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题
1.漕宪帅仓
答:漕宪帅仓是宋代官职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的合称。北宋统一后陆续在各路设四司,即转运使,管理财政兼监察地方管理,简称“漕司”;提点刑狱司,简称“宪司”,主管地方刮法;安抚使,简称“帅司”,管理地方军事;提举常平,简称“仓司”,熙宁初年设置,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故四司义称“漕宪帅仓”,其设置消除了地方割据的一切基础,使宋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高度强化。
2.郭守敬
答:郭守敬字若思,是元代科学家、数学家和水利学家。擅长水利和天文历算,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l276年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了纪念他,邢台市将一条主要的街道命名为“郭守敬大街”。为纪念郭守敬诞辰750周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
3.庚戍之变
答:庚戍之变是指明代嘉靖年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贡市”不遂而发动的战争。该年为庚戌年,故名。俺答汗为对付瓦剌,更好地统率各部,迫切要求与明贸易。他向明称臣纳贡,希望扩大和增加交易。但明廷害怕土木之变重演,加以拒绝,并杀来使。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俺答率军犯大同、宣府,大同总兵仇鸾以重金贿赂俺答,使移
寇他塞。八月,俺答移兵东去,入古北口,杀掠吏民无数,明军一触即溃,俺答长驱入内地,京师震恐。明世宗朱厚熜急集兵民及四方应举武生守城,并飞檄召诸镇兵勤王。明援军虽五万余人,但皆怯战,又缺少粮秣。严嵩也要求诸将坚壁勿战,听凭俺答兵在城外掳掠。俺答兵自白河渡潞水西北行。此前,俺答已引兵夺白羊口,以西走塞外,而留余众于京城外,以为疑兵。但白羊守将扼险防御,俺答不得出,乃复东向南,仍由古北口出塞。九月初,蒙古兵全部撤退。
4.秘密立储制
答:秘密立储制是指清代雍正帝以后皇位继承制度。清朝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初无定制,至雍正,遂创行秘密立储制。具体内容为:皇帝生前不立太子,但选定继位者,等皇帝去世后,朝臣将有关遗诏昭告朝野。一般为皇帝写下诸君之名,密封藏于匣内,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另写一道由内务府收藏,以备核对。其特点在于皇帝全权决定储君人选,不受“嫡长”传统观念约束,并且也排除了统治集团中任何其他势力、个人对建储一事的干扰,是皇权强化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秘密立储之法尽量规避可能的夺位大战起到了减少储位纷争、保持政局稳定的作用,比前代的继承制更具合理因素。
5.湘军
答: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1853年初,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咸丰皇帝命令大江南北各省在籍官绅举办团练,组织地主武装,曾国藩所办湘军就是其中之一。曾国藩以罗泽南的湘勇为基础,以知识分子为营官,以同乡和伦常的封建情谊作为维系湘军的纽带,略仿明戚继光的成法,有严格封建隶属关系,只服从曾国藩一个人的军队,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辛酉政变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者调整了
与曾国藩湘军集团的关系,放手使用曾国藩集团,湘军将领拥有了军事大权和地方的政权和财权。湘军虽然消灭了太平天国,挽救了清王朝,但是重权也从此开始落入汉族重臣之手,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6.清流派
答:清流派是清朝晚期,军机处内部逐渐形成的以李鸿藻为首领,以议论朝政、抨击权贵相标榜的一个派别。清朝晚期,军机处内部形成洋务派和顽固派“南北”两派,北派顽固派首领李鸿藻笼络一批御史和翰林学士在自己的周围,以壮大声势,这些“台谏词垣”也以依附李鸿藻为晋身之阶,号称“清流”。张之洞、张佩纶、黄体芳、陈宝琛都是“清流派”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借用他们的言论牵制洋务派,暗中放任清流派,因此“清流派”的势力煊赫一时。“清流派”对兴办洋务并不都持反对态度,其成员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主要代表人物张之洞,后来就成为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之一。
7.保国会
答:保国会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引起瓜分中国危机。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成立保国会。其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即保国家政权、领土不丧失,保民族种类能自立,保圣教不失。在北京、上海设总会,各省、府、县设分会,意在合群策、群智、群力,发愤救亡,推动维新运动保国会遭到顽固派的强力反对,不久停止活动。
8.商会组织
答:商会组织是清末在旧式商业、手工业行会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辛亥革命前,商会
在中国社会上已有很大的势力,北京政府时期又有很大的发展,其组织遍布全国各地。1912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并建立了常设机构,1914年3月,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商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政府期间,该组织召开了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仅进行商务活动,而且参加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活动。
二、简答题
1.简要评述元、明、清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演变。
答:(1)元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实行行省制度,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使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腹里”隶属中书省;宣政院管辖吐蕃,在边远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的形成是地方制度的一大变革。元代比前代直接管理着更大的边疆地区,行省制利于保持东北、西北等地和中原的一体化。元是第一个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理的朝代,西藏自此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2)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撤销了行省名称的机构,把全国分为12个布政使司和南京直隶区;后改北平布政使司为北京,增云南、贵州两布政使司,共两直隶13布政使司,俗称两京13省。明在省一级改置承宣布政使管地方民、财两政,提刑按察使管司法,都指挥使管军政,互不统属,各自直属皇帝。将原先实行全面管理的行省变成军、政、司法的三权分立,避免了地方官员的专权,使地方集权于中央。
(3)清在内地实行以督抚制为核心的地方行政体制。督抚在明朝是战时临时派出的虚衔,清将督抚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在一省或两三省设总督一人,每省设巡抚一人,兼治文武,职权远远大于明朝的布政使。督抚由皇帝派遣,直接对皇帝个人负责,可控制辖区内的绿营兵,但无权管理八旗兵。同时财政、司法等衙门继续存在,牵制督抚。对龙兴之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