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应力场

合集下载

地质构造应力场分析方法与原则

地质构造应力场分析方法与原则

地质构造应力场分析方法与原则摘要:构造应力场是地球动力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壳动力学的主体部分,其研究对于构造分析研究、地震分析预报、工程抗震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次研究针对地质构造应力场的测量方法水力压裂法、井壁崩落法、磁组构法进行分析,并对地质构造应场力分析原则进行阐述,继而进一步丰富构造应力场的理论。

关键词:地质构造;构造应场力;应场力引言:构造应力场就是在一个空间范围内构造应力的分布。

构造应力场是作用在地壳某一地区内部的和由于这一地区某种变形的构造单元的发育而出现的应力总和。

应力场是一种物理场,它和其他物理场,如重力场、电滋场、位势场等一样,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场不是空间,而是在空间范围内某个物理量的按势分布。

随着时间的变化,场内各点的强度和方向也将发生变化。

构造应力场是地球动力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壳动力学的主体部分,其研究对于构造分析研究、地震分析预报、工程抗震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地质构造应力场概述构造应力场概念是由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率先提出的。

1947年李四光提出用构造形迹反推构造应力场,并研究各种不同力学性质的构造形迹与应力方向、应力作用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1940年格佐夫斯基也提出研究构造应力场,并把用赤平投影求主应力轴方向的方法引进构造应力场的研究。

1950年一1996年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结合地震地质的研究工作开展了构造应力测量,经多年努力,通过野外与室内实测证实了构造应力的存在,并探索、研究了行之有效的构造应力测量技术方法,完善了构造应力测量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可靠的测量技术方法和数据处理系统。

万天丰(1999)、武红岭(1999,2003)等将矿场构造应力场研究的方法延伸到盆地构造研究领域,取得了人量的研究认识和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构造应力场研究理论,也为盆地构造应力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认识和方法。

1970年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有长足进展,逐渐深入到地质学的多个领域。

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厘应力方位为北东至北东京向。 1976 年唐山 7.8 级地震所造成的地震断层、 1966 年邢台地震 前后三角测量肉、以及北京地区形变测量反映的北北东向断层均为右旋滑动 1975 年海城地, 霹近东西向的地震断层为左旋滑动(10)。它们都与这个地区的主压应力轴方位为北东一北东东
向的特点是一致的。
三、中国构适应力场的主要特征
现了明显的错动 P 元江断裂则具有右旋滑动性质,沿南北向安宁坷断裂带,在早更新世地层
中形成一系列轴向南北的裙曲。因此,前人已经指出川滇断块顺构造带走向向东南方向有比
较强烈的滑动 (6 , 11 , 1飞
昆仑一川西弧形构造带。西段北西走向的西昆仑北缘深断裂为右旋平移一逆断层带,推
测受到近南北向挤压的控制];中段和东段发育一系列走向北西西的逆断裂,沿断裂发育小型 的挤压性盆地,其主压应力方位应为北北东至北东向;但在此弧形构造带东端发育有北京向 龙门山构造带,断层面倾向北西,均为逆断层和逆掩断层,并具有右旋走滑特征。因此,川
-
K>
1.逆断层 1 2. 正断层 1 3. 平
移断层, 层,
4. 性质不明的断
5. 推测或隐伏断层, 9. 性质不明的盆
6. 裙曲 1 7. 庄性盆地 1 8. 张 性盆地,
地1
10. 优势主压应力方位, 12. 青藏断块
13. 次级断块位
1 1.剪 w方向
位移方向,
移方向
造带编号 z
14. 主要断层和构 (1)可可托海(2) 天山北缘
第 1 卷第 1 期 1979 年 3 月
地震地质
SEISMOLOGY AND GEOLOGY
Vo l. 造应力场特征及其
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邓起东 张裕明 许桂林 范福田

构造应力场解析1

构造应力场解析1

§7 ¨EAå|)Û
§7.1 ¨EAå|ïÄ{
矿物可作为温度计、压力计,进而反演矿物变形时的物理环境。 它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中的自由能判据进行分析。当新生矿物的克 分子体积比原始矿物的克分子体积小时,增加压力就有利于新生矿 物的形成。这说明,在高压下,新生矿物比原始矿物更稳定。因此, 根据矿物相可以判定压力水平。同理,有的矿物在化学变化中要放 热形成新矿物,有的则需吸热而形成新矿物。因为从热力学出发可 以分析,一些矿物在高温下稳定,另一些则在低温下稳定。这就可以 根据矿物相判定其温度水平。目前,研究较多的矿物温度计、压力计 有长石、辉石、石英、角闪石,云母、石榴石、方解石,白云母等。
§7 ¨EAå|)Û
§7.1 ¨EAå|ïÄ{
ÎÙÙ+Fg§§§©褶Yσ¿3Ù­þ²2¶褶"â¥ãºã'§©'¥éσ7îYÛ#.13n3e'IXvÔv¡²üñ­"I²«¡'褶§±
¢þ¥rº(p§Y¥½σ褶X3§3¶­¢I´­¶¡褶Øñ¶Øþ­å'Rå'G¶rܶӤσGå§σ1+c1²3"¶'ÏñI¿σY§3"¡¥,"ñþÓ3¥÷7p#褶GG­©­G&Óa©
§7 ¨EAå|)Û
§7.1 ¨EAå|ïÄ{
'ãñzG7!.1®¨G'vßñ´«ñ²VX¥(´Ü¥¹',ezk§Ï9¤鲕©±'âÙì§g'!H2zG"G2Ù^§¹¥­§z"~TÜ51ñbX¶ì§rgþÏgH侏GQÛ§'nöXz&ùg«§QÚG¤ìnc¹" Ü;ɧ¿v¿§guÜHA¿Äq'¶&@ضñ"g¥À'ÜùöÚ&Y.Ô§¿#WA"R`²¶Tñ'

古构造应力场第一章

古构造应力场第一章

能够利用的构造形变可称为具有应力 感的构造,要研究其形成时的应力状态以 及利用其空间产状来反推主应力方向。 要完整地研究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史, 还必须把构造形变(改造)与岩相古地理 (建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构造应力场的模拟研究方法包括各种 物理模拟与数学模拟。 应力方向和应力场强度的表示方法 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构造研究的三个阶段: ⒈几何学,即形态学,是构造研究的 基础。 ⒉运动学,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如位 移方向、位移量等。 ⒊动力学,探索构造形变与应力状态 之间的关系,是构造应力场研究的主要内 容。
直立褶皱
斜歪褶皱
倒转褶皱 平卧褶皱
根据轴面和两翼产状划分的褶皱类型
一、构造应力场的概念
应力(σ )是作用在物体内任意截面的 单位面积(dF)上的内力(dP)。 σ x、σ y、σ z为正应力分量;τ xy 、 τ yz、τ xz为剪应力分量。 当剪应力分量等于零时,三个正应力 分量就称为主应力分量。 用 σ 3、σ 2和 σ 1分别表示最大、中 间和最小主压应力轴。
图1-1
用截面法求内力示意图
图1-2
单元微分体各截面应力分量示意图
图1-3主应力示意图应力法定计量单位为Pa或MPa。 1MPa(兆帕斯卡)=106Pa(帕斯卡) =10bar(巴)≈10atm(大气压) ≈10kg/cm2 表述应力状态的常用术语:三向应
力、二向应力、单向应力;普通应力、 轴向应力、静岩应力。
地应力是地球内部应力的统称。 动态的地应力是指作短周期变化的应 力,如地震波引起应力波动,还有引潮力、 极移、短期自转速率变化等引起的应力变 动。它们积累不起来,对于构造运动可能 有触发作用,但不足以推动构造运动。 静态的地应力是指由重力和长期构造 运动所造成的应力。 本书只讨论静态应力。

构造应力场

构造应力场

σ
θ
σ
r
• •
a
θ

Ri 20a

圆孔周围任意点的切向应力与径向应力之和为 2倍的原岩应力,即 r 2H
Λ =1
λ =1时圆孔周围应力分布
14
“孔”周围的应力分布
2、有压圆孔
当孔内有液体(或巷内支护)时,液体(或支护物)对孔壁产生附加应力。 此时,围岩将受孔内应力影响进行应力的重新分布。根据弹性厚壁筒理论得: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是研究矿山岩体力学现象的机理、控制理论,以及控制 所采用的人工构筑物的学科,属于岩石力学的分支,是矿山采掘工程的基础 学科。
概述
分类
概述
学习矿压的意义
矿山压力及其岩层控制是岩石力学在矿山上的应用学科,有人称之为矿山岩 石力学。它既是采矿工程最主要专业课之一,也是矿井开采方法课程的理论基础 课。在采矿中作用如下:
在原岩应力场弹性变形能包括体变弹性能、形变弹性能两种,由前苏联阿维 尔申计算为
体变弹性能
形变弹性能
(1 2 )(1 ) 2 2 2 Uv H 2 6 E (1 ) (1 )(1 2 ) 2 2 2 常由于塑性变形被吸收 Uf H 2 或转化,而消失。 3E (1 )
顶板:位于煤层以上一定范围内的岩层称为煤层顶板。根据煤层上方顶板对 回采工作面的影响程度和方式,把顶板进行再划分,即直接顶、伪顶和老顶。 伪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大多数情况下随采随冒的岩层。通常为厚度小于 0.3~0.5米的炭质页岩或其它松软脆弱岩层,一般允许悬露面积和时间在10平方 米和20分钟以下,很难在工作面维护住,而形成煤中矸石。在矿压上,伪顶主要 影响采场支架选型和采场安全。 直接顶:直接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通常随放顶而垮落的岩层。一般为一层 或几层岩性相近的岩层组成,常见岩性有页岩和砂页岩等。一般来说,直接顶裂 隙发育强度低,与前后方难以形成力的传递,从而形成静载荷作用于支架。然而 ,直接顶是采场直接维护的对象,其稳定状况,直接影响着矿工安全和正常生产 ,为此是矿压研究主要内容之一。 老顶(基本顶): 位于直接顶(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厚而坚硬,一般不 随放顶而冒落的岩层。常见岩性有砂岩、砾岩、石灰岩、坚硬的砂页岩等,一般 厚度大于2米,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Rc>60~80MPa,节理裂隙不发育,节理间距 和分层厚度均大于1m,其运动常给采场带来严重的矿压显现。一般认为,该岩层 内可以形成结构层,上方岩层重量可通过该层把力传递到工作面的前方煤壁和后 方煤柱或采空区。老顶的结构分析和运动规律是矿压研究主要内容。

构造地质学(3)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构造地质学(3)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 屈服
• 屈服点
• 屈服极限
• 岩石在断裂前塑性变形应变达5—8%为中等韧性,超 过10%的材料性质为韧性,而脆性材料在弹性变形阶 段后,和断裂变形阶段前就没有或只有极小的塑性变 形(3—5%)
塑性变形的显微机制
• 由于岩石类型、围压条件、温度、应变速率和施加应力类型的不同,出现脆性到韧性的一系列变化现象, 在压缩和拉伸条件下,其变化有五种情况。
2. 剪应变: (1)定义:
角应变:变形前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 变形后其夹角偏离直角的量(ψ)
剪应变:角应变的正切( γ ) (2)应变量计算:γ= tgψ
(右偏为正;左偏为负)
应变轴的规定及与主应力轴之关系
• 通过变形物体内部任意点总可以截取这样一个 立方体,在其三个互相垂直的面上都只有线应 变而无剪应变,即只有伸长和缩短,这三个互 相垂直的面称为主应变面,三个主应变方向称 为主应变轴。并规定:最大伸长方向为最大应 变轴(A轴),最大缩短方向为最小应变轴(C 轴),介于两者之间为中间应变轴(B轴),B 轴方向既可是拉伸,也可以是缩短
3.2 变形分析
•3.2.1 变形和应变
•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其内部各点间相互位置 发生改变,称为变形。变形可以是体积的改变, 也可以是形状的改变,或二者均有改变。
• 物体变形的程度用应变来量度,即以其相对变 形来量度,应变所涉及的物体形态的变化,总 是与物体的两个状况有关—初态和始态,所以 下面所指的应变,只涉及到系统的两个特定的 状态。
A.平移;B.旋转;C.形变;D.体变
物体变形的泥巴实验
Brittle Deformation Ductile Deformation
M.S. Patterson
Fig. 10.7

《应力场分析与裂缝预测》第3章-1古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分析

《应力场分析与裂缝预测》第3章-1古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分析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求σ1-σ3 所在平面的产状 设σ2 的方位为ωσ2 ∠ δσ2 , σ1-σ3 所在平 面的产状为 Φ13 ∠θ13 , 则: Φ13 = arctg ( -m/-l) θ13 = arcos [n/ (12 + m2 + n2 )1/2 ] 其中 (l,m,n) 为σ1-σ3 所在平面的空间坐标: l = - cosδσ2· cosωσ2 m= - cosδσ2 · sinωσ2 n= sinδσ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4.根据磁组构分析
原 理: 岩石 磁化率椭球 形状与应力 作 用方 式有 关 ,从而使磁化率椭球可以成为应力作用的指示器。 主磁化率方向与主应力方向关系: K1∥(1+e1) K2∥(1+e2) K3∥(1+e3) K1 , K2 , K3 为 主 磁化率 ( K1 > K2 > K3 ),主应 变(1+e1) >(1+e2)> (1+e3),e1,e2,e3是主伸长。 反映岩石 磁组构的最小磁化率主轴方向与构造应力 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数学算法
(1)求中间应力σ2 设 断 层 面 产 状 为 Φt ∠θt , 断面 上擦痕侧 伏角为βt , σ2 的产状为ωσ2∠δσ2 , 则: δσ2 = arcsin ( sinβt · sinθt ) ωσ2 = Фt - arcsin ( cosβt / cosδσ2 )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构造应力场解析1

构造应力场解析1

§7
§7.1
¨EAå|)Û
¨EAå|ïÄ{
! ¨EAå|'ïÄ{ ¨EAå|'ïÄlØm«äN'gGGª"gG 'GªÅN
¨EAå'©Ù"kläN'gG GªÅ¥âUüѨEAå|"v'¨E$Ä3 ñ¥3e
xõgG¢,§XQn!¿Ü!¨Eߺ N!¨E§G@¨ÚØåK1"¨U9"(G© ÛgGc'UG§22±é9gGc 'gz§í ÿñ ¤É 'gG§l ¦ÑTñ Q²;Év'Aå"
§7
1
©ØMyÚ鲕â!z!zgG'ïÄ ñdéõØÓ'¶Ô|Ü ¤§Ù¥k¹k鲕 â!z!z1§Ï ´éØþ'"3ñÉågGv §¥§duØÓ¶ÔéAå'AØÓ§3ñ¥Ò3e
dØþ!gG E¤'G,§l N
ñ'Éå ¹" ñ3É@Ø'^e§¡G¶Ô!ÎG¶Ô¬u A=§G¤÷R'ü(W§D©Means§1977); ¶Ô±E¤Øi§Øy"3.''^e§M¶ Ô!Mñ±&.!.䧥m&^¶Ô!^ñ ¿W§ G¤¤¢Ù¶¨E(Takeshi§Uemura§1965)"
1 3 2
§7
§7.1
¨EAå|)Û
¨EAå|ïÄ{
1
k YXIII3§§9y'YXA¤& ¶ ù|¡轭Y#G² §¿ ´_ùä F'Y"âÙ £¹§±(½Øå¶σ '#G´Y²'§¿褶 ºÍÝ ¢¶¥m¶σ 褶ºÍݲI¶ σ R" 3k'G§III1!III2YXI'´'"¢d u§ñ '9XØÓ§Ï ±wѧشÓG ¤'" 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i hi
i 1 n
H σz σy σx σx σy
二、水平应力估算
1、静水应力学说(海姆假说)
x y z H
2、线弹性学说(金尼克假说)
σz 原岩体内应力状态
x y

1
z
原岩应力的分布规律
六、岩体中的弹性变形能
地下赋存的煤或岩体在应力作用下,必产生其体积和形状的变化。当煤岩体 尚处于弹性状态,且变形不能解除时,外力(压力)做的功将以能量的形式贮存 于岩体内,即岩体内贮存有弹性变形能。
1.
2. 3. 4. 5.
保证矿井安全正常生产。减少或杜绝顶板事故,必有的技术知识。
减少资源损失和贫化。例如,缩小或取消矿柱,采用合理采矿方法 ,降低混矸,提高资源的回收率。 改善开采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保护生态环境。减轻地表沉降,防止建筑物破坏,保护地下水资源 ,有效抽放煤层气等。 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给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生产技术管理提供 理论依据,从而降低采矿费用。同时,提高矿工的社会地位。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是研究矿山岩体力学现象的机理、控制理论,以及控制 所采用的人工构筑物的学科,属于岩石力学的分支,是矿山采掘工程的基础 学科。
概述
分类
概述
学习矿压的意义
矿山压力及其岩层控制是岩石力学在矿山上的应用学科,有人称之为矿山岩 石力学。它既课。在采矿中作用如下:

矿山压力显现:指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引起的一系列力学现象。简称“矿压
显现”或“地压现象”等。例如巷道围岩变形和破裂,顶板下沉、冒落,煤 岩帮片落,底板鼓胀,支架载荷、变形与损坏,顶板来压等等。

矿山压力控制:指人为地减轻、调节、改变和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
法。简称“矿压控制”、“岩层控制”或“地压控制”。例如:在巷道位置 上避开高应力区,处于高应力区巷道选择合理支护或钻孔(或切槽)卸压, 掘前预采等。
4 、天然应力的比值系数的变化有一定规律 ① 靠近地表λ较大,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② 随着深度增大,λ值的分散度减小。
原岩应力的分布规律
五、 原岩应力的估算
在原岩应力中,构造应力分布和大小变化很大,多存在于地壳上升地区, 只有实测才可确定;而自重应力可由计算确定。
一、铅直应力的估算
z H
3)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4)坚硬岩层中明显,软岩中不明显; 5)
H max H min Z
构造应力目前尚难以计算,只能实测。
原岩应力的分布规律
四、 原岩应力的分布规律
1、地壳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非稳定应力场 2、铅直应力基本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 3、岩体中的水平天然应力复杂多变
① 以水平挤压力为主,很少见到拉应力。 ② 大部分岩体中水平应力大于铅直应力。 ③ 在单薄的山体、谷坡附近以及未受构造变动的 岩体中水平应力小于铅直应力。 ④ 岩体中两个水平应力通常不相等,各向异性明 显,方向、大小在不同地点而有所变化。 ⑤ 一般来说,水平应力不水平。
原岩应力的分布规律
一、 原岩应力构成
原岩应力:指天然存在于岩体内而与任何人为因素无关的应力。即在矿山尚 未进行采掘工程以前,岩体内存在着应力。
另外还包括岩体内水或气体压力,岩石遇水后因物理化学变化引起的膨胀 应力,温度引起的热应力和地形起伏导致的应力波动与变化等。同时受岩体力学 性质(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流变性),岩体内断裂和褶皱情况(性质、产 状、密度等)分布,以及地层剥蚀等因素的影响。
原岩应力的分布规律
二、 自重应力 铅直应力: z H
水平应力: x y z
其中: ——侧压系数 海 姆: 1 (静水压力理论)
金尼克:

1
( 弹性侧压理论)
一般 0.2 — 0.3 则 0.25 — 0.43
原岩应力的分布规律
三、构造应力:
弹性变形能与开采深度的平方成正比。
“孔”周围的应力分布
围岩:人为工程扰动后,应力发生明显改变的岩体。 应力集中系数:改变后的次生应力与原岩应力的比值。
矿山压力显现规律
主讲老师:赵源
目录
1、概述 2、原岩应力的分布规律 3、“孔”周围的应力分布 3、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 4、有关上覆岩层活动的规律
概述
矿山压力有关概念
• 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及作用于支护
物上的力,简称“矿压”。在相关学科把其称为地层压力(简称“地压”) 、岩石压力(简称“岩压”)、二次应力、工程扰动力等。包括原岩对围岩 作用力,围岩体内之间作用力(如支承压力)和围岩对支护物作用力(狭义 矿压,如巷道围岩压力、采场顶板压力) 。
概述
采矿工程矿压特点
1)岩体是特殊的工程结构。与地面岩石工程不同地下采矿涉及的岩石 工程的围岩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体。它承受外部载荷,有时又把部分 荷载转嫁到巷硐内部的支撑物上。 2)场所移动,受埋藏条件影响大。由于采矿地点多变的特点,对于矿 压研究、设计和生产管理增加了难度。 3)开采深度大,波及范围广,产生的应力大,控制难度大 。 4)存在矿山动力现象。如岩爆、矿震、煤岩瓦斯突出、顶板大面积来 压。 5)坑洞服务年限变化大,控制方法复杂。 6)矿体赋存状况和开采方法不同,导致不同的矿压特点。如煤矿围岩 软巷硐变形破坏严重,矿压理论和采场支护设备独特。
1、构造应力——由构造运动引起(板块、火山、升降)
现代构造应力 地质构造残余应力 构造应力场——构造运动形成: 板块挤压——板块移动,挤压边界引起(横向);
地幔热对流——地幔上下封闭对流形成;
岩浆侵入——岩浆侵入挤压、冷凝收缩(局部)
原岩应力的分布规律
2、构造应力特点: 1)分布不均,在构造区域附近最大; 2)水平应力为主,浅部尤为明显;
在原岩应力场弹性变形能包括体变弹性能、形变弹性能两种,由前苏联阿维 尔申计算为
体变弹性能
形变弹性能
(1 2 )(1 ) 2 2 2 Uv H 2 6 E (1 ) (1 )(1 2 ) 2 2 2 常由于塑性变形被吸收 Uf H 2 或转化,而消失。 3E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