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的政治抱负及实施主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孔子的政治抱负及实施主张
廖彦华
礼乐崩坏的春秋时代,社会秩序动荡,一生周游列国的孔子致力于匡求人欲横流、乱臣贼子横行的乱世,笔者力图就孔子的有关言论探讨孔子的政治抱负及实现途径。
孔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通过克己复礼,可见孔子思想出发点以“复礼”为己任,希望能够以恢复“周礼”的方式来整顿社会秩序,为此,孔子提出“礼治”的主张,大致有二:其一,用正名方式重建君君臣父父子的等级秩序;其二,是以上者垂范的方式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正如其所言:“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不难知道孔子赞颂倡导的“礼治”实际上是对当时政治混乱,兵火不断,剥削过重的政局给予批判。
孔子反对法家的严刑峻法,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法,齐之以礼,有耻目格。”在他看来,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终究要靠道德力量,于是孔子由“礼”而引出“仁”。那么二者关系如何呢?孔子认为,只有仁方可以“复礼”,仁服务于礼;而仁是礼的基础,仁比礼更为根本。所以孔子的仁论更为广泛普遍。
孔子说:“仁者,爱人。”仁从字体结构看由二人组成,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孔子主张有三:其一强调周礼等级秩序,约束人的行为,其二强调个人修养,即他所谓的君子论。《论语》中我们见到更多的就是关于君子的论述,我们不妨把它分成以下几方面简单了解一下,第一关于君子的修养,孔子认为君子不是天生而成的,要成为君子需人格修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并且注重人的外在文采培养,如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第二关于君子的美德。孔子将仁知勇当作君子之德。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围绕三者,论语中不乏精彩语句,如“知之为知这,不知为不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见义不为,无勇也”。第三关于君子的精神状态,孔子认为君子追求的是正义的事业,伟大的事业,这种事业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那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呢?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自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因此孔子提倡君子在身处贫困时而不怨,身处逆境而不改,要保持快乐精神状态。其三孔子将人与人关系上升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时,强调作为明智的君主应该实施德政、礼治。《论语》中孔子回答子路时将“仁”分为五种道德规范:恭、宽、信、敏、惠,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通过以上粗略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尽管孔子的政治抱负是“克己复礼”以“复礼”为己任,而实际上孔子又认为其抱负的实施必须是“兴仁”。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剩余的是商业社会的急功近利、浮躁、缺乏的是理想主义气质品格。再谈孔子的思想,对于民族浩然正气的养成确确实实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