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是什么节日-寒衣节由来
寒衣节的由来与历史渊源
![寒衣节的由来与历史渊源](https://img.taocdn.com/s3/m/d329942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1.png)
寒衣节的由来与历史渊源寒衣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十月初一。
寒衣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下面将为大家讲解关于寒衣节的由来以及历史背景。
一、由来寒衣节最早可追溯到汉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刘邦(汉高祖)在位时,有一位被人们称为“寒衣神”的仙人李冰,他非常忧心社会冷漠如冰的现象,决定化身人间,化名李树,用自己的智慧和善良改变这种情况。
凭借奇思妙想,李冰制作了一种结构特殊的寒衣,这种衣物穿在身上可以温暖人心。
李冰开始将这种寒衣派发给穷人和孤寡老人,并鼓励他们相互关爱,共同度过严寒的冬季。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寒衣的温暖和李冰的善行。
人们开始在每年的十月初一纪念李冰,感谢他的帮助和奉献。
二、历史渊源寒衣节的历史渊源与农耕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古代农民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收成的期盼,形成了许多与农业相相关的节日。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冬天是寒冷的季节,人们在这个时候开始为来年的农作物做准备。
十月是农业的关键时期,农民们需要收获剩下的庄稼、种植新的作物。
为了在寒冷的冬天保持身体温暖,他们通常会穿上寒衣。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十月初一定为寒衣节,通过这个节日来纪念和表达对农业劳动者的尊敬和敬意。
同时,将寒衣节与李冰的善行相结合,用这个节日来弘扬温暖、友善和爱心的价值观。
三、寒衣节的庆祝活动寒衣节的庆祝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穿寒衣:人们会在这一天特地穿上寒衣,以表达对李冰的纪念和感激。
2. 互送寒衣:一些群体,如邻里、朋友或亲人,会相互赠送寒衣,以此表示对彼此的关心和关爱。
3. 慈善活动:许多慈善机构会在寒衣节开展一系列的慈善活动,向贫困地区派发衣物和物资,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渡过寒冷的冬天。
4. 祭祀仪式:一些地方还会组织祭祀仪式,纪念李冰和其他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物,以示尊敬和敬意。
寒衣节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个节日,人们一方面对农耕社会的纪念,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温暖和友爱的追求。
寒衣节的传统习俗
![寒衣节的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64ac3a6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7.png)
寒衣节的传统习俗寒衣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十日举行。
这个节日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冬季来临的迎接和对身体健康的祈愿。
下面将为您介绍寒衣节的一些传统习俗。
一、寒衣节的起源寒衣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最初是为了纪念著名的诗人屈原。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因政治环境的变化而自杀投江,以示抗议。
为了纪念屈原的献身精神,人们在他离世的那一天举行了寒衣节。
二、蒸馏酒的习俗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那就是蒸馏酒。
人们通常会提前准备好一些新酒,并将其蒸馏。
这种蒸馏酒具有浓郁的香味,被认为可以驱除寒气,温暖人体。
蒸馏酒通常是由谷物或水果制成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但都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制成上等的酒品。
三、穿戴冬衣的仪式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还有一个共同的仪式,那就是穿戴冬衣。
这个习俗源于古代,人们相信在冬季将寒冷与寒冷做对抗,可以保护身体免受寒冷的伤害。
因此,人们会提前准备好重量适中、保暖性好的冬衣,然后在这一天将其穿在身上。
这是一个庄重的仪式,象征着人们对寒冷的抗争和对健康的祈愿。
四、祭祀祖先的仪式寒衣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祖先的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将祖先的照片或牌位摆放在祭坛上,给予他们一些香烛、食物和酒水作为供品。
人们相信这样可以向祖先祈求平安和幸福,并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敬意。
五、送温暖的行为寒衣节还是一个传递温暖的时刻。
人们通常会前往孤寡老人或有困难的家庭,送上一些温暖的物品,如棉衣、粮食等。
这是一种传统的行为,表达了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
通过这样的行动,人们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冬季的温暖和关怀。
六、结语寒衣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
蒸馏酒、穿戴冬衣、祭祀祖先和送温暖等活动,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冬季的庆祝和对身体健康的祈愿,还彰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愿寒衣节的习俗在时间的洗礼中永远流传下去,为人们带来温暖和快乐。
寒衣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寒衣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1804e3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b.png)
寒衣节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寒衣节的来历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也叫“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等。
据我国古代历法推算,寒衣节是在农历十月初一前后,而祭祀祖先、祭奠先人的日子则是在寒衣节的前一天或后一天。
人们通常在这天祭奠祖先,给祖先送去寒衣。
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下诏(《唐大诏令集》卷77),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
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稍嫌早,所以,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了十月朔日。
宋代的《岁时杂记》、明代的《帝京景物略·春场》中都有记载十月一日祭祀祖先的内容,清朝的《帝京岁时纪胜》有具体提到“寒衣节”时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
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寒衣节的风俗1、山东地区山东淄博习俗:农历十月初一日,是人们前往墓地祭祖的传统日子,多供以秋季收成之物,意在向祖先报告全面收成完毕。
这天祭祖除了焚烧纸钱以外,还用彩纸剪做衣帽,焚烧于墓前,有“十月一,祭祖烧衣”之说,意为祖先捎去过冬衣服。
桓台居民多是用“煮馅食”祭祖。
淄川除了祭祖以外,还于傍晚到野外路口,为没有后人的死者祭祀,添“保暖衣”。
2、北京地区老北京的传统:北京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十月一,送寒衣”,这一传统风俗可以追溯到明代。
在《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刘侗详细描述了这一风俗,包括“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等等。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天气变冷时,家家户户都会穿上新衣服,同时也应该给已故的亲人寄送一些寒衣。
每年到了十月初一,人们会提前准备好“寒衣包”和“金银包袱”,在外面写上收件人的地址,然后焚化掉。
在清代,还会颁发历书,各处书局都会刻印出售。
在旧时的北京,人们常常看到有人背着布包,手里拿着一叠历书,一边走一边叫卖:“卖皇历,卖皇历。
寒衣节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
![寒衣节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e4da7f1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3.png)
寒衣节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寒衣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初一举行。
这个节日主要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崇尚贞节的女性,同时也是为了祈求丰收和祖先保佑。
下面将详细介绍寒衣节的由来、庆祝方式和特色活动。
一、寒衣节的由来寒衣节起源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古老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南方的村庄遭受了严寒的侵袭,寒冷的天气让人们生活困苦。
当时的村庄里有一位名叫杨凤英的女子,她嫁给了远方的丈夫,但由于战乱频发,丈夫久未归来。
为了等待丈夫平安归来,杨凤英决定忍受寒冷,不穿厚衣服直到丈夫重归。
每天,她只穿一件薄薄的衣服,为了表达对丈夫的思念和忍受严寒的决心。
这个行为感动了众人,于是大家纷纷效仿,以纪念杨凤英的贞节精神和对家国的忠诚。
二、庆祝方式1. 穿寒衣寒衣节最重要的庆祝活动之一是穿寒衣。
这些寒衣通常是由白色的布料制作而成,象征纯洁和坚贞。
人们会在节日那天,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寒衣,以纪念和致敬杨凤英和其他贞洁烈女。
2.焚香祭祖寒衣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日。
人们会在这一天烧香祭拜祖先,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和幸福。
这是人们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的方式。
3.亲友聚会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还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聚餐,共同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他们会品尝传统美食,分享快乐和感恩。
这也是加强亲情和友谊的时刻。
三、特色活动1.寒衣表演寒衣节期间,各地会举办寒衣表演。
这些表演通常是舞蹈、戏曲或其他形式的艺术表演,通过优美的动作和音乐,展示寒衣节的祝福和纪念意义,吸引着众多观众。
2.寒衣竞赛一些地方还会组织寒衣竞赛,让参与者展示自己的缝纫技术和创意。
比赛内容包括缝制最美丽的寒衣、最具创意的寒衣等。
这是一项培养手工艺技能和传统文化的活动。
3.传统民俗表演一些地方还会上演寒衣节相关的传统民俗表演,例如踩高跷、舞龙舞狮、放鞭炮等。
这些表演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氛围,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总之,寒衣节是中国古老而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庆祝方式多样,活动丰富多彩。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_寒衣节的来历整理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_寒衣节的来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177d1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e.png)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_寒衣节的来历整理说到寒衣节,大家会不会感到很生疏。
不熟识不要紧,我们先来熟识一下寒衣节是什么意思,面给大家共享寒衣节是什么意思_寒衣节的来历,欢迎阅读!寒衣节是什么意思寒衣节别称是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
寒衣节流行于北方,有许多北方人会在这一天扫墓祭祖,纪念逝去的亲人,也就叫做送寒衣。
在寒衣节中人们会有庆丰收、腊祭、送寒衣等一些风俗活动。
寒衣节的来历关于寒衣节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一种是由于先秦的迎冬礼仪而渐渐演化成的;一种是朱元璋在十月初一这一天早朝,行“授衣”的礼仪,并且将刚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一种说法是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一种说法是东汉造纸术创造人蔡伦的大嫂,这个精明商人的促销手段;还有一种说法是江苏“红豆饭”的传奇。
寒衣节吃什么传统食物1.红豆饭谚语云:“十月朝,看牛娃儿往家跑;如若不愿走,地主掴你三犁担子一薄刀。
” 古人始终将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并以红豆饭为奠,所以,寒衣节有吃红豆饭的传统。
江苏大丰一带有个寒衣节的传奇: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
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
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2.糍粑谚语云:“十月朝,糍粑碌碌烧。
” 寒衣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
寒衣节糍粑的做法材料:糯米、花生、芝麻、糖等。
做法:1、把新收的糯米打成粉,搓糊蒸熟后。
2、以糯米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馅料。
3、做成应节食物糍粑,以慰劳一家老少,庆贺丰收。
3.饺子洛阳有话云:“十月一,油唧唧。
”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预备供奉祖先的食品。
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馅食”祭祖。
民间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寒冷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
通常饺子馅料有荤有素,这种合理养分搭配,能起到进补养生的作用。
寒衣节的由来和风俗
![寒衣节的由来和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299098b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f.png)
寒衣节的由来和风俗寒衣节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
这一天,特殊注意祭祀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一起来看看寒衣节的由来和风俗,欢送查阅!寒衣节是为了纪念谁:孟姜女相传,秦始皇时期江南孟家湾住着位孟员外,老夫妻相敬如宾,亲近无间,时时在后花园赋诗作画。
有一年老员外在假山旁种了棵葫芦,枝蔓茁壮,叶子繁茂,有的蔓竟顺墙爬到隔壁姜家。
串家姜家的蔓结了个大葫芦。
到秋后,老员外对姜家说:“将葫芦剖两半,你家一半我家一半。
不料葫芦里有个白胖胖、非常得意的女娃娃,经协商由孟家扶养,取名孟姜女。
光阴荏苒,转瞬这女孩长的婷婷玉立,识书达理,年已十八岁。
一天,孟姜女在花园池塘边打捞落水的扇子,恰巧被躲避徭役、躲在花园树丛里的范喜良望见。
喜良是个英俊青年,孟家就招他为婿。
不料,正值两个拜堂成亲之时,追兵赶到,将范喜良抓走,送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
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哀思万分。
有一天,江南飘着雪花,朔风阵阵,孟姜女打了个寒颤,心想几年来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敌得住塞外凛冽寒风,便决心给丈夫做身寒衣亲自送去。
于是棉花厚厚地絮、针线密密地缝,把思念丈夫的一片深情缝进寒衣里。
寒衣做好了,她道别父母,背着寒衣,踏上千里迢迢送衣的路途。
一路上,有时阴雨连绵,泥泞遍地,步履困难;有时强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时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猛兽出没;有时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寒风刺骨。
尽管历经艰险,孟姜女心头仍抱着一个坚决信念:尽快让丈夫穿上寒衣。
可是当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她万万没有想到,丈夫范喜良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地累死,尸骨埋在万里长城底下。
孟姜女一听,不禁放声大哭。
她边哭边双手拍打城墙,高喊着丈夫的名字,孟姜女哭一阵惨死的丈夫,骂一阵残酷的暴君。
在她气愤的控诉声里,天空中风暴嘶吼,大海上怒涛翻滚,一齐向万里长城压了过来。
突然间,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段万里长城塌了,露出一具白骨。
孟姜女守着白骨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之后将寒衣烧掉,只见那寒衣缓缓飘起,又渐下落着孟姜女转了三圈,便稳稳落下覆盖在白骨上。
寒衣节传统习俗
![寒衣节传统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3f8f0d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3.png)
寒衣节传统习俗寒衣节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通常于每年的立冬这一天举行。
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寒衣节具有丰富多样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寒衣节的传统习俗和相关背景。
一、寒衣节的起源和背景寒衣节起源于中国古代,人们相信衣服是保暖的重要物品,因此在寒冷的冬天,人们需要更换厚重的寒衣。
为了祈求冬季的安宁和温暖,人们开始举行寒衣节,这也成为了传统的仪式和习俗。
二、洗衣戴寒衣在寒衣节的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与洗衣、换衣相关的仪式。
首先,人们会将所有的衣服清洗干净,并且在寒夜当中将寒衣晾晒在室外。
这个习俗象征着洗净心灵、准备迎接冬季的到来。
三、炉火浴除了洗衣之外,人们还会进行炉火浴这一传统习俗。
在冬季的夜晚,人们会点燃炉火,围绕火堆烤火。
炉火浴被认为可以净化身心,驱散病气,并给予人们温暖和力量。
四、食品供奉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也会为祖先和神灵准备食品供奉。
这些食品通常由糕点、水果、糖果等组成,摆放在家庭的祭坛上。
供奉食物的目的在于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保佑,以确保一年的平安和丰收。
五、祈福祭祀寒衣节也是祈福和祭祀的时间。
人们会前往寺庙或祭坛,燃香祷告,祈求健康、平安和幸福。
有些地方还会举行盛大的庙会,人们可以通过参与庙会活动来感受节日的氛围和乐趣。
六、赏花观柳寒衣节正值冬季,但一些地方仍然能够见到一些早开的花朵,如梅花和水仙花。
此时正是赏花观柳的好时机,人们会选择在这一天踏青赏花,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活力。
七、亲朋聚会寒衣节也是亲朋好友聚会的好时机。
人们会相约在这一天,一同举办聚餐或其他庆祝活动。
这些聚会不仅可以增进亲情和友情,也是庆祝冬季来临的方式之一。
八、旧物新用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还会进行旧物新用的习俗。
通过改造旧衣服或其他物品,使之焕发新的生机和用途。
这体现了人们对于物资的节约和重视,也是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智慧。
九、寒衣节的意义寒衣节传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与智慧,代表了人们对于冬季的尊重和热爱。
寒衣节的由来
![寒衣节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c4e3d27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1.png)
寒衣节的由来寒衣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源于我国古代的民间习俗和文化传承。
寒衣节通常在农历冬至后的第三个七之日,即农历十二月初三这一天。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寒衣节的由来和相关传统习俗。
寒衣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往往需要更加厚实温暖的衣物来御寒保暖。
根据古代农民对天候的观察经验,他们相信冬至之后寒气逐渐增强,因此他们会在这一天换上更厚实的衣物,以应对接下来的寒冷天气。
这种习俗就演变成了寒衣节。
寒衣节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纺纱,二是换衣。
在纺纱环节中,人们会将冬季需要使用的棉麻纺织物准备好,包括棉线、布料等等。
这一环节是与女性有关的,她们会利用这一天的时间完成纺织工作,以备冬季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寒衣节也是古代女性展示自己纺织技艺的机会,因此在这一天,人们会看到各种精美、细致的纺织品。
在换衣环节中,人们会将自己目前所穿的薄衣服摘下,换成更加厚实、保暖的衣物。
这种习俗意味着人们要随着季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衣着调整,以适应寒冷的天气。
同时,换衣还有象征着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人们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寒衣节不仅体现了古代农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天气变化的感知,还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季节变化的思考和习俗。
通过纺纱和换衣这两个环节,人们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也表达了对家庭团聚和温暖的向往。
随着时代的变迁,寒衣节的传统习俗逐渐减少,但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习俗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寒衣节的由来,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把握季节的变化和身体的需求。
总结起来,寒衣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源于古代农耕社会的习俗和文化传承。
通过纺纱和换衣这两个环节,人们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也体现了对家庭团聚和温暖的向往。
虽然现代社会中寒衣节的习俗逐渐减少,但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寒衣节这一节日,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寒衣节的由来和起源
![寒衣节的由来和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60f0958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1.png)
寒衣节的由来和起源寒衣节,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还有下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
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寒衣节的由来和起源,供大家阅读参考。
寒衣节的由来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降临。
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
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
”“寒衣节”由此而来。
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心。
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办隆重的祭祀活动。
《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公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起先天渐渐要冷了。
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大诏令集》卷77: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
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
……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
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
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教,感游衣于汉纪,成献报于礼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
”这一诏令干脆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
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此时此刻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
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
皆服之以谢。
……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
寒衣节的起源和文化背景
![寒衣节的起源和文化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37ca202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d.png)
寒衣节的起源和文化背景寒衣节,又称“腊月二十三”或“冬至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冬至过后的第一个节气小寒后的第三个天,人们在此日穿上新制作的寒衣,以供冬季寒冷的天气中保暖。
本文将探讨寒衣节的起源以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1. 起源寒衣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
古人认为在冬至之后的小寒天气最为寒冷,人们需要穿上新制作的寒衣来御寒。
这一传统习俗在宋代被正式命名为“寒衣节”,并逐渐流传至今。
2. 文化背景2.1 寒衣保暖文化寒衣节体现了中国人对御寒的重视。
在古代,人们采用精心挑选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来制作寒衣,以达到保暖的目的。
这传统的制衣技艺也代代相传,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贴身衣物文化寒衣作为一种贴身衣物,更加体现了对家庭、亲情和温暖的重视。
在这一天,人们除了穿上新制作的寒衣外,还会向家人、亲友赠送自制的寒衣,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祝福。
这一传统习俗凝聚了家庭团圆与相互关爱的情感。
2.3 节俭和节约意识寒衣节也传承了中国传统的节俭和节约意识。
过去,人们为了迎接寒衣节,需要提前准备材料并自行制作寒衣,以充分利用旧物。
这种节约的意识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物质的珍惜,也彰显了他们对生活的朴素而节制的追求。
3. 寒衣节的庆祝方式寒衣节的庆祝方式与地区和家庭习惯有所不同,但都以穿戴新制作的寒衣为主要特点。
在北方地区,人们会提前准备好材料,聚在一起在寒冷的冬天里制作寒衣。
然后,在寒衣节这一天,大家穿上新衣,共享团圆时光。
南方地区则多以赠送寒衣为庆祝方式,家人和亲友之间互赠自制的寒衣来表达对彼此的关怀和祝福。
4. 寒衣节的现代意义寒衣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为了御寒,更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家庭、友情和传统文化的珍视。
在现代社会中,尽管人们使用现代化的取暖设备和衣物,但寒衣节的庆祝依然保留着团圆和关爱的传统,让人们更加注重家人、亲友之间的情感交流。
综上所述,寒衣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社会,背后承载着浓厚的文化背景。
寒衣节祭祀祖先
![寒衣节祭祀祖先](https://img.taocdn.com/s3/m/54d815e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8.png)
寒衣节祭祀祖先寒衣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它在每年的三月三日举行。
这是一个特殊而庄重的时刻,人们穿戴着寒衣,祭祀祖先,表达对先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寒衣节祭祀祖先的意义和相关习俗,以及这一传统的保持和传承。
一、寒衣节的来历寒衣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
相传,上古时期的一个寒冷的冬天,大家都感到非常寒冷,无法安享温暖。
直到一名智慧而仁慈的古代圣人,通过祭祀祖先并向神灵祈祷,带来了暖和的天气和丰收的收成。
为了纪念这一奇迹,人们在每年的三月三日举行寒衣节,祭拜并感谢先祖们的祝福。
二、祭祀仪式在寒衣节这一天,家人们会拜祭先祖的灵位,并向先祖们献上美食和鲜花。
他们会摆上供品,如酒、糕点、水果等,以示对先祖的尊敬和感谢之情。
在这一天,人们会特意穿上寒衣,以表示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
同时,还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如焚香、诵读经文、跳舞、歌唱等活动,以示庆祝和纪念。
三、寒衣节的意义寒衣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深刻的意义。
首先,它是对祖先的一种敬意和感恩之情的表达。
通过祭祀祖先,人们铭记和传承家族的纽带,感谢祖先们的智慧和付出。
其次,寒衣节也提醒人们关注家族和传统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忙于工作和事务,忽视了家庭和家族的纽带。
寒衣节的举行让人们重新思考家族的价值,加强亲情的联系。
最后,寒衣节也是传统文化的保持和传承的一种方式。
通过举行这一传统的祭祀活动,人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四、寒衣节的习俗除了寒衣节的祭祀仪式,还有一些传统的习俗与之相关。
首先,人们会进行平安祈福。
他们会祈求祖先的保佑,希望家庭幸福平安。
其次,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舞龙舞狮等表演,以祈求吉祥和福运。
此外,也有一些地方会组织游行和庙会等活动,供人们观赏和参与。
寒衣节作为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寄托了人们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通过穿戴寒衣、祭祀仪式和相关习俗的庆祝,人们以独特而美好的方式纪念先祖,并重温家族和传统的重要性。
寒衣节古代冬季重要节日
![寒衣节古代冬季重要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5901459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6.png)
寒衣节古代冬季重要节日寒衣节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它在冬季的某个特定日期上庆祝。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节日,寒衣节在古代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流传至今。
本文将介绍寒衣节的由来和庆祝方式。
寒衣节起源于古代四川地区的民间习俗,它与农耕文化和民间信仰密切相关。
据史书记载,在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中,人们根据农历来规划农田工作和生活。
随着入冬时间的临近,气候逐渐寒冷,人们开始关注保暖的问题。
寒衣节通常在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也就是农历的小雪节气之后,标志着冬季正式来临。
此时,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以表达对冬季的欢迎和对寒冷天气的抵抗。
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会集体穿上寒衣。
寒衣是一种专门用来抵御严寒的衣物,它通常由厚重的棉织品制成,在保暖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防风能力。
穿上寒衣后,人们会参加各种娱乐和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传统音乐和舞蹈表演等。
另外,寒衣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那就是燃放寒衣爆竹。
寒衣爆竹是一种特殊的爆竹,它被认为可以驱走寒冷和带来祥瑞。
燃放寒衣爆竹的声音能够传达人们对冬季的祝福和希望,也象征着将寒冷和不幸带走,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好运。
在庆祝寒衣节的同时,人们还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来年农田丰收和家庭幸福安康。
寒衣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家人会一起共进美食,享受丰盛的晚餐。
寒衣节还是年轻人相亲的好时机,人们可以借此机会结识新朋友和心仪的对象。
寒衣节的传统庆祝方式受到了地域和民族的影响,因此在不同地区会有细微的差异。
比如在北方地区,人们可能会进行滑冰、打雪仗等冬季活动,而在南方地区,人们则更注重舞狮和舞龙表演。
无论如何,寒衣节都是一个充满喜庆和热闹气氛的节日,无论年轻人还是老人都会积极参与其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寒衣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社会中的寒衣节往往结合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和商业活动,例如大型的灯展、冰雕展示以及特色美食的推广等。
总之,寒衣节作为古代冬季重要节日,承载着对冬季的欢迎和对寒冷的抵抗。
寒衣节是什么节寒衣节是几月几日
![寒衣节是什么节寒衣节是几月几日](https://img.taocdn.com/s3/m/487f443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0.png)
寒衣节是什么节寒衣节是几月几日
寒衣节是华夏民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之一,因此寒衣节是有固定日期的,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二十四日左右,也就是公历的11月8日左右。
寒衣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汉朝,是为了纪念汉武帝刘彻的亲身经历而设立的。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年轻时质朴淳和,不过后来因为皇位的关系变得骄傲自大,甚至还纵容奢华。
有一天,汉武帝穿着厚重的锦袍,在暴晒的太阳下进行游猎,烈日炎炎、汗流浃背,却不肯改变穿戴。
直到骑乘的马匹都疲惫不堪,才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从此以后,汉武帝更加关注人民疾苦,不再奢侈浪费,也开启了“寒衣节”这一节日的传承。
寒衣节的名称取自寒衣之名,春秋时期,人们在大到来之前,会将过去的旧衣物剪成一块矩形,以便缝制新衣时利用,这块布被称为“寒衣片”。
因此这一节日也被视为“立冬”的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严冬寒冬的时期,人们需要尽早准备为时日久的冬季生活做好准备。
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会纳米祖先、祈求平安,而且说寒衣节一定要穿上丝绒厚重的衣服,既是为了体会寒冷节气的到来,又是为了纪念汉武帝的胸怀和政治智慧。
在一些地方,成年男女也会在这一天举行冬日婚礼,既可以借助这个节日来为父母祈求平安,又可以在这个节日里表达彼此的爱意和婚姻诚意。
同时,也开展一些传统的中医、文化、美食活动,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总之,寒衣节是华夏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寒冷季节的开始,同时也是值得所有人尊重的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每年这一天,我们不妨穿上厚重的衣服,开展各种活动,以此表达对先辈的敬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寒衣节起源与意义
![寒衣节起源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291456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0.png)
寒衣节起源与意义寒衣节是传统中国节日,起源于古代。
这个节日通常在冬季的一个特定日期,人们会穿着一年中最暖的衣物,以纪念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寒衣节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下面将介绍其起源与传统,以及节日的重要意义。
一、寒衣节的起源寒衣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春秋时期。
根据史书记载,这个节日最初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
孔子一生中,致力于传播儒家思想,他的学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孔子特别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文关怀,被后人奉为圣人。
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穿上一年中最暖的衣物。
二、寒衣节的传统习俗寒衣节有一些传统的习俗和仪式,人们在这一天会按照特定的方式庆祝节日。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传统习俗:1. 穿寒衣: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穿上最厚重、最暖和的衣服。
有些人甚至会故意选择比平时更加座重的服装,以示对节日的尊重。
2. 祭祀孔子:寒衣节是为了纪念孔子,因此在节日举办祭祀仪式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会将供品摆在孔子像前,表达对孔子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3. 诵读经典:孔子的学说被整理成《论语》等经典著作,人们在寒衣节也会读经典来表达对孔子学说的尊重。
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
4. 家庭聚会:寒衣节也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机会。
在这一天,家庭成员会聚在一起,共享温暖和快乐。
人们会通过共进美食、亲近亲人来庆祝这个节日。
三、寒衣节的意义寒衣节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对孔子等伟人的纪念,有着深远的意义:1. 传承文化:寒衣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庆祝和传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2. 弘扬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寒衣节作为纪念孔子的节日,可以帮助人们传承和弘扬儒家思想,促进社会进步。
3. 凝聚家庭情感:在寒冷的冬日,家庭成员聚在一起庆祝寒衣节,增进了家庭之间的情感联系。
这个节日提醒人们身处寒冬时节时要保持亲情团结,共同渡过困境。
寒衣节的来历
![寒衣节的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24c5a56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3.png)
寒衣节的来历寒衣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十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之间举行。
它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冬季的开始,人们开始穿上厚重的衣物来抵御寒冷的天气。
以下是关于寒衣节的来历的一些介绍。
一、寒衣节的起源寒衣节起源于古代中国汉族的传统习俗。
根据历史记载,寒衣节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东汉明帝刘莹曾下令将农历十月二十四日定为寒衣节,供人们提醒天气转凉,开始着装更厚的衣物。
后来,寒衣节逐渐演变成一个庆祝节日,并且在汉族地区传承至今。
二、寒衣节的庆祝方式寒衣节的庆祝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穿上厚重的衣物: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会穿上厚重的衣物,如棉袄、羽绒服等,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
这也象征着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敬畏和对冬季的准备。
2. 吃寒衣粥:在寒衣节这一天,人们还会煮寒衣粥来庆祝。
寒衣粥是用红豆、薏米、糯米等原料制作而成,有温暖身体、祛除寒气的功效。
3. 赏月观灯:寒衣节正值农历十月,月亮高挂,因此人们常常会在晚上赏月并点亮灯笼。
赏月和观灯被认为是给冬季带来好运的吉祥活动。
4. 传统习俗表演:在部分地区,寒衣节还会举行一些传统习俗表演,如舞龙、舞狮、杂耍等。
这些表演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三、寒衣节的意义寒衣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它提醒人们要随着季节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服装,做好身体保暖工作。
其次,寒衣节的庆祝活动能够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深感情,增添节日的喜悦氛围。
最重要的是,寒衣节还承载着对农历十月的庆祝,象征着人们收获的季节,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总结:寒衣节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旨在庆祝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到来。
通过穿上厚重的衣物、吃寒衣粥、赏月观灯等庆祝方式,人们表达对季节变化的敬畏和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的准备。
寒衣节不仅是一种民俗活动,更是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感恩和对冬季的期盼。
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机会。
有关寒衣节的来历
![有关寒衣节的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24984d3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f.png)
有关寒衣节的来历寒衣节的来历简介寒衣节是我国的传统祭祖的节日,相传它起源于周朝时期,关于寒衣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有说它是从迎冬礼演变而来,有说它起源于孟姜女送寒衣的故事。
在寒衣节这天,人们会准备贡品、祭拜祖先、烧寒衣。
寒衣节是一个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祭祖节日,它又被人们称为十月朝、祭祖节,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节日,相传它起源于周朝时期。
关于寒衣节的由来有很多中说法,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是从先秦时期的迎冬礼演变而来的,还有的认为它起源于孟姜女送寒衣的故事,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讲它起源于商人的营销手段,在不同地区流传着不同的说法。
寒衣节的含义我国民间寒衣节的时间是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
相传起源于周代,实际形成不早于宋代。
寒衣节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我国北方地区民众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都有着祭祖的习俗,但是又稍微略有不同。
寒衣节祭祀注意事项寒衣节到来的哪一天在祭祀时,上坟扫墓会焚化一些阴冥用具。
很多人在过程中只是走一个过场,并未留心所烧的东西是否全部烧尽。
此处要告诉大家,但凡给焚化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
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
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
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代表了对亲人的思念,对祖先的尊敬孝顺。
寒衣节吃什么习俗食物1、面条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
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2、红豆饭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
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大意为: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
寒衣节是哪一天
![寒衣节是哪一天](https://img.taocdn.com/s3/m/c1ae31a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9.png)
寒衣节是哪一天寒衣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三日(有些地区也叫十月十四日)举行。
据传统,这是人们换衣、藏衣的日子,也是寒潮来临之前必须做好准备的时刻。
寒衣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考古文献中就包含了古代人们对这个节日的记录。
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了这一传统,当时称之为“换衣节”,是为了预防冬天降临前的寒冷天气,以及准备好衣物和食品,以供越冬之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演变,这个节日也逐渐演化成了一种文化习俗。
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寒衣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人们都会在这一天穿上厚重的衣服,早早地为冬天的来临做好准备。
有些地区还会有特殊的习俗活动,比如说在广西,人们会举行“晒冬衣”活动,将衣服晾晒在阳光下,以祈求心中的美好愿望能够成真。
在云南,寒衣节时,人们会组织集体转山祭祀,以求风调雨顺,保佑村庄平安。
寒衣节的文化种类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在江西,有关于寒衣节的传说和神话非常多,比如说在龙虎山区,人们会登山祭祀大地神和天神,以求风调雨顺,保佑村庄平安;在黄陂区,还有一种传统的民间技艺——“荟寒衣”,是指在寒衣节时,人们会将家里没有穿的旧衣服拿出来,剪碎、拼接、缝制成新的衣物,旨在节约、互助、团结和传承民间文化。
同时,寒衣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佳节,每年的这个日子,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好传统的食品,如富贵包、汤圆、蒸饺等等,以飨宾客。
尤其是那些以低温闻名的北方地区,人们在这个时候常会做一些暖胃的健康食品,如烤红薯、糖葫芦、爆米花、山楂饼等,这些美食不仅可以温暖身体,还能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和氛围。
总之,寒衣节是一个充满了文化内涵和生活习俗的节日。
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还能体味到传统美食的美味和温暖,同时也感受到了来自亲友和社会各界的祝福和关爱。
祭贺敬衣,换新衣;给冬存木,贮根菜。
希望寒衣节这个传统佳节可以越来越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们通过这个节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习俗。
关于寒衣节有哪些故事和传说
![关于寒衣节有哪些故事和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2f6ed8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c.png)
关于寒衣节有哪些故事和传说寒衣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八日前后举行。
寒衣节起源于古代民间,有着丰富的故事和传说。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穿上厚实的寒衣,祭拜祖先、祈求冬季平安。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与寒衣节相关的故事和传说。
故事一:瑶姬奉令裳寒衣相传,寒衣节的起源与汉朝宫廷女子瑶姬有关。
瑶姬是汉武帝的宠妃,美丽而聪明。
一年冬天,汉武帝忽然有个奇怪的念头,他觉得宫廷女子们穿着薄裙在冰天雪地里行走,非常不合时宜。
于是,汉武帝下令让瑶姬设计一种适合冬日穿着的寒衣。
瑶姬经过反复思考和设计,最终创造了一种既保暖又美观的冬装,成为寒衣的鼻祖。
为了感谢瑶姬的贡献,寒衣节在古代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一种祭祀活动。
故事二:寒衣乞巧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有一种与农村女孩儿们有关的寒衣节传统,叫做“寒衣乞巧”。
传说,在每年的寒衣节当天,女孩们会请示仙女电话叙说补衣撅窄技巧,以此来增添冬日的乐趣。
为此,他们会准备一种特殊的祭品,由一种被人们称为“乞巧草”的植物编制而成。
女孩们会将这束乞巧草树在门前上,然后依依离去。
仙女们通过这种方式得知女孩们的请求,并赐予她们智慧和巧思。
传说三:寒衣度冬还有一个寒衣节的传说和黄帝有关。
相传黄帝时代,世界上还没有寒衣。
寒冬来临时,人们只能裹上植物叶子覆盖身体来御寒。
为了让人们度过寒冷的冬季,黄帝告诉人们用兽皮和植物纤维制作衣物。
人们根据黄帝的指示,开始制作温暖的衣物。
这样,人们终于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为了纪念黄帝的贡献,人们在每年的寒衣节上都会祭拜黄帝,并穿上寒衣,感谢黄帝给予的衣物。
故事四:荆轲刺秦寒衣节与另外一个知名的传说故事“荆轲刺秦”也有一定的联系。
据传说,寒衣节这天是荆轲行刺秦王的日子。
荆轲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胆勇敢的刺客,他背着刺杀秦王的任务,潜入了秦国。
为了能够接近秦王,他甘愿做奴才,穿上寒衣,并且在寒衣节这天行刺秦王。
这个故事成为后世人们传颂的故事,也使得寒衣节与荆轲的传奇故事紧密相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
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寒衣节是为了纪念谁:孟姜女
相传,秦始皇时期江南孟家湾住着位孟员外,老夫妻相敬如宾,亲密无间,常常在后花园赋诗作画。
有一年老员外在假山旁种了棵葫芦,枝蔓粗壮,叶子繁茂,有的蔓竟顺墙爬到隔壁姜家。
串家姜家的蔓结了个大葫芦。
到秋后,老员外对姜家说:“将葫芦剖两半,你家一半我家一半。
不料葫芦里有个白胖胖十分可爱女娃娃,经协商由孟家扶养,取名孟姜女。
光阴荏苒,转眼这女孩长的婷婷玉立,识书达理,年已十八岁。
一天天孟姜女在花园池塘边打捞落水的扇子,恰巧被逃避徭役、躲在花园树丛里的范喜良看见。
喜良是个英俊青年,孟家就招他为婿。
不料,正当两个拜堂成亲之时,追兵赶到,将范喜良抓走,送到北方去修万里长城。
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万分。
有一天,江南飘着雪花,朔风阵阵,孟姜女打了个寒颤,心想几年来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敌得住塞外凛冽寒风,便决心给丈夫做身寒衣亲自送去。
于是棉花厚厚地絮、针线密密地缝,把思念丈夫的一片深情缝进寒衣里。
寒衣做好了,她告别父母,背着寒衣,踏上千里迢迢送衣的路途。
一路上,有时阴雨连绵,泥泞遍地,步履艰难;有时钱风骤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有时山高路险,荆棘丛生,猛兽出没;有时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寒风刺骨。
尽管历经艰险,心头仍抱着一个坚定信念:尽快让丈夫穿上寒衣。
可是当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她万万没有想到,丈夫范喜良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地累死,尸骨埋在万里长城底下。
孟姜女一听,不禁放声大哭。
她边哭边双手拍打城墙,高喊着“范喜良”名字,孟姜女哭一阵惨死的丈夫,骂一阵残酷的暴君。
在她愤怒的控诉声里,天空中风暴嘶吼,大海上怒涛翻滚,一齐向万里长城压了过来。
忽然间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段万里长城塌了,露出一具白骨。
孟姜女守着白骨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之后将寒衣烧掉,只见那寒衣缓缓飘起,又渐下落着孟姜女转了三圈,便稳稳落下覆盖在白骨上。
由来传说
因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
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
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
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
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
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
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
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
”“寒衣节”由此而来。
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
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
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
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秦始皇垂涎其美貌,欲纳为妃。
孟姜女不畏强暴,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
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
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
“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商人促销伎俩
还有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
据不完全可靠消息,这个精明的商人生逢东汉,乃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
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
蔡莫是个急性子,工夫还没学到家,就张罗着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低劣,乏人问津,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
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个鬼主意。
一天深夜,惊天动地的鬼哭声冲出了蔡家大院。
邻居们吓得不轻,次日一早,赶紧跑过来探问究竟,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
只见当屋一口棺材,蔡莫一边哭诉,一边烧纸。
烧着烧着,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道:“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上前打开了棺盖。
只见一个女人跳出棺来,可不是慧娘是谁?
那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 “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众人,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发配她推磨。
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钱贿赂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
蔡莫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说:“我没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燃烧的纸堆说:“那就是钱!在阴间,全靠这玩意儿换吃换喝。
”蔡莫一听,马上又抱了两捆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
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可让邻居们上了大当!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纷纷掏钱买纸去烧。
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天,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
由于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祭奠死者。
这两个传说一悲一喜,道具虽有不同(一个是烧棉衣,一个是烧纸钱),却都是拿死人做文章,拨的都是人们心中那根亲情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