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滑雪产业状况调查及发展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滑雪产业状况调查及发展建议
哈尔滨市旅游局规划开发处
李刚刘宏辉
哈尔滨滑雪产业状况调查及发展建议
哈尔滨作为北国名城,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四季分明的气候造就了冰雪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全国冬季旅游的热点城市。

特别是冰灯、雪雕和冰雪活动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人,而其中参与性和娱乐性更强,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滑雪项目渐成时尚,并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占据了冬季旅游项目中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成为哈尔滨市冰雪旅游的“白金产业”。

随着全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国人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势必会给冬季旅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那么,如何把握
和面对这种机遇,更大程度地发挥哈尔滨滑
雪旅游优势,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哈尔滨滑雪旅游的历史回顾
滑雪在北方一直作为竞技体育项目保存和发展,在哈尔滨市可谓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发的休闲运动阶段(1930—1945)。

早在20世纪30年代,旅居的白俄在哈尔滨市玉泉北山建了中国第一个滑雪场,用于冬季室外健身和娱乐,其后日本人于40年代接手经营,主要为日本占领军和日本在黑龙江的铁路员工服务。

这一阶段,哈尔滨出现了若干个“第一”,包括哈尔滨—玉泉的第一列旅游度假列车、第一个骑自行车环球旅行的人、第一个旅游机构、第一家电影院、第一支交响乐队、第一个芭蕾舞团、第一次选美……,这些虽然不是有目的地发展旅游,且并未形成真正的产业,但客观上却为哈尔滨的旅游奠定了一定基础,也为滑雪运动的兴起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第二阶段是竞技滑雪阶段(1960—1990)。

从60年代起哈尔滨陆续修建了尚志乌吉密滑雪场、延寿长山滑雪场,用于运动员训练。

当时的设施十分简陋,没有造雪机和压雪机,就连运动员的运输工具都是简易的拖牵,条件和规模也不够完善。

现今中国最大和最著名的亚布力滑雪场是1985年国家体委与黑龙江省体委共同创建的滑雪运动员训练中心,主要用于体育竞技,并作为省内、国内和国际比赛的场地,没有对旅游者开放;
第三阶段是旅游滑雪阶段(1991-1996)。

9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意识的增强、休闲时间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

而滑雪作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也有了一定的市场需求。

1991年,玉泉狩猎场适时推出了旅游滑雪,作为第一个对游人开放的旅游滑雪场,当时只是把滑雪作为狩猎的一个配套项目,而且设施十分简陋,没有拖牵,雪少时往往靠员工往雪场一袋袋运雪,但却满足了人们的滑雪需求,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人,平均每年接待3—5万人,最高年份接待10万人;
第四阶段是滑雪产业初创阶段(1996—2000)。

1996年哈尔滨成功举办“亚冬会”后,哈尔滨的滑雪旅游作为一项产业正式提出。

1998年首届“黑龙江国际滑雪节”的举办更掀起了全国的滑雪热潮,初步树立了哈尔滨市滑雪旅游胜地的形象。

进入新世纪,哈尔滨市已建有各类滑雪场20个,年接待滑雪旅游者30万人次以上,亚布力滑雪场已经成为闻名世界的滑雪旅游度假区,二龙山龙珠滑雪场、玉泉等地均已成为冬季滑雪旅游的热点,极大地丰富了哈尔滨市的冬季旅游项目。

二、哈尔滨市滑雪旅游产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哈尔滨市的滑雪旅游产业从总体上已经走过了初创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到目前为止,哈尔滨市共有滑雪场32个,雪道总长度约60公里,年接待滑雪旅游者60多万人次,仅2003年春节期间,哈尔滨就接待旅游者90.25万人次,据调查其中40%的游人都参与了滑雪,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75%,旅游收入近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32%,由此可见,滑雪旅游对于哈尔滨来讲,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和规模,进入了产业发展阶段。


管国内滑雪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拉开了竞争的序幕,但哈尔滨市仍然是未来几年内快速扩张的国内滑雪场市场上最有潜力和最大的地区。

这主要是哈尔滨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和文化积淀,也仰赖于哈尔滨市滑雪产业发展基础,其滑雪场在数量、规模、设备设施、接待能力、滑雪收入等方面与其它省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哈尔滨市滑雪旅游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龙头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下面两表反映了哈尔滨旅游产业基本情况:
哈尔滨市滑雪场一览表
从以上对比分析看,哈尔滨市滑雪产业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滑雪场数量迅速增加。

从90年代初开始第一家旅游滑雪场发展到20家,用了10年的时间。

而从2001年至2002年两年时间里哈尔滨市滑雪场的数量达到了32家,增加了50%以上,雪道总长度已达60多公里。

另外,在建和规划设计中的还有惠扬、帽儿山、金河、香炉山、五常九三旅游区、方正森林公园、通河铧子山、兴隆森林公园等11家滑雪场,可以说哈尔滨市的滑雪场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二是滑雪场的条件和设施越来越完善。

除亚布力、二龙山滑雪场的条件和设施为一流外,新建的蓝天滑雪场、吉华长寿滑雪场等在雪道长度、雪场设施、接待设施等方面都趋于完善,另外,亚布力、二龙山龙珠、乌吉密以及玉泉狩猎场等滑雪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改造升级,完善设施,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三是滑雪旅游渐成时尚。

过去冬季绝大多数人的休闲方式比较单一,缺少去处,而今人们对新的、有趣的休闲娱乐项目需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滑雪吸引了大量的游人。

据统计,2000年以后学习滑雪的人数明显增多,由2000年的12%增至2002年29%,64%的滑雪者是近三年进入市场的新手。

目前,哈尔滨市滑雪游客56%是来自省内,外地游客占44%。

据《黑龙江省滑雪旅游抽样调查综合报告》显示,滑雪市场呈现了以下状况:
1.中青年为主。

其中19—30岁占44.78%,31—40岁占35.64%,合计占80.42%。

2.集中在具有较高稳定收入的社会群体。

按职业分类,企业管理人员占22%,事业单位人员占16%,公务员占15%,私企人员占12%,在校学生占11%。

3.学历相对较高。

大学程度占30%,大专程度占27%,受过高中或职业教育的占29%,合计为86%。

4.旅游方式以自组为主。

35%以家庭自组,26%以朋友自组,23%随团旅游为主,9%独自出游,5%属公事便利。

四是逐步纳入了质量等级评定,实行了标准化管理。

《黑龙江省滑雪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是全国第一个标准,对于指导滑雪场的建设、规范滑雪场的经营行为和提高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来看,哈尔滨市纳入评定的有12家,其中亚布力滑雪场、风车山庄滑雪场、龙珠滑雪场被评定为SSS级滑雪场;威虎山滑雪场、名都滑雪场、蓝天滑雪场被评定为SS级滑雪场;玉泉狩猎场滑雪场、月亮湾滑雪场被评定为S级滑雪场,共有8家滑雪场进入S标准等级系列,约占全省的63%。

另外,乌吉密滑雪场、帽儿山滑雪场、平山狩猎滑雪场等正在积极申报滑雪场等级评定。

滑雪场质量等级评定,从标准上对滑雪场进行了规范,推进哈尔滨市滑雪场扩大规模和完善提高。

五是滑雪产业体系雏形基本形成。

目前,哈尔滨市正在从雪场、房地产业、教育培训、旅行社业、滑雪装备和滑雪交通几个方面构筑滑雪产品系列。

1. 初步形成了高、中、初级并存的滑雪场局面。

截至2003年初,哈尔滨市建立并完善了初级滑雪场24家,中级滑雪场5家,高级滑雪场3家,雪道总长度60多公里,雪道数量87条,索道64条,索道长度约
2.3公里,雪具数量约13300付。

2.接待能力明显提高。

为了给滑雪旅游者提供舒适周到的服务,必须建有不同消费层次的足够数量的接待设施。

主要包括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四个方面。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内有3座三星级宾馆,另外还有别墅、度假村等接待设施,可容纳2100人住宿;二龙山龙珠滑雪场投资近亿元,建有三星级涉外旅游饭店龙珠贵宾楼、龙珠宾馆、龙珠滑雪展馆、俱乐部、别墅区、青年旅馆等配套设施,可同时容纳4000-5000人滑雪,1100人住宿、2500人同时就餐,600人同时召开会议;长寿吉华集团投资建造吉华园宾馆后,又建设了国际标准的滑雪中心大楼,使得吉华滑雪场的接待设施大为改善;玉泉狩猎场、乌吉密滑雪场、威虎山滑雪场、蓝天滑雪场、月亮湾滑雪场等都有相对完善的接待设施。

目前来看,哈尔滨市滑雪场具有接待床位近8000张。

3. 滑雪装备生产企业已开始出现。

滑雪产业主要有三大类产品:一是雪具,包括雪板、雪鞋、雪杖等;二是雪地机械,包括缆车、索道、造雪机、压雪机等;三是滑雪服装,包括帽、衣、裤、手套等。

目前这三类产品少数为滑雪体育运动淘汰的半旧产品,多为进口,虽然性能较好,但增加了滑雪经营成本。

随着滑雪旅游的开展,哈尔滨已经出现了具备一定市场研发能力的企业,主要产品有索道、滑雪服、滑雪鞋以及防寒用品等,造雪机、压雪机的生产企业也正在筹建。

4.滑雪教育培训初步走上正轨。

目前哈尔滨市的滑雪教育培训主要依托滑雪场会员俱乐部。

哈尔滨市的亚布力、二龙山、吉华长寿、蓝天等滑雪场都拥有滑雪会员俱乐部,通过聘请著名教练授课为滑雪会员提供多种形式的滑雪知识和技能教学,并在滑雪现场进行指导和帮助,直到滑雪旅游者基本掌握要领,而滑雪场的建设、管理人才也都有了培养的基地。

5.滑雪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通过哈尔滨市旅游机构的抽样调查表明,目前,来哈尔滨市的滑雪游客46%乘飞机,23%乘火车,53%乘汽车,13%自家车或租用交通工具。

自驾车或租车反映了游人一种新的出游方式。

总体上来看,哈尔滨市滑雪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潜力十分巨大,在全国仍居领先地位,但是与世界上一些滑雪产业成熟的国家如日本、韩国以及北欧的一些国家相比基本处于初级阶段,旅游经营者与旅游者均处于发育阶段,与真正意义上的滑雪旅游尚有一定差距,在滑雪场的数量、设施规模与档次、服务质量、空间布局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国内快速增长的现代滑雪旅游需求,完善的滑雪旅游体系尚未完成,没有取得与资源相称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规划,滑雪场布局不合理,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以阿城市玉泉镇为例,这个镇是旅游开发较早的地区,最初只有玉泉狩猎场、威虎山、北山三个初具规模
的旅游滑雪场,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人,但近年来受利益的驱使,在周边又相继建立了北极、兴旺、王老师等滑雪场,在十几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建有各类滑雪场13家,由于设施简陋,成本低,大打价格战,相互排斥、恶性竞争,一方面导致了原有的三处旅游滑雪场经济效益的滑坡,束缚了企业进一步的提档升级;另一方面这些小雪场设施简陋,档次低、规模小、不够规范,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哈尔滨市滑雪旅游的形象。

2.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一个成熟的产业应当是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为游人创造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世界闻名的滑雪旅游度假区,都有铁路、航空、公路便捷的交通网络支撑,尽可能缩短游人旅途时间。

近几年来哈尔滨市也加大了对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通往景区的道路有所改善,但是仍有不少滑雪场存在可进入性差的问题,成为影响滑雪场发展的瓶颈。

玉泉狩猎场滑雪场距离市区仅55公里,但由于道路差,从市区出发到滑雪场需要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游人一路下来疲惫不堪,影响了游兴。

哈尔滨的铁路运输能力很强,但都无法直通景区,而是需要换乘客车,快捷、安全的运输方式反而丢掉了优势。

航空方面更是这样,距离标准点的滑雪场较远,市内尚无一条通往景区的支线和景区机场。

另外,部分小型雪场的导游功能和服务功能低,缺乏规范,滑雪场全景图、雪道介绍牌和各种引导标识不健全,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旅馆、饭店等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安全防护设施欠缺,导致了全市滑雪旅游整体水平不高。

3.体制不畅、政企不分,严重束缚了滑雪场的发展。

哈尔滨市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企业普遍“散、小、弱、差”,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经营管理机制,存在政企不分、多头管理、重复执法的问题。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是滑雪旅游的龙头企业,但在旅游区内,还有很多小型滑雪场,缺乏有效的整合,各自为战,影响了整个旅游区的形象;另外,其上级管理部门有林业局、土地局、体育局、风景区管理处等,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政出多门,相互掣肘的现象时有发生。

4.缺乏差异化的市场导向。

滑雪旅游作为冬季项目的组成部分,除相对应的基础配套设施投入以外,地理环境、文化氛围等软件的建设在其中也是重要的一环。

也就是说,哈尔滨的滑雪旅游如何与众不同?是什么吸引游客的舍近求远?哈尔滨市大部分滑雪场经营者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往往只注重硬件设施的投入,却不愿在治理、美化环境上下功夫;只注重量上的投入,却不愿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钱,使得我市大部分滑雪场设计平庸、缺乏特色、娱乐项目少、滑雪氛围的营造不够,降低了哈尔滨市滑雪场的吸引力。

另外,缺乏高水平的雪场管理人才,服务标准体系和规章制度不健全。

滑雪场的服务人员大多数是从小的乡镇上招聘来的,本身素质低,又缺乏正规的专业培训,服务水平差,服务不规范,严重制约了哈尔滨市滑雪场的进一步发展。

5.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滑雪相关用品的开发和经营相对滞后。

目前,哈尔滨市只有一家企业生产滑雪服,一家生产滑雪鞋,其他滑雪器具、造雪机、压雪机的生产厂家还只是筹建中,滑雪用品的市场被南方厂家和国外市场所占领,缺乏滑雪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机构,没有充分发挥哈尔滨市装备制造业的传统优势,使得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导致经营成本提高,滑雪场用于购买索道,雪具租赁,滑雪设备的零售和专门服装及旅行的费用同国际水平相比都是比较昂贵的,滑雪设备和服装的价格大约是西方国家同一产品的两倍,对于我国平均收入而言,几乎难以支付。

一般依靠租赁雪具和服装限制了一些经常来参加滑雪的人。

6.宣传手段单一,缺乏整体的包装和整合。

随着区域性旅游的发展和各地都在营造自己的特色旅游品牌,单个景点在整个大旅游中的运作空间越来越窄小,品牌的影响力减弱,而区域性品牌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大多数哈尔滨雪场制定的营销计划只集中在推销一次性的短期旅游上,很少关注开发滑雪爱好者群体。

三、哈尔滨市滑雪旅游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据世界旅游组织滑雪专家预测,中国滑雪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在未来将有占其人口2%的人成为滑雪者,而目前还不足0.075%,在下一个十年内,中国的滑雪业将会有一个爆炸性的增长。

中国“入世”以及哈尔滨申办冬奥会都为滑雪旅游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前景。

另据了解,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正在着手联合制定滑雪旅游的标准,为大力拓展滑雪运动,推动全民冬季健身做准备,黑龙江省政府已经把滑雪旅游作为重要的产业,哈尔滨市政府更是把创建世界冰雪旅游名城列上重要日程,这都为哈尔滨滑雪旅游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但值得深思的是,今天的滑雪旅游已不再是哈尔滨市的专利。

近年来,各地都把哈尔滨当成楷模和标杆,并大有赶超之势。

到2003年春,全国滑雪爱好者由1996年以前的数百名发展到100多万人,滑雪场的数量则从1996年的寥寥几家发展到遍布黑龙江、吉林、北京、河北、新疆、四川、湖北、内蒙古和西藏等地的100多家,仅北京就有12家滑雪场(见下表),室内滑雪场也在北京、深圳和上海应运而生。

北京主要滑雪场一览表
这又成为哈尔滨滑雪旅游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主要表现是:
1.近距离竞争
截至2003年3月,黑龙江省拥有各类滑雪场61家,“雪城”牡丹江拥有各类滑雪场8处以上,大海林中国雪乡又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优势,十分适宜开发滑雪场;“林都”伊春拥有迷人的群山河谷,具有开发滑雪场的巨大潜力,现有初级滑雪场9处;佳木斯市有滑雪场6处;黑河有2处;鹤岗有4处;省内其他地区如大兴安岭、鸡西、双鸭山、七台河等地也都在计划建设滑雪场。

虽然这些滑雪场从规模、
档次上还无法与哈尔滨市滑雪场相比,但对于当地和邻近地区游人来说,不再舍近求远,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哈尔滨市的滑雪旅游客源市场。

况且,在中长期内开发滑雪场的潜力十分巨大。

(省内滑雪场一览表见下一页)
省内主要滑雪场一览表(哈尔滨除外)
2
、中、
远距
离竞


是远
距离
的亚
洲日
本、韩国的竞争。

日本和韩国滑雪旅游业十分发达,日本全国有619家滑雪场,可寄宿的562家,仅北海道这一地区有128家滑雪场,新潟易泽滑雪场有28条雪道,最长的一条4000米。

韩国也有滑雪场数十家,其中有的滑雪场有高尔夫或室外温泉,雪道长,大都优于我国的滑雪场。

特别是气候和雪质要优于黑龙江地区。

日本和韩国滑雪市场最具竞争力的是价格和舒适的气候、环境、设施,我国北京地区和南方的游客赴韩国滑雪4日游仅需3500—3600元人民币,不但享受优质服务,还可以洗温泉,又有出国的诱惑力,而南方游客到哈尔滨滑雪往往不太适应哈尔滨寒冷气候,且费用往往高于赴韩国。

二是黑龙江以外国内其他省市竞争。

如果说南方滑雪场由于气候的原因的对哈尔滨市滑雪场冲击不大,而且为哈尔滨市培养了滑雪爱好者,扩大了的客源市场,那么同样拥有自然条件的吉林、新疆、内蒙古、北京等地滑雪场的建立,无疑给哈尔滨市的滑雪旅游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与哈尔滨市竞争最强劲的对手要数吉林省的净月潭和北大湖滑雪场,这两个滑雪场与黑龙江相比具有冬季平均气温高,距离中心客源市场近的优势,加之宣传促销力度大,强势广告覆盖,对哈尔滨的滑雪场构成主要威胁,但吉林省在雪场设施上尚落后于黑龙江,长白山地区则有后发优势,除自然环境的优势,还有高品位的资源,一旦造雪设施跟上,交通设施解决好的话,将会有很好的市场吸引力;新疆目前建有滑雪场约20个,仅去年用于滑雪旅游设施的投入达1亿多元,今年春节,为了把滑雪旅游这道大餐做得丰富多彩,除了
高山滑雪,他们还适时推出了田园滑雪、冰上钓鱼、雪地摩托等30多个项目,几个滑雪场
联合组织了滑雪旅游推介大篷车,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促销,与黑龙江相比该区域山高坡陡,含氧量少,呼吸困难,地理位置偏远,远离大型人口聚居地;北京近年来陆续建立了12家滑雪场,各具特色,滑雪场几乎个个爆满,适宜普及滑雪,但雪季短,仅有50天,滑雪成本相对偏高;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省拥有相当完善的滑雪场。

如西泠滑雪场,离成都约120公里,雪场标准非常高,综合设施好,但雪期短,交通不便,这是劣势,不过这些滑雪场虽然目前对哈尔滨的滑雪市场构不成太大的威胁,但长远看,仍然有后发优势。

从去年的接待情况看,大有赶超亚布力之势。

再如峨眉山,积雪期较长,雪质柔软,有潜力开发大型滑雪场。

中国主要滑雪场对比表如下:
四、哈尔滨市滑雪旅游的应对措施
面对外地滑雪场咄咄逼人的竞争和挑战,如何在突出自身特色,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档升级,对于哈尔滨市滑雪旅游产业已是迫在眉睫。

1.确立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地位。

重点扶持冬季旅游项目,尤其是滑雪旅游地位要提高,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培育,进一步作强作大。

2.结合申办冬奥会,做好全面的规划和工作安排。

滑雪旅游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产业,需要规划来指导全市滑雪场的布局和建设,内容包括全市滑雪旅游的战略目标、市场定位、建设布局、运作步骤、营销组合等,逐步形成市、县、滑雪场三级的规划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确保规划的实施,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

3.加快立法,为加强滑雪场的管理提供依据。

首先,把好项目的审批关。

滑雪场开发建设之前,必须编制滑雪场的专项规划,并在取得旅游部门的同意后,再履行其他审批程序;其次,把好项目的建设关。

也就是说滑雪场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其规划实施;最后,把好项目的指导规范关。

大力促进哈尔滨市滑雪场高水平规划、精品化建设、规范化管理。

4.突出特色,注重差异化开发。

每一个滑雪场的建设,在抓住游人“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同时,注重市场细分,强调差异化开发,满足不同年龄段的消费需求,滑雪场无论在开发建设,还是在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应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独立性,从而确保特色鲜明,
而言,会弱化竞争。

5.理顺管理体制。

以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和龙珠滑雪场为例,二者都是国家4A级景区,但由于历史原因,两个景区的管理体制一直不顺。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属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业指导、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进行改革,逐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6.加大宣传促销的力度,广泛开拓客源市场。

首先,树立强烈的市场宣传意识,变等“客”上门为请“客”上门。

在宣传促销中,做好市场分析的同时,应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明确自己的客源市场,采取市场细分措施,重点开发省内大中城市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源市场,普及滑雪旅游,同时大力开拓亚洲特别是周边国家客源市场。

其次,针对自己的客源市场,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促销组合,力戒走过场,宣传促销要有主题性、计划性、针对性、科学性和整体性。

7.综合塑造哈尔滨市的滑雪旅游产品。

发挥滑雪、滑冰、冰球运动的优势,把冰球运动做成大连足球一样的城市名片效应,形成全民参与的热潮;突出冰雕雪塑等冰雪艺术优势,进一步把冰雪大世界为代表的冰雪艺术作亮,把哈尔滨变成一个世界闻名的冰雪城市;加快森林小火车林海雪原观光项目的开发和凤凰山雪域风光的开发,与省内相邻的牡丹江雪乡结合,形成冰雪观光的组合优势,利用地域文化、北方民俗、特色餐饮这种综合性产品来增强竞争力。

8.积极推行滑雪场质量等级标准,对滑雪场实行规范化管理。

通过质量等级的评定,不断提高滑雪场经营者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鉴于哈尔滨市滑雪场档次不一,尤其是小型滑雪场过多过滥的现状,加大标准的推行和宣传力度,一方面促使滑雪场不断地提档升级,规范化经营;另一方面使旅游者认识到只有去设施齐全、服务上乘有等级的旅游滑雪场,其利益才能得到最大的保证。

这样,运用市场的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全市的滑雪旅游资源。

9.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政府对于滑雪旅游这一新兴的产业,应坚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大滑雪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优化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实行联合开发、多元投入,鼓励国内非国有经济实体向滑雪产业投入。

另外,以企业为主体,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尽量创造条件支持大型滑雪场开发建设,把滑雪产业的蛋糕做大,实现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

10.加强与国内外滑雪产业界的合作。

重点引进雪场的规划设计人才、引资开发雪场,在开发雪服、器具、设备等滑雪产业配套项目上加强合作,组织哈尔滨市滑雪场经营者到滑雪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世界滑雪产业通用的管理标准和机制,吸收国外开发管理的经验。

11.加大滑雪产业开发的力度,延伸滑雪旅游产业链条。

充分利用哈尔滨市加工制造业的优势,研究和生产滑雪服装、器具、索道、造雪和压雪设备、滑雪旅游纪念品、防寒保温等产品,使滑雪旅游进一步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充分发挥滑雪旅游产业带动作用。

12.加强冰雪旅游教育培训。

成立和完善滑雪专业学校,形成专门的教育培训体系,对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建立远东冰雪学院等培训机构,培养滑雪场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建设人才。

同时在中小学开设滑雪课,普及滑雪知识,掌握滑雪技能,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把滑雪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内容加以推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哈尔滨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步伐加快以及这个国际化城市的崛起,旅游产业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而滑雪旅游作为哈尔滨旅游的重头戏,必将成为哈尔滨旅游经济中的“白金产业”,迎来自己的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