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钢筋笼上浮1、名词解释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的钢筋骨架,在浇混凝土过程中,骨架位置比原设计位置高出,俗成“浮笼“。
2、原因分析1)钢筋笼骨架内径与导管间距小,粗骨料粒径太大,主筋搭接焊头未焊平,在导管提升与下沉回来过程中,法兰盘挂带钢筋笼。
2)钢筋在安装过程中,骨架扭曲、箍筋变形、脱焊脱落或者导管倾斜,使得钢筋与导管外壁紧密接触。
3)有时因机具故障,浇混凝土时停歇,导管与钢筋间混凝土已凝结,提升导管时将钢筋带出。
4)浇混凝土速度过快,混凝土面升至钢筋笼底,产生向上“浮力”,导致钢筋笼浮上来。
3、处理办法1)刚开始浇混凝土就出现“浮笼”,主要是导管与笼之间有挂带现象;应立即中止浇混凝土,反复上下摇动导管或单向旋转。
2)在浇混凝土过程中,随着导管拔出,笼上浮,但混凝土面不动,亦是因导管与笼间有挂带现象,应反复摇动导管,重复使之上下移动,以切断二者联系。
3)在浇混凝土过程中,随着混凝土面上升,笼上浮,即应控制混凝土浇量及速度。
二、沉笼1、名词解释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钢筋,在浇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笼坠落,钢筋骨架比原设计位置低,俗称“沉笼”。
2、原因分析1)吊筋与主筋之间或分段钢筋之间焊接不牢固或吊环脱落。
2)上下振动导管时,导管挂带钢筋,对钢筋施加一很大外力,吊环松脱,而一旦导管与钢筋笼脱离时,笼沉入孔中。
3、处理办法1)如笼沉入混凝土深度不深(小于2米时),可暂不处理,继续浇混凝土,待基坑开挖后,在原桩位上人工或机械挖土,凿出桩头钢筋接高上来,桩头混凝土须凿毛,再浇灌高出原标号一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2)在开挖基坑后凿除桩头浮浆时发现沉笼,但不知沉入深度,此时须重新补桩或请设计人员核定在基础结构上采取加固措施。
三、导管拔空1、名词解释在浇混凝土过程中,导管脱离混凝土面,泥水进入导管中,造成桩身变小或断桩。
2、原因分析施工人员操作失误,过快上拔导管。
3、预防措施严格控制导管提升速度,在提升前应测量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导管埋入混凝土长度及本次可提升高度。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工程中的常用桩型,因其承载能力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建筑、桥梁、港口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施工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如桩位偏差、孔壁坍塌、桩身缩径、桩身夹泥、断桩等,这些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还会增加工程的成本和工期。
因此,有必要对钻孔灌注桩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一、桩位偏差桩位偏差是指灌注桩的实际桩位与设计桩位之间的偏差超出了规范允许的范围。
造成桩位偏差的主要原因有:测量放线不准确、桩机就位不精确、施工过程中桩身倾斜等。
预防措施:1、在施工前,应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对桩位进行准确放线,并设置好控制桩和保护桩,定期对控制桩进行复核。
2、桩机就位时,应确保桩机的水平度和垂直度,调整桩机的支撑点,使桩机平稳牢固。
3、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桩身的垂直度,发现倾斜及时纠正。
二、孔壁坍塌孔壁坍塌是指在钻孔过程中,孔壁土体失去稳定性,向孔内坍塌。
孔壁坍塌不仅会影响成孔质量,还可能导致埋钻、卡钻等事故。
造成孔壁坍塌的主要原因有:地质条件不良、泥浆性能差、钻进速度过快、孔内水位过低等。
预防措施:1、在施工前,应详细了解地质情况,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2、制备性能良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粘度和含砂率,以提高泥浆的护壁能力。
3、控制钻进速度,避免钻进速度过快对孔壁造成扰动。
4、保持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15m 以上,以增加孔内静水压力,防止孔壁坍塌。
三、桩身缩径桩身缩径是指灌注桩在某一部位的桩径小于设计桩径。
造成桩身缩径的主要原因有:地质条件不良、泥浆性能差、拔管速度过快等。
预防措施:1、对于容易产生缩径的地质条件,如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等,应采取加大钻头直径、增加泥浆比重等措施。
2、优化泥浆性能,提高泥浆的护壁能力,减少孔壁土体的变形。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模版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模版钻孔灌注桩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在实际施工中,存在一些质量通病。
这些质量通病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施工单位人员素质不高、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设备和工具不符合要求、施工过程控制不当等。
为了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必须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施工单位人员素质不高施工单位人员素质是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基础。
如果施工单位人员素质不高,就很容易出现质量通病。
这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技术要求不了解,缺乏施工经验。
因此,预防质量通病的关键是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只有通过合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才能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
预防措施:1. 加强施工单位人员的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建立健全施工人员的考核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3. 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施工单位人员的工作顺利进行。
二、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是造成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主要表现为施工材料乱堆乱放,施工设备和工具随意摆放,施工人员随意进出施工现场等。
这样的施工现场管理,无疑会给施工带来许多不便,影响施工质量。
预防措施:1.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明确施工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将制度落实到位。
2. 对施工现场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施工材料有序堆放,施工设备和工具放置整齐。
3.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视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
三、施工设备和工具不符合要求施工设备和工具的不符合要求是造成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施工设备和工具不符合要求主要表现为设备老化、工具磨损、设备维护不到位等。
这样的施工设备和工具无法正常使用,无疑会影响施工质量。
2022年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由于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施工简单易操作且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局部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
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必须防治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硅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保质、保量地完成桩基施工任务。
一、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1)、钻孔过程中护筒冒水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造成原因:埋设护筒的周围不密实,或护简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止措施:在埋简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正确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
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LOT.5nl的水头高度。
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简。
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周围填实加固,假设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 那么应重新安装护筒。
⑵、钻孔过程中孔壁坍陷钻孔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者泥浆突然漏失,那么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造成原因: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
钻孔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
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防止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
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该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3)钻孔过程中缩颈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造成原因:塑性土膨胀。
防治措施: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质量控制措施一、质量通病与质量控制措施常见质量通病(一)1、通病名称:孔斜2、产生原因:○1地质原因:相邻两种地层的硬度相差较大,钻头在软层一边进尺速度较快,在硬岩层一边进尺速度较慢,从而在钻头底部形成进尺速度差,导致钻头趋向软地层方向。
②设备因素:如提吊中心、转盘中心、孔中心不在同一铅垂直线上,钻杆刚性差,钻进过程中钻机发生平面位移或不均匀沉降。
③操作不当,钻进参数不合理。
3、预防措施:○1必须使钻进设备安装符合质量要求;②根据准确的地质柱状图选择钻进工艺参数;③通过软硬不均地层时采用轻压慢转;④钻进砂层时要特别注意控制泥浆性能及钻头转数。
4、处理措施:将扫孔纠斜钻头下到偏斜值超过规定的孔深部位的上部,慢速回转钻具,并上下反复串动钻具。
下放钻具时,要严格控制钻头下放速度,借钻头重锤作用纠正孔斜。
常见质量通病(二)通病名称:掉钻及孔内遗落铁件产生原因:○1由于孔斜或地层极度软硬不均造成剧烈跳钻,致使钻杆螺栓或刀齿脱落。
②钻杆扭断。
③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将施工工具遗落孔内。
预防措施:○1避免孔斜。
②根据钻进情况定时提钻检查, 重点检查加重杆管壁及钻杆上下法兰。
③维护孔壁的稳定及保持孔底清洁是处理孔内事故的必要前提,因此保持泥浆性能是关键。
同时,作好孔口的防护工作,避免向孔内掉入铁件。
④准确记录孔内钻具的各部位部件。
处理措施:○1首先准确判断掉钻部位,并据此制定正确的打捞方案,一般采用偏心钩、三翼滑块打捞器打捞的方法进行打捞。
②在打捞过程中,杜绝强拔强扭,以避免扩大事故。
③打捞上来后,要妥善固定在孔口安全部位,方能松脱打捞工具。
④对于孔内遗落的铁件,采用LMC-120电磁打捞器打捞(其水中吸重达5t)。
⑤分析事故产生原因,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事件。
常见质量通病(三)1、通病名称:扩孔、塌孔、缩孔、糊钻2、产生原因:○1砂层钻进泥浆性能差(如粘度太小、含砂量大等),不能起到护壁作用。
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一、施工质量问题
1. 钻孔质量问题:
- 错误地定位钻孔位置;
- 钻孔孔径不符合设计要求;
- 钻孔底部的清洁度不达标;
- 钻孔孔壁的稳定性不足。
2. 灌注质量问题:
- 灌注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
- 灌注过程中的搅拌不均匀;
- 灌注速度过快或过慢;
- 灌注中出现漏浆、夹层或空洞。
3. 基础质量问题:
- 基础土质处理不当;
- 土壤的固结和沉降问题未妥善处理;
- 基础承载力不达标。
二、防治措施
1. 钻孔质量控制措施:
- 按照设计要求严格定位钻孔位置;
- 严格控制钻孔孔径和孔壁的稳定性;
- 清洁钻孔底部,确保孔底无杂物。
2. 灌注质量控制措施:
- 严格控制灌注混凝土配合比,确保强度和耐久性;
- 使用搅拌设备搅拌混凝土均匀;
- 控制灌注速度,避免漏浆、夹层或空洞的产生。
3. 基础质量控制措施:
- 对基础土质进行充分的勘察和分析,合理处理土壤问题;
- 采取适当的固结和沉降措施,确保基础的稳定性;
- 根据设计要求提高基础承载力,如加固地基或使用复合地基。
以上是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的简要概述。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操作,并定期检查和测试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pptx
• (4)首灌混凝土后,要保持混凝土连续的灌注,尽量缩短间隔时间。当导管内 混 凝 土 不 饱 满 时 , 应 徐 徐 地 灌 注 ,第2防1页止/共导4管0页内 形 成 高 压 气 囊 。
第16页/共40页
(二)钢筋笼放置的与设计要求不符
• 1、现象:钢筋笼吊运中变形。钢筋笼保护层不够。钢筋笼底部标高与设计不符。 • 2、危害:使桩基不能正确承载,造成桩基抗弯、抗剪强度降低,桩的耐久性大大削
弱等。 • 3、原因分析 • (1)桩钢筋笼在堆放、运输、吊入时没有严格按规程办事,支垫数量不够或位置不
• 2.危害:造成灌注中断,易在中断后灌注时形成高压气囊。严重时, 易发展为断桩。
• 3.原因分析: • (1)由于各种原因使混凝土离析,粗骨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 (2)由于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混凝土已初凝,增大了管
的孔。 • (2)钻进地层中有软塑土,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 4、预防措施:应经常检查钻具尺寸,及时补焊或更换钻齿。有软塑
土时,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 • 5、防治方法:采用钻具上、下反复扫孔的方法来扩大孔径。
第7页/共40页
(四)掉钻、卡钻或埋钻
• 1.现象:钻头被卡住为卡钻。钻头脱开钻杆掉入孔内为掉钻。掉钻后打桩造 成塌孔为埋钻。
第4页/共40页
(二)钻孔偏斜
• 1.现象:现场钻成的的桩孔,垂直桩不竖直,斜桩斜度不符要求的标准。或桩位偏离设计桩 等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由于其具有承载能力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在桥梁、高层建筑、港口码头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施工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如桩位偏差、桩身倾斜、桩身缩颈、桩底沉渣过厚、钢筋笼上浮等,这些质量通病不仅会影响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还可能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
因此,加强对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研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桩位偏差桩位偏差是指灌注桩的实际桩位与设计桩位之间的偏差超出了规范允许的范围。
造成桩位偏差的主要原因有测量放线不准确、桩机就位偏差、施工过程中桩身受到碰撞或挤压等。
为了防治桩位偏差,在施工前应认真进行测量放线,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要求。
桩机就位时,要对中调平,保证桩机的稳定性和垂直度。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桩身的保护,避免受到碰撞或挤压。
同时,要定期对桩位进行复测,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二、桩身倾斜桩身倾斜是指灌注桩的桩身中心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夹角超出了规范允许的范围。
造成桩身倾斜的主要原因有地质条件不均匀、桩机安装不水平、钻进过程中遇到障碍物等。
为了防治桩身倾斜,在施工前应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层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
桩机安装时,要确保水平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
钻进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钻进情况,遇到障碍物时应及时处理。
如果桩身倾斜已经发生,应根据倾斜的程度和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纠偏、补桩等。
三、桩身缩颈桩身缩颈是指灌注桩在某一段桩径缩小,小于设计桩径。
造成桩身缩颈的主要原因有护壁泥浆性能差、拔管速度过快、混凝土灌注不连续等。
为了防治桩身缩颈,应选择合适的护壁泥浆,并严格控制泥浆的性能指标。
在拔管时,要控制好拔管速度,一般宜控制在 08 15m/min 之间。
混凝土灌注要连续进行,避免中断。
如果出现桩身缩颈,可采用复打法或局部开挖后进行修补等方法进行处理。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 施工工艺不规范1.1 主孔位置偏离设计位置1.1.1 原因分析:施工前未进行标志和定位,或施工人员操作不准确。
1.1.2 防治措施:施工前对孔位进行标志和定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测量验收。
1.2 钻孔直径偏离设计值1.2.1 原因分析:施工设备选用不当,操作不准确。
1.2.2 防治措施:选用合适的设备进行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测量验收。
1.3 灌注浆液配比不合理1.3.1 原因分析:施工人员不熟悉配比要求,操作不规范。
1.3.2 防治措施:进行灌注浆液配比前,要求施工人员熟悉配比要求并进行培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抽样检测。
1.4 施工进度过快或过慢1.4.1 原因分析:施工进度过快可能导致操作不准确,过慢可能导致浆液分层或堆积。
1.4.2 防治措施:合理制定施工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操作准确且浆液均匀。
2. 基础土层破坏2.1 钻孔侧壁塌方2.1.1 原因分析:孔壁泥土固结能力不足,施工排土不及时。
2.1.2 防治措施:在进行钻孔前,根据孔壁土质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施工过程中注意及时排土,保持孔壁稳定。
2.2 钻孔回灌浆液泥浆浑浊2.2.1 原因分析:基础土层破坏导致回灌浆液中含有较多的泥浆。
2.2.2 防治措施:加强基础土层勘察,选择稳定的土层进行施工,避免土层破坏。
3. 灌注浆液质量问题3.1 灌注浆液含气量过高3.1.1 原因分析:施工过程中未进行足够的排气处理,或灌注浆液配比不合理。
3.1.2 防治措施:在灌注浆液前进行充分排气处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配比。
3.2 灌注浆液浆液性能不达标3.2.1 原因分析:浆液中添加剂质量不过关,配比比例不准确。
3.2.2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要求选用高质量的添加剂,确保配比比例准确。
4. 锚固效果不理想4.1 灌注浆液回缩量大4.1.1 原因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浆液配比不合理,或浆液中添加剂质量不过关。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钻孔灌注桩是土建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桩基处理方法,用于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或改善地基的稳定性。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针对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和预防进行详细探讨。
一、成因分析1. 桩身偏斜: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桩身容易出现偏斜的问题。
主要成因包括:- 钻孔机械故障:钻孔机械设备本身的故障会导致钻孔偏斜。
比如钻头磨损造成的偏心,设备不稳定导致的晃动等。
- 地层条件不均匀:地质条件的不均匀性,如软土层和硬土层的转变、含水层的存在等,都会导致钻孔偏斜。
- 操作不当: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钻孔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也会导致钻孔偏斜。
2. 桩身开裂: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桩身容易出现开裂的问题。
主要成因包括:- 钻孔过程中的挤压力:在钻孔过程中,因为地层的挤压力,会使桩身产生应力,超过了其抗压强度,就会发生开裂。
- 水泥浆料不合理:水泥浆料的比例不合理、混合不均匀等,都会导致桩身开裂。
- 施工过程中的振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等振动作用下,也会导致桩身开裂。
3. 桩身承载力不足: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桩身的承载力可能不足。
主要成因包括:- 确定桩的长度不准确:在设计阶段,对桩的承载力的预测不准确,以及桩的长度设计不科学合理,会导致桩身承载力不足。
- 水泥浆料浇注不均匀:水泥浆料的浇注不均匀,会导致桩身内部存在空洞和弱点,使得桩的承载力不足。
- 孔底土层太软:钻孔灌注桩需要打入一定深度的土层作为桩基,如果孔底土层太软,无法提供足够的承载力,也会导致桩身承载力不足。
二、预防措施1. 加强工程施工管理- 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选择技术水平高的施工人员,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施工人员能够规范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问题。
-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钻孔灌注桩施工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05
预防措施建议
提高地质勘察精度
总结词
准确掌握地质情况
VS
详细描述
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层 结构、岩土性质、地下水位等信息,为制 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优化施工工艺
总结词
改进施工方法和技术
详细描述
研究并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提高成 孔质量和混凝土灌注效果,减少质量问题的 发生。
沉渣过厚防治措施
要点一
总结词
采用二次清孔工艺、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适当提高清渣 次数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二次清孔工艺,即在第 一次清孔后,再次进行清孔,以确保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要 求。同时,应控制泥浆比重和粘度,使泥浆具有良好的悬 浮和携带沉渣的能力。此外,应适当提高清渣次数,及时 清理孔底沉渣,防止因沉渣过厚而影响成桩质量。在清孔 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孔内水位,防止因水位过低而引起塌 孔。
施工组织问题
总结词
施工组织不严密,可能导致各道工序衔接不 当,影响施工质量。
详细描述
钻孔灌注桩施工涉及多个专业和工种,需要 严密的组织协调。如果各道工序衔接不当, 可能导致施工质量问题。例如,钢筋笼安装 与混凝土灌注之间的时间控制不当,可能影 响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进而影响桩身质 量。
施工机械问题
缩颈防治措施
总结词
保持泥浆护壁性能、控制钻头转速和进尺速度、及时 处理缩颈问题等。
详细描述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泥浆护壁性能良好 ,使泥浆能够形成稳定的护壁层,防止因孔壁失稳而 引起缩颈。同时,应控制钻头转速和进尺速度,避免 因钻进过快或转速过高而破坏孔壁。如发现缩颈迹象 ,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如提高泥浆比重、 增加泥浆粘度、使用加长钻头等。如缩颈问题严重, 应及时回填重新钻孔或采用其他补救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承载结构,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
了解这些通病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一、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通病1、孔壁坍塌孔壁坍塌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其主要原因包括:地质条件不佳,如土层松散、地下水位过高;护壁泥浆性能差,未能形成有效的护壁;钻进速度过快或空钻时间过长;施工操作不当,如提钻时碰撞孔壁等。
2、桩孔偏斜桩孔偏斜会导致桩身倾斜,影响桩的承载能力。
造成桩孔偏斜的原因可能有:钻机安装不平或钻进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钻孔中遇到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钻进时,钻头受力不均等。
3、缩径缩径是指桩孔直径小于设计桩径。
这通常是由于在塑性土或软土层中钻进时,钻进速度过快,泥浆护壁未能及时形成,导致土层向孔内挤压;或者在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孔壁土体发生蠕变而引起。
4、钢筋笼上浮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钢筋笼可能会上浮。
主要原因有:混凝土灌注速度过快,导致混凝土对钢筋笼的上浮力大于钢筋笼自重;钢筋笼固定不牢固;混凝土初凝时间短,流动性差等。
5、断桩断桩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最严重的质量问题之一。
其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导管堵塞、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混凝土供应中断等,导致桩身混凝土不连续。
6、桩底沉渣过厚桩底沉渣过厚会降低桩端承载力。
造成桩底沉渣过厚的原因可能是清孔不彻底,泥浆比重过小或清孔时间不足;或者在灌注混凝土前,孔底又有新的沉渣产生。
二、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1、孔壁坍塌的防治(1)在施工前,详细了解地质情况,对于不良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预处理措施,如加固地层、降低地下水位等。
(2)根据地层情况,合理配制护壁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粘度和含砂率等指标,确保泥浆具有良好的护壁性能。
(3)控制钻进速度,尤其是在松散土层和易坍塌地层中,应适当减慢钻进速度;避免空钻时间过长。
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基础工程施工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质量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钻孔灌注桩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钻孔灌注桩常见施工质量问题1. 混凝土质量不达标混凝土的质量是决定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包括水灰比超标、掺合料掺量不足、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容易导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达标、开裂等质量问题。
2. 钢筋布置不合理钻孔灌注桩中的钢筋布置对于整个工程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钢筋布置不合理可能导致桩身的抗震性能下降、强度不足等问题。
常见的问题包括钢筋纵向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局部缺少钢筋等。
3. 孔洞土体沉陷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若未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孔洞周围的土体容易发生沉陷。
孔洞土体沉陷严重时,会影响到桩的安全性和承载力。
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孔壁稳定性差、孔底处水位过高等。
4. 设备和工艺问题施工中使用的设备和工艺也会对钻孔灌注桩的质量产生影响。
钻机振动过大,容易导致土层塌陷;如果水泥浆搅拌不均匀,混凝土会出现坍落不良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以保证施工质量。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防治措施1. 严格把控混凝土质量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等参数。
施工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并提前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
对于水灰比超标、掺合料掺量不足等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
2. 合理设计和布置钢筋钻孔灌注桩中的钢筋设计和布置应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在施工前,应进行钢筋的验收,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对于局部缺少钢筋等问题,需及时进行修补,确保钢筋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3. 加强孔洞土体的保护在钻孔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孔壁支护措施,以防止孔洞周围土体的沉陷。
应注意控制孔底处水位,避免水分的渗透和积蓄。
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稿
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稿摘要: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加固方式,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性。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以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为主题,探讨了常见问题的来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施工质量通病1. 钻孔离心度过大:钻孔过程中,如果离心度超过规范要求,则会导致钻孔直径与设计要求不符,影响灌注桩的强度和稳定性。
2. 钻孔深度不足:钻孔深度不足会导致灌注桩的长度不够,降低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钻孔偏位:钻孔偏位是指钻孔中心与设计位置的偏离程度,如果偏位过大,会使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大大降低。
4. 衬套回拔不及时: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拔出衬套,导致灌注桩内部土体与软土发生混浊现象,影响灌注桩的强度和稳定性。
5. 灌注过程中泥浆浓度不合理:灌注桩施工过程中,泥浆浓度如果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二、防治方法1. 加强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钻孔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确保其运行稳定,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钻孔操作,避免出现离心度过大、钻孔深度不足等问题。
2. 引入高精度定位技术:为了保证钻孔偏位的控制,可以引入高精度定位技术,通过定位系统对钻孔位置进行精确的控制,避免钻孔偏位的问题。
3. 加强衬套回拔管理: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衬套回拔,确保灌注桩内部土体与软土发生混浊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4. 控制泥浆浓度: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好泥浆浓度,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避免泥浆浓度过高或过低对地基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5. 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灌注桩的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结论: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是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但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桥梁工程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就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进行探讨。
首先,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施工操作不规范:不规范的施工操作是导致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在钻孔过程中未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导致孔径偏差较大;在灌注过程中控制不好注浆混凝土的质量,出现偏浆现象;以及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技术要求掌握不够等。
2. 基础地质条件不明确:基础地质条件不明确也是导致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建筑工程的地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如果在施工前对地质条件进行不充分的勘察和评估,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地质灾害,导致钻孔灌注桩的质量问题。
3. 施工材料问题: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也是导致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例如,若注浆材料的粘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将会影响注浆效果,导致灌注桩质量下降;或者混凝土的坍落度不符合要求,会使得混凝土浇筑不均匀,导致桩身质量不达标。
其次,针对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1. 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的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
要求施工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培训和技能考核。
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避免因施工操作不规范而引发质量问题。
2. 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工作,掌握地基地质条件。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或变异较大的区域,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勘察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确保钻孔孔径和深度的准确性。
3. 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对于施工材料,要选择具有良好质量的材料供应商,建立健全的材料检验制度,严格把控材料的质量。
对于注浆材料和混凝土,要进行充分的试验和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
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钻孔灌注桩目前在沿海地基处理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因属隐蔽工程,成桩后质量检查比较困难,且由于软土的特殊性质,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根据本人的施工实践,对其中一些主要的质量通病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期望通过与同行们相互交流,达到提高施工水平的目的。
1、缩径1.1 产生的原因(1) 清孔不彻底,泥浆中含泥块较多,再加上终灌拔管过快,引起桩顶周边夹泥,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
(2) 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导致局部孔壁土层失稳坍落,造成砼桩身夹泥或缩颈。
孔壁坍落部分留下的窟窿,成桩后形成护颈。
1.2 防治措施预防缩径的关键是控制泥浆比重,确保泥浆能保持孔壁平衡。
(1)使用直径合适的钻头成孔,根据地层变化配以不同的泥浆。
(2)成孔施工时应重视清孔,在清孔时要做到清渣而不清泥,预防清孔后的在浇筑砼的过程中局部坍塌,导致缩径的产生。
2、断桩2.1 产生的原因(1)砼拌和物发生离析使桩身中断。
(2)灌注中,发生堵塞导管又未能处理好;或灌注中发生导管卡挂钢筋笼,埋导管,严重坍孔,而处理不良时,都会演变为桩身严重夹泥,砼桩身中断的严重事故。
(3)灌注时间过长,首批砼已初凝,而后灌注的砼冲破顶层与泥浆相混;或导管进水,未及时作良好处理,均会在两层砼中产生部分夹有泥浆渣土的截面。
2.2 防治措施(1)导管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砼的重量;内径应一致,其误差应小于±2毫米,内壁须光滑无阻,组拼后须用球塞、检查锤作通过试验;导管最下端一节导管长度要长一些,一般为4米,其底端不得带法兰盘。
(2)导管在浇灌前要进行试拼,并做好水密性试验。
(3)严格控制导管埋深与拔管速度,导管不宜埋入砼过深,也不可过浅。
及时测量砼浇灌深度,严防导管拔空。
(4)经常检测砼拌和物,确保其符合要求。
3、桩顶局部冒水、桩身孔洞3.1 产生的原因(1) 水下砼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过大,导管内外砼新鲜程度不同,再加上灌注过程中上下活动导管过于频繁,致使导管活动部位的砼离析,保水性能差而泌出大量的水,这些水沿着导管部位最后灌入的、最为新鲜的砼往上冒,形成通道(即桩身孔洞)。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与防治一、协议方信息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引言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基础工程中的常见施工技术,具有承载能力高、适应性强等优点。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为了确保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特制定本协议,对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明确和规范。
三、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11 孔壁坍塌111 表现:在钻孔过程中,孔壁突然坍塌,泥浆水位急剧下降,孔内出现大量塌落的泥土和石块。
112 原因:泥浆比重不够或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无法有效护壁。
护筒埋置深度不够,护筒周围未用黏土填实。
钻进速度过快,护壁形成时间不足。
在松散砂层中钻进时,进尺速度过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过长。
12 桩孔偏斜121 表现:成孔后,桩孔中心线偏离设计桩位中心线。
122 原因:钻孔中遇到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
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交界处钻进,钻头受力不均。
钻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
13 缩颈131 表现:桩身局部直径小于设计直径。
132 原因:塑性土膨胀。
在含水量大的黏性土中钻进速度过快。
14 钢筋笼上浮141 表现: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笼向上移动。
142 原因:混凝土灌注速度过快,向上的冲击力使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未固定牢固。
15 断桩151 表现:桩身混凝土在某一部位出现不连续或断开的现象。
152 原因:灌注过程中发生导管堵塞,未能及时处理。
混凝土灌注时间过长,首批混凝土已初凝。
灌注过程中发生坍孔,未及时处理。
四、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21 孔壁坍塌的防治211 选用优质泥浆,控制泥浆比重和性能指标。
212 增加护筒埋置深度,护筒周围用黏土填实。
213 控制钻进速度,尤其是在松散砂层中应适当减慢钻进速度。
22 桩孔偏斜的防治221 遇到孤石或探头石时,应采用低冲程冲击或回填片石、卵石等,将其挤入孔壁。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第一篇模板:一、引言: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其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二、桩身质量问题:1. 桩身强度不足:可能原因包括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控制不当等。
防范措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材料选择和验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2. 桩身变形:可能原因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振动、连续施工带来的渗水等。
防范措施:合理控制振动力度,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水位控制和渗水防治。
三、桩顶质量问题:1. 桩顶沉降:可能原因包括桩底土层强度不足、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控制不当等。
防范措施:采取合适的桩基加固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沉降。
2. 桩顶开裂:可能原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等。
防范措施: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搅拌、浇筑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四、桩侧质量问题:1. 桩侧强度不足:可能原因包括灌注浆液配比不合理、施工工艺控制不当等。
防范措施:严格控制灌注浆液的配比,加强灌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
2. 桩侧漏浆:可能原因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浆液渗漏、灌注过程中振动导致的浆液流失等。
防范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浆液密封和灌注操作,防止浆液的渗漏和流失。
五、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施工图纸、材料检验报告和施工工艺文件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 钻孔灌注桩:指通过钻孔到达设计孔底地层,将混凝土灌注至孔中形成的桩基。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土木工程中,以增加地基承载能力和改良地基。
2. 桩身强度:指钻孔灌注桩的抗压能力。
强度不足会导致桩身弯曲和破坏,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稳定性。
3. 桩顶沉降:指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桩顶与地表之间产生的相对沉降现象。
沉降过大会导致结构不平衡和破坏,危及工程的安全性。
第二篇模板:一、前言: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质量问题。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对策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对策简介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但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本文将介绍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质量通病以下是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1. 土壤坍塌在进行钻孔时,土壤可能发生坍塌,导致桩孔失稳。
这会影响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 钻孔下沉施工过程中,钻孔可能发生下沉,导致桩的竖向位移超标。
这可能会损害桩体的承载能力。
3. 灌注混凝土不均匀在灌注混凝土时,可能会出现混凝土流动不均匀的情况,导致桩的强度分布不均匀。
这会影响桩的整体承载能力。
4. 锚固力不足钻孔灌注桩应具备一定的锚固力,使桩能够牢固地连接于地基深处。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锚固力不足的情况,导致桩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预防对策为了避免上述质量通病的出现,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对策:1. 施工前充分勘察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土质检测,了解地层情况。
这有助于准确评估施工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2. 使用支护措施在钻孔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如钻孔衬套、液压支撑等,以防止土壤坍塌和钻孔下沉的发生。
3. 确保混凝土质量在灌注混凝土前,进行混凝土的试验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并在灌注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振捣、均匀灌注等,以保证混凝土流动均匀。
4. 确保锚固力在施工桩时,严格控制桩的沉入深度,确保桩底部达到足够的承载层。
并采取适当的锚固措施,如预埋钢筋、注浆等,以增强桩的锚固力。
总结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对策包括进行充分勘察、使用支护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和锚固力。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稳定性。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钻孔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质量问题对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将介绍钻孔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通病成因及其预防措施。
1. 桩身强度不合格成因:桩身强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中水灰比过大、拌和时间过长等。
预防措施: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包括合适的水灰比和适量的水泥掺量。
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控制拌和时间,确保混凝土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对拌合物进行适时监测,以及控制适当的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
2. 桩长不足成因:桩长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层承载力未达到要求,二是在施工过程中未掌握好钻进深度。
预防措施: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对钻孔灌注桩所承受的荷载和地层的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对于沉积层厚度、质地、荷载要求等要进行合理的评估。
控制好施工过程中的钻进深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3. 桩灌注不密实成因:桩灌注不密实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施工过程中注浆浆体不均匀,二是注浆量不足。
预防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注浆浆体的均匀性,采用适当的压力和流量,控制注浆的速度和时间。
在进行注浆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孔眼周围的液位变化,合理控制注浆量。
4. 桩身变形成因:桩身变形的原因主要是桩体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和刚度。
预防措施: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充分了解桩体所承受的荷载和地层特点,合理进行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钻孔灌注桩工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确保桩体强度和刚度。
5. 桩顶与地表不平齐成因:桩顶与地表不平齐的原因主要是施工过程中没有正确控制钻进深度。
预防措施:在施工前,要进行充分的勘察和测试,确保对地层情况准确了解。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钻孔灌注桩的钻进深度,确保桩顶与地表平齐。
同时,在桩顶与地表不平齐的地方,进行合理的填充和修复。
总结: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主要有混凝土强度不合格、桩长不足、桩灌注不密实、桩身变形和桩顶与地表不平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
【摘要】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主要有:缩径、断桩、桩顶冒水、桩身孔洞、钢筋笼“上浮”、“烂桩头”、桩孔坍孔、孔位倾斜等。
分析其形成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软土地基钻孔灌注桩通病分析防治
钻孔灌注桩目前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因属隐蔽工程,施工中质量不易控制,成桩后质量检查比较困难,且由于软土的特殊性质,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本人根据自己几年的施工实践,谈一谈见到的一些主要的质量通病形成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 缩颈
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1.1造成原因:塑性土膨胀。
1.2防治措施:
(1)根据地层变化配以不同的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
(2)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
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
(3)如出现缩颈,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2 断桩
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冲洗液等疏松体及泥土填充形成断桩。
2.1 产生的原因
(1)砼拌和物发生离析使桩身中断。
(2)灌注中,发生堵塞导管又未能处理好;或灌注中发生导管卡挂钢筋笼,埋导管,严重坍孔,而处理不良时,都会演变为桩身严重夹泥,砼桩身中断的严重事故。
(3)灌注时间过长,首批砼已初凝,而后灌注的砼冲破顶层与泥浆相混;或导管进水,未及时作良好处理,均会在两层砼中产生部分夹有泥浆渣土的截面。
2.2防治措施
(1)导管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砼的重量;内径应一致,其误差应小于±2毫米,内壁须光滑无阻,组拼后须用球塞、检查锤作通过试验;导管最下端一节导管长度要长一些,一般为4米,其底端不得带法兰盘。
(2)导管在浇灌前要进行试拼,并做好水密性试验。
(3)严格控制导管埋深与拔管速度,导管不宜埋入砼过深,也不可过浅。
及时测量砼浇灌深度,严防导管拔空。
(4)严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应满足灌注要求
3 桩顶局部冒水、桩身孔洞
3.1产生的原因
(1)水下砼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过大,导管内外砼新鲜程度不同,再加上灌注过程中上下活动导管过于频繁,致使导管活动部位的砼离析,保水性能差而泌出大量的水,这些水沿着导管部位最后灌入的、最为新鲜的砼往上冒,形成通道(即桩身孔洞) 。
(2)水下砼灌注过程中,砼倒入导管速度过快过猛,把空气闷在导管中,在桩内形成高压气包。
高压气包在其自身浮力或导管起拔等外力的作用下,在砼内不断上升,当上升到桩顶附近时,气包浮力与上升阻力接近,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气包便滞留在桩身内,最终形成桩身孔洞。
另外,有一些桩在截桩后,桩身内残余的高压气体,因通道打开而顺桩身的细小缝隙释放出来。
这时,常会携带部分遗留在气包内的水往上冒,出现“桩顶冒气泡”的怪现象。
(3)水下砼灌注时间过长,最早灌入孔内的砼坍落度损失过大,流动性变差,终灌后导管拔出时留下难以愈合的孔洞。
3.2防治措施
(1) 控制导管的埋深,灌注过程中做到导管勤提勤拔。
(2) 砼倾入导管的速度应根据砼在管内的深度控制,管内深度越深,砼倾入速度越应放慢。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始终保持导管内满管砼,以防止桩身形成高压气包。
实际施工中,往往因为导管每次起拔后管内都会形成空管,再次灌注时,桩身形成高压气包就很难避免。
因此,应在灌注过程中适当上下活动导管,把已形成的高压气包引出桩身。
(3)适当加缓凝剂,确保砼在初凝前完成水下灌注。
4 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的位置高于设计位置的现象。
4.1.1造成原因:
(1)钻孔过深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大,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多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浮。
(2)当混凝土灌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浇筑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的上浮。
(3)混凝土灌注超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浮。
4.2防治措施
(1)钢筋骨架上端在孔口处与护筒连接固定。
(2)灌注中,当砼表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放慢砼灌注速度,并应使导管保持较大埋深,使导管底口与钢筋笼底端间保持较大距离,以便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击。
(3)砼进入钢筋笼一定深度后,应适当提导管,使钢筋笼在导管下口有一定埋深。
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4m,不宜大于5m和小于1m,如果钢筋笼因为导管埋深过大而上浮时,现场操作人员应及时补救,补救的办法是马上起拔拆除部分导管;导管拆除一部分后,可适当上下活动导管;这时可以看到,每上提一次导管,钢筋笼在导管的抽吸作用下,会自然回落一点;坚持多上下活动几次导管,直到上浮的钢筋笼全部回落为止。
5 “烂桩头”
5.1产生的原因
(1)清孔不彻底,桩顶浮浆过浓过厚,影响水下砼灌注时测量桩顶位置的精度。
(2)导管起拔速度过快,尤其是桩头直径过大时,如未经插捣,直接起拔导管,桩头很容易出现砼中间高、四周低的“烂桩头”。
(3)浇筑速度过快,导致孔壁局部坍塌,影响测量结果。
5.2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清孔工作,确保清孔完成后孔内泥浆指标;在空孔较长的桩内测量砼上升面时,应控制好测锤的质量。
通常认为使用5~40mm碎石砼时,测锤的质量可以控制在1.5kg 左右;使用5~25mm 碎石砼时,测锤的质量可以控制在1kg 左右。
在设计桩顶与地面距离<4 m时,认为使用竹竿通过手感测量砼面更直观,精度更高。
(2)砼终灌拔管前,应使用导管适当地插捣砼,把桩身可能存在的气包尽量排出桩外后,以便精确测量砼面。
也可通过导管插捣使桩顶砼摊平。
6 灌注砼时桩孔坍孔
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6.1原因分析
(1)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
(2)灌注砼过程中,孔内外水头未能保持一定高差。
(3)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漏水;孔外堆放重物或有机械振动,使孔壁在灌注砼时坍孔。
(4)导管卡挂钢筋笼及堵管时,均易发生坍孔。
(5)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6.2预防方法
(1)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
(2)灌注砼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措施来稳定孔内水位,还要防止护筒及孔壁漏水。
(3)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
(4)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7 孔位倾斜
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7.1原因分析
(1)场地平整度和密实度差,
(2)桩机本身未竖直或桩机平台不水平。
(3)桩机在钻孔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
(4)钻杆弯曲、钻杆接头间隙太大,造成钻孔偏斜。
(5)在进行超深桩作业时,桩机钻杆太细。
7.2防治措施
(1)压实、平整施工场地。
(2)首先要扩大桩机支承面积,使桩机稳固,并保证钻机平台水平。
(3)采取经常校核钻架及钻杆的垂直度等措施,并于成孔后下放钢筋前做井径、井斜超声波测试。
(4)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选配钻杆。
8 结束语:
总之,在软土地基上进行钻孔灌注桩作业比在其它地区作业难度更大,施工质量更难控制,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前要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核查地质和有关灌注桩方面的资料,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做至科学组织,精心施工,严格管理,施工质量是完全有保证。
参考文献:
[1]华南工学院等四校合编《地基及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冶金工业建筑研究总院《地基处理技术——桩和桩基》冶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