案

城市地下空间洪水灾害预防与应急排水方案

城市地下空间洪水灾害预防与应急排水方案城市地下空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必然选择,它既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又能提供城市功能的延展空间。

然而,城市地下空间在面临洪水等自然灾害时,容易成为脆弱环节,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灾害风险。

为了预防和应急处理城市地下空间洪水灾害,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预防与应急排水方案至关重要。

一、城市地下空间洪水灾害预防方案1. 洪水防灾意识培养要提高城市居民对洪水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加强洪水防灾宣传和教育。

通过开展防灾演习、组织宣传活动等形式,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引导他们了解自身所处地区的洪水风险和逃生技能。

2. 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城市地下空间洪水灾害的预防需要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综合管理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应建立相关管理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和协作关系。

同时,要完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为地下空间洪水防灾提供有力保障。

3.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城市地下空间应配备合理的排水设备和系统。

包括设置防水屏障、排水管道、泵站等设施,确保地下空间内的雨水快速排除,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

排水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雨水量、地质条件等因素,确保其能够适应不同场景下的排水需求。

二、城市地下空间洪水灾害应急排水方案1. 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城市地下空间洪水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降雨情况和水位变化,及时预警并发布信息。

同时,要与各级防汛指挥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洪水发展态势,为应急排水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2. 疏散预案制定针对城市地下空间洪水灾害,制定详细的疏散预案。

明确疏散路线、安全通道等重要信息,并进行定期演练。

同时,要建立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保障人员安全。

3. 加强设备保养和维护地下空间排水设备和系统是应急排水的重要保障。

要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排水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要建立设备故障报修和应急抢修机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保障排水系统在灾害时的有效运行。

总结起来,城市地下空间洪水灾害预防与应急排水方案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洪水风险管理与防灾策略

洪水风险管理与防灾策略

洪水风险管理与防灾策略洪水是自然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洪水风险管理和防灾策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探讨洪水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可行的防灾策略。

首先,洪水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于预测与预防。

通过对气候系统和流域的综合研究,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洪水的发生,从而为防灾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科学的河道治理、水库建设、排涝系统的改善等措施,可以减少洪水的发生,降低灾害风险。

其次,在洪水风险管理中,应注重减轻灾害损失。

对于那些高风险区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撤离人员、转移财产等。

此外,应完善灾后恢复工作,包括重建基础设施、提供生活救援和心理疏导等,以帮助灾民重新恢复正常生活。

在防灾策略方面,应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是防灾的基础。

通过采集和分析流域内的气象、水文、地质等数据,可以及时预测洪水的可能性,并向相关单位和民众发出预警信号,提供逃生指南等信息。

其次,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修建稳定的堤坝、抗洪渠道和排水系统,提高抗洪能力,降低洪水对城市和农田的损害程度。

同时,要加强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水库的调节功能,保持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此外,还应注重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知识的普及,组织演练和应急演习,提高公众对洪水灾害的认识和抵御能力。

除了以上措施外,国际合作也是洪水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

由于洪水在一定程度上是跨国性的,因此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洪水的威胁。

在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资源援助方面加强合作,制定共同的防灾标准和应对方案,共同应对洪水风险。

总结起来,洪水风险管理与防灾策略的重要性在于预测与预防、减轻灾害损失、以及采取综合措施和国际合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预测和有效的防灾措施,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洪水灾害,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

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研究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不断提高洪水风险管理和防灾策略的水平,为构建安全、可持续的社会做出贡献。

城市防洪措施分析

城市防洪措施分析

城市防洪措施分析城市防洪是指通过一系列预防性措施来减轻或避免城市洪水灾害对居民和基础设施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洪水威胁。

本文将分析当前的城市防洪措施,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1. 防洪规划与土地利用城市防洪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来减少洪水灾害风险。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理和水文条件,并合理规划土地的使用。

例如,将水体和湿地纳入城市规划,并避免在洪水容易发生的地区进行人口聚集。

2. 水体治理与疏浚水体治理是有效防范洪水的关键环节。

城市应加强河道、湖泊等水体的治理与疏浚,确保水体良性循环,并增加其贮水能力。

此外,定期清理化粪池、雨水管道等设施,防止其堵塞,提高排水效率。

3. 建设防洪设施城市防洪设施的建设是减轻洪水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

例如,建设堤坝、水闸、泵站等工程设施,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同时,利用生态防洪方法,如人工湿地和河岸生态廊道的建设,能够减缓洪水波及范围,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4. 洪水预警与监测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洪水情况对于做好城市防洪工作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和监测系统势在必行。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和气象雷达,提前预测洪水的发生和演变趋势,以便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5. 增强公众意识和应急能力公众的防洪意识和应急能力对于城市防洪工作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识别洪水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确保在洪水来临时能够有效应对。

未来发展方向:针对日益严峻的洪水挑战,城市防洪措施应不断创新与发展。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发展方向:1. 生态防洪的应用: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生态防洪措施,如建设人工湿地和河岸植被,以吸收雨水和提供自然的洪水储存空间。

2. 智能防洪系统:利用智能感知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建立智能防洪系统,实现对洪水发生和演化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3. 跨区域合作:加强城市间、乡村间的协作,共同制定区域性防洪规划和应急预案,提高整个区域的防洪能力。

暴雨洪水风险预防与应急

暴雨洪水风险预防与应急

暴雨洪水风险类型
自然灾害风险
由于气候变化、地质构造等原因导致 的暴雨洪水。
人为灾害风险
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 水土流失、河床淤积等,加剧了暴雨 洪水的发生和影响。
暴雨洪水风险的危害
01
02
03
人员伤亡
暴雨洪水可能导致人员溺 水、触电等意外事故。
财产损失
暴雨洪水可能对房屋、道 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 严重破坏,导致财产损失 。
影响。
公众风险意识薄弱
公众对暴雨洪水风险的认识不 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
能力。
未来改进方向与建议
完善预警系统
加强暴雨洪水预警系统的建设 ,提高预测精度和预警发布速
度。
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 响应速度和救援能力。
加强防洪设施建设
加大防洪设施建设的投入,提 高防洪减灾能力。
提高公众风险意识
应急响应组织与协调
成立应急指挥部
根据灾害情况,成立由相关部门 组成的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各 方资源,统一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资源整合
整合政府、军队、社会各方面的资 源,包括人力、物资、设备等,确 保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
信息共享与沟通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各部门之 间的信息畅通,及时沟通救援进展 和需求。
暴雨洪水风险预防与应急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contents
目录
• 暴雨洪水风险概述 • 暴雨洪水风险预防措施 • 暴雨洪水应急响应流程 • 暴雨洪水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暴雨洪水风险概 述
暴雨洪水定义
暴雨
在24小时内,降雨量超过50毫米 的天气现象。

洪涝风险管理

洪涝风险管理

风险防范与应对案例
某城市防洪工程
通过河道整治、堤防加固等措施 ,成功抵御了多次洪水灾害,保 障了城市安全。
某地区内涝治理
通过完善排水系统、加强排水管 理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内涝问题 ,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04
洪涝风险管理政策与法规
政策体系
01
防洪法
制定和实施防洪政策,确保防洪工 作的法律地位。
灾害防范能力
评估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 的防灾减灾能力。
风险评估案例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基于历史数据和地理信息,对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进行全面评估,为防汛抗洪提供决策支持。
某城市内涝风险评估
针对城市内涝问题,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该城市进行内涝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治理建议 。
03
洪涝风险防范与应对
分级
洪涝风险分级是根据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的等级划分,通常 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可以采取相应 的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以减少灾害损失和影响。
02
洪涝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方法
01
02
03
概率统计法
基于历史数据和概率统计 原理,评估洪涝灾害发生 的可能性。
河道管理条例
加强河道管理,防止河道淤积、侵蚀和洪水泛滥。
水土保持法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洪涝灾害风险。
政策与法规实施案例
某市防汛应急预案实施
某市政府根据防汛应急预案,及时组织 抢险救灾,保障城市安全度汛。
某省河道管理成效
某省加强河道管理,有效防止了河道 淤积、侵蚀和洪水泛滥,提高了防洪
风险防范措施
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通过实时监测雨量、水位等信息,及时发布 洪水预警,为防范工作争取时间。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洪水灾害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评估和防治洪水灾害,需要对洪水的风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探讨洪水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

首先,洪水灾害的风险评估是对洪水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和估算。

它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流域的地形和地形、土壤类型、降雨量、河道和水库的容量等。

洪水风险评估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洪水灾害的潜在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其次,洪水灾害的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

这些模型使用各种数据和参数,包括过去的降雨数据、河流和水库的历史流量数据以及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数据等。

通过模拟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的损失,可以评估不同区域和不同场景下的洪水风险水平。

在洪水风险评估中,还需要考虑不同区域和不同人口的脆弱性。

例如,低洼地区和人口密集地区更容易受到洪水灾害的影响。

因此,在评估洪水风险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并将其纳入风险评估模型中。

一旦洪水风险评估完成,就可以制定相应的洪水防治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分为预防、减轻和应对三个方面。

预防措施包括改善河道和水库的管理,加强防洪堤和堤坝的建设,以及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等。

减轻措施包括提高公众的洪水意识和应急能力,建立预警系统,以及加强灾后重建等。

应对措施包括及时疏散受灾人员,提供紧急救援和医疗服务,恢复基础设施等。

值得注意的是,洪水风险评估和防治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洪水灾害的风险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需要不断监测和更新风险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防治措施。

总之,洪水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它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分析和决策。

只有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灾害的损失,保护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城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洪设施规划

城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洪设施规划

城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洪设施规划洪水灾害是城市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风险,还会对城市的发展和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进行城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估并制定合理的防洪设施规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城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洪设施规划的重要性、评估方法以及规划原则。

首先,城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洪设施规划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土地利用和自然环境的改变,进而增加了洪水发生的概率和影响范围。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城市面临的洪水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洪设施和措施,有效减轻洪水的危害。

同时,规划合理的防洪设施可提升城市的抗洪能力和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其次,城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台风和降雨概率分析、地质地貌和土地利用状况分析、城市排水系统和防洪设施的评估等。

针对不同的城市情况和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评估。

例如,台风和降雨概率分析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和气象预报模型预测潜在的洪水危险,地质地貌和土地利用分析则可以了解城市地形和土地利用条件对洪水泛滥的影响。

综合各种评估方法的结果,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城市洪水灾害的风险程度。

最后,在制定防洪设施规划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要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合理的防洪设施类型和布局。

不同的地区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设施,如河堤、堤防、调蓄池等,根据河流的特点和洪水的历史发生情况进行选择。

其次,要注重生态灾害修复和水环境保护。

防洪设施的建设往往会影响水生态系统,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合理考虑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措施,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此外,还需要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的提高。

规划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增加规划的透明度和可行性。

在具体的防洪设施规划过程中,还可以考虑一些创新的措施。

例如,结合城市绿地和水景规划,将防洪功能与城市景观融合,达到美化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效果。

洪水灾害风险调控措施方案

洪水灾害风险调控措施方案

洪水灾害风险调控措施方案引言洪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减少洪水灾害的影响,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洪水灾害风险调控的方案,包括预警机制建设、减灾措施、防护工程和综合管理等方面。

1. 预警机制建设洪水来袭前的预警工作对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机制。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建立专业的洪水监测系统来实施实时监测。

该系统应包括气象观测站、水文观测站和遥感技术等设备,以及相关地方政府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其次,我们应该建立有效的信息传输与发布渠道。

通过与电视台、广播台等媒体的合作,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同时,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例如手机短信、APP等渠道,向居民发送灾害预警信息,确保人们能够及时收到警示。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公众灾害防护意识的教育宣传工作。

通过开展洪水防灾演习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于洪水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从而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减灾措施在洪水来袭时,为了减少洪水灾害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减灾措施。

首先是加强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

通过科学的国土规划,合理分区,避免人类活动发生在易受洪水侵袭的区域。

此外,推行严格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禁止违法占用河道、湖泊等涉水区域,保护自然河道的通行能力。

其次是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包括修建和加固河堤、水闸等防洪设施,确保其安全稳固;清淤和疏浚河道,保持河道的通畅,减少涌水的风险。

此外,加强水库调度和河流汛期管理也是重要的减灾举措。

合理调度水库的蓄水和放水,减少下游河道的涌水风险;加强河流汛期的巡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危险源。

3. 防护工程防护工程是减轻洪水灾害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水文调控和工程建设两方面。

首先是水文调控。

通过合理的水资源调度和水文管理,在降雨丰沛时及时排放水库积水,保持库容,减轻洪水来袭时的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洪水灾害风险与管理(上)发布时间:2015-02-26 09:32:59作者:人保财险灾害研究中心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人保财险灾害研究中心城市是区域性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聚集了大量人口和财富,一旦遭受地震、台风、洪水等重大灾害,将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频繁遭受重大灾害,如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2013年“菲特”超强台风、“4·20”四川芦山地震灾害给受灾城市带来了巨大损失,也暴露出现有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我国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本文试从洪水灾害的角度就城市灾害风险管理的部分做法进行探索,供读者参考。

什么是城市洪水灾害城市洪水灾害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近年来,在我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水灾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城市人口资产密度提高,同等淹没情况下,损失增加;城市面积扩张,新增市区过去为农业用地,防洪排涝标准较低,而洪涝风险较大;以往城外的行洪河道变成了市内的排水渠沟,加重了防洪负担;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及对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讯、计算机网络等生命线系统的依赖性增大,一旦暴雨洪涝造成城市生命线系统瘫痪,地下商店、仓库、车库、旅店进水,大量贵重资产受淹等,不仅直接经济损失倍增,而且影响范围远远超出受淹范围,间接损失甚至超过直接损失;不透水面积率的显著提高,城市“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日趋显现,城区暴雨径流量倍增,防洪排涝压力增大;城市防洪排涝的安全保障要求大为提高,而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难度加大。

洪水灾害的风险管理面对城市日益增多的洪水灾害,城市防洪安全的保障不容忽视,这不仅需要建设较高标准的不断强化的防洪排水工程体系,而且需要大力加强非工程防洪减灾体系的建设。

工程措施方面,主要依靠城市排水系统,它是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是城市有效防范洪水灾害的第一道屏障,主要包括城市河道、市政排水管线、排水泵站等。

非工程措施方面,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减灾政策与法规:防洪减灾政策与法规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为防洪减灾目的而制定的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其目的就是约束和制裁不利于防洪减灾的经济社会活动,以实现防洪减灾的目标。

预报预警系统:城市作为流域防洪重点,可以建立独立的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根据上游流域雨情和水情预报城市河流洪水特征,通过预报做出决策,当发生超防洪标准洪水时,发布洪水警报,对于城市抗洪抢险具有重要意义。

应急响应:为应对城市突发洪水灾害事件,政府建立不同层级的防洪指挥机构,制定防洪应急预案制度,协调政府各部门、军队和社会力量,以确保突发洪水灾害事件及时有效响应。

城市洪水风险图:城市洪灾损失不仅与城市淹没范围有关,而且与洪水演进路线、到达时间、淹没水深及流速大小等有关,城市洪水风险图标示城市内各处受洪水灾害的危险程度,是城市洪水保险的依据。

城市洪水保险:城市洪水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手段,与其他自然灾害保险一样,具有社会互助救济性质的经济措施。

城市洪水保险虽然本身并不能减少灾害损失,但是可以补偿政府一部分洪水灾害救济费,同时保险政策还可以间接对城市防洪减灾起一定调节作用。

城市洪水保险在城市洪水风险管理措施中,推行城市洪水保险是最主要的实现手段。

它所承保风险具有三大特点:不可消除性——洪水的风险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有代价地被降低,但是风险却是不可完全消除的;相对可预测性——相比地震、海啸等巨灾,洪水灾害发生频率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洪水灾害具有相对可预测性,使其损失具有更强的可控制性;巨灾特性——虽然城市洪水灾害本身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城市洪水灾害仍具有风险集中、突发性强、损失巨大的巨灾共性。

同时,城市洪水保险还具有两大属性:可保性——特定区域的、频繁发生的洪水风险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可保风险。

因此,必须在区域防洪设施达到一定标准、并确保较大的保险覆盖面的基础上,洪水险才能较好地符合保险大数法则,具备较强的可保性;准公共产品属性——城市洪水保险是一种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社会效益高的产品,也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是一种准公共产品。

这种特性决定了洪水保险单靠商业保险公司无法开展,其实施必须实行政府主导、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机制。

国际经验与启示伴随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洪水灾害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共同面对的普遍问题。

寻找预防、治理城市水灾害的有效对策,成为许多国家的公共议程,并取得了行之有效的经验。

1.日本:构架完整的城市防洪体系日本重视通过防止水灾和减轻水灾等手段,构建完整的城市防洪体系,进行城市洪水灾害风险管理。

日本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也经过了逐渐探索、技术不断升级的发展轨迹。

在发展初期,着眼于加大排水能力,随着城市急速扩张,原来城外的排洪河道变成了城市的内河。

于是发展起第二代技术“雨水蓄滞”,通过雨水调节池、游水池,起到分滞雨洪的作用。

受限于雨水蓄滞的空间,兴起了第三代技术“雨水渗透”,使雨水回补地下。

通过这些技术,东京、大阪这样的城市仍然解决不了内涝问题,于是不得不补上地下骨干排水管建设,但此时相关建设成本成百倍增长。

目前,从监测、预报、预警到救援和灾后重建,日本已经在防洪减灾方面形成了一个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完整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同时建设从个人到地方到国家立体化减损体系,由点到面到三维甚至多维地尽可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2.美国:注重以洪水保险为主的非工程措施20世纪以来,美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兴建防洪工程,但洪灾损失依然不断增长,政府救灾费用的负担越来越重。

在此背景下,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重视通过洪水保险等风险转移手段解决问题。

美国的洪水保险采用“政府主导,公司代办”的模式。

国家通过法律确立并采取一定的经济措施,以政府联邦保险局为主导,私营保险公司参与销售,在社区参与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情况下,海岸区与洪泛区的居民及企业主可以自愿为其财产购买洪水保险的一种“强制性”保险模式。

美国洪水保险计划将改善洪泛区土地管理和利用,把防洪减灾措施作为社区参加洪水保险的先决条件,再将社区参加全国洪水保险计划作为社区居民参保的先决条件;而参加全国洪水保险计划又是取得联邦政府灾害救助的前提条件。

这就对地方政府形成双重的压力,促使地方政府加强洪泛区管理,使全国洪水保险计划达到分担联邦政府救灾费用负担和减轻洪灾损失的双重目的。

3.英国:发展基于防洪工程措施的商业洪水保险20世纪40年代末英国政府开始重视防洪工程的建设,截至2011年,英国建有堤防2.4万千米,并每年花费大量的资金开展河道整治等工作。

此外,还积极利用防洪墙、防洪堰、挡潮闸及排水泵站等措施进行城市洪水风险的管理。

商业洪水保险也成为英国非工程防洪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60年代,英国保险联合会和政府签订了一份“绅士协议”:政府的责任是降低洪水风险,使洪水风险具有一定可保性。

英国保险联合会成员的任务是向洪水风险区的住户和小型企业提供财产洪水保险。

英国的洪水保险是强制的“捆绑”保险,住户在购买住宅保险时,必须强制购买另一个保单,这个保单里捆绑着包括洪水在内的所有自然灾害风险,且住户只有在购买了住宅保险时才能获得抵押贷款担保。

纵观发达国家城市洪水风险管理发展经验,均大力发展防洪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重视发挥洪水保险、高科技手段等灾害风险管理手段,实现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城市洪水灾害风险综合管理模式。

国内重点城市实践1.北京实践为防御洪涝灾害,北京市开展了大量的洪水风险管理工作,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①工程措施北京市防洪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排水系统建设、河道治理和水库除险加固等工作。

北京市的防洪调度原则是“西蓄东排、南北分洪”。

“西蓄”是利用西郊的砂石坑及湖面蓄水,控制西山的洪水进城,起错峰或调峰的作用,最终向东排。

南北分洪是指通过护城河,让雨水分别通过右安门和安河闸将西边的水排向凉水河和清河。

②非工程措施北京市防洪工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防洪政策体系建设: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大量防洪排涝的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政策法规体系。

防洪预警及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在防洪预警方面,北京市设有专门机构负责防洪预警。

在应急响应体系方面,北京市形成了政府、保险公司及其他机构相结合的应急响应体系。

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北京市防汛指挥系统包括信息采集、防汛通讯、计算机网络及决策支持四个子系统。

防汛物资及抢险队伍保障系统建设:北京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保障防汛物资,形成了机械化抢险救灾队伍。

建立了防汛物资社会保障综合管理系统,实现网上物资调度;制定北京市防汛物资储备、调用管理办法。

在抢险救灾队伍方面,重点防洪管理单位成立机械化抢险队,增加防汛抢险运输装备。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新中国成立61年以来最大一次降雨,暴雨来势之凶猛、降雨历时之长、降雨总量之多为历史罕见。

此次强降雨持续近16小时,城区平均降雨量225毫米,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的面积占全市的86%以上。

“7·21”特大暴雨造成经济损失116.4亿元,受灾人口达190万人,死亡人数达79人。

暴雨期间,城区街道积水成河,交通瘫痪,机场关闭,大批旅客滞留。

截止2012年7月30日,仅北京市各大保险公司接到因降雨造成机动车浸水的理赔报案就高达4.2万件,估损3.9亿元。

但是,从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的情况来看,我国城市洪水灾害风险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

第一,防洪减灾工程设施有待完善。

现有城市排水系统不健全,存在着自身排水系统标准低,排水管线设施老化,河网化排洪能力低等问题。

第二,城市建设引发积水问题突出。

伴随城市建设速度迅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原有城市排水格局被打破,增加了排水负荷。

再加上施工管理不完善,施工临时措施不到位,一遇降雨变形成诸多新增积水点。

第三,灾情预警分布不够及时、全面。

受限于灾害预报技术、预警信息传播等条件制约,灾害预警信息不够准确,信息传播不够及时、全面。

第四,政府与市场协调机制不完善,市场参与度不高。

一方面,在灾前防洪减灾措施、灾中灾情及时预警等方面政府与市场全方位多层次协同配合机制仍有待完善;另一方面,保险赔付比例偏低,市场化补偿方式单一,未能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与社会管理职能。

第五,防灾意识薄弱,国民灾害教育不到位。

民众缺乏必备的防灾自救意识和技能,灾害发生后不能有效进行自救。

2.深圳实践深圳市在洪涝灾害风险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具体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①工程措施深圳市防洪工程措施主要包括防洪工程体系:深圳初步建成了以水库、河道、海堤、滞洪区、排涝泵站等水利工程为主体的防洪工程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