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我的扶贫故事征文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我的扶贫故事征文3篇
文秘网是专业的范文写作网站,每日更xx量热点文章。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1855或者写作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篇一】
2017年7月,我的扶贫工作点由xx镇xx村转移到xx镇xx村,调整后的包保任务是4户人家,在与他们交往一年多的时间里,从戒备到熟悉、从拒绝到配合,我尝遍了酸甜苦辣,也收获了亲戚般的理解信任。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xx家的房子和xx的视频这两件事。这充分反映了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解和对包扶干部的理解,每每想起,我在唏嘘之余都是感慨颇多。
xx74岁,身体较差,妻子患有长期慢性病,说话出气都喘的厉害。老俩口在家养猪养鸡,种点农作物和蔬菜自给自足。大儿子29岁,小儿子27岁,都在省外务工,收入尚可。
从第一次入户调查摸底开始,xx家的房子问题都会成为必然提起的话题,事情还要从他家拒绝易地扶贫搬迁说起。2016年,按照
易地搬迁政策,xx家庭原本可以享受一套100平方米的二层楼易迁房,因为在搭建偏水房过程中与邻居发生争执,他们盛怒之下决定放弃易迁房,并且给村上写了弃权保证书,改为享受危房改造政策,也领取了10000元的改造款。
但事过境迁,看着别的贫困户早早搬进了整洁舒适的易迁房,他们非常后悔当初的草率,多次要求重新分配易迁房或拆旧建新,还要享受易迁政策。
面对这样的事实,扼腕叹息之余,每次入户,我都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易迁政策。一是说明当时他家属于自愿放弃分配的易迁房,享受了危房改造政策,现住的房子不属于危房了,也享受不了易地搬迁的政策了;二是说明xx村已经出列,不再有易迁房计划了;三是说明在原住地拆旧建新享受不了易地搬迁政策。并且多次通过电话和微信,向他们在外务工的儿子耐心讲解,还为他们提供扶贫工作队和镇村领导的电话,让他们及时沟通,了解政策。
即便如此,想要新房子的想法成为xx家庭最强烈的愿望。3月7日我入户结束和他们道别时,郭大妈倚在门口对我说:“我儿子今年想在镇上买套房子,钱不够,你给村上说一声给我们补助点购房款。”看着大妈热切而期盼的眼神,我竟无言以对。其实他儿子过年期间已经和我交流过在镇上买房的想法和计划。也许大妈听懂了政策但不愿
意接受事实,也许她觉得党的政策这么好能要一点是一点。不管怎样,房子问题注定成为这个家庭永远的痛……
xx是包保户赵贵兵的女儿,多年来一直和哥哥赵奎在xx省无锡市务工,母亲王世荣也在无锡给赵奎照看小孩,父亲赵贵兵在竹山县双台十巫高速隧道工程上干活。
因为全家都外出,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靠电话和微信和他们联系。特别是第一次和xx接触时最为有趣,虽然她妈妈告诉她我去过她们家里,但她一直不相信我的身份,说这么多年在外面被骗怕了,怀疑我是骗子。
我提出加个微信让她通过视频看一下我,说了好久她才勉强答应,验证通过视频接通后,她高度警觉,只肯露出眉毛和额头。为了验明真身,我赶紧让她看我、看我的办公室、看我办公室办事的工作人员,然而她说这证明不了什么情急之下,我说那只有下楼给你看我单位的牌子了,然后拿着手机直奔单位门口,正要拍单位门前挂着的牌子,泪奔地发现一楼没有网,一咬牙打开了数据网,举着手机让永敏看清牌子上的单位名称,然后又把手机对着对面的政府大楼给她看,让她回忆位置,分析判断。
回到办公室,我又从为什么单位干部要到村包户聊起,详细向她讲解了精准扶贫的相关工作、相关政策,以及我入户要做什么,她的
家庭要怎么做,能享受哪些扶贫政策等等。通过这一次的详谈,xx 终于相信我是个单位人不是骗子。
现在我们相处的很好,我去她家入户时会在门前拍张照片,传给她看看老家的房子,慰藉她的乡愁,节日里会发发小红包,像朋友一样相互问候。
一年多来,我和我的包扶户们打成一片,为他们制定帮扶计划,引导他们落实计划,还用冬买棉衣夏添单衣、有病买药、送钱送物、过年送对联等等这样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弥补自己帮扶能力上的不足。欣慰地看到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在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时,要加强引导,耐心沟通,弄清楚他们的真实想法后,才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才能争取理解、支持,让他们知晓政策理解政策,抓住机会享受政策。只有把帮扶对象当亲人对待,他才会同样待你,只有真心帮扶才能换来贫困群众的真心对待,扶贫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篇二】
我叫xx,是xx国资公司派驻xx区xx镇xx村的一名帮扶干部。2018年5月,由xx国资公司对口xx村的“一企一村”精准帮扶项目正式启动。我带着使命感,来到了xx村。在这里,我见证了这座小村庄从衰败走向兴旺,见证了村民们从一筹莫展到笑靥如花,见证
了首都国企在精准帮扶中的力量与担当。
说实话,在赶赴xx村以前,我潜意识里认为“贫困”是上个世纪的事情。
依稀记得《平凡的世界》里的情节:天下着大雨,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穿着单薄的衣服躲在学校的角落,等打饭的同学都离开后,他才偷偷地取出自己的黑面馒头,蘸着兑了雨水的菜汤把馒头咽进肚子……
也曾从母亲口中听闻她曾经历过的那些“穷日子”,而现在的xx,百姓生活富足,还会有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吗?直到我来到xx 村。
xx村,xx区一个偏远而古老的小山村,即便从市区驱车前往也至少需要2个半小时。全村有290户492口人,50岁以上的占70%以上,大都是小学毕业,初中已经算是高学历了。村子的耕地很少,上万亩的深山老林差不多是全村人的所有家当,村民少部分担任“生态护林员”,一大部分人待业在家,人均年收入只有四五千元。
改造前的民宅
有位孙大姐,是村里的低困户,丈夫患有肌肉萎缩,常年在家休养用药。为了补贴家用,她过去常常要花一个小时到xx镇秀坊去做手工艺品“钩花”,一个小时可以挣到10块钱,有时最多要连续钩上
8个小时,而为了省钱每日的午餐通常是咸菜就馒头。初见孙大姐,她眼神蒙着灰霾,她告诉我们,她最大愿望就是有份稳定工作,能帮家人养病,相扶到老。
炼大哥,村内低困户,一家四口人,夫妻俩都是生态护林员,尽管有补助,要养育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还是捉襟见肘。xx村没有学校,15岁的大女儿和9岁的小女儿每天都要步行到5公里以外的xx 镇去上学。炼大哥的愿望就是能负担得起两个孩子完成高中学习的学费,如果能考上大学,改变命运,那就更好了。
工作稳定,完成学业……这些简单的事对他们来说却是奢望,而他们只是xx村众多低困家庭的缩影,想到这儿,我心里如针扎般的难过。
改造前的民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赢“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关口,精准扶贫、帮扶脱低可真不只是句响亮的口号,必须面对和解决老百姓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生活需求,帮助全国人民共同尽快实现小康。
走进xx村,看到这些真实的生活,作为一名党员,我陷入了久久沉沉的思考,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多么的现实而迫切。扶贫,我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