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护常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救护常识

一、怎样做胸外心脏按压术

胸外心脏按压就好象“人工心跳”,暂时帮助心脏进行工作,将血液压出去,流回来,使血液仍能继续循环。

由于心脏按压的部位在胸部,此时又必须同时做人工呼吸,而俯卧压背、仰卧压胸、仰卧牵臂式人工呼吸法就不易实施,只能作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可以十分协调地进行,一人作心脏按压,另一人作口对口吹气。为了使操作顺利,病人要躺卧在木板或平整的地面上,以便救护人按压时背面有硬物支撑。

具体方法是让病人仰卧,抢救者站或跪在一侧,用一手的掌根贴在病人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处,另一手叠在这只手背上,两臂肘关节伸直,靠上身重量作快速按压,使胸骨下陷约3-4厘米,心脏间接受到压迫,然后放松,有节奏地一压一松,每分钟约60-70次。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常同时进行,一般每吹一口气,作4-5次心脏按压。如果现场抢救时,只有一人操作,则可以先吹两口气,然后作10次心脏按压,按比例反复进行。

如病人出现面色转红,瞳孔缩小,可触及脉搏或测到血压,说明心跳已经恢复。反之,身体冰冷、关节强硬、肌肉变硬、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则病人已真正死亡。

二、怎样做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

1.口对口或(鼻)吹气法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

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

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2.俯卧压背法

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气体交痪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将要提到的几种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抢救触电。溺水时,现场还多用此法。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

操作方法:

(1)伤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贴地,腹部可微微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

(2)救护人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地于伤病人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七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微弯。

(3)救护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病人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

(4)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

3.仰卧压胸法

此法便于观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气体交换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点是,伤员的舌头由于仰卧而后坠,阻碍空气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时要将舌头按出。这种姿势,对于淹溺及胸部创伤、肋骨骨折伤员不宜使用。

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垫,使胸部凸起。

(2)救护人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两旁,把双手分别放于乳房下面(相当于第六七对肋骨处),大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

(3)向下稍向前压,其方向、力量、操作要领与俯卧压背法相同。

三、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在现场急救中主要使用橡皮止血带和布性止血带。

橡皮止血带是一种特制的橡皮管,在现场可使用橡皮条、自行车内胎等替代。使用时要把止血带放在肢体适当的部位,如上肢要放在上臂中上1/3处;下肢放在大腿的中下1/3处。先在上止血带的部位垫一层软布,如毛巾、口罩等以保护皮肤。救助者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止血带的头端,右手将橡皮管拉紧绕肢体一圈后压住头端,再绕肢体一圈后将右手持的尾端放人左手食指中指之间,由食指中指夹持尾端从两圈止血带下拉出一半,使之成为一个活结。如果需要松止血带时,只要将尾端拉出即可。

布性止血带是用绷带或布条制成的止血带。现场急救时可用毛巾、衣物撕成布条代替绷带。将布带缠绕肢体一圈后打结,圈内插入一小木棍绞紧,边绞边看出血情况,动脉出血刚刚止住即为松紧适度。然后将小木棍用布条固定。

止血带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但使用原则较复杂。只有准确地掌握这些原则使用得当,才能起到挽救生命和肢体的作用,否则将导致截肢致残。

1.上止血带前,应先将伤肢抬高,促使其中静脉血液流回体内,从而减少血液丢失。

2.上止血带的位置应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尽量靠近出血部位。但在上臂中段禁止使用止血带,因为该处有桡神经从肱骨表面通过,止血带的压迫可造成桡神经损伤,进而使前臂以下的功能日后难以恢复。

3.止血带不能直接绑在肢体上,准备上止血带的部位应先垫一层敷料、毛巾等柔软的布垫,用以保护皮肤。

4.用毛巾、大手帕等现场制作的布性止血带时,应先将其叠成长条状,宽约5厘米,以

便受力均匀。严禁使用电线、铁丝、细绳等过细而且无弹性物品充作止血带,因为这些物品不仅止血效果不理想而且还损伤皮肤,为日后的治疗和康复带来麻烦。

5.绑止血带时其松紧度以刚压住动脉出血为宜。上带过紧易造成止血带处的皮肤、神经、血管和肌肉的损伤,甚至引起肢体远端的坏死,不利于今后伤肢的功能恢复;上带过松只压住静脉未压住动脉,血液只出不进,不仅达不到止血目的反而加重出血。上带成功的标准是,远端动脉性出血停止、动脉搏动消失、肢端变白。

6.上止血带的伤员要有明显标志,并在止血带附近或皮肤上明确写上上带时间。为防止伤肢缺血坏死,每隔40~60分钟放松止血带l~2分钟,松带时动作要缓慢,同时需要指压伤口以减少出血。如果伤员全身状况差,伤口大,出血量多,可适当延长放松止血带的时间间隔。但是止血带使用的总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否则远端肢体难以存活。若已超过9小时伤员仍在运往医院的途中,则此后不再定时放松止血带,因其远端肢体已无生存的可能。坏死的细胞会释放出钾离子、肌红蛋白和肽类等有毒物质。肢体此时如果松解,这些有毒物质将随静脉流入全身,产生中毒,可导致心跳骤停而突然死亡。与此道理相同,在地震灾区急救时,如果伤员的肢体被埋压的时间过长,因缺血缺氧已发生组织坏死,为防止毒素回流全身,应迅速将被压肢体用止血带结扎,再清除被压物体,然后送医院作近一步处理。

四、溺水者的紧急救护

溺水是由于大量的水灌入肺内,或冷水刺激引起喉痉挛,造成窒息或缺氧,若抢救不及时,4-6分钟内即可死亡。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急救,切不可急于送医院而失去宝贵的抢救时机。

一.当将溺水者救至岸上后,应迅速检查溺水者身体情况。由于溺水者多有严重的呼吸道阻塞,要立即清除口鼻内淤泥杂草、呕吐物,然后再控水处理。

二、迅速进行控水:所谓控水(倒水)处理,是利用头低、脚高的体位,将吸入水分控倒出来。最简便的方法是,救护人一腿跪地,另一腿出膝,将溺者的腹部放在膝盖上,使其头下垂,然后再按压其腹、背部。也可利用地面上的自然余坡,将头置于下坡处的位置,以及小木凳、大石头、倒扣的铁锅等作垫高物来控水均可。

三、对呼吸已停止的溺水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方法是:将溺水者仰卧位放置,抢救者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孔,一手掰开溺水者的嘴,深吸一口气,迅速口对口吹气,反复进行,直到恢复呼吸。人工呼吸频率每分钟16-20次。

四、如呼吸心跳均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急救者将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中段进行心脏按压,下压要慢,放松时要快,每分钟80-100次,与人工呼吸互相协调操作,与人工呼吸操作之比为5:1,如一人施行,则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是15:2。

溺水者经现场急救处理,在呼吸心跳恢复后,立即送往附近医院。

在送医院途中,仍需不停地对溺水者作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以便于医生抢救。

五、遭遇触电如何急救

1、立即切断电源,或用不导电物体如干燥的木棍、竹棒或干布等物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

2、当伤员脱离电源后,应立即检查伤员全身情况,特别是呼吸和心跳,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就地抢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