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会计制度的比较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的比较解析

NC&HR产品支持部马艳丽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进程,着重介绍了新旧两种会计制度的差异。由于新旧两种制度的差异点较多,文章只是做了一简要介绍,详细内容请参阅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关制度和准则。

一、对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程的简要回顾

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我国的会计制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下面简要叙述下,我国会计改革的进程。

1、适应计划管理的要求,对会计工作整顿、恢复和重建企业会计制度,修订《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先后制定发布了《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等一系列会计法规。

2、适应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要求,1985年3月正式发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自当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3、制定实施股份公司会计制度,促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行。1992年5月制定发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并于1998年1月制定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4、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实施以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核算体系。1992年11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分别制定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等13个全国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自1994年起,我国先后制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等13项具体会计准则,初步建立了我国的会计准则的基本架构。

5、配合新修订《会计法》的实施,统一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核算行为。国务院于2000年6月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财政部于2000年12月制定发布《企业会计制度》。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目前我国会计核算体系的框架为:

目前,除了金融企业和小企业以外,大部分企业都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我们把以前企业执行的制度称为旧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称为新制度)。所以,下面就详细分析一下新旧两种会计制度的区别,以便于对实际业务的深入理解。

二、新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变化

●重新定义了资产、收入、费用等基本要素,采用了经济利益及流入、流出概念

●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

●相对股份公司会计制度,增加了计提新的四项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在建工程减值、无形资产减值、委托贷款减值(相对行业7项)

●会计制度中首次纳入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或有事项、会计调整、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内容

●修正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一些不符合我国国情的规定

●统一了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

●重新规范了会计报表体系,适当简化了报表内容

●规定了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

●规定了所使用会计科目的名称及编号

三、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具体变化

(一)资产类的比较

1、货币资金

●对现金短缺或盈余的处理不同:新制度规定,现金短缺或盈余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并重新规定了现金短款转销的核算方法。

转销短款时:借:其他应收款(责任人赔偿部分)

管理费用(无法查明原因)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对银行存款的新规定: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款项已经不能收回(部分或全部),应将其损失部分冲减银行存款,增加营业外支出。

●改变了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内容:增设了信用卡存款和存出投资款账户两个明细科目(原制度将此内容记入“其他应收款”),取消了在途货币资金明细科目。

2、应收款项

●对带息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不同:规定应在期末计提利息,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到期不能收回时,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科目,期末不再计提利息。

●对坏账的核算方法不同:明确规定必须采用备抵法,不能用直接转销法。

●扩大了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可以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是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而应收票据和预付账款必须在转入“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后才能计提坏账。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不同:新制度明确规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可由企业自行确定。计提方法可以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当期应提的坏账准备数额应在原已提数额的基础上作出调整。

3、存货

●对存货盘盈(亏)的处理方法不同:

盘盈的原材料,按照同类或类似存货的市场价格记录[原制度—实际成本(或估计价值)或计划成本]

企业清查的各种财产损溢,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经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即使各种财产损溢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转销的,也应视同转销完毕作出处理,不在报表上反映。

●对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

新制度规定企业的存货应当在期末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即反映减值)对存货计价,即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比较,如果存货数量繁多,单价较低,也可以按类别比较。

可变现净值: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成本以及销售所必需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

4、待摊费用

当某项待摊费用不能带来经济效益时,应将摊余价值一次全部转为当期的成本、费用,不能再留待以后期间摊销。

5、短期投资

●投资成本的确定:以初始投资成本入账。初始投资成本=买价+相关费用。

但应注意:如果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从买价中扣除,作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处理。

持有期间收到除已计入应收项目之外的现金股利或利息时,不作为投资收益,而冲减投资成本。

●期末计价的差异:

新制度规定短期投资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注意:市价是指在证券市场上挂牌的交易价格,一般按期末证券市场上的收盘价格反映。

计提跌价准备的方法:按投资总体、类别或单项计提。当期应提数额需在原已提数额的基础上作出调整。如果某单项短期投资较大(10%的短期投资),按单项计提。

6、长期股权投资

●设置“长期股权投资”一级科目进行核算

●采用成本法核算存在的差异

运用成本法的标准为:无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时,一般投资占被投资单位有表决权资本的20%以下时采用。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采用权益法核算存在的差异

单独反映股权投资差额,并按规定进行摊销。

核算要点:

(1)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设置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损益调整和股权投资准备4个明细账户

(2)投资时,按照投资成本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单位(投资成本)”专户。

(3)记录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

股权投资差额=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投资持股比例

①初始投资成本>取得股权份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单位(投资成本)

②初始投资成本<取得股权份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单位(投资成本)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4)摊销股权投资差额

借:投资收益

贷: 长期股权投资—×单位(投资差额)

(5)投资后,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按持股比例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户。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包括: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实现净利润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单位(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