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公告第1857号――关于重组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灭活疫苗(细胞

农业部公告第1857号――关于重组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灭活疫苗(细胞

农业部公告第1857号――关于重组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灭活疫苗(细胞源,Re-6株)制造及检验试行规程、质量标准、

说明书和内包装标签的公告

【法规类别】兽医兽药

【发文字号】农业部公告第1857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2.11.22

【实施日期】2012.11.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农业部公告

(第1857号)

根据《

1 / 1

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

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 至今由禽鸟传人的禽流感有三种:甲型H5N1、甲型H7N7及甲型H9N2。禽流感主要通过横向传播,即通过易感禽类与感染禽类的直接接触或与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而传播,如被污染的饮水、飞沫、饲料及其他被污染的蛋筐、蛋盘、运输工具等。被病毒污染的羽毛和粪便是重要的传染物,因为病毒含量高而且存活时间长,应特别注意。该病能否垂直传播,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但从自然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鸡蛋蛋黄、蛋清及蛋壳中均能分离到病毒,所以感染鸡群的蛋不能用作孵化,不经消毒处理的不能运至非疫区。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传播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以及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在感染水禽的粪便中含有高浓度的病毒,并通过污染的水源泉由粪便-口途径传播流感病毒。目前还没有发现人感染的隐性带毒者,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人类对禽流感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研究结果表明,禽流感病毒中缺乏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除非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否则它很难侵犯人类,导致人与人间传播。人禽流感的发生,目前只可能是因接触的病禽而感染。人感染病毒的几率很小。

一般认为任何年龄均具有易感性,但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单纯型流感 仅有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变化,黏膜可见充血、水肿及淋巴细胞浸润。纤维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 肺炎型流感 肺脏是暗红样水肿。气管、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黏膜充血,其纤毛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膜下层灶性出血、水肿和白细胞浸润,肺泡中有纤维蛋白渗出液,含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肺中叶肺泡有出血,肺泡内可有透明膜,肺组织易分离出流感病毒。 严重并发症型流感 主要病理改变为肺实变。由于肺间质水肿、间质负压减小,增加小气道陷闭倾向,导致肺不张;肺泡膜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亦陷隐闭;加之肺充血,使肺容量减小和肺顺应性下降,导致急性呼吸急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2018人感染H7N9禽流感6种知识考试答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版)》等6种重点知识考试参考答案 1.患者体温基本正常、临床症状好转时,病原学检测间隔(c ),连续两次阴性,可根据相应规定解除隔离措施。 A.1-2 天 B.3-4天 C.2-4天 D.4-5天 2.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实验室检查正确的是:d A.血生化中有肌酸激酶升高 B.对患者呼吸道标本采用PCR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 C.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出H7N9禽流感病毒 D.以上均对 3.重症病例病毒核酸阳性可持续(A )周以上 A.3 B.6 C.9 D.12 4.下列哪项不是寨卡的临床特征D A.发热 B.皮疹 C.关节痛 D.角膜炎 5.人感染H7N9禽流感易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不包括(A ) A.年龄≥45岁 B.合并严重基础病或特殊临床情况 C.发病后持续高热(T≥39度) D.淋巴细胞计数持续降低 6.以下不属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次要标准的是(D ) A.呼吸频率≥30次/分 B.氧合指数≥250mmHg C.多肺叶浸润 D.血尿素氮≥7.14mmol/L 7.以下不能对寨卡病毒灭活的是( C) A.70%乙醇 B.1%次氯酸钠 C.红外线照射 D.过氧乙酸 8.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错误的是(C ) A.病毒分离应采集发病一周内患者血清标本,用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B.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符合其流行病学史 C.疑似病例应及时采集标本,并送至所在医院检验科进行病原学检测 D.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9.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戴(D ) A.一次性口罩 B.纱布口罩 C.特效抗病毒口罩 D.医用防护口罩 10.埃博拉病毒60℃灭活病毒需要(D ) A.5分钟 B.15分钟 C.30分钟 D.1小时 11.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并落实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的防护用品,确保诊疗区域的工作环境达到(D )的需求 A.消灭一切可能性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救治患者 D.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医务人员安全救治患者 12.根据WHO通报的MERS疫情,结合文献报道,对(A )进行修订。 A.《中东呼吸综合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4版)》 B.《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C.《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D.《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13.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在使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A A.留取呼吸道标本 B.做药物过敏实验 C.查验血型 D.量体温 14.截至2016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A )传播的证据 A.寨卡病毒 B.鼠疫 C.霍乱 D.疟疾 15.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A ) A.肺炎 B.腹泻 C.出血 D.呕吐

目前,用于禽流感强制免疫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

目前,用于禽流感强制免疫的疫苗主要有三种: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Re-4株)、禽流感H5-H9二价灭活疫苗。不论是活疫苗还是灭活苗,影响禽流感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实践中应对疫苗种类的选择、防疫程序的制订、接种途径、操作方法给予充分的重视,才能尽量减少免疫失败或不良反应。 1、禽流感疫苗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一般在制订禽流感免疫程序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①当地禽流感疫病的流行情况;②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③免疫间隔时间;④鸡的免疫应答能力;疫苗的种类;免疫接种的方法;⑤免疫对鸡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等。 鸡禽流感疫苗首免日龄在12~15d,如果日龄太小,鸡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会造成免疫系统损伤,影响免疫效果。另一方面,母源抗体高滴度时,免疫不仅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应有的免疫应答,抗体反而会被中和,结果免疫失败。最好通过实验室检测禽流感母源抗体水平来确定首免日龄。说明书中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免疫保护期为4个月,这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SPF鸡检测得出的数据,而实际生产中影响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如饲养管理、营养水平、日龄大小、健康状况等,导致疫苗的保护期长短不一。所以,不能机械地照搬说明书中的保护期来推测免疫时间,有条件的,应根据HI抗体检测结果来指导何时免疫。 1.2了解禽流感疫苗要选择合适的疫苗对鸡群免疫接种,由于禽流感病毒血清型众多,不同亚型之间不能完全保护。在生产实践中应针对当前和本地流行的疫情来选择血清型、病毒株相同的疫苗。如果疫苗毒株的抗原性与感染病原的差异较大,很难取得良好的防疫效果。疫苗要妥善保存,禽流感疫苗是生物制品,对温度要求很严格,切忌随便存放,否则对疫苗有直接影响。灭活疫苗要保存在低温、干燥、阴暗的地方,适宜温度为2~8℃,活疫苗为冻干苗,则在冰箱冷冻室-15℃以下保存,切忌反复冻融。 有些养殖户将禽流感疫苗随意丢放,甚至被太阳暴晒,这样会使疫苗效价下降,有的还可能失效。 疫苗使用前例行检查,仔细核对禽流感疫苗抗原亚型、毒株、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失效期,有出现包装破损、活疫苗瓶非真空、油苗破乳分层、颜色改变等现象的疫苗,严禁使用。疫苗的用量不能随便降低或超剂量使用,剂量太低,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剂量过大,可能产生免疫麻痹或副反应。稀释液的选择与用量要掌握好,注射、点眼、滴鼻免疫接种时,可选用蒸馏水、生理盐水。饮水免疫时,最好用凉开水,其次是干净新鲜的深井水,不能用含消毒药物的水。稀释的浓度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制,浓度不准确,免疫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灭活苗使用前应预温在25℃左右,预温可使油乳剂苗粘度降低、稀薄、易注射、吸收好,否则注射的局部易出现游离肿块。 1.3其他参加免疫操作的人员必须经验丰富,能熟练掌握疫苗的配制、免疫操作方法,确保每只鸡有 足够的疫苗用量,同时疫苗较快地用完。禽流感疫苗注射前,应核对连续注射器刻度容量和实际容量之间的误差,以免与实际注射量偏差太大,对注射器可能出现的故障能及时维修。注射活疫苗用的针头为7号,油苗用9号针头,针头太细,注射时费力,注射器也容易损坏;针头太粗,注射后疫苗会从针孔溢出。同一鸡舍的鸡群,每注射1000羽至少换针头一枚,针头使用前严格消毒,防止疫情传播。鸡群健康是禽流感免疫的基础,只有健康的鸡群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鸡群不健康时接种会造成免疫失败。 2、免疫操作 2.1滴入免疫法滴入免疫法是指滴鼻、点眼、经上呼吸道或眼结膜进行免疫的一种方法。500头份的疫苗用25ml稀释液稀释,把鸡头颈提起,呈水平位置,用手堵住一侧鼻孔,然后将疫苗滴入眼、鼻各一滴,待疫苗吸入和在眼内扩散后才可将鸡轻轻放回,谨防漏滴、重

禽流感的预防知识讲座

魏官庄小学 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病毒知识讲座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一、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易感人群。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现有确诊病例均为成人。 (四)高危人群。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二、临床表现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三、H7N9的症状和预防

1. 病情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有高热(38度以上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敷,乙醇擦浴,降温毯等。儿童禁用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 2. 对鸡肉等彻底煮熟,不要吃半生不熟鸡蛋。 3.尽量不接触活禽鸟和猪等。 4. 病毒在100℃中一分钟可被消灭。 5. 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自身的身体的免疫力 6. 要勤开窗,不要因为害怕pm2.5而把窗户紧闭,导致空气不流通。 7. 避免去人多的地方,现在病毒虽还没有变异到人传人,但年老体弱和幼儿抵抗力差,还是要注意的好。 8. 在家的时候,采用熏醋的方法在家庭中用于预防不耐酸的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等所引起的感冒有一定效果。 9. 春夏转换季节,一定要注意保暖,千万不要觉得,天气变暖了,就可以少穿衣服,不要着凉了。 10. 早睡早起,生活要规律,不要再暴饮暴食,多吃蔬果,不抽烟,少喝酒,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禽流感对畜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已成为各国公共卫生关注的人畜共患病。本文从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分子学特性,跨越种属的传播机制以及各基因组份与致病性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简述。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传播机制;致病机制 1前言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1)抗原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可划分为A、B、C型。其中A型流感病毒感染范围最广、危害最大,常以流行性的形式出现,并能引起世界性人流感的大流行。A型流感病毒也可以从各种动物体中分离到,例如人、猪、马、海洋哺乳动物、猫、狗和鸟类等[1]。根据对鸡致病性的不同,AIV可以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LPAI)。高致病性AIV由于其传染性极强,可引起家禽全身性感染,造成多个组织器官严重病理损伤,致死率达100%,其感染禽类达88种,主要是鸡、鸭、鹅,除此之外,还可感染猪、猫、狗、老虎等哺乳动物和人类,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对各国的公共卫生构成严重的危害[2]。近年来不断增加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直接感染人、致人死亡的事件不断增加。本文对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提高人们对公共卫生学意义上禽流感防控紧迫性的认识。 2AIV生物学特征 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是一种呈球形或杆状、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分为8个节段,编码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神经酰胺酶(neuraminidase, NA),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M1和离子通道M2,非结构(nonstructrual,NS)蛋白NS1和NS2,核蛋白(nucleo protein,NP)以及三个聚合酶PB1、PB2(polymerase basic1, 2)和PA(polymerase acidic)以及新发现的与有道细胞凋亡有关的PB1-F2蛋白[3]等10种蛋白。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被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AIV 属于甲型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主要抗原表位位于跨膜糖蛋白HA和NA,根据这些糖蛋白抗原性的差异,甲型流感病毒可分为16个H亚型(H1- H16)和9个N

《解谜禽流感》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解谜禽流感》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解谜禽流感》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解谜禽流感》初中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①2016年在墨西哥暴发的H7N3型禽流感,是北美有记载以来在禽类中暴发的最大疫情,共有2000万只鸟禽被扑杀。此次暴发还导致两人感染,但他们并未发生发热和肺部症状,仅出现了结膜炎症。 ②自2002年起,科学家陆续发现人感染H7型禽流感病毒的病例。在过去10年里,人感染H7型禽流感病毒共有100多例确诊或疑似感染病例。感染人数最多的一次发生在荷兰,共有80多人感染H7N7型禽流感病毒,1人死亡,同时还导致3000多万只鸟禽死亡。 ③禽流感病毒究竟是什么? ④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和9个N亚型。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人感染的禽流感病毒是H7N9。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⑤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⑥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膜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血细胞凝集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 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依据流感病毒

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对鸡和鸭的免疫效果观察

中国兽医杂志一2019年(第55卷)第2期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重组禽流感病毒(H 5+H 7)二价灭活疫苗对鸡和鸭的免疫效果观察 冯肖肖1,吴赟竑1,吴雪军1,华炯钢2,张一存2,张一璐1,何一杰1,徐一辉1(1.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杭州311199;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杭州311199)一一摘要:H7N9流感变异毒株的出现给我国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疫情风险三为了解和评估新型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Re-8株+H7N9H7-Re1株)的免疫效果和抗体消长规律,我们开展了鸡二鸭现场免疫试验三监测结果表明,该疫苗对蛋鸡和蛋鸭都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H5和H7亚型免疫抗体水平在免疫后2周均能达到100%的免疫合格率三对雏鸡也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免疫一次时H5和H7亚型抗体合格率分别在一免后3周和2周达到70%以上,并维持到一免后13周;进行二次免疫后,H5和H7亚型抗体合格率在二免后1周都达到100%三对雏鸭的免疫效果相对较差,一次免疫的H5亚型抗体水平不能达到70%的免疫合格标准,二免后1周H5和H7亚型抗体合格率均能达到80%以上,必须加强免疫一次才能达到满意的免疫效果三 关键词:H7N9流感病毒;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灭活苗;免疫效果 中图分类号:S852.4一一一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一一一文章编号:05296005(2019)02000807一一Immune Effects of the Inactivated H5and H7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irus Vaccine (H5N1Re-8and H7N9Re-1)Applied in Chickens and Ducks FENG Xiao-xiao 1,WU Yun-hong 1,WU Xue-jun 1,HUA Jiong-gang 2,ZHANG Cun 2,ZHANG Lu 1,HE Jie 1,XU Hui 1 (1.Zhejiang Center of Animal Disease Control,Hangzhou 311199,China ;2.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cience,Hangzhou 311199,China)Abstract :The new mutants of H7N9avian influenza viruses have caused devastating poultry diseases and severe economic dam-age scince 2017.Here,we evaluated the immune effect of the inactivated H5and H7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accine (H5N1Re-8and H7N9Re-1)in chickens and ducks.According to the immune procedure made b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chickens and ducks were immunized with H5N1Re-8and H7N9Re-1vaccine and the hemagglutinin-inhibition (HI)antibody was detected on a weekly basis.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5N1Re-8and H7N9Re-1vaccine induced strong immune re-sponse in egg-laying poultry,and 100%of participants in groups had high protective antibody levels in two weeks post one-time vac-cination.For the first immunization in chickls,the H5and H7antibodies could reached 70%protective threshold in three and two weeks post one-time vaccination,respectively.Then,chicks inoculated for the second immunization had the 100%of H5and H7 protective antibody levels in one week post two-time immunization.The H5antibody level of ducklings vaccinated one time was bel-low the 70%protective threshold,while the H5and H7antibody level of ducklings was above 80%in one week post two-time vacci-nation.Thus ducklings need two-time vaccination to get good immune response. Key words :H7N9avian influenza virus ;inactivated H5and H7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irus vaccine ;Immune effects.Corresponding author :XU hui 收稿日期:20180223基金项目:浙江省 三农六方 科技协作项目(CTZB-F16-0728AWZ-SNY1-39)作者简介:冯肖肖(1984),女,兽医师,博士,从事动物监测工作,E-mail:fengxiaoxiao5713@https://www.360docs.net/doc/a918322383.html, 通讯作者:徐辉,E-mail:xuhui888@https://www.360docs.net/doc/a918322383.html, 一一2013年2月开始我国上海二安徽二浙江等省市相继出现了人感染H7N9流感的病例,并迅速传播 至其他省份,流行呈散发趋势[1-5]三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国已有人感染H7N9确诊病例1457例,死亡571例,死亡率为39.19%三H7N9亚型流感病毒 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其基因组为8个 节段的负链单股RNA 病毒,在病毒增殖中极易发生 变异[3-4]三2013年以来发现的H7N9流感病毒对禽类表现为低致病性,感染禽类后并无明显临床症8

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研究及应用

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研究及应用H5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HPAIV)通常可导致感染家禽全部死亡,引起疫情的暴发。2003年以来,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了H5亚型AI疫情。 同时,H5和H7亚型AIV均能导致人发病和死亡,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疫苗免疫是适合我国国情的AI最有效防控措施之一。 2014年以来,我国家禽中分离的H5亚型AIV主要属于2.3.4.4分支,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研制的H5N1亚型Re-8株系列灭活疫苗,已在家禽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7年初,我国人H7N9流感疫情增多,家禽中出现H7N9亚型HPAI疫情,迫切需要能够同时预防H5和H7亚型AI的禽AI疫苗。 本研究首先对H7N9 H7-Re1疫苗株的病毒含量、毒力、免疫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显示,该疫苗种毒生物安全度高、特异性强、免疫原性好且能在鸡胚中高效稳定增殖,是用于H7亚型HPAI防控的理想疫苗种毒。 其次,以H5N1 Re-8株和H7N9 H7-Re1株疫苗种毒为基础,研制出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H5N1 Re-8株+H7N9 H7-Re1株)(以下简称H5+H7二价灭活疫苗),进行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估。将H5N1 Re-8株和H7N9 H7-Re1株鸡胚尿囊液分别2倍浓缩,使用甲醛灭活后,按照本研究确定的1:1.5抗原比例乳化制备成H5+H7二价灭活疫苗。 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大剂量、单剂量和单剂量重复接种的SPF鸡在接种后14日内,无任何不良反应。该疫苗最小免疫剂量为0.1mL,免疫后3w H5和H7亚型HI抗体平均滴度均在6log2以上;肌肉与颈部皮下途径免疫SPF鸡,效力无明显差异,均可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高峰期(首免后4w)抗体水平即可达

禽流感病毒中和实验整理

禽流感病毒中和实验及其他方法 (一)实验材料 1、中和反应实验材料 (1)病毒: )的滴定。 一般为鸡胚尿囊病毒液,进行中和实验前,需要进行病毒滴度(TCID 50 (2)血清样品 包括待检血清和阳性以及阴性对照血清。人血清实验前需要56℃ 30分钟灭活,动物血清需RDE处理。-20℃储存,避免多次反复冻融。 (3)MDCK细胞和细胞培养试剂 1)MDCK细胞(狗肾上皮细胞) 2)MDCK细胞培养液:DMEM+5%牛血清+抗生素,过滤除菌 500毫升 DMEM(修饰的Eagles培养基) 5.5毫升 100×抗生素(100单位/毫升青霉素+100微克/毫升链霉素) 5.5毫升 100×L-Glutamine(2毫摩尔) 25.5毫升 56℃、30分钟加热灭活的牛血清 3)胰酶 / EDTA (4)其它

1)平底96孔微量培养板 2)病毒稀释液:DMEM+1%牛血清白蛋白+抗生素,即配即用。 429毫升 DMEM 66毫升 7.5%牛血清白蛋白(BSA) 5毫升 100×抗生素 3)TPCK-胰酶(使用浓度为2微克/毫升) 4)固定液:80%的丙酮,即配即用,4℃保存 400毫升丙酮 100毫升 PBS,PH 7.2 2、ELISA实验材料 (1)抗体1:鼠抗流感病毒甲型核蛋白克隆抗体 (2)抗体2: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 (3)洗涤液:PBS+0.05%TWEEN-20 4升 PBS,PH 7.2 2毫升 TWEEN-20 (4)封闭液:PBS+1%牛血清白蛋白+0.05%TWEEN-20 867毫升PBS,PH 7.2 132毫升牛血清白蛋白 1毫升TWEEN-20

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哪类传染病之一?发生流行时,应按照哪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要求严格管理:(B ) A、属于甲类,按甲类管理 B、属于乙类,按甲类管理 C、属于乙类,按乙类管理 D、属于丙类,按乙类管理 2、下列哪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较重:(A ) A、H5N1 B、H9N2 C、H7N7 D、H1N1 3、下列哪项是人类禽流感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A ) A、肺炎 B、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肺出血 D、Reye综合征 4、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分为几个型别:(C ) A、只有1型 B、分为甲、乙两型 C、分为甲、乙、丙三型 D、若干型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血象淋巴细胞改变的特点是:(B ) A、淋巴细胞升高 B、淋巴细胞降低 C、淋巴细胞正常 D、异型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6、与人流感病毒相比,下面哪项不是一禽流感病毒的特点:(D ) A、对环境抵抗力较强 B、在自然界抗原性较稳定 C、毒株呈多样性 D、变异速度快 7、下列哪种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不是以往人间流行的流感病毒。(D ) A、H1N1 B、H2N2 C、H3N2

D、H5N 1 8、下列哪项不属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途径:(A ) A、经血液传播 B、直接密切接触传播 C、空气飞沫传播 D、粪一饮水一口传播 9、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史中下列哪项最重要:( B ) A、病前1周曾接触过禽类 B、病前1周曾有到过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的历史,有与禽类等动物的接触史 C、病前I周曾接触过感冒病人 D、病前1周曾吃过鸡 10、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季节多为:(B ) A、四季散发,无季节性 B、四季散发,冬春季多见 C、四季散发,夏季多见 D、有严格的季节性,只见于冬春季 11、下列哪种药物属于口服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 D ) A、金刚烷胺 B、金刚乙胺 C、利巴韦林 D、奥司他韦 12、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抗病毒治疗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D ) A、发病48小时内应用 B、抗病毒药可减轻病情 C、抗病毒药可缩短病程 D、对有合并症者疗效较好,尤其是全身性感染者 1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检疫期为:(A ) A、7天 B、14天 C、21天 D、28天 14、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处理为:(D ) A、严密隔离至21天 B、一般隔离至21天 C、注射疫苗 D、可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 15、一例来自越南禽流感疫区的患者出现发热、头痛等流感样症状,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检测呈流感病毒核酸阳性,临床诊断应考虑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下列哪一类:( B )

H7N9禽流感 (2)

1.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正确的是 C 2.体外试验表明,()和干扰素-α联合治疗,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具有一定抗病毒作用C 3.埃博拉病毒60℃灭活病毒需要D 4.以下不能对寨卡病毒灭活的是C 5.以下不能确诊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是D 6.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胸部影像常呈双肺多发()及肺实变影像B 7.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错误的是C 8.寨卡病毒病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基酚,成人用法为C 9.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为线性非节段A 10.以下关于黄热病有误的是D 11.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属于()病毒科D 12.以下关于禽流感病毒的叙述有误的是D 13.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错误的是C 14.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错误的是E 15.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正确的是D 16.以下关于黄热病流行病学有误的是B 17.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错误的是C 18.以下关于黄热病有误的是A 19.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学检查内容为血清中分离A 20.人感染H7N9禽流感易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不包括A 21.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药物首选B 22.以下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有误的是C 23.发病前21天内有在埃博拉传播活跃地区居住或旅行史,并且体温()者,属于埃博拉出血 热留观病例D 24.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C

25.以下关于黄热病毒有误的是A 26.以下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是C 27.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对象不包括A 28.医疗机构针对埃博拉出血热应采取的防控措施为D 29.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病房地面()使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湿式清扫、消毒A 30.收治疑似、临床诊断或确诊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的病区(房)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的防 护应当遵循()原则B 31.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血常规有误的是C 32.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错误的是C 33.中东呼吸综合征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为A 34.黄热病可引起广泛组织病变,其中()病理变化具有诊断特异性B 35.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戴C 36.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实验室检查有误的是D 37.黄热病毒损害的主要靶器官B 38.寨卡病毒病的病毒核酸检测采用()检测A 39.埃博拉出血热的发病主要集中在D 40.对可疑H7N9病例要及时规范采集呼吸道标本进行病原学及相关检测,尽可能采集B 41.对疑似或确诊的H7N9病例以及流感流行季节出现发热伴呼吸道症状、具备重症危险因素 的患者,要在发病()内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A 4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半数以上病例出现C 43.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染的叙述有误的是B 44.医护人员参与救治中东呼吸综合征临床诊断病例时应采取A 45.以下关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有误的是C 46.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史不包括A 47.以下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错误的是C 48.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疑似病例为具有流行病学史、发热等临床表现且D

禽流感基础知识

禽流感基础知识 1、什么是禽流感? 答:禽流感主要是指禽类动物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疾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疾病。 2、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 答: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理论上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多达144种不同的流感病毒。目前已经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135种。而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但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此次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等地区发现的相关病例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属于禽流感病毒。 3、人感染禽流感后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什么?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答:人感染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可见眼结膜炎。大多数患者病程短、恢复快、愈后良好且不留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不及时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 目前确诊的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死亡。 目前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还很有限,该病毒感染能否引起轻型病例或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随着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积累,对该疾病的认识将会发生变化。 4、人禽流感病毒传染源是什么?本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的感染来源是否有不同? 答: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主要途径是接触病禽,即病禽的分泌物或排泄物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于人。 此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属于禽源流感病毒,既往国际上所发现的人感染H7亚型的流感病毒也多来自于禽类,但截至目前,确诊病例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 5、人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如何?

禽流感病毒的简要介绍

禽流感的介绍与防治 林泽宇201400111040化学 摘要: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 关键词:禽流感、传播途径、对人致病性 1.引言: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它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一般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并不容易使人类发病。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 2.研究历史: 连月来,以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为主要病原的禽流感疫情在亚洲多个国家先后暴发,其传播的范围和规模是空前的。尽管目前只在越南、泰国发现了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但这场成千上万只家禽病死或被宰杀的禽流感危机,无疑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禽流感病毒攻击人类在历史上已非首次。有据可查的禽流感病毒直接传染人的首个病例为1996年的1例结膜炎患者,Banks等对其病毒分离株(268/96)进行了DNA测序后发现,7个神经氨酸酶(NA)及内部基因与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血凝素(HA)基因的全部核苷酸序列也与1995年从爱尔兰火鸡身上分离出的H7N7病毒株有98.2%相同。 3.基本特征: 成分: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如H5N1、 H7N7等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不断引起人类发病,并且推测这一病毒可能通过基因重配或突变演变为能引起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因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即一旦发生疫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鸡;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以及实验室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 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凿证据,但出现了一些聚集性发生的病例。 (三)人群易感性 由于种属屏障的原因,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多不易感。但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抗体,无特异性抵抗力。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四)流行季节 多发生于冬春季,通常伴随着禽尤其是家禽中禽流感爆发,呈零星分布。 (五)流行强度 禽流感是禽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可发生大面积、跨区域流行。一般情况下,禽流感较难传染给人,但近几年禽流感特别是H5N1亚型禽流感传染给人的情况屡有发生,感染的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值得关注。人群的发病与人和动物接触的密切程度、流行的病毒亚型及其变异情况相关。 二、临床特征 (一)临床表现 1.潜伏期 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7d,通常为2~4d。 2.临床症状 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由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头痛、谵语、躁动等神经精神异常。

人感染H7N9禽流感治疗方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易感人群。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现有确诊病例均为成人。 (四)高危人群。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三、临床表现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一) 一般表现。

一 禽流感的易感动物有哪些

一禽流感的易感动物有哪些? 对某种传染病具有感染性的动物称为易感动物。 1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禽类如鸡、火鸡、鸭、鹅、及其他水禽等最为敏感且多为隐性感染; 2 其他禽类如雉鸡、鹧鸪、鸵鸟、孔雀、鹌鹑、鸽也较容易感染。 3 水禽与旱禽同场混养可造成交叉感染,病毒很容易在大规模饲养的鸡群或鸭群中 传播。 4 野生与养殖水禽可通过使用共同水体传播。 5 除了感染禽类,禽流感还可以感染猪。 二禽流感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给人类? 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径主要是接触感染。 1 禽流感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人体传染给人。

2 直接接触带有相当数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粪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经过眼结膜和破损皮肤引起感染。 3 禽肉煮熟煮透后,病毒可被杀死,如果未经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就可能进入人体。所以如果食用未经检疫或来自疫情暴发区的家禽,则不排除染病风险。 4 买活鸡回家时,如果是健康活鸡基本是安全的,但如果是病鸡就有危险。 少量染病的家禽能幸存下来,但它们至少在10天之内还会排泄含病毒的粪便。另外,鸡的翅膀有可能藏有禽流感病毒,所以,鸡翅膀扑打时可能会造成病毒释放。 三人与人之间会传播禽流感吗? 1 目前只发现经家禽传染给人的病例,还没有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染的案例。也就是说,人和人之间还没有证据证明是可以互相传染的。 2 不过,从理论上说,如果病毒变种,就可能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四个人如何预防禽流感?

由于没有相应疫苗,而春季又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 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 1 避免去暴发禽流感的地区。 2 发现禽流感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接触禽畜后切记要用洗手液及清水彻底 洗净双手。 3 对鸡肉等食物应彻底煮熟。 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场所。 5 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 6 保持室内清洁,使用可清洗的地垫,避免使用难以清理的地毯。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年第1版)5(1)

人感染H7N9 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7 年第 1 版) 国卫发明电〔2017〕3 号 人感染H7N9 禽流感是由甲型H7N9 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重症肺炎病例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甚至导致死亡。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我国部分省市人感染H7N9 禽流感病例呈散发分布,相互之间没有流行病学关联,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没有变化,分离到的病毒株遗传学特征和既往流行类似。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 单股负链RNA 。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 )和神经氨酸酶(N )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8 个H 亚型(H1?H18 )和11个N亚型(N1?N11 )。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属,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 、H7N9、H9N2、H7N7、H7N2、H7N3、H5N6、H10N8 等,近些年主要为H7N9 禽流感病毒。 H7N9禽流感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编码HA的基因来源于H7N3,编码NA的基因来源于H7N9 , 其6 个内部基因来自于两个不同源的H9N2 禽流感病毒。与H5N1 禽流感病毒不同,H7N9 禽流感病毒对禽类的致病力很弱,在禽类间易于传播且难以发现,增加了人感染的机会。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加热至65C 30分钟或100C 2分钟以上可灭活。对低温抵抗力较强, 在4C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为携带H7N9 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有数起家庭聚集性发病,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应警惕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感染。 (三)高危人群。在发病前10 天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中老年人。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人类上呼吸道组织和气管主要分布有唾液酸a2,6型受体(人流感病毒受体);人类肺组织分布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