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一体化理论认为,范围广泛的自由贸易区能够减少贸易转移和调整成本等带来的弊端,同时有利于实现更大区域内要素的自由流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中新自贸区的建成,不仅将巩固和加强中国与大洋洲国家之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更好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也将进一步促进中新两国各自的经济发展,扩大双方贸易和合作规模,提高本地区的整体竞争能力,为亚太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协定

引言 (3)

1.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4)

1.1.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提出的背景 (4)

1.2.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过程 (5)

1.3.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9)

2.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与经济效应 (10)

2.1.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10)

2.2.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12)

2.2.1. 静态效应 (12)

2.2.2. 动态效应 (13)

3.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趋势 (14)

结束语 (16)

参考文献 (17)

英文摘要 (18)

截至2008年9月,向WTO通报并仍然生效的各种区域贸易安排已达223个,其中80%是近10年间出现的。据WTO专家估计,当前全球贸易有一半以上发生在各种区域集团内部,以优于WTO最惠国待遇的条件进行。尤其是WTO多哈回合谈判进展不顺的情况下,很多国家都把经贸政策的重点从WTO转向自贸区。2007年以来,还出现了一批“重量级”的自贸协定和自贸构想,比如美国-韩国自贸协定,日本-东盟经济合作协定、跨大西洋自贸区(欧盟-北美统一市场)倡议等。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统计,美已签和在谈自贸协定的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占除美以外全球GDP总量的14%,吸纳了美42%的出口,美对其出口是向其他国家出口增速的两倍。2007年,北美自贸区内部贸易比重达60%,欧盟内部贸易比重更是高达70%,东亚区内贸易比重也从1990年43%提高到2007年50%以上。

目前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当于WTO全部成员的三分之一,希望与中国展开自贸区谈判。作为中国与发达国家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新自贸区必然对中国的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为今后中国与其它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良好的示范效果和指导意义。本文将对中新自贸区建立的背景、过程、经济效应及其趋势做出全面而详细的总结阐述与分析,以期为以后的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1.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1.1.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提出的背景

1948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规则的建立。但是,随着世界经贸形势的变化,多边贸易体制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区域性的贸易集团则如火如荼地诞生,特别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在新世纪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其提到与多边贸易同等重要甚至更加优先的地位。据估计,全球贸易中有50%以上是在各区域集团内部,以比世贸组织更优惠的条件进行的。自由贸易区已成为大国开展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正在加速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这一趋势使国家之间的竞争演变为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也使我国和平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国发展自由贸易区的要求十分紧迫,需要建立一个更开放的经济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为我们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自1972年建交以来,中新双边关系不断发展,经贸合作日趋紧密,签署了多个双边协议(表1.1)。两国虽相隔万里,但经济互补性强:新西兰有丰富的林业、农业资源;中国有高效的制造产业。新西兰是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和中国签订加入WTO双边协议的国家,但是即使中国完全履行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对新西兰主要出口产品仍存在较高关税。2003年中新贸易额达到18.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2002年增长30.5%。2004年全年双边货物贸易达50亿新元,比2003年增长21.2%,中国成为新西兰第四大贸易伙伴。在中新双边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两国的相互投资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04年9月底,新西兰累计在华投资930个项目,主要涉及农林、轻工、纺织、冶金、食品加工、医药、计算机等领域。单单2004年1月-9月,中新双边贸易额就为18.6亿美元,已经超过了2003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40.4%。在人员交往方面,中国与新西兰已相互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国。2003年,中国有7.5万人次访问新西兰,新西兰来华人数超过4.3万人次。同时,新西兰也是中国学生留学海外的主要国家之一,截至2003年,有5万多名中国学生在新西兰留学。2004年4月,新西兰又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中新双边关系的持续发展为深化两国间的互利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两国能通过谈判建立FTA,将会把两国经贸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这

在根本上符合两国的利益。

表1.1. 中新双边协议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s://www.360docs.net/doc/a918738742.html,/)

1.2.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过程

2003年10月,胡锦涛主席对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全面合作关系向前发展。两国领导人就商签中新经贸合作框架达成共识。

2004年5月,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新西兰贸易谈判部部长吉姆·萨顿共同签署了《中国-新西兰贸易与经济合作框架》。新西兰正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双方同意就建立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开展研究。《框架》签署后,中新双方于2004年5月底正式启动了自由贸易区的联合可行性研究,并于9月底完成了《中新自由贸易区联合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认为,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利于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更好地利用双方在经济上的互补性,促进双边贸易增长,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在货物贸易领域,双方通过进一步降低和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相互开放市场,可以让两国人民享受到更低廉的价格以及多样化的商品。在服务领域,双方将通过改善市场准入条件,促进相互间人员的资格认证,推动两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在投资领域,双方将通过加强投资促进和保护方面的合作,建立更加透明和便利的投资体制,提高两资吸引力,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遇。此外,自由贸易区还将为两国在海关、检验检疫、知识产权、中小企业等领域建立合作平台,促使双边经贸活动更加活跃。研究报告最后指出,建立中新自由贸易区将产生双赢效果,因此建议两国政府尽早启动谈判。

2004年11月19日,在智利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新西兰总理克拉克举行会谈,根据联合研究报告的结果,并从两国关系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共同宣布尽快启动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谈判。新西兰由此成为第一个与中国进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发达国家。中新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与建设进程即将拉开序幕。

2004年12月6日,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谈判在北京正式启动,商务部部长助理易小准和新西兰驻华使馆临时代办马德逊出席了会议。会议就中新自贸区谈判的范围、时间表、降税模式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本次谈判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新自贸区的谈判和建设进程正式拉开序幕。

2005年6月6日,中国与新西兰部长级委员会首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新西兰贸易谈判部长萨顿共同主持会议,双方就中新商建自贸区、扩大相互投资、开展多领域合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中方希望双方在自由贸易区谈判过程中能够本着“积极稳妥、灵活务实、互利双赢”的原则,充分考虑彼此关切,设定合理的目标,稳步推进,争取早日共享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新西兰是第一个与中国完成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谈判,在发达国家中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在发达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开展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这三个“第一”必将为中新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自2004年双方签署中新贸易与经济合作框架以来,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中方将继续积极推动“框架”的实施,加强与新西兰在经贸、农业、林业、检验检疫、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萨顿表示,新方深刻认识到新中经贸关系的重要性,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使双方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领域同时受益。新方愿与中方分阶段、渐进地解决自贸区谈判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自由贸易安排尽快建立起来。

2006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新西兰,与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确定了“全面的、高质量的、平衡的和双方都可接受的”自由贸易谈判四原则,并一致同意在两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谈判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双方都在按照两国领导人确定的谈判原则和时间表,积极协调,反复磋商,力争取得一个双赢的自贸谈判协议。

2007年,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又与克拉克总理多次会晤,不断为谈判注入动力。谈判共历时3年,经过15轮谈判,2007年12月,双方最终就《协定》涉及的所有问题达成一致。2008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在两国总理见证下正式签署,标志着中新自贸区的成功建立。

表1.2 中新自贸区建设时间表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s://www.360docs.net/doc/a918738742.html,/)

1.3.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2008年4月7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西兰海伦?克拉克总理见证下,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与新西兰贸易部长菲尔?戈夫代表各自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生效。

《协定》共214条,分为18章,即:初始条款、总定义、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及操作程序、海关程序与合作、贸易救济、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服务贸易、自然人移动、投资、知识产权、透明度、合作、管理与机制条款、争端解决、例外、最后条款,是在WTO基础上,规范我国与新西兰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深化合作的法律文件。在货物贸易方面,新西兰将在2016年1月1日前取消全部自华进口产品关税;我国将在2019年1月1日前取消绝大部分自新进口产品关税。在服务贸易方面,新西兰在商务、建筑、教育、环境等4大部门的16个分部门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我国在商务、环境、体育娱乐、运输等4大部门的15个分部门做出了高于WTO的承诺。在人员流动方面,双方承诺将进一步便利两国人员往来,新西兰将为中医、中餐厨师、中文教师、武术教练、中文导游等5类职业提供800个工作许可,并允许车工、焊工、计算机应用工程师、审计师等20类职业至少1000名中方人员赴新工作。在投资方面,《协定》就投资促进和保护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为解决与投资相关的争端建立了有效的机制。此外,《协定》还针对中新两国在海关、检验检疫、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合作做出了制度性安排。

根据协定安排,10月1日中新双方正式实施第一步降税。我国的第一步降税共涉及约7000个税目项下的商品,这些商品的协定税率平均为7.8%,平均降税幅度为26.3%。其中,奶粉的进口关税由10%降至9.2%,猕猴桃的进口关税由20%降至17.8%,牛肉的进口关税由12%降至10.7%,冻虾的进口关税由5%降到零等。同时,新西兰的第一步降税包括了其所有税目项下的商品,这些商品的协定税率平均为2.7%,平均降税幅度为24.1%。其中,大衣、上衣、西装等服装的进口关税由19%降至16.3%-16.9%,鞋靴的进口关税由19%-17.5%降至

16.3%-15%,机床等机械加工设备的进口关税由7%降至5.6%,载人机动车辆的进口关税由

17.5%降至12%等。从2009年1月1日起,中新双方实施协定的第二步降税,我国进出口新西兰的商品享受到更多优惠。

《协定》的签署是中新两国关系发展历程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为加强中新两国经贸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也为双方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将进一步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双赢,推动中新经贸关系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协定》的实施,将有利于两国进一

步发挥各自产业优势,深化产业分工,有助于双方全面推进农牧业、林业、家电、服装等货物贸易领域的合作,并促进教育、旅游、环境、咨询等服务贸易的发展。《协定》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制度性保障,营造了更加开放和稳定的商业运行环境。双方企业和产品可按照《协定》提供的优惠条件进入对方市场,有利于拓展合作空间,提高竞争力,实现互利共赢。同时,两国消费者也可以更低廉的价格享受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2.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与经济效应

2.1.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自中新开展自贸谈判以来,两国经贸往来不断加强,双方贸易额持续增长。

表2.1.1 新西兰2007年对中国前10大出口商品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s://www.360docs.net/doc/a918738742.html,/)

表2.1.2 新西兰2007年从中国前10大进口商品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https://www.360docs.net/doc/a918738742.html,/) 2008年1月31日,新方发布2007年度货物贸易统计数据。2007年中新货物贸易总额75.5亿新元(按新西兰储备银行公布的07年月度平均汇率1新元=0.74美元,约合5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西兰向中国出口19.6亿新元(合14.5亿美元),同比增长4.3%;从中国进口55.9亿新元(合41.4亿美元),同比增长12.6%。此时,中国是新西兰第三大贸易伙伴国地位、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

新西兰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在其网站上以显著标题宣布,2008年1月年度,到访新西兰的游客达247万人次,同比增长2%,其中中国游客增长15%,达12.2万人次,而日本游客则同比下降10%,为11.95万人次。中国因此超过日本,跃居新第四大游客来源地。

2008年4月,在《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一周后,新西兰研究、科学和技术部部长彼得·霍奇森(Pete Hodgson)率新西兰研究代表团访问北京,以加强新中两国科技领域的合作。中国新西兰科技产业化研讨会是两国科技界在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举办的首次重要交流活动。研讨会旨在推动中新两国科技产业化合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搭建平台。中新两国1987年签署了科技合作协定,20多年来双方在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与开发合作。在研讨会开幕式后,北京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和新西兰的梅西大学签署谅解备忘录,建立“三方伙伴”合作关系。三所大学将共同完成中国政府资助项目,确定中国种羊非季节性产羔的基因标记,并把这一基因标记植入新西兰的绵羊,改变其产羔的季节性,促进新西兰的绵羊出口。中方将通过该项目的开展,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建立我国西部先进的绵羊育种研究教学中心,丰富羊种基因资源。

2008年新西兰对中国出口数额仍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9月、第3季度、以及9月年度(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的出口数额分别为2.01、5.86、22.37亿新元,同比分别增长19.4%、33.3%、17.6%。2007年新西兰对中国出口的前5大类商品中,木材、动物皮和羊毛均在2008年9月呈大幅增长之势;而乳制品和纸制品则呈下降趋势。我对新出口数额仍保持

增长,2008年9月、第3季度、以及9月年度的出口数额分别为6.62、17.83、60.99亿新元,同比分别增长25%、18.3%、12.1%。但相较于2001至2007年年均超过20%的增速,2008年的进口增速有所减缓。2007年新西兰从中国进口的前5大类商品,在2008年9月均呈增长之势,其中增长较快的是家具(32.14%)和服装(14.29%)等生活必需品;而电子机器设备(6.45%)和机械设备(4.60%)等投资性商品增速较慢。

据新方统计数据,2008年中新货物贸易总额89.84亿新元(按新西兰储备银行公布的08年月度平均汇率1新元=0.71美元,约合63.79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新西兰向中国出口25.39亿新元(合18.03亿美元),同比增长30%;从中国进口64.45亿新元(合45.76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同期,美国和新西兰的双边货物贸易总额为89.83亿新元。中国首次超过美国跃居新西兰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是新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2.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对于一个自由贸易区而言,一般地,其成员可以获得的经济效应大都包括了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前者一般体现在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消费效应(即因消除进口关税,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下降而带来的消费者剩余的增加,也相应地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重整(即一体化对成员国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调整)及其他(如降低行政支出、减少走私等);而后者则体现在规模经济效应、竞争效应、投资创造与投资转移、要素的流动性和使用效率(即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促进、在规模报酬递增部门的协议性分工、降低一国因贸易自由化而产生的经济调整成本、提高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降低成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削减市场交易成本、提升区内各国之间的国际分工水平及产业链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等多个方面。

2.2.1. 静态效应

(1)贸易创造效应。仅在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的第一年,中国对新西兰的出口就增长15.4%,而新西兰对中国的出口则增长30%。收益的取得主要来源于关税及非关税措施的削减。借助于一般均衡的三维APG(Cubed economic model)模型,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的经济效应突出:中、新双边贸易实现显著的增长,对两国的货物和服务部门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说来,在2008-2028年的20年里,从增长率来看,中国对新西兰的出口额预计年均增长4000-7000万美元;中国对新西兰的货物和服务出口预计将比基线(即两国没有自由贸易区时)水平上升5-11个百分点,同时新西兰对中国比基线水平上升20-39个百分点;而从绝对额来看,同期,中国对新西兰的货物和服务出口的年均增长量预计将在0.4亿-0.7亿美元之间,对新西兰来说这一数字则将在1.8亿-2.8亿美元之间。在上述时间框架内,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

建立预计将给中国和新西兰分别带来247亿(最多比基期高出0.17%)和23亿美元(最多比基期高出0.55%)的总收益。虽然,自由贸易协定同样能促进两国间服务贸易的发展,但是因新西兰服务产业的发展水平(产值约占GDP的2/3)及开放程度已经较高且市场狭小,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竞争优势尚不突出,故自由贸易协定对带动中国向新西兰服务产品出口的作用将远不及货物贸易明显;相反,对新西兰而言,因中国一直以来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准入限制较多且拥有庞大的市场,所以进一步自由化将会为新西兰的服务提供部门带来出口的显著扩张。总之,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更好地利用和强化双方在经济上的互补性,促进双边贸易增长,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

(2)福利效应。GDP的变化是评估贸易自由化产生经济福利的常用手段,实际GDP变化本质上反映了全部经济活动的水平和(净)国民收入或福利的调整。除收入变动外,“实际消费”也可以被用来作为评估福利变化的指标,因它也表示了国内居民收入的增加(排除外国人的收入)。因此自由贸易区的福利效应可以用“实际GDP”和“实际消费”两个指标的变化来衡量。由于中国的经济规模比新西兰大约20倍,即使很小的百分比变化也会导致带来较大的绝对量变化,故中国拥有比新西兰更高的绝对收益。从静态收益来看,两国的实际GDP和消费都上升到基线以上;10年后,新西兰的实际GDP和实际消费将分别相对基线上升0.25和0.55个百分点,而中国的实际GDP和实际消费也将分别上升0.07和0.17个百分点;在自由贸易区建立20年时,预计能够使中国和新西兰的福利(实际消费)各提高8.7亿和16亿美元。双方通过进一步降低和取消贸易壁垒,相互开放市场,可以让两国人民享受到更低廉的价格及更多样化的商品,增加消费者剩余。

(3)减少走私。仅以海产品为例。尽管通过非正常渠道交易,会面临被海关取缔、高额的打通关节成本及有限的买主等不利因素,但据新西兰统计局的报告,截止2004年3月,通过非正常渠道经香港走私到中国内地的新西兰海产品价值已达850亿新元,远高于通过正式渠道进入中国内地的新西兰海产品(5208万新元),从而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易。无疑,两国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此外,自由贸易区还为两国在海关、检验检疫、知识产权、中小企业等领域建立合作平台,促使双边经贸活动更加活跃。

2.2.2. 动态效应

1.产出增长效应。根据APG模型,纳入动态生产力因素,中新双方的收益将进一步地提高。新西兰的福利(实际消费)预计在20年内上升超过20亿美元,中国将上升240亿美元;同时新西兰的实际GDP预计将上升19.3亿美元,中国将上升146.8亿美元。

2.生产力促进效应。自由贸易区刺激了竞争;通过对竞争的刺激,企业将采用更先进的

技术并改进其商业惯例,包括通过创新和迅速采用新方法、改进交易程序等;这些因素(相对于资源重新配置来说)在效率上对生产力产生的促进作用被称为“动态生产力收益”。中国从动态生产力进步中得到的主要收益来自于直接和大规模贸易壁垒的削减;虽然对中-新自由贸易区来说,贸易自由化建立在双边基础之上,但生产力进步这一结果将作用于整个经济,将对中国产生更加深刻和长久的影响。由生产力收益所导致的结果,将不仅提高中国在新西兰市场的竞争地位,而且也将提高其在所有其他市场(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地位。同样,新西兰作为一个发达的外向型经济,随着与中国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将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其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提升其面对中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从而提高其生产力水平,获得“动态生产力收益”和经济溢出效应,而这些效应预计将覆盖更大的范围并持续更长的时间,故最终有利于新西兰在长期内的经济增长。

3.投资创造效应。自由贸易区加强了两国的投资促进和投资保护方面的合作,并建立起更加透明和便利的投资体制,从而提高投资的区位优势,刺激投资者扩大投资的兴趣和信心,为区内外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机遇。结果必将引起区内投资流量的增长,导致投资创造效应。总之,自由贸易区不仅将对两国间的贸易,而且将对其双边投资产生正效应。

3.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趋势

采用GTAP模型进行的一般均衡模拟研究表明:(1)中新两国贸易规模将有所扩大,中国出口所受影响大于其进口所受影响,新西兰进口所受影响大于其出口所受影响,两国的贸易平衡及贸易条件呈现反向变动。中新双边贸易进一步扩大,主要归因于贸易创造而不是贸易转移效应。中国将加剧对新西兰的贸易逆差。(2)中新双方形成产品相对差异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新西兰在农、牧、林、渔产业上的相对优势有所扩大,而中国进一步发挥加工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中国农产品、奶产品、畜牧业、动物肉及其制品等会受到较大冲击,是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对薄弱产业,而新西兰在这些产业上的出口,明显存在着进一步扩张的潜力。两国的产业间贸易要明显大于双方的产业内贸易,产品集中度高,垂直分工特征会更加突出。(3)中国各产业的产出水平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而新西兰各产业的产出变化相对明显。新西兰资源分配发生一定变化,产业结构波动相对较大,产业梯度转移加快,生产要素与产业的转移越便捷,就越能更合理地实现产业结构的变动与国际化分工。(4)新西兰所受经济影响要明显大于中国所受的经济影响。中国的GDP和福利水平会受到负面影响,而新

西兰的GDP和福利会得到较大改善。双方的利益让渡不平衡,中国对新西兰的利益让渡要明显大于新西兰对中国的利益让渡水平。中新自由贸易区将表现出一定的福利外溢效应,世界总体福利水平有所改善。

根据新西兰外交贸易部的经济模型,自由贸易协定将在未来20年内使新西兰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增加2.5-4亿新元/年,双方将缩小目前的顺差,对华出口将增长39%,而中国对新出口会增长11%。新西兰最大的企业方特拉(Fonterra)乳品公司已经把中国作为他主要的目标市场。由于土地有限,又要提高人均牛奶消费水平,所以,今后中国将是奶制品进口大国。自由贸易协定将使中国取消目前10%-12%的奶制品关税,因此,方特拉公司的产品将变得更具有竞争力。除了取消关税,自由贸易协定还将削减诸如产品标准、海关程序、检验和标签要求等非关税措施,促使中国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有助于保护新西兰投资者的利益。由于中国基本建设蓬勃发展,建材需求大增,新西兰另一个潜在的大赢家将是林产品出口企业。对于新西兰制造业向外转移、工作机会流失等问题,新西兰制造业企业应当放弃低成本和低附加值领域与中国的竞争,转向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这将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此外,新西兰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移民和旅游、教育、金融和专业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都具有优势,在开放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

总之,中新自贸区的建成将使双方的贸易有更大的增长,相互直接投资将逐步扩大,经济合作领域将日益拓宽,对两国乃至世界的经济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中新自贸区的未来充满信心。

近年来,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新形势,稳步推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截至2008年9月,我国正在或已经建立自贸区12个,涉及29个国家和地区,涵盖2007年对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具体情况是,亚洲:扩大内地对香港、澳门开放,签署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及4个补充协议;与东盟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正在开展投资谈判;与巴基斯坦签署《自贸协定》,正在开展服务谈判;完成与新加坡的自贸谈判,正推进与海湾合作委员会的自贸谈判;拉美:与智利签署了《自贸协定》(货物和合作)和《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推进与秘鲁的自贸谈判;大洋洲:与新西兰签署了自贸协定;推进与澳大利亚的自贸谈判;欧洲:推进与冰岛的自贸谈判。此外,完成了与印度的区域贸易安排联合研究、与挪威的自贸区联合研究,正开展与韩国、哥斯达黎加等国的自贸区联合研究。2009年初,我国正在或已经与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自贸区13个。

本文完成于2009年初,是在中新自贸区建成、中新自贸协定运作十个月后,在对大量最新数据资料分析整理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进行了认真研读的基础之上,对中新自贸区的建立与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做出的全面与系统的论述。作为第一个我国与发达国家建立的自贸区,同时又是第一个我国与其它国家建立的全面的自由贸易区,中新自贸区的建立是我国经贸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在写作之前进行了大量阅读,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但由于本身知识有限,大多资料是通过阅读相关著作、报刊杂志和搜索网站而得到,并借鉴了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述的深度仍比较欠缺。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从选题到定稿的整个过程得到了老师以及其他各位老师与同学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于参考文献的作者们也致以敬意和谢意!

[1]王立,刘园,刘敏.中新自贸协定即将生效[N].国际商报,2008年9月29日第A04版.

[2]范昕,王立.从中新FTA的签订看双边服务贸易发展前景[J].国际经济合作,2009,(01):51-53.

[3]陈涛.中国-新西兰园艺产品贸易竞争与合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

[4]杨进一.建立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基础分析[J].特区经济,2008,(12).

[5]朱颖.建立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03).

[6]李丽,邵兵家,陈迅.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对双方经济影响的计量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03).

[7]王潇,于志宏.中国与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可以预见的未来[J].WTO经济导刊,2004,(06).

[8]张波,郭连成.中国与新西兰双边贸易的发展及签署FTA的经济效益[J].国际经济合作,2008,(08).

[9]江鋆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态势及其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7年02期.

[10]刘李峰.中国与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0).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the China - New Zealand Free Trade Are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ntegration theory, a fargoing Free Trade Area can reduce the abuses of transferring trade and adjusting costs. It is also propitious to realize the free flow of elements and the optimized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in a larger area.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 - New Zealand Free Trade Area will consolidate the existed friendl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ceanian countries, and both countries can enjoy the benefits from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local economic integration,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New Zealand, expand bilateral trade and cooperation to a larger scale, enhance the local competitiveness, and mak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for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Asia-Pacific and Global economy.

Key words China New Zealand Free Trade Area Free Trade Agree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