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某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作者:陆显发
来源:《地球》2013年第04期
[摘要]通过采矿区勘查的地质构造,结合整个拉拉基底特征和形式,对拉拉地区地质构造进行全面的论述。

河口复背斜的南翼是由一系列的向斜和背斜组成,存在东西方向和一系列的北西方向,南北向的断裂组合,是矿区矿体的分布和近东西向同斜倒转背控制,被各组断裂切割,从矿体构造和地层以及变质的三层关系,分析落幽矿区矿床成因,总结矿床可能的成矿模式,以及构成热液复合成因的铜多金属矿床。

[关键字]同斜倒转摺皱断裂构造矿源层热液复合成因
[中图分类号] P6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58-1
1 概述地质构造现状
扬子古板块川岛弧带的西南缘是板块构造。

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中段。

地质力学属于南岭东西构造带复合部位和川滇南北构造带。

经历了构造褶皱和断裂发育等方面的构造运动,早期形成的东西构造由断层褶皱和南北构造褶皱向张性断层,北西向和南北向晚期构造被破坏,对叠加进行升级改造,形成独特又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区内岩石形成一套以绿叶片为代表的中浅变质岩石,多数是岩浆活动频繁,火山的地质作用大,构造经过多期次的变质,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受损。

1.1 矿区主要地层
区内地层主要有河口组,火山碎屑岩以及熔岩和火山岩经过正常沉积和富纳质的细碧一角斑岩系组成变质沉积火山杂岩。

河口组的断层与通安组接触,主要形成一套石英岩和板岩以及大理岩的浅变质岩系。

1.2 岩桨岩
区内会理期的火山岩分布最为广泛,细碧一角斑岩系火山建造,构成矿区的含矿层位,它对直接生成矿床有直接的关系。

岩浆岩分布比较广泛,其中以基性侵人为主的岩浆活动主要是晋宁期,对矿体形成后期产生富集作用,矿体会遭受一定影响。

1.3 落幽矿区矿床分布特征
矿区的矿床主要赋存于RI时的中下部,矿床东至四人抬轿南抵烂田湾西迄老鸦田,北起哨房梁子。

在凡断层以东,矿体走向近东西、北西向,在凡断层以西,矿体倾向为南西、西,矿体的空间总体分布仍为东西向,反映出后期东西向侧压力改造作用的痕迹。

露天采场核部是原时地层,主要是同斜倒转褶皱构成。

落幽向北同斜褶皱轴面倾角逐渐变小,与矿体的倾角变化一致。

拉拉区基底的特征和形式从东西方向同斜倒转褶皱存在矿区区域构造复杂和风化层覆盖厚度大等情况,因此,本区的构造认识分歧比较严重。

矿区位于河口复式背斜的南翼,南翼是单斜构造,北翼是一级倒转背向斜紧密构成。

尽管本区的地层往东西或者北西方向发展是客观的事实,但是,他们是同斜倒转褶皱还是单斜这一问题,难以获得统一的答案。

1.4 南北向构造特征
落幽矿区近南北向构造与近东西向构造明显出现构造叠加。

一方面对矿产形成有一定的构造作用,另一方面矿区乃至拉拉地区构造形态更加复杂。

矿体定位构造的重点是控制工业矿体空间形态。

从勘查中获得矿区南北向构造主要为东北向断裂构造,构造显示活动的特点和断层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的特征,对矿体本身的破坏也最为明显。

1.5 地层与成矿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落幽矿区矿床及附近矿床,无论是氢氧硫铅同位素,还是稀土元素都是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微量元素的分析,将矿产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的火山岩浆。

矿源层是古代最早的海底火山喷发矿物质,细碧一角斑岩系的形成也可以为本区带来矿源层,容矿构造和褶皱矿区在早期东西向褶皱和构造上存在许多的争议,主要是矿山地质结构复杂,后期的构造被早期大部分自然灾害破坏逐渐剩下一些部分的地质岩石。

随着露天开采的深度增加,原先未被挖掘的还有待构造也逐渐的被挖掘。

早期采场的东西向倒转褶皱勘查以及褶皱和矿体的原因是研究机床成因的有力证据。

2 探讨矿床成因及其特点
2.1 矿区矿床成因的组成部分
①1957年,郭文魁先生认为辉长岩和矿床直接接触的交代型铜矿床。

②苏联专家在初勘阶段认为落幽矿区矿床是含铜黄铁矿型矿床。

③地质部华北科学院研究所认为是热液矿床。

④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铜一钻一钥多金属矿床。

⑤地质队在详勘阶段认为是次火山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铜一钻一钥多金属矿床。

上述铜矿石矿床成因的分析,与当时地质科学发展水平以及地质勘查情况有关。

火山喷发矿物质或者次火山遭受入侵时,主要因素是受到热液作用。

本区经历了漫长的地质进化历史过程,在多个时期和多种阶段进行矿化石的多种相互促进和生成,最终,产生化石群体。

2.2 矿床成因的探讨
2.2.1 含矿热液
古老的变质岩区一般含矿热液的来源比较复杂。

首先,考虑本区古时期是海洋环境。

根据氢和氧同位素的组合结构分析,认为矿的介质主要有岩浆水和海水以及循环雨水等介质组成。

因此,形成本区热液的来源主要有三个层面,变质热源、地下水热液、岩浆热液。

2.2.2 含矿岩性的主要特点
本区的铜矿体一般赋存于黑云母片岩和石英钠长岩的过渡带交替频繁的部位,矿化富集程度高主要因素是矿化石进行均匀的相变。

矿化石进行剧烈的相变是矿体的连续性好。

黑云片岩中矿化中连续性不均匀,品位变化小。

其中,石英长岩的矿性好,钠长岩中层状和条带状矿性较多,但是,总体上还存在矿体连续性差,品位变化幅度大等不良因素。

品位幅度变化大。

石英钠长岩和浅粒钠长岩的矿性比较差,极细粒子致密块状差,角烁状纳岩中矿性也比较少。

矿石具有一定的岩石控制性能,片岩类和条纹类以及带状石英钠长岩石都有较高的空隙性和通透性。

3 结语
地层在变质和变形的过程中,要对褶皱的转折点和岩石的变化性相互交替的主要部位,有容易形成容矿空间和矿液的沉淀和定位还有运移都给矿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褶皱轴部和断层的交汇区形成矿床工业化还是关键属于FI断层矿化未能形成的工业矿体的主要因素,每一个地质作用都不是孤立的单个个体,形成一定的地质形成过程。

在本区的矿床形成中需要经历漫长而且复杂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多个期次和多个阶段以及多种矿产之间相互叠加和相互促进最终形成一定的矿化石群体。

这是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叠加又在某个阶段根据矿物地质的作用,对矿区的矿床构造进行热液复合成因铜多金属矿产。

[作者简介]陆显发(1982~),男,2009年毕业昆明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及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承德,朱新,等. 矿机制研究[J]. 落函矿区成矿模式,成都地质学院校刊.
[2]李亚美,夏德馨,等. 地史学[M]. 长春:地质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