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1初三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一段时间
B.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D.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2.某有机物6.2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
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
4.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
...的是
A.A B.B C.C D.D
5.下列图像对应的关系正确的是
A.表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气体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B.表示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C.表示硫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
D.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产生氧气的质量m
与时间t的关系
6.往12g铝和铁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A.62.3% B.63.2% C.36.8% D.37.7%
7.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是50 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3∶5
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
C.水的电解
D.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
9.氢能是最绿色的能源,下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①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②Mg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 +2HCl=MgCl2+2H2↑
A.ZnFe2O4中Fe的化合价为+2价
B.循环制氢反应中需要不断加入ZnFe2O4
C.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反应3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D.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
10.最早使用的充电电池是铅蓄电池。

已知电动车铅蓄电池充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bSO4+2H2O==Pb+PbO2+2X,则X的化学式为()
A.SO2B.SO3C.H2SO3D.H2SO4
11.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一密闭的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各20g,充分反应后,测定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
物质A B C D
反应前质量(g)20202020
反应后质量(g)2030未知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A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
C.其化学方程式为:2C+3D=5B D.反应后容器内C的质量为16g
12.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通常情况下丙是气体
C.生成物丁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13.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描述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表示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B.表示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
C.表示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及氧气的质量关系
D.表示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产
生氢气的质量关系
14.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
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
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5.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的化学式为NO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16.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X,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及生成丙的质量比为甲:乙:丙=23:17: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丙属于单质
B.参加反应的乙与生成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物质X中含三种元素
D.甲这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17.某密闭容器中有X、O2、CO2和 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X O2CO2H2O
反应前的质量/g 1.68 2.2 1.8
反应后的质量/g0 1.6待测 5.4
A.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B.表中“待测”数据为 4.4
C.反应中的X 与 O2变化的质量比是 1:4 D.X可能是乙醇
18.数形结合能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描述,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等质量的碳酸钙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C.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
化锰
19.3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l:2
20.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22.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为原料的“C1化学”成为化工生产的必然趋势。

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图为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2、H2按照质量比1:3合成氨气
B.用Fe2O3.H2O除去H2S,生成物中含硫元素的物质有1种
C.该流程中可参与循环的物质有Fe2O3·H2O
CH+2H O=CO+H
D.反应①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略去):4222
23.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24.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燃着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一定能够燃烧
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25.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元素组成相同的两种气体,乙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 .转化①②④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
C .转化①、②、③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D .转化①、②、③只能通过与氧气的反应实现
26.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B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所以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7.某化学探究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探究研讨活动,他们称量MgCO 3和NaHCO 3的混合物84 g 放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中,加入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73 g ,经测定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二氧化碳4.4 g 。

查阅资料得知:MgCO 3+2HCl=MgCl 2+H 2O+CO 2↑,
NaHCO 3+HCl ═NaCl+H 2O+CO 2↑。

下列他们对该探究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认为由于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未知,无法计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B .乙同学推断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稀盐酸的总质量不随混合物中MgCO 3和NaHCO 3的比例改变
C .丙同学推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不随混合物中MgCO 3和NaHCO 3的比例改变
D .丁同学经过计算得出,要完全满足所给质量,混合物中MgCO 3和NaHCO 3的质量比一定是1:1
28.从石油中得到的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C 3H 8)、丁烷(C 4H 10)、丙烯(C 3H 6)、丁烯(C 4H 8)等。

某液化石油气可能由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4种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检测其成分,取一定量该气体样品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将生成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浓硫酸增重45g ,氢氧化钠溶液增重88g ,无剩余气体排出(每步完全吸收)。

下列对该液化石油气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液化石油气中一定含有丁烷
B .该液化石油气可能只由丙烷和丙烯混合而

C .该液化石油气一定是纯净物
D .该液化石油气不可能同时含有4种气体 29.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取生石灰(32CaCO CaO+CO 高温)。

现有100g CaCO 3样品,高温锻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 。

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 .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逸出了二氧化碳气体
B .生成物中CaO 的质量是42g
C .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
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4
30.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5,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比为
A.7:25 B.50:21 C.21:50 D.25:14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下列是实验室净化天然水的流程:
(一)原理分析:
(1)请选用下列“关键词”填写在上述流程方框内空白处_____。

蒸馏蒸发结晶吸附过滤
(2)上述净化过程是将混合物分离为纯净物的过程.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步骤;首先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寻找各成分的差异,然后利用其差异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分离.如:过滤是分离_____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二)操作过程:
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铁圈)、_____、_____、烧杯(洁净的)、胶头滴管;在过滤后,同学们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三)迁移应用
沂源县自来水公司自来水的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
(1)步骤①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_____(填“②”或“③”或“④”等序号)(2)步骤②所起的作用是_____(填选项序号)
A 杀死水中的细菌
B 减少水中的氧气
C 使泥沙沉积至底部
D 分解有毒物质
(3)假如你是水质检验员,用简单的办法检验水样是否是硬水,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若检验后发现水硬度高,你建议在饮用前可采取的处理办法是_____.
32.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图中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如图2所示。

(1)X曲线表示的是_____(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

(2)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
实验前实验后
测量项目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瓶中剩余气体的体积
体积/mL80.046.4126.0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4)若测得的实验结果明显偏小,可能的原因是①______;②________。

33.如图为实验室中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装置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若要从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

(3)通常状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气体,极易溶解于水形成氨水,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小。

实验室中可以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制取氨气。

请从如图中选出合适的仪器连接成一套制备并收集氨气的装置。

则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
_____→f.上述实验中,E装置的作用是_____。

3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采用下图甲乙两种装置。

乙装置可视为甲的改进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
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甲装置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当温度降到室温,打开止水夹,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

(2)在乙装置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

(3)写出乙装置实验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4)乙装置实验中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2l%(填“>”、“=”或“<”),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

(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多;④加入铜丝量太少
(5)乙装置与甲装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___(任答一点)。

35.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盐酸和稀硫酸,以及以下仪器:
(1)请写出图中②的仪器名称: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CO2,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药品是
_____。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也能生成CO2,该方法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原因是_____。

(3)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填仪器的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6.课堂上老师按“实验一”的装置进行分子运动探究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课后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实验装置在微型试管中进行,如图中“实验二”和“实验三”所示:
(1)按“实验一”进行时,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_________(填“甲”、“乙”或“丙”),该现象说明_____填序号);
①分子间有间隙②分子在不断运动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⑤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⑥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2)将装置改进成“实验二”后,其优点有_________(填序号):
A.减少空气污染 B.实验现象更明显
C.实验结论更准确 D.节约药品
(3)“实验三”的装置比“实验一”和“实验二”的装置少了一部分,该部分装置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查询资料发现:①浓氨水能够释放出氨气(NH3);②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反之则小于空气。

实验过程中,_________填“E”或“F”)试管中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最先全部变红。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1:8,故不符合题意;
B、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不能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C 、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直至反应结束,故不符合题意;
D 、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符合题意。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有机物6.2g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 二氧化碳和10.8g 水,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则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元素,空气中不含碳元素和氢元素,则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
1217.6g 100%=4.8g 44⨯⨯,水中氢元素质量210.8g =1.2g 18
⨯,4.8g+1.2g <6.2g ,有机物中故一定含有氧元素,故填:C 。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符合题意;
B 、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煤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煤中还含有硫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C 、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

例如碳酸钠中碳元素显+4价,不符合题意;
D 、一氧化碳和碳单质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它们都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4.D
解析:D
【解析】2KClO 3 MnO 2 2KCl + 3O 2↑,所以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氧气是反应的生成物,加热到一定程度后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开始氧气的量是零,反应中质量增加,反应结束质量不再改变;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氧气是气体,所以固体的质量减少,反应结束固体的质量达到一定值,不再改变;由于氯酸钾中氧元素以氧气的形式逸出,所以反应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选D
5.D
解析:D
【解析】
A 、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错误;
B 、双氧水放出氧气的质量与有无催化剂无关,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等,错误;
C 、硫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密闭
容器内物质总质量不会改变,错误;D、氯酸钾加热一段时间才会有氧气,且随着时间的不断进行,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大,当氯酸钾反应完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正确。

故选D。

6.B
解析:B
【解析】设混合物中铝的质量分数为x,铝的质量为12xg,铁的质量为12g-12xg
2Al+3H2SO4 = Al2(SO4)3+3H2↑
54 6
12xg m1 m1=6×12xg÷54
Fe+ H2SO4 == FeSO4 + H2↑
56 2
12g-12xg m2 m2=2×(12g-12xg)÷56
6×12xg÷54+2×(12g-12xg)÷56=1g x=63.2% 故选B。

7.B
解析:B
【解析】
由题意,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说明参加第二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25克,B的质量为15克,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3;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说明参加第一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15克,B的质量为9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第一次反应的C的质量为6克,又生成D的质量是30g,则反应中A、B、C、D的质量比为5:3:2:10,则第二次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10克。

A、参加第一次反应的B的质量为9克,剩余6克,错误;B、第二次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25克,故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是50g,正确;C、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5:3,错误;D、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5:2。

错误。

故选B。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会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然后过量的盐酸会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反应一段时间之后会有氢气生成,当铁反应完之后不再产生氢气,正确;
B、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锌粉,应该产生相同的氢气,错误;
C、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是质量比是1:8,错误;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水的质量会逐渐增加,当反应停止之后不再增加,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水的质量不是零,错误。

故选A。

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ZnFe 2O 4中锌元素+2价,氧元素-2价,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
代入可求出Fe 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选项错误;
B 、根据图示,反应1中ZnFe 2O 4是反应物,反应2中是生成物,故ZnFe 2O 4可以循环使用,不需要不断加入,故选项错误;
C 、Mg 2Cu 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 2和MgCu 2合金,反应2产生的氢气被贮存后,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的氢一部分为反应2的产物,一部分来自稀盐酸,故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反应3所得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不相等,故选项错误;
D 、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原子守恒,反应物中有10个氧原子,生成物X 应该有4个氧原子;反应物中有4个氢原子,生成物X 中应该有2个氢原子,反应物中有2个硫原子,生成物X 中应该有1个硫原子;故选择D 项。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反应前后物质A 的质量无变化,所以A 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B 、由表格数据可知,反应后B 物质质量增加了(30-20)g=10g ,说明B 物质是生成物,物质D 反应后质量减少了(20-14)g=6g ,所以物质D 是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C 物质应该是反应物,两种物质反应生成物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 、由上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C 质量=10g-6g=4g ,即4gC 物质和6g
D 物质反应生成10gB 物质,它们的质量比为4:6:10=2:3:5,但不是它们的化学计量数的比,故符合题意;
D 、由上分析可知,反应后剩余C 物质质量=(20-4)g=16g ,故不符合题意。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得,甲是C 2H 6,乙是O 2,丙是H 2O ,丁是CO 2,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62222C H +7O 6H O+4CO 点燃 。

A. 置换反应必须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A不符合题意;
B. 由以上分析可知,丙是水,所以通常情况下水是液体。

故B不符合题意;
C. 生成物丁是二氧化碳,其中碳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

故C不符合题意;
D. 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化学计量数)之比,就是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7。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13.B
解析:B
【解析】
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随盐酸的增多而增多,当碳酸钙反应完,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水,生成物中没有固体,所以反应结束,固体质量为零;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镁比铁活动性强,反应快,由于镁粉和铁粉足量,酸反应完反应结束,生成氢气的质量一样多。

选B
点睛:结合反应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变化和图像表达的变化比较,重点是起点、变化趋势、终点,同时要看清坐标对应的量,和反应物的量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是由9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一个苯丙氨酸分子由23个原子构成的,故A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的,故B选项说法错误;
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2×9):(1×11):(16×2):
14≠9:11:2:1,故C选项说法错误;
D、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除以相对对分子质量。

原子苯丙氨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9=108,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8=8,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2=32,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4,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5.B
解析: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