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文化消费调查分析
摘要! 大学生是文化消费者的组成部分, 也是未来文化消费阵营中的主要力量。
研究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 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于化解当前文化领域中的消极现象,
用科学方式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消费; 现状
文化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而消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行为。
#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享受、发展需要、获得社会认同等较高层次需求的有目的行为, 都属于文化消费。
它是人类摆脱纯粹体力劳动后产生的较高层次消费需求, 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一、研究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的意义文化产品辨识与选择能力, 是大学生成长的客观需要。
∀文化, 从广义上讲, 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消费文化产品是大学生进行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路径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形成良好的文化鉴别能力与文化消费习惯是优秀大学生必备的良好素质。
因此, 我们只有加强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的研究工作, 探寻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基本特征与现存问题, 才能
选择科学的方法引导大学生文化消费, 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2 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功能。
文化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艺术, 任何时候, 文化总是意识形态的载体, 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心灵和行为, 甚至左右一个人的价值观念。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曾经说: 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青人唱我们的歌曲, 学会跳我们的舞蹈, 我们就可以让他们做我们想做的事。
今天, 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所以, 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强势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时候, 很多国家积极的采取行动来保卫本民族的文化, 而其中关注的重点, 就
是青年人。
青年人是未来的希望, 也是文化消费的主力军, 更是最容易被外来文化所改变的人群。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 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想, 而当代大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中外混杂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
在他们身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 又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仅从当前美国连续剧、日本漫画与韩国电子游戏在大学生中受追捧的程度就可见一斑。
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隐性影响, 它往往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着消费者的行为、心理甚至是价值观念。
作为当代文化消费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在对各种文化产品进行消费与选择的同时, 也被各种文化所挟裹的意识形态塑造着思
想和灵魂。
因此, 摸清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倾向, 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引导大学生文化消费, 化解外来文化的消极影响, 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 也有助于我们创造更多适合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口味、适合国情的好的文化作品,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消费能力分层化。
我们发现, 月消费支出能力不同, 在文化消费的具体内容上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
在被调查者中, 月消费总额在200~400元的学生文化消费能力非常低, 且集中为购买学习书籍, 娱乐性支出几乎为零, 这一部分人约占学生总数的14%; 而月消费高于600元的学生中,娱乐性消费支出大幅提升, 甚至有个别月消费过千的学生, 仅
一个月的手机与游戏点卡的支出就超过几百元, 大多数人的文化消费集中为娱乐、杂志、网络游戏等项目上。
这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大学生文化消费能力与消费对象的不平衡性。
3 文化消费内容偏娱乐化。
在∀平均每月用于报纸、杂志类的消费金额# 调查中, 在10 元以下的人群占50%; 10~ 20元占19 4%; 20~ 30元占11 76% ; 30 元以上的人群占
12 9% , 从数据中可看出同学们在此方面的消费不高。
在了解同学们最常阅读的书籍种类中, 娱乐、体育类占46% ,文学艺术类占21 7%, 政治、经济、专业类比例较小。
两相对比, 我们发现, 学生文化消费过分集中于娱乐与消遣功能, 层次相对较低。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我们发现学生消费中, 纯娱乐性杂志是最受欢迎的, 超过50% 的学生在∀你最喜欢的杂志类型# 中选择了这一项, 但用在这上面的花费却非常低。
我们对月消费过千的同学有一个单独的调查, 调查显示, 这部分学生中, 对于纯娱乐性杂志的花费却显著提高, 甚至超过百元。
从中可以看出两个问题, 第一, 学生对于自己的消费能力是有理性认识的; 第二, 市俗的大众文化已经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市面动辄几十块的精装本杂志所标榜的个性、成功、财富、地位这些概念得到了学生的认同, 并外化为具体的购买和效仿行为。
4 网络消费成为文化消费中的主要内容。
在每月用于网络游戏类的消费金额调查中有10% 的学生花费在60元以上, 51 7% 的人不足20元。
在另一项有关上网目的的调查中, 数据显示有30 6% 的人选择看电影; 22 9% 的同学为聊天交友; 28 8% 的同学打游戏;
11 76% 为查找学习材料。
数据中我们看出, 上网选择游戏的学生人数以及学生愿意投入的财力上似乎并不多, 但这并不能说明情况是乐观的, 最少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就是打游戏。
在调查中甚至有部分学生点卡及其他各种游戏支出总额超过生活费的一半, 这一现象是非常不正常的。
三、大学生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1 文化消费内容丰富, 但层次偏低。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大学生文化消费内容丰富, 但主要消费内容基本局限于纯娱乐型消费或者是专业发展类消费, 较高层次的文化消费行为基本没有。
以网络费为例, 大多数同学认同网络对自己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但是对于如何合理的应用网络, 尤其是利用网络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却不知所措。
只有11 76%的同学表示上网是为了查找材料, 其他的选择都集中在娱乐项目上, 最受欢迎的前三项选择依次是: 看电影、网游、聊天。
在对学生其他文化消费大项的调查中, 同样反映这样的问题。
其中有缺乏引导的原因, 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文化发展中出现失衡现象的一个表现。
几年前曾经推出过精品文化进校园活动, 当这些被人们认为是阳春白雪的艺术作品走进校园之后, 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事实上, 大学生并不是不能接受高雅文化, 有时候只是缺乏合适的途径和科学的引导。
2 文化消费表现出极强的功利性。
调查中发现, 最受学生欢迎的书籍为娱乐杂志、专业或英语类辅导书, 而选择严肃文学、古典文学和政治类图书的学生非常少, 反映出大学生文化消费中的功利性取向。
学生在进行文化消费的时候, 单纯地把文化产品看作一种普通的消费品来满足目前的需求,要么是娱乐性需求, 要么是专业发展性需要。
对于那些影响不明显或是只有在将来才能看到影响的文化产品缺乏认识, 也缺乏消费的积极性。
3 文化消费心理不成熟。
大学生文化消费心理不成熟, 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消费习惯首先, 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在∀你最喜欢的音乐、影视及游戏# 三个题目的调查中, 约20% 以上的同学表示喜欢日本歌曲、影视作品及游戏; 另有25% 左右同学选择了韩国产品, 选择国产的30%左右, 其他选择了欧美。
近年来日韩文化在中国的大量传播, 对于这一调查结果, 我们不难理解是为什么。
其次, 文化消费选择偏低龄化。
具体表现为, 在大学生最喜欢的杂志中, 漫画类、言情武侠类占的比重大, 选择严肃文学的只占10%左右。
4 文化消费中出现了不公平现象。
由于受家庭收入影响, 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层次性, 贫困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能力低。
在调查中14%的同学月消费为200~ 400元之间, 每月文化消费支出很少。
文化消费是大学生自我教育和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 而贫困大学生的文消费现状令人担忧, 我们不应该让这部分学生因为经济上的困窘而导致精神生活的匮乏。
四、关于调查的几点思考
1 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情况喜忧参半。
喜的是文化消费能力逐渐提高, 内容丰富, 对新内容接受的快; 忧的是层次不高、过于功利性和不成熟。
文化消费是辅助大学生成长与全面发展
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个途径, 所以,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的引导, 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文化消费方式和观念。
2 注意大学生文化消费引导工作的连续性。
事实上我们国家在最近的几年内, 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例如, 在各种著名的自然与文化景点为学生群体开设半价票服务; 博物馆免费开放; 向大学生推荐各种优秀书目; 精品文化活动进校园等, 但也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 缺乏文化素质养成所需要的连续性。
例如, 精品文化进校园, 受到大学生的热烈追捧, 但却没有坚持下来, 最后效果大打折扣。
加强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引导, 是一个需要耐心与坚持的工作, 只有长期坚持下来, 并形成一种氛围, 变成教育工作甚至是全社会的一个自觉的责任, 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 需要社会的参与支持。
大学生文化消费问题不是一个独立于整个社会的个别问题。
首先, 它所关涉到的大学生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其次, 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习惯和特性, 与社会文化大环境密切相关。
说到底, 这一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整个社会的积极努力与配合, 不只是需要在思想上、行为上加强引导, 同时也需要不断推出适合大学生消费的文化产品。
__
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
□胡纯华
[摘要] 通过对当前高职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在当前社会文化价值多元的情形下,部分大学生的文化消费观出现了偏差,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加强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解决当前窘境的出路。
[关键词] 文化文化消费消费方式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职院校作为一支新兴的生力军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项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崇高事业而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则是为人类社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它与普通高等教育一起构成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
从1998 年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逐步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产学研相结合”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高职院校普遍采取了受市场欢迎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育人模式,在此模式培育下的高职院大学生重技能,轻知识;重应用,轻理论;重专业,轻人文,导致学生在人格养成、职业道德、思想品质和人文科学素养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因此,面对这种窘境,高职院校如何加强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彰显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当务之急。
一、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
文化消费主要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消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行为,与物质消费相比,文化消费的弹性较大,其消费的数量、质量均受到诸如经济因素,时间因素、消费个体因素、消费者周围人群等影响。
高职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分为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及人际消费等,他们消费对象的种类包括书法、摄影、阅读、电影、电视、音乐、戏剧、演讲,等等。
据统计,高职在校大学生日常消费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餐饮、服饰和电子产品消费,其中餐饮消费的比例占50%,占18%,产品消费占12%,由于高职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家庭,个体日常消费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以管理
系09 级学生为例,一个普通的高职大学生月平均消费在4000- 5000 元、2000- 3000 元、1000- 2000 元、500- 800 元、200- 500 元不等。
在电子产品消费方面,高职大学生在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和mp3的拥有率,都高于同龄的社会人群。
80%的大学生有手机,30%有MP3,10%有数码相机,6%有电脑。
大部分同学经常上网,信息时代的大学校园网络消费增长快速,大学生对网络消费依赖性日益增强,网上冲浪、网上购物、网上聊天成为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的主流。
二、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大学生重视娱乐消遣,忽视高层次的文化消费高职大学生文化消费在平时的日常开支中占的比重较大,但主要是消遣性、娱乐性和享受性的消费(上网、旅游、购物、唱K 等),而发展性、智能性的文化消费(升本、插本、考证、培训等)占的比重不大,除基本的生活、学习消费外,他们会选择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人际交往与恋爱支出、休闲娱乐支出。
他们热衷于低层次,带有炫耀性、摆阔性、攀比性的文化消费,不喜欢欣赏高雅艺术、高品位的文化作品,对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投入较少。
(二)部分学生社会道德水准下滑,文化消费存在低层次和不健康的东西由于高职大学生发展的特殊阶段性,加上社会上可供高职大学生消费的文化产品良莠不齐,一些低层次、格调低下、不健康的文化产品充斥市场,特别是一些文化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只顾自身经济利益,对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制作、销售没有严格把关,将一些低级趣味、庸俗的文化产品推向市场。
同时,一些大学生自身受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和社会上一些不良消费现象的影响,使得不少大学生成为盗版图书、音像制品、计算软件和光盘及一些假冒名牌产品的主要购买者,而且大学生又是互联网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对各种网络信息的搜索和选择难免会受到暴力凶杀、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影响,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三)高职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仍处于低水平阶段高职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最活跃的群体,已成为网络消费的主力军,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网上聊天、网上恋爱、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或浏览新闻报道已成为高职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主要方式。
据调查,绝大部分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并选择在学校上网,仅有6.6%的同学选择在网吧上网。
在网络使用时段分布上,46.9%的学生主要在晚上和凌晨上网,29.5%的学生每周网络使用量超过50 小时。
在上网目的中,娱乐消遣的用途,如聊天、玩游戏、看影视剧等占很大比例,仅有28.6%的学生上网是用于学习,13.9%的学生用于情感交流。
这从侧面反映了高校一部分学生生活空虚的一
面,学生对网络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很少进行户外活动或通过其他方式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
网络文化作为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信息文化,具有传播迅速、影响广泛、渗透性强、能控率低、服务个性化等鲜明的特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职大学生开始追求一种更具个性化的生活和消费。
在网络文化消费的个性化方面主要体现在建立个性化的个人主页,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资料通过超时空、双向的、多向交流的网络传媒,让网友或其他网络受众认识和了解,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个性化的虚拟社区享受自我释放的快乐,建立个性化的博客空间,发表自己独创的意见和观点,选择个性化的QQ 头像和表情,使用个性化的网络词语。
高职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个性化体现了高职大学生交流的欲望,归属需求和自我意识,但这种个性化也存在庸俗化的倾向,如为使自己在网上受到别人的重视故意表现出另类性格和反调言论,与现实社会的行为规范存在明显冲突,把博客作为个人宣泄的场所,披露别人的隐私,进行人身攻击,发布虚假信息,违反网络传播伦理,恶搞他人网络图像,等等。
现在的高职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存在独立意识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交往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而网络的虚拟性正好从心理上满足了高职大学生寻求依赖的心理,他们以此来确立自己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社会角色,使自己从现实的社会中解脱出来,他们上网聊天游戏缓解现实生活压力,追求广泛,多样的人际
关系。
部分高职大学喜欢在网上通过下载,以极少代价甚至免费便可获得很多东西,如软件、音乐、电子读物、游戏,图像、电影、动画、IP 电话,甚至电子商务,等等。
另外,高职大学生在面对网络庞大的信息时,由于生活阅历及思想修养等方面的不足,往往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而容易凭一时冲动和个人喜好的直观判断去选择文化消费对象,表现了对信息服务和网络产品的少选择性,热情盲目追求而理智不足,显得不够理性和成熟。
例如:在网络上加入无意识大众狂欢宣泄行为,充当不良文化的帮凶,沉迷一些色情游戏,追求感官刺激,越陷越深,对信息垃圾缺乏判断能力,错误地将一些文化糟粕当做消费对象甚至制造信息垃圾。
(四)部分高职大学生人文价值模糊,法制意识淡薄高职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稍逊,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方向,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律性较差,个别法制意识淡薄,传销、诈骗、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自我修炼能力和自我约束力很差,一些学生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忽视了基本的法律和道德约束,这种现象除了与学生的家庭教育有关之外,学校的纪律教育不容忽视。
三、解决的方法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
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由此可见,文化素质教育对于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误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引导,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提高校园文化消费的品味,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大学生文化消费价值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知识修养、道德修养,通过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以提高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
高校老师作为传道授业的主导者,要在学校的教育中起到模范教育带头作用,由于教师角色的特殊,他们的言行常常被学生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必须以正确的言论和消费行为来教育学生。
(二)营造健康的文化消费环境
高职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离不开所生活的具体的社会生活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文化消费,必然要求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消费环境,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校园媒体,如校报、广播、宣传栏、校园网、电视等媒介进行积极、正面宣传,以形成高尚的文化消费舆论,满足高职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可塑性指的是可培育性,可教化性。
高职大学生的文化可塑性很强,仍需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有人认为高职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是非观念已经基本定型,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已经失去了时间机遇,这种观点缺乏科学依据,不符合客观事实。
青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年人格尚处于未定型时期,青年心理能力的发展与身体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
由于心理能力依赖于生活经验积累和文化知识熏陶,所以,一个身体成熟的青年在心理上未必成熟。
大学生人格未定型突出表现为自我意识的非稳定性。
自我意识是人的身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大学生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它使大学生获得独立指导和调控自己行为的可能性。
但高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顺境时感觉良好,觉得处处充满阳光;逆境时不知所措,觉得处处阴暗一片。
高职大学生的人格未定型特征为廉洁修身教育预留了心理空间,使得高职院校对他们施以系统的理想教育成为可能。
所以,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前途教育__、成才意识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创新意识教育,等等。
大学生消费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在新时期对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序言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
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现状,引导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健康发展,本人于2009年5月,做了一次“高校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喜亦可忧。
如何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热点和新问题。
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进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伴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跨国公司的登陆和国外媒体(如电影、电视)的进人,西方的实用主义观念和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冲击和影响,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与转型。
大学这几年,大学生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特别想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成长成熟。
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青春的活力,显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以便在注重经济价值的现代化社会中引起公众的刮目相看,获得更多脱颖而出的发展机会。
在调查中,有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在发展,消费是动力,追求前卫和引领社会消费潮流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
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