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合成化学
2020_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第2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课件

2.塑料的分类 塑料按__受__热____时的特征,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 塑料。
类型 结构
热塑性塑料 __线__型__结构
热固性塑料 _网__状___结构
性质 具有热塑性(受热熔融, 具有热固性(不能加热熔
冷却凝固)
融,只能一次成型)
实例
பைடு நூலகம்
聚乙烯
酚醛树脂
3.几种常见的塑料 (1)聚乙烯
项目
合成条件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学习目标
1.知道合成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多 样、性能优异,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 民生活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2.了解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纤 维、橡胶)的性质和用途。 3.了解由塑料废弃物所造成的白色污 染及消除污染使之资源化的途径和方 法;树立环保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4.了解合成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科学 研究中的意义。
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相比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答案】合成纤维的强度高、弹性好、耐磨和耐化学腐 蚀,但它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因此合成纤维常与棉纤维或 羊毛纤维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既舒适又挺括。
合成橡胶
1.橡胶的分类 根据橡胶的来源不同,橡胶分类如下:
天然橡胶
橡 胶
合成橡胶通 特用 氯 种橡 丁 橡胶 橡 胶: 胶聚 硅丁硫 橡苯橡 胶橡胶 :胶: 有、有 耐顺耐 热丁油 、橡性 耐胶寒、性
名称 聚氯 乙烯
酚醛 塑料
有机 玻璃
结构简式
性能
用途
机械强度好、电绝 排水管、凉鞋、
缘性好、耐化学腐 雨衣、化工厂容 蚀、耐水、有毒 器贮槽
可作电工器材、 绝缘性好、耐热、
汽车部件、涂料、 抗酸
日常用品等
透光性好、质轻、可制飞机、汽车
绿动,心动 高分子绿色化学的合成

3.2普通加聚反应 ●定义 逐步加聚反应是通过单体分子间的逐步加成形成高聚物的反应
。
●应用
主要用于合成具有氨基甲酸酯(-NHCOO-)、硫脲
(-NHCSNH-)、脲(-NHCONH-、酯(-COO-)、酰胺 (-CONH-)等高聚物。
3.3普通缩聚反应与加聚反应的比较
比 较 项 目 加 聚 反 应 缩 聚 反 应
自由基 聚合
离子 聚合
缩聚 加聚
配位 聚合
电化学 聚合
1. 自由基聚合
1.1普通自由基聚合机理 烯类单体的加聚基本属于连锁聚 合。在适当条件下价键有均裂和异裂 两种方式。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 阳离子 聚合 阳离子 活性 中心 配位聚合 阴离子 阴离子 聚合
自由基聚合时引发剂 I 先形成活性种R•, R•打 开单体 M 的π 键,与之加成,形成单体活性种,而 后进一步不断与单体加成,促使链增长。最后,增 长着的活性链失去活性,链终止。 链引发
阶段二
此阶段自胶束消失 开始,乳胶粒继续 增大,直至单体珠 滴消失,是聚合恒 速阶段。
R· 单体珠滴 水相
乳胶粒
此阶段,在反应区乳胶粒中单体不断被消 耗,单体的平衡不断沿单体珠滴→水相→乳胶 粒方向移动,致使单体珠滴中的单体逐渐减少 直至单体珠滴消失,一直保持乳胶粒内单体浓 度不变,故此,反应速度处于乳胶粒不断增大 的恒速阶段。
按链段进行 几何级数 减少 类似于单体 多数不同于单体组成 不一定必需 无明显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 元反应,增长活化能较高,聚合速率 较慢,以小时计。 热效应较小, △H约为21kJ/mol;聚 合临界温度低(40~50℃);一般温 度下为可逆反应。 开始迅速增加,但很快平稳。 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制备技术有哪些

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制备技术有哪些在当今社会,高分子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到高科技领域的航空航天材料,都离不开高分子材料的身影。
然而,传统的高分子材料制备方法往往伴随着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发展绿色制备技术成为了高分子材料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绿色制备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制备高分子材料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目前有哪些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制备技术呢?一、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是一种活性可控聚合技术,它能够精确控制高分子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结构。
与传统的自由基聚合相比,ATRP 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
在 ATRP 过程中,通过使用低价态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和有机卤化物引发剂,可以有效地控制聚合反应的进程。
反应结束后,催化剂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回收和重复使用,减少了金属废弃物的排放。
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RAFT 聚合也是一种活性聚合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在 RAFT聚合中,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链转移剂,它能够在聚合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加成和断裂反应,从而实现对聚合反应的控制。
RAFT 聚合不需要使用金属催化剂,避免了金属残留对材料性能和环境的影响。
同时,该方法对单体的适用性广,能够制备各种结构和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三、开环聚合开环聚合是指环状单体在引发剂或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打开环结构进行聚合反应。
这种方法具有原子经济性高、副产物少等优点。
例如,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可以制备生物可降解的聚酯材料,这些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环氧化合物的开环聚合也能够得到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
四、酶催化聚合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专一和温和的催化特性。
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中,酶催化聚合能够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纤维材料、涂料、胶粘剂、医药材料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一、聚合反应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之一、聚合反应是指将单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共价键的形成,形成线性、支化、交联或三维网络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聚合反应包括链聚合、开环聚合和交联聚合等。
1.链聚合是最常用的聚合反应之一,通过单体分子上的反应中心引发聚合链的生长。
链聚合反应有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等。
自由基聚合反应广泛应用于合成塑料和橡胶,而阴离子聚合反应常用于制备高分子材料。
2.开环聚合是通过单体分子的环状结构反应性上的开环产生线性链的聚合过程。
开环聚合反应包括环氧树脂聚合、环丁烷聚合等。
3.交联聚合是通过在聚合过程中引入交叉链接结构,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三维网络结构。
交联聚合反应主要包括热交联反应和辐射交联反应等。
二、缩聚反应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另一种方法。
缩聚反应是指通过两个或多个单体分子间的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缩聚反应通常是通过脱水或脱溴等反应,在单体分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缩聚反应主要包括酯化反应、酰胺化反应、缩醛反应等。
缩聚反应可选择性强,可以合成不同结构、性质和用途的高分子化合物。
三、改变分子结构的方法也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重要手段。
改变分子结构可以通过引入官能团或交联剂等方式实现。
引入官能团可以改变分子的相容性、热稳定性、力学性能等。
交联剂可以引入交联结构,增强高分子材料的耐热性、耐溶剂性和力学性能等。
四、模板聚合是一种特殊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模板分子的存在,控制高分子聚合的反应过程和产物的结构。
模板聚合可以合成具有特殊功能和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分子印迹聚合物和电导聚合物。
综上所述,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包括聚合反应、缩聚反应、改变分子结构的方法和模板聚合等。
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可控性,可以合成不同结构和性质的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医学和工业领域。
2024年高中化学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和特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选修5高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内容包括:1.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2.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方法和特点;3.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和性质,对有机化学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高分子材料的特点、合成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机化合物和高分子材料之间的联系。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案例:介绍高分子材料在医学、电子、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如医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电池隔膜等。
(2)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动画:通过动画形式展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过程,如聚合反应、缩聚反应等。
(3)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动态:介绍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如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应用等。
2.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我将结合实例、模型等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原理。
3.我还将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的学习能够顺利进行。
4.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我将提供更多的拓展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绿色化学》教学大纲

《绿色化学》教学大纲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工原理等大纲执笔人:MH参加人:HJH、HJ、HH大纲审核人:FGC修订时间:2022年8月编写依据: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2)年版一、课程介绍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门具有重大社会需求和明确科学目标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当今国际化学化工科学研究的前沿和重要发展领域。
本课程主要研究如何节约能源、开发新资源和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是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基础。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大学生中普及绿色化学基本知识,培养大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了解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十分重要。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较好地了解绿色化学的兴起与发展,掌握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化学化工行业中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的绿色化学技术及其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树立以绿色化学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为将来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和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时时刻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考虑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理解并掌握本课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
本课程主要讲授绿色化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基本原理、设计安全有效目标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安全有效目标化合物的应用实例、绿色化学方法、绿色化学的应用实例、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简介等内容,通过课堂讲授、习题课、专题讲座、课堂讨论、演算习题、自学和学生自主命题小论文等教学环节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1)了解绿色化学这门新兴交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掌握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2)关注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及其化学本质,树立以绿色化学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
2、教学内容:(1)绿色化学的兴起与发展:生态环境的危机呼唤绿色化学,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法规推动绿色化学,化学工业的发展催化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和技术成为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2)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绿色化学的含义、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及特点;(3)绿色化学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绿色化学在国外的发展概况,我国十分重视绿色化学的研究工作;(4)绿色化学是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化学所引发的产业革命,绿色化学是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优选模式。
第五章 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合成化学

5.2.2 离子聚合
苯乙烯在离子液 中的阳离子聚合
与在传统有机溶剂二氯甲烷(DCM)中相比,在离子液中 聚合得到的聚合物相对分子量较小,分布范围较宽,离子液和 引发剂的混合物可回收利用。
1、超临界水处理聚乙烯(PE)和聚苯乙烯(PS)
废塑料在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占4-8%,其中PE占废塑料的48%。
PE的分解温度400℃以上,主要产物为固、液、气。
传统热降解: 温度较低以固态产物(石蜡状)为主 温度较高以气态产物(C1-C4)为主 液态产物含量低 超临界水处理,以低碳链烃类(C5-C25)为主,液体产物收率明 显增加,可用作化工原料、燃料等。 PE和水混合,400℃,1-3h可降解为烷烃与烯烃组成的油,降解基 本完全,产物油水分离容易,不含有害物质,对环境无害,废水可 循环使用。
概述 高分子绿色合成要求 反应原料应选择自然界含量丰富的物质,且对 环境无害,避免使用稀缺资源,最好以农副产 品为原料。 聚合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实现无毒化。 聚合过程使用新技术。 采用高效无毒化的催化剂(如酶催化聚合), 提高催化效率,缩短聚合时间,降低反应能量 聚合过程中没有副产物的生成,至少没有有毒 副产物的生成。
大多数水性聚氨酯树脂中不含NCO基团,靠分子内极 性基团产生内聚力和黏附力进行固化。 黏度一般通过水溶性增稠剂及水来调整。 水性聚氨酯黏合剂干燥较慢,耐水性较差。 可与多种水性树脂混合,以改进性能或降低成本。 水性聚氨酯气味小、操作方便,残胶易清理。
5.2.5 电化学聚合 离子液体在电化学聚合中的应用较早,1978年Osteryoung 等通过电化学方法在bupy/AlCl4离子液中实现了苯聚合成聚对苯 (PPP)的反应。 后续对上述聚合又进行了不同离子液中的研究。通过研究对 比传统采用浓硫酸等溶剂表明离子液具有如下优点: 无毒、无害、无腐蚀性;得到的PPP膜电化学活性好;且聚 合物速率较快。 此外,吡咯也可在[bmim]PF6、[emim]CF3SO3等离子液中 发生电化学聚合成聚吡咯膜。离子液既作电解质,又作聚吡咯的 生长自由基,大大改善聚吡咯膜的结构,提高电化学活性。 离子液的出现为导电高分子的合成、材料的组装提供了一个 新的研究途径。
人教化学选修5第5章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共17张PPT)

2.箭由一尾聚个去键合掉物推断单体 ABS塑料结构简式如下:
箭头加上一 个键
[ CH2 CH CH2 CH=CH CH2 CH2 CH ]n
CN [ CH2 CH
C6H5 CH2 CH CH CH2 CH2 CH ]n
CN
C6H5
[ CH2 CH CH2 CH CH CH2 CH2 CH ]n
1.加成聚合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同一种单体发生加聚反应
(2)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体发生加聚反应 (共聚反应)
(3)含有共轭双键的单体发生加聚反应 (CH2=CH—CH=CH2)
问题1:什么是高分子化合物? 问题2:什么是加成聚合反应? 问题3:如何书写加成聚合反应方程式? 问题4:加成聚合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有
CN
C6H5
2.由箭一尾聚个去合键掉物推断单体 ABS塑料结构简式如下:
箭头加上 一个键
[ CH2 CH CH2 CH=CH CH2 CH2 CH ]n
CN [ CH2 CH
C6H5 CH2 CH CH CH2 CH2 CH ]n
CN
C6H5
CH2 CH CH2 CH CH CH2 CH2 CH
CN
C6H5
问题1:什么是高分子化合物? 问题2:什么是加成聚合反应? 问题3:如何书写加成聚合反应方程式?
问题4:加成聚合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有 什么特点?
问题5:如何由聚合物推断单体?
作业:
能力培养与测试P61和P62
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
聚乙烯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ETFE)
问题1:什么是高分子化合物?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98,学习高分子化合 物的相关知识。
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ppt-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教学课件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1.加聚反应
2.缩聚反应
二、再识加聚反应
探究
乙烯合成聚乙烯 氯乙烯合成聚氯乙烯 丙烯合成聚丙烯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出这个过程
单体
链节
聚合度
乙烯式加聚反应:
思考:乙烯式加聚有何规律?
[ CH2-CH2 ]n
nCH2=CH2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加聚反应:由相对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相互加成结合成相对分子量大的聚合物的反应 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元 单体:能合成高分子的小分子物质
乙二酸和乙二醇
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己二酸和己二胺
HOOC(CH2)4COOH
HOCH2CH2OH
三、探讨缩聚反应
构建模型:1、AB型缩聚:
AB型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聚酯类)
+
n
n
缩聚反应中每一种单体至少有双官能团,且可以反应缩去小分子: 常见双官能团-OH -COOH -NH2
1.
的单体是____
2.
缩聚聚合物的单体推断规律
链节中含有酯基 或肽键 结构的聚合物,一去二断三补。
—C—
O
O—
—C—
O
NH—
链节不含酯基和酰胺键 一去即为单体。
小结:谈谈对聚合反应的认识
加聚反应
缩聚反应
H OH
1、去掉方括号和n,即得单体
一去
寻找聚合物的单体
涤纶
三 步 法
补上——OH
补上——H
单体
1、去掉方括号和n,变成小分子
2、断开分子中的酯基
3、接上OH,H即得单体
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五章 合成高分子 第1节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1.高分子与一般小分子有机物的区别
高分子化合物
一般小分子有机物
相对分 只 是 一 个 ___平__均___ 值 , 通 常 在 都有一个明确的数值,一般
子质量 __1_0_4_以__上___
在1 000以下
类别
___混__合__物___
纯净物
结构 由若干个___重__复__结__构__单__元___组成
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合成, 高聚物的模型,掌握加聚反应、缩
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聚反应的反应历程。
新课情境呈现 课前素能奠基 课堂素能探究 名师博客呈现 课堂达标验收
新课情境呈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 展,人类对具有特殊功能有机物的需求 日益增大。这些有机物的合成和使用,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了人类的 生活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化学家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合成了一个新的“自然 界”。
连接而成,因而其结构并不复杂。
2.下列物质能够自身聚合成高分子的是
A.CH3CH2OH
B.
(C)
C.
D.CH3COOH
解析: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的有机物,可以发生加聚反 应;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羧基、羟基(或氨基),可通过缩聚反应形成高 分子。
3.下列工业生产过程中,属于应用缩聚反应制取高聚物的是
NH3、HCl等)生成。 (3)缩聚反应一般多为__可__逆____反应,为提高产率,得到具有较高
___聚__合__度___的缩聚物,需要及时移除反应产生的___小__分__子___副产物。
4.书写聚合物及反应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方括号外侧写出___端__基___原子或原子团。 (2)各单体的物质的量与缩聚物结构式的___下__标___一般要一致。 (3)小分子物质的量 ①由一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生成的小分子物质的量一般为 ___n_-__1___; ②由两种单体进行的缩聚反应,生成的小分子物质的量一般为 ___2_n_-__1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合成高分子》完整版PPT2

②氮元素化合价由﹣3升高为0,氯元素化合价由0降低为﹣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方程式是2NH3+3Cl2=N2+6HCl;
3、缩聚反应的特点: (1)单体含双官能团或多官能团;官能团间易形成小分子如二元醇与二 元酸;氨基酸、羟基酸等。 (2)聚合时有副产物小分子生成; (3)链节和单体的化学组成不相同; 4、缩合聚合反应收书写注意点: (1)方括号外侧写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端基原子团) (2)由一同单体缩聚时,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n-1) 。由两种单体 缩聚时,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是(2n-1)。 (3)成聚酯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中应用可逆符号.
聚已二酸乙二醇酯
端基原子团
端基原子
再例如:羟基酸缩聚
(2)成肽的反应(氨基酸缩聚):
D.发生4Na+CCl4 C+4NaCl,为置换反应,故D正确。 解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减小,生成物质量增加,且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分析表中数据可知,c物质质量增加了20g-10g=10g,d物质质量增 加20g-15g=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质量一定大于或等于15g,a反应前质量是30g,所以a一定是反应物,A正确;生成的c、d物质质量和为10g+5g=15g,则反应物a、b剩 余的x、y之和应为x+y=(30g+5g)-15g=20g,B正确;a是反应物,反应前的质量是30g,反应后剩余质量x一定小于30g,,C正确;分析表中数据,生成c、d的质量比为10g:5g=2:1 ,D正确。 b.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 【解析】 D.对比盐酸和硫酸两条曲线,可知Cl-也可能会影响碳素钢的腐蚀速率 (3)①由于Cu2O为砖红色,所以假设②一定不成立;该生用如下实验进一步验证黑色物质的组成: (3)a.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进行,故a不符合;b.反应是放热反应,适当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进行,故b不符合;c. 增大O2的浓度,平衡正向进行,反应速率增大,故c符合;d.选择高效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平衡,故d不符合;故答案为c;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ΔH1=﹣870.3 kJ·mol-1
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合成及其工业应用

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合成及其工业应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材料,其优异性能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合成方法往往是使用化石燃料为原料,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绿色合成成为了高分子材料制备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一、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合成1. 微生物法微生物法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制备方法,其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
微生物法生产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降解性能,是一种符合人类环保理念的高分子材料。
微生物法创新性地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如PHA(聚羟基脂肪酸酯)、PA(聚酰胺)、PNAG(聚N-乙酰葡萄糖胺)等。
微生物法在生产高分子材料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利用产生的废水、废气等资源,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 水溶液合成法水溶液合成法是一种基于绿色合成原理的高分子材料制备方法,其将水作为溶剂,利用非离子性或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等实现单体在水中的分散和聚合。
水溶液合成法具有诸多优点,如无需溶剂、反应性佳、反应时间短等。
与传统有机溶剂制备相比,水溶液合成法的使用量极少,而且无需处理废液,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3. 固定催化剂的绿色合成法固定催化剂的绿色合成法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高分子材料合成方法,其利用环保型催化剂对单体进行催化加氢反应,生成无毒环保的高分子材料。
固定催化剂的绿色合成法具有无需有机溶剂、环保、催化效率高等优点。
其结构合理、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好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绿色合成方法。
二、高分子材料的工业应用1. 包装材料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透明度高、低成本、资源丰富等优点,在包装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分子材料可以制成各种不同形态的包装材料,如薄膜、瓶子、盒子等,广泛应用于食品、日用品、医药等各个领域。
2. 建筑材料高分子材料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应用是一种环保新材料的尝试。
其具有阻燃、耐气候老化、耐腐蚀、热隔离、吸声等优点,可以在地面、墙面、屋顶等多个建筑部位应用。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5章合成高分子第1节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异戊二烯的加聚反应:
(3)多种单体的加聚——共聚 ①不同单烯烃的共聚 不同单烯烃均打开双键,不同单体之间直接连接形成链节而成为高 分子。
②单烯烃与二烯烃共聚 单烯烃打开双键,二烯烃的两个双键也同时打开,彼此相互连接而 二烯烃又形成一个新双键成为高分子。例如: 丙烯与1,3-丁二烯的加聚反应:
(4)炔烃的加聚 例如,乙炔的加聚反应: nCH≡CH催―化 ―→剂 CH===CH (5)环状化合物的加聚 例如,环氧乙烷的加聚反应:
①高分子材料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②能发生加聚反应的分子具有 什么结构特点?③聚乙烯和天然橡胶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吗?
答案:①高分子材料是由很多高分子化合物聚集而成的,每个高分 子化合物 n 值并不确定,所以高分子材料为混合物;②加聚反应本质上 也属于加成反应,所以能够发生加聚反应的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5.巧记加聚反应产物的书写方法 单烯加聚双改单,链节主链两个碳,其他部分连原碳,写成支链不 改变。 共轭双键(两个双键之间间隔一个碳碳单键)要加聚,链节四碳要牢 记,两端双键变单键,中间单键变双键,其他部分连原碳,写成支链不 改变。 共聚链节灵活写,规律总结两方面,开环加聚成长链,断开之处前 后连,链节再加方括号,聚合度n跟后面。
正|误|判|断 在括号内打“√”或“×”。 (1) 链 节 是 高 分 子 中 重 复 出 现 的 结 构 单 元 , 如 聚 乙 烯 的 链 节 是 CH2===CH2。( × ) (2)丙烯和聚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 × ) (3)高分子都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 ) (4)油脂属于高分子。( × ) (5)高分子中只含C、H、O三种元素。( × )
。
(3)凡链节主链中只有碳原子,并存在
结构的聚合物,其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多数水性聚氨酯树脂中不含NCO基团,靠分子内极 性基团产生内聚力和黏附力进行固化。 黏度一般通过水溶性增稠剂及水来调整。 水性聚氨酯黏合剂干燥较慢,耐水性较差。 可与多种水性树脂混合,以改进性能或降低成本。 水性聚氨酯气味小、操作方便,残胶易清理。
分散阶段(乳化阶段) 成核阶段(阶段Ⅰ) 乳胶粒长大阶段(阶段Ⅱ) 聚合反应完成阶段(阶段Ⅲ)
1、分散阶段
又称乳化阶段:加入引发剂前,在乳化剂作用下,单体以 珠滴的形式分散在水相中形成乳状液。 乳化剂吸附在单体表面,或形成胶束,或溶于水中。 单体大部分存于单体珠滴,少量增溶于胶束或溶于水中。
2、成核阶段(阶段Ⅰ)
超临界水特点: 具有常态下有机溶剂的性能,能溶解有机物而不溶解无 机物。 具有氧化性(Supercriticle Water Oxidation, SCWO)。 与空气、N2、O2和CO2完全互溶,可作为氧化反应介质。 用于分解和降解高分子物质,回收有价值产品、循环利 用资源,满足环保需求。
玻璃化效应:单体的聚合过程在
阶段Ⅲ的后期转化率增至某一值时, 转化速率突然降至零的现象。
5.2 离子液体中的聚合技术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溶剂,具有以下特点: 不挥发,蒸汽压为零 液态范围广、溶解性能好 热稳定性能好 不燃、不爆炸
离子液体中的聚合技术:
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缩聚和加聚、电化学
B、对于聚合反应要求在-10℃至-18 ℃低温下进行,应 加入抗冻剂。“非电解质抗冻剂”和“电解质抗冻剂”。
甲醇、乙醇、乙二醇、丙酮、 甘油、乙二醇单烷基醚、二氧六环等
NaCl、KCl、K2SO4
C、在特殊情况下乳液聚合也使用非水溶剂作介质。
5.1.3 水相聚合反应原理
α-不饱和单体在水相中的聚合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含氟聚合物在传统的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小,常用氟氯烃作溶剂,
破环臭氧。 超临界CO2中,含氟聚合物溶解性很大,可实现均相聚合。 超临界二氧化碳聚合技术在均相聚合反应、沉淀聚合反应、 分散聚合反应及乳液聚合反应中等均有报道。 如超临界二氧化碳应用于偏二氟乙烯的连续沉淀聚合。
5.3.2 超临界介质中聚合物的解聚反应 使用超临界流体处理废弃塑料是一项新技术。
阶段Ⅲ的特征为胶束粒子和单体珠滴均消失,系统内只存在乳 胶粒和水两相,单体在自由基作用下全部转变成聚合物,又称聚合 反应完成阶段。 随着乳胶粒中单体浓度逐渐减少,聚合物浓度逐渐升高,大 分子链彼此缠结在一起,乳胶粒内部黏度逐渐增大使自由基在乳 胶粒中反应速率急剧下降。 Trommsdorff效应或凝胶效应:随转化率的提高,乳胶粒中 单体浓度减低,反应速率本应下降,但在阶段Ⅲ中由于链终止反 应速率急剧下降,反应速率随转化率增加而大大加速的现象。
5.1.2 水相聚合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3、引发剂 乳 液 聚 合 引 发 剂 热分解型引发剂
大多为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等过氧化物,遇热时 过氧键发生均裂而生成自由基。
氧化还原引发剂
利用组成它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而产生能引发聚合的自由基。 如:过硫酸盐-硫醇、过硫酸盐-亚硫酸氢盐、过 氧化氢-亚铁盐等。
氯原子以氯化氢水溶液的形式被回收。
3、超临界水和超临界甲醇降解 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ET)
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是乙二醇与对苯二甲 酸的饱和聚酯。全球消耗量为1300万t,废旧PET对大气和生物 试剂有较强抵抗能力。 超临界水中降解先生成低聚物,再生成对苯二甲酸,其回收 率达90%以上。
1、超临界水处理聚乙烯(PE)和聚苯乙烯(PS)
废塑料在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占4-8%,其中PE占废塑料的48%。
PE的分解温度400℃以上,主要产物为固、液、气。
传统热降解: 温度较低以固态产物(石蜡状)为主 温度较高以气态产物(C1-C4)为主 液态产物含量低 超临界水处理,以低碳链烃类(C5-C25)为主,液体产物收率明 显增加,可用作化工原料、燃料等。 PE和水混合,400℃,1-3h可降解为烷烃与烯烃组成的油,降解基 本完全,产物油水分离容易,不含有害物质,对环境无害,废水可 循环使用。
5.1 以水为分散介质的聚合技术
水 水是化学溶剂中唯一没有毒性的液体介质,以水作溶 剂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实现以水为介质的工业化生产是化学科技工作者的目 标。 α-不饱和单体(烯烃)的水中聚合反应(乳液聚合) 属自由基聚合反应,解决工程放热问题。 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 在反应过程和产品使用过程中均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 危害。
第五章 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合成化学
高分子化学
四大塑料“四烯”
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
合成纤维“六纶”
涤纶、 锦纶、腈纶、丙纶、维纶、氯纶
合成橡胶“四胶”
顺丁橡胶、丁苯橡胶、乙丙橡胶、异戊橡胶
O etc N O H N H N etc O
尼龙
聚苯乙烯
我被高分子 包围了呀!
有机玻璃
聚氯乙烯
5.2.5 电化学聚合 离子液体在电化学聚合中的应用较早,1978年Osteryoung 等通过电化学方法在bupy/AlCl4离子液中实现了苯聚合成聚对苯 (PPP)的反应。 后续对上述聚合又进行了不同离子液中的研究。通过研究对 比传统采用浓硫酸等溶剂表明离子液具有如下优点: 无毒、无害、无腐蚀性;得到的PPP膜电化学活性好;且聚 合物速率较快。 此外,吡咯也可在[bmim]PF6、[emim]CF3SO3等离子液中 发生电化学聚合成聚吡咯膜。离子液既作电解质,又作聚吡咯的 生长自由基,大大改善聚吡咯膜的结构,提高电化学活性。 离子液的出现为导电高分子的合成、材料的组装提供了一个 新的研究途径。
引发剂的浓度应控制适当:过高,使相对分子量降低。
5.1.2 水相聚合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4、分散介质 α-不饱和单体在水相中聚合对水有严格的要求: A、应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因水中离子(特别是Ca、 Mg、Fe、Pb等离子)会严重影响聚合物溶液的稳定 性,对聚合过程起阻聚作用。电导值小于10mS/cm。
概述 高分子绿色合成要求 反应原料应选择自然界含量丰富的物质,且对 环境无害,避免使用稀缺资源,最好以农副产 品为原料。 聚合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实现无毒化。 聚合过程使用新技术。 采用高效无毒化的催化剂(如酶催化聚合), 提高催化效率,缩短聚合时间,降低反应能量 聚合过程中没有副产物的生成,至少没有有毒 副产物的生成。
为使乳液聚合物具有所需性能,常采用多种单体共聚的方法。
5.1.2 水相聚合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2、乳化剂 乳化剂在乳液聚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A、乳化剂将单体分散成细小的单体珠滴并吸附其表面, 使其稳定悬浮于水中成为储存单体的“仓库”。 B、在水中形成含单体的增溶胶束,是形成乳胶粒的重要 来源。 C、吸附在乳胶粒表面形成稳定的乳液,使其在聚合、存 放、运输和应用过程中不会凝结破乳。 D、乳化剂还直接影响乳液聚合反应速率。 总之,乳化剂种类和浓度对乳胶粒的颗粒大小和数目、聚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聚合反应速率及乳液稳定性都有明显影响。
又称乳胶粒生成阶段。引发剂生成的自由基有三个去向: 扩散到胶束中;在水相中引发自由单体聚合;扩散到单体珠滴中。成被单体溶胀的聚合物颗粒(乳胶粒),称为胶束的成核过程。 乳化剂浓度越大,胶束量越多,乳胶粒越多,聚合反应越快 单体在乳胶粒、水相和单体珠滴之间存在动态平衡。乳胶粒 中单体随着聚合反应不断由单体珠滴扩散补充。
3、乳胶粒长大阶段(阶段Ⅱ)
又称乳胶粒长大阶段。系统内所有胶束消失,全部转变为乳胶 粒,并且乳胶粒数量数目不再增加而保持定值。 乳胶粒中聚合使乳胶粒不断长大,单体不断消耗减少,单体 不断从单体珠滴经水相扩散入乳胶粒中,直至单体珠滴消失。 在阶段Ⅱ中,乳化剂以三种状态存在,并保持动态平衡。
4、聚合反应完成阶段(阶段Ⅲ)
超临界甲醇中降解,280℃,8MPa,30min全部降解,解聚 产物纯度高,易分离。其中固相产物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 可作为生产原料,液相甲醇和乙二醇蒸馏分离,乙二醇100%回收, 甲醇循环使用。 反应无催化剂、无腐蚀性,对环境无污染,易于工业化。
5.4 低残存VOC的水性聚氨酯合成技术
水性聚氨酯树脂 将聚氨酯分散在水中形成的均匀乳液,具有不燃、气味 小、不污染、节能、操作方便等优点 水性聚氨酯树脂特点:
5.1.1 以水为介质聚合的特点
乳液聚合的优点 解决了热交换工程问题。 实现了高相对分子质量和高聚合反应速率的统 一。 代表了聚合反应过程的发展方向。 聚合物产品可直接应用。
5.1.1 以水为介质聚合的特点
乳液聚合的缺点 当需从乳液中得到固体聚合物时,要经过凝聚、 洗涤、脱水、干燥等一系列后处理工序,增加 了成本。 反应中使用的乳化剂难以除尽,会影响最终产 品的电性能、透明度、耐水性及表面光泽。 反应器的有效利用空间小,设备利用率较低。
5.1.2 水相聚合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1、单体
乙烯基单体
乳 液 聚 合 常 用 单 体
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氯乙烯、偏二氯乙 烯等。
共轭二烯烃单体
丁二烯、异戊二烯、2,3-二甲基丁二烯、1,3-戊二 烯、氯丁二烯等。
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系单体
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 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胺、丙烯腈、丙烯醛等。
5.2.3 缩聚和加聚 肼和四羧酸双酐或二酰基氯缩聚在离子液中反应,无 须外加催化剂,分别得到聚酰亚胺和聚亚胺。且得到的聚 合物分子量非常高。
5.2.4 配位聚合 配位聚合反应大多在Ziegler-Natta催化剂作用及高温高压下 实现的。 Pinheiro等以二亚胺镍为催化剂,在[bmim]AlCl4离子液体 中,在较温和条件下(105Pa,-10~10℃)实现了乙烯的聚合。 Mastrorilli等以Rh(Ⅰ)为催化剂,分别研究了苯基乙炔在 不同离子液中的聚合。 结果表明:在两种离子液中的配位聚合反应产率都非常高, 且聚合物分子量高,催化剂活性未明显降低,可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