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课件
合集下载
第5讲 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高考总复习 历史课件

答案:作品画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弋射图,下部 为收获图,画面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反映出中国传统社 会中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文明的某些鲜明特征。
[易错修正] 小农经济就是自然经济。
答案: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农业 生产为主、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 的基本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资 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其 与商品经济的联系不断加强。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 而言的,其生不以交换为目的,产生于原始社会。
备考建议 1.准确把握古代中国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特 征。 2.从民生发展与国家进步两个角度分析把握农工商 发展及政策。 3.关注新课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本专题知识的结合。
第 5 讲 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一 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一)发展脉络。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商周时期)石器锄耕→(春秋 战国开始)铁犁牛耕。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精耕细作的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 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 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和“海
禁”政策
2017·全国卷Ⅱ(选择)西汉重农抑商(农商矛盾) 2017·全国卷Ⅱ(非选择)清代矿业政策(农商矛盾)
命题分析 1.选择题集中在春秋战国、汉代、唐宋及明清时期, 非选择题一般出自唐宋或明清。 2.侧重考查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以及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突出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 解释等素养。 4.关注民生问题的试题有增加趋势,与新教材选择 性必修 2 相关主题切合度日益明显。
(4)主要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②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 ③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庄园经济。 (1)发展概况:东汉时期开始盛行。 (2)基本特点:吸纳流民、奴婢生产;规模相对较大; 自给自足性强。
[易错修正] 小农经济就是自然经济。
答案: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农业 生产为主、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 的基本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资 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其 与商品经济的联系不断加强。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 而言的,其生不以交换为目的,产生于原始社会。
备考建议 1.准确把握古代中国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阶段特 征。 2.从民生发展与国家进步两个角度分析把握农工商 发展及政策。 3.关注新课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本专题知识的结合。
第 5 讲 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一 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一)发展脉络。 (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商周时期)石器锄耕→(春秋 战国开始)铁犁牛耕。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精耕细作的含义: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 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 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和“海
禁”政策
2017·全国卷Ⅱ(选择)西汉重农抑商(农商矛盾) 2017·全国卷Ⅱ(非选择)清代矿业政策(农商矛盾)
命题分析 1.选择题集中在春秋战国、汉代、唐宋及明清时期, 非选择题一般出自唐宋或明清。 2.侧重考查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以及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3.突出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 解释等素养。 4.关注民生问题的试题有增加趋势,与新教材选择 性必修 2 相关主题切合度日益明显。
(4)主要影响。 ①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②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 ③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庄园经济。 (1)发展概况:东汉时期开始盛行。 (2)基本特点:吸纳流民、奴婢生产;规模相对较大; 自给自足性强。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1)

2.井田制下集体“耕”作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土地 国有制度,商时有文字记载, 西周时盛行。那时,道路和渠 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 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 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 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 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 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 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 田。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占主导 地位的一种土地制度,其实质 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 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铁犁牛耕
曲辕犁
(三)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 水车
都江堰----战 国时期秦国 蜀郡太守李 冰父子率众 修建的一座 大型水利工 程,是全世 界至今为止, 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 以无坝引水 为特征的宏 大水利工程。 2200多年来, 至今仍发挥 巨大效益。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司马迁《史记》
面对这种情况,请你 为统治者想想办法, 该如何解决呢? (3)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那当时的统治者又是如何做的呢?
统治者往往采取“均田”和“限田”(限制兼并)的 措施,但由于地主阶级是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封 建 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所以也就 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发展阶段 原始阶段 耕作技术的变化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发达地区) 农用动力的革命;传统耕作 方式形成(秦国“以牛田”)
农具的变化 石、骨、木
商周时期
石、骨、木 青铜农具(少)
铁制农具 (发达地区)
春秋战国
汉代 唐代
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 出现曲柄锄、大镰、 (西汉耦犁——东汉一牛挽犁) 镂车
专题一中国古代农业ppt课件

【答案】A
17
四、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及赋税制度
• 1.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
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春秋战国:社会转型
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私有制
18
•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原因:
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
各国的税制改革
(2)过程:
齐国的管仲改革(实际上承认)
28
“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 支……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 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 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 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材料反映了当时 A.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重 B.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C.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 D.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
4、劳动对象扩大(土地开垦)
5、土地政策的调整 6、赋税制度的改革
生产关系因素
7、政局的稳定
8、统治者的重视 9、经济文化交流
其他因素
10、自然环境的优越
35
• 江浙地区一直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唐宋时期有“东 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明朝中后期“乡民以种稻收 薄,故为他种以图利”,甚至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 棉”,还有一些地方因“为稻利薄,庶(甘蔗)利厚, 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该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10
三、古代农业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
1.概念: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了 满足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的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产生过程:
(商周)集体耕作→(春秋战国)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共32张PPT)

2.特征
(1)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努力(积极性)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稳定性) (3)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 (4)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封闭性) (5)农民赋役租税沉重,遇灾荒易贫困破产(脆弱性) (③6)生工产具目和的技为术生少活变和,交社税会,心自态给容自易足满足(落后性) (7)依赖土地,人口发展必然导致过度开垦(破坏性)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 踏歌椎敲过清明。”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春秋战国时期,吴国、越国、楚国等立国南方。 (2)秦朝统一后,通过灵渠加强中原与岭南的经济文 化交流。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大规模开发,南北经 济趋于平衡,为南移打下基础。 (4)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安史之乱的影响、江南 进一步开发等,使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5)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江 南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6)元明清,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南方经济领 先北方的格局稳定下来,元朝出现“南粮北调”、明清江 南工商业发达和资本主义萌芽等。
龙骨翻水车
唐朝时创制 筒车 ;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 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 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 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 争浴故相喧。
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出现 风力水车 。
二、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 产生: (1)背景: ①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 土地 归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生产者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 处境如何?为什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ppt课件

ppt课件.
2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一、古代中国农业
四、重点难点问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
2、根据歌词总结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组织方式: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2)经营方法:精耕细作,小农户个体经营;
四、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2、汉代的井渠法
坎儿井是与万里长城、 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 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 下水利灌溉工程。
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
水源,古称“井渠”。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是干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
种渠道,主要分布在新疆
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
番和哈密两个地区。
ppt课件.
17
四、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3)主要内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4)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ppt课件.
22
1.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牛,名 犁,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
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
田1、”农具的革新和演变
原始社会 ——夏商周
春秋战国开始
打制石器
汉曲柄锄
青 铜 铲
骨器
汉 代 铁 镰 汉代铁战铧国铁口犁
磨制石器 ppt课件.
4
西汉赵过推广播种工 具耧车。
耧车是将开沟和播种 结合在一起的专用播种 机。一次可播三行。一 人一牛,“日种一顷”, 功效提高十几倍。耧车 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1、阻碍古代传统农业的发展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会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课堂PPT)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农作物: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3
(2)耜耕时代:石器锄耕
生产工具: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主要)
青铜农具 (很少)
粗笨简单
耕作方法: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农作物:粟、稻、、菽、黍、麦、稷、桑、麻。
8
(5)评价
进步性:
①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 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疆王朝的政权安危
①局限 性: ①规模小、力量弱,遇灾荒易破产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 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
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你知道“五谷丰登”“五谷不分” 中的“五谷”指的是哪些吗? 麦、稷、黍、菽、稻(南方) 麦、稷、黍、菽、粟(北方)
体现农业发展
1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特点: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三个农业起源中心比较
2
2.农业生产的三个发展阶段 ——以生产工具的变化为标准展历程:
产生
春秋战国
发展
秦汉以后
转变
明清
7
(4)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具有 分散性。 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 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 会心态,具有落后性。
注重精耕细作,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 水平,具有先进性。
11
12
13
骨 耜
各式各样的耒耜
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3
(2)耜耕时代:石器锄耕
生产工具: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主要)
青铜农具 (很少)
粗笨简单
耕作方法: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农作物:粟、稻、、菽、黍、麦、稷、桑、麻。
8
(5)评价
进步性:
①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 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疆王朝的政权安危
①局限 性: ①规模小、力量弱,遇灾荒易破产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 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
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你知道“五谷丰登”“五谷不分” 中的“五谷”指的是哪些吗? 麦、稷、黍、菽、稻(南方) 麦、稷、黍、菽、粟(北方)
体现农业发展
1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特点: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三个农业起源中心比较
2
2.农业生产的三个发展阶段 ——以生产工具的变化为标准展历程:
产生
春秋战国
发展
秦汉以后
转变
明清
7
(4)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具有 分散性。 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 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 会心态,具有落后性。
注重精耕细作,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 水平,具有先进性。
11
12
13
骨 耜
各式各样的耒耜
演示文稿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

• ①都江堰—战国李冰父子
• ②曹渠、白渠、龙首渠—西汉武帝时
吐 鲁 番 的 坎 儿 井
• 2)灌溉工具
① 曹 魏 翻 车
② 唐 朝 筒 车
③ 宋 朝 高 转 筒 车
④ 明 清 风 力 水 车
•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传统农业的耕作方 式、耕作技术及水利灌溉技术。哪么传统 农业的基本生产模式是什么呢?
2.小农经济的条件 • 1)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 1)具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 较高,为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 2)但封建剥削十分沉重,家庭稳定受 到威胁
• 4.小农经济的评价
• ①先进性。a.农民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精 耕细作,使社会得以较为稳定的发展;b.使 中国农业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CA.铁犁牛耕
C.刀耕火种
B.个体农耕 D.石器锄耕
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 程的最高评价
C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A4.春秋以后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是 A.“男耕女织” B.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相结合 C.“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 D.种植业为主、渔猎为辅
• 阅读《学思之窗》:
•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 请思考:①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 什么样的? 男耕女织的生活
•
②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经济的什么特点?
•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
• 这种模式属小农自然经济的模式源自•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 1.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农业PPT课件

4
三、农作物:
1、原始农业:北粟南稻
2、商周:“五谷六畜”(黍稷稻麦菽,猪牛羊马鸡狗)、豆、桑麻
3、两汉:稻麦种植推广,北方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也开始种稻;南方普 遍种稻,东汉已有双季稻,汉水流域出现稻麦轮作的种植方法,一年两熟。?
4、北宋:在全国范围调剂农作物品种,粟麦菽豆在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 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北方。茶树栽培进一步扩大。棉花种 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
魏晋南北朝 曹魏在北方兴修水利;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 通渠灌溉
隋朝
开通大运河
唐朝
大修水利工程
北宋
王安石变法时颁布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注:水是农业的命脉。古代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从而成为中国传统农业进步的基本保障。
灌溉工具:翻车(曹魏)、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风力水车(明清)
2020/10/13
5、元朝:农作物增多,棉花种植遍及南方。西瓜、茼蒿开始引种。
6、明清:棉花种植在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明代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 品种玉米和番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青大前期,棉花、苎麻、茶叶、烟草、 甘蔗、马铃薯、花卉、油料、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2020/10/13
5
各种生产工具的图片
2020/10/13
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
济的最主要特点。
地位: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
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020/10/13
7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中国农业发展史总结 ppt课件

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农业具有的这种强大生命力, 才使得中华文明的火炬得以长明不灭。
PPT课件
2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农业的起源 夏商西周时期的农业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 秦汉南北朝时期的农业 隋唐五代时期的农业 宋元时期的农业 明清时期的农业 古代的农业与环境问题 我国古代灿烂的农业思想 “三农”问题的专题思考
中华文明的火炬何以长明不灭?其原因当然是多
方面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作出不同的 回答。在这里,我们只想指出:农业正是形成中华文 明长盛不衰这一现象的物质基础。
PPT课件
1
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社会的存在、 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农业基础的稳固。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只有在其本身农业保持长盛不衰,或能够从 外部取得农产品可靠供应的条件下,其文化和历史才 能持续发展;如果农业衰落或中断了,其文化和历史 就难以为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发达的农业,它 在农艺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 水平。它的一系列发明创造不但领先于当时的世界, 而且对东亚和西欧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 国农业土地利用率很高,但耕地种了几千年而地力不 衰,外国人叹为奇迹。
一、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 二、农田水利工程的兴盛 三、农业耕作栽培技术的提高 四、农业的全方位发展
PPT课件
31
一、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大型铁犁铧在陕西陇县、山东滕县、辽阳三道壕、 河北满城、福建崇安等地均有出土; 长40厘米左右,重9-15公斤,犁面呈等腰三角形;
“二牛抬杠”,也叫作耦犁 ;
PPT课件
3
第一章 农业的起源
第一节 农业起源的过程
PPT课件
2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农业的起源 夏商西周时期的农业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 秦汉南北朝时期的农业 隋唐五代时期的农业 宋元时期的农业 明清时期的农业 古代的农业与环境问题 我国古代灿烂的农业思想 “三农”问题的专题思考
中华文明的火炬何以长明不灭?其原因当然是多
方面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作出不同的 回答。在这里,我们只想指出:农业正是形成中华文 明长盛不衰这一现象的物质基础。
PPT课件
1
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社会的存在、 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农业基础的稳固。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只有在其本身农业保持长盛不衰,或能够从 外部取得农产品可靠供应的条件下,其文化和历史才 能持续发展;如果农业衰落或中断了,其文化和历史 就难以为继。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发达的农业,它 在农艺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达到了古代世界的最高 水平。它的一系列发明创造不但领先于当时的世界, 而且对东亚和西欧农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 国农业土地利用率很高,但耕地种了几千年而地力不 衰,外国人叹为奇迹。
一、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 二、农田水利工程的兴盛 三、农业耕作栽培技术的提高 四、农业的全方位发展
PPT课件
31
一、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大型铁犁铧在陕西陇县、山东滕县、辽阳三道壕、 河北满城、福建崇安等地均有出土; 长40厘米左右,重9-15公斤,犁面呈等腰三角形;
“二牛抬杠”,也叫作耦犁 ;
PPT课件
3
第一章 农业的起源
第一节 农业起源的过程
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课件.ppt

(2012·广东文综)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 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学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国语》(关于西周和春秋国别史)载:“夫范、中行氏 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为畎亩 之勤。”这是关于牛耕的最早记载。
1982年杜石然等编撰的我国第一部中国科学技术通史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说:商代已发明牛耕,卜辞中常见 或字,像犁头,一些小点像犁头起土,辔在牛上,就是后 来的“犁”字。。
但是,最近出版的《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 指出:在卜辞中,关于牛的记尚无确证,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1、指出中国古古今代一农理业!的”地位。
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及农民的状况?关系农业的制度 和政策有哪些? 2、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作用?政府对手工业和商业
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神农的传说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贫者无立锥之地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农业起源
影响农业 的因素
历史必修2 物质文明史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学2习01建0年议山】东卷文综)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 (“哥1)伦掌布握发基现础美知洲识”,的并提注法意,知“识发的现分”析的比意较思联是系“归使纳所。有 (的美人学2)和着知所倡识有议整的改合民称:族“①② ③都美经中古并洲济外代入发与经经欧现政济济洲--治与-文两、当明个文代”文化经。明济1汇98合4”年。,1部9分92拉年, (联合3)国注教意科方文法组:织主张“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 (举行20哥1①3伦新新布课史航标观抵全的美国理洲Ⅰ解纪卷和念)运活有用动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 纪(82)0(年“史代发观的现是改美观革洲察属”与于的解新提读版法历的是史苏站的俄在基新什本经么模济立式政场)策上。看这待一哥认伦识布 的AB远的..依航合(面处据美理文临于是洲性明着相两的是、处似者 ? 什近理的都 么“代计国?两化划内(个、与外文7社分市经明会)场济汇、的环合全关境”球系和化问“、题两生个态大)陆相遇”提法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精品PPT课件

1.商周:土地国有制、集体劳动
2.春秋战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 成
小农经济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结合课本内容思考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 主要因素有哪些?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 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 夏耘,秋获冬臧,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 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 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 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 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矣。
刀砍草木 纵火烧荒 犁土播种 经常迁徙
海南的刀耕火种
工具:耒耜
骨 耜
双齿木耒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
3、商周时期
(1)工具:青铜农具的出现 木制的耒耜、石锄、石犁
(2)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 沤制肥料、制虫灭害
(3)作物种类:粟 稻 黍 稷 麦 桑 麻 (4)影响:①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②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基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
构与特点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起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
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
出土)
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
粟的国家。
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翻 车 复 原 图
人力和水力
筒车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古代农业ppt课件

业落后埋下了隐患。
9
案例: 解读数字里的现代农业 我家总人口6人,完全从事农业工作——爷爷(79岁)。按照 我村2006年数据,我家分的水田二亩一分,以前还多一点,因为 土地征用至少少了5分田,父亲多次想把田承包给种粮大户,因为 爷爷和母亲的阻扰没成功。爷爷说了:“自己种粮吃心里踏实。”
因为有收割机帮忙今年晚稻半天之内全部完成收割。根据我 父亲目测,总产量大概是2600斤稻谷。我爷爷说:“期间打农药 总共4次,化肥用了很多,将近400多吧,除去成本一年下来跟买 米吃没差多少。幸亏不用交税了,要不然亏本的。春花还是不种 了,实在麻烦,可惜啊!”自从我们家2006年定居湖州城里后已 经连续5年没有种春花了,水田就荒在那里。每次回到乡下,看着 门口没有春花的的水田,我很感慨:“如果哪一天我回到了农村, 我家农田的命运一定不一样。”
——李成贵 《历史视野下的国家与农民》
解读:劳动者的素质需要提高,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11
案例: 解读数字里的现代农业 我家总人口6人,完全从事农业工作——爷爷(79岁)。按照
我村20喜06:年农数据业,逐我步家迈分向的现水田二亩一分,以前还多一点,因为
土地征代用化至少、少科了技5兴分田农,父亲多次想把田承包给种粮大户,因为
都江堰、 郑国渠
耦犁、耧车、 曲柄锄、大镰
铁犁牛耕普及、 关中井渠、
一牛挽犁
王景治理 黄河
曲辕犁
立井水车 高转筒车
两宋 明清
水转翻车 风力水车
5
解读数字里的古代农业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数据
5900万 全国人口 户均产量约多少?
1200万户 总户数
82700万亩 总田地
67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 耙 耱 ( 北 方 旱 地 )
本课小结
发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刀耕火种
达
石器锄耕
的
铁力牛耕
古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耕作机技术进步
代
灌溉加强
农
业
含义和特点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发展有利和不利条件
地位
骨 耜 各式各样的耒耜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垄作法
耧车:播种工具, 将开沟和播种结合
耦犁 犁 壁
耕 耙
耕 耙 ( 南 方 水 田 )
(3)铁犁牛耕时代:精耕细作
时代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水利灌溉
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 耕
垄作法
都江堰
两汉
耦犁、犁壁、 代田法、一 漕渠、白渠、
耧车
年一熟
龙首渠
魏晋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 改进翻车
隋唐
曲辕犁
创制筒车
宋元 明清
经济重心南 一年两熟、
移
三熟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3、农业生产的两个阶段 ——以组织方式的变化为标准
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特点: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三个农业起源中心比较
地区
种植业
畜牧业
西亚
小麦、大麦 山羊、、绵羊
南美洲 东亚
玉米、甘薯
羊驼
水稻、粟
猪、狗、鸡、 水牛
2.农业生产的三个发展阶段 ——以生产工具的变化为标准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农作物: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2)耜耕时代:石器锄耕
生产工具: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主要)
青铜农具 (很少)
粗笨简单
耕作方法: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农作物:粟、稻、、菽、黍、麦、稷、桑、麻。
生活方式:开始定居
(1)集体耕作:
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 分封制和井田制
(2)个体农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含义: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相结合,
主要的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 纳赋税的经济形式。
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发展历程:
产生
春秋战国
发展
秦汉以后
转变
明清
(4)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具有 分散性。
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 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 会心态,具有落后性。
注重精耕细作,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 水平,具有先进性。
(5)评价
进步性: ①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 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疆王朝的政权安危
局限性: ①规模小、力量弱,遇灾荒易破产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 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 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 组织方式:男耕女织 • 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本课小结
发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刀耕火种
达
石器锄耕
的
铁力牛耕
古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耕作机技术进步
代
灌溉加强
农
业
含义和特点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发展有利和不利条件
地位
骨 耜 各式各样的耒耜
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垄作法
耧车:播种工具, 将开沟和播种结合
耦犁 犁 壁
耕 耙
耕 耙 ( 南 方 水 田 )
(3)铁犁牛耕时代:精耕细作
时代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水利灌溉
春秋战国
铁农具和牛 耕
垄作法
都江堰
两汉
耦犁、犁壁、 代田法、一 漕渠、白渠、
耧车
年一熟
龙首渠
魏晋南北朝
耕耙耱技术 改进翻车
隋唐
曲辕犁
创制筒车
宋元 明清
经济重心南 一年两熟、
移
三熟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3、农业生产的两个阶段 ——以组织方式的变化为标准
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
(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特点: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三个农业起源中心比较
地区
种植业
畜牧业
西亚
小麦、大麦 山羊、、绵羊
南美洲 东亚
玉米、甘薯
羊驼
水稻、粟
猪、狗、鸡、 水牛
2.农业生产的三个发展阶段 ——以生产工具的变化为标准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农作物: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2)耜耕时代:石器锄耕
生产工具: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主要)
青铜农具 (很少)
粗笨简单
耕作方法: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农作物:粟、稻、、菽、黍、麦、稷、桑、麻。
生活方式:开始定居
(1)集体耕作:
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 分封制和井田制
(2)个体农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含义: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相结合,
主要的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 纳赋税的经济形式。
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发展历程:
产生
春秋战国
发展
秦汉以后
转变
明清
(4)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具有 分散性。
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 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 会心态,具有落后性。
注重精耕细作,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 水平,具有先进性。
(5)评价
进步性: ①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 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疆王朝的政权安危
局限性: ①规模小、力量弱,遇灾荒易破产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 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 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 组织方式:男耕女织 • 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