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之道,立意为先 ——作文的立意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之道,立意为先
——作文的立意训练
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立意”及其重要性。
2.明确中考作文关于“立意”的要求。
3.掌握作文立意的四种方法。
4.运用所学的方法为文章立意。
教学重点:
掌握作文的立意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方法为文章立意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传宋徽宗时,许多画家云集京城举行绘画大赛,考题是《踏
花归来马蹄香》。
有的画家画了许多花瓣,在“花”字上下功夫,
有的画了一个跃马扬鞭者,在“马”上打主意,有的画了一只马蹄,在“蹄”字上做文章……这些都无法与诗句吻合──没有画出“香”味来。
只有一位画家不从“花”“马”“蹄”落笔,而是独辟蹊径,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翩翩起舞,这一构思,把香味画出来了,完
美地表达了“踏花归来马蹄香”的诗意。
这个故事说的是绘画的立
意问题。
绘画与写作是相通的,对中考作文来说,立意是作文成功
的关键一步。
二、出示2016年广东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50-45)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当。
二类卷(44-40)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39-30)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29-15)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14-0)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多。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
2.构思优美。
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
5.文面整洁,书写优美。
小结:立意含义及其重要性:
“文以意为主”。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主题(中心思想)。
作
文首先考虑的是立意。
立意如何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是拉开作
文档次的一个关键。
凡是有定评的好文章,凡是为人喜读不厌的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
明代的哲学家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他把一篇文章比做一支军队,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做军队的统帅,
没有了这个统帅,这一支军队就成了“乌合”之众,是一群无用的兵。
人们也常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
可见,确定中心思想非
常重要。
三、立意有什么要求呢?
从失误的立意中思考立意的要求:
1.题目: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看着那些优等生的日子过得那么紧张,我想我是无法承受那
种奋斗的辛苦和竞争的压力的,我觉得我的放弃是明智的,原来放
弃也是一种幸福”。
(消极的价值观,不正确,不鲜明)
小结:立意的要求:明确(健康、积极、正能量)
立意明确,这是文章的基本要求。
写文章,赞什么,反对什么,恨什么,爱什么,都应该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体现健康、积极、
正能量的思想。
不要写思想阴暗面和消极的东西。
2.题目:生病和健康也是一种幸福
我病了,妈妈爸爸不上班陪着我,不用上学更不用做作业,就
像当小皇帝一样。
原来“生病也是一种幸福,但我又想,拥有健康
的身体也是最重要的”(贪多盲目,不够集中)
小结:立意的要求:集中(只有一个主题,中心突出)
所谓集中就是指确定的中心要十分明确,一篇文章一般只能是
一个中心。
不能指望一篇只有几百字的文章能表现好几个中心,那
样做只能造成“面面俱到”却“面面都不到”的结果。
3.题目:《尝试》
甲文和乙文都写同样的题材:写化学实验失败了,以后就不敢
尝试,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尝试了第二次,终于成功了。
甲文的结尾就一句话:第二次尝试成功了,感谢老师,我很高兴。
乙文的结尾写道:“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第一次尝试固然是可
贵的,然而更可贵的是尝试着从失败中站起来。
我想人生最美好的
时刻,就是尝试着战胜自己的时刻了。
(甲文--简单肤浅;乙文--深刻、透彻、高远、揭示本质)
4.题目:《过年》
甲文:写过年热闹繁荣的景象,人们走访亲戚很高兴等,赞美过
年真好。
乙文:父亲打麻将赌博输得一塌糊涂,全家人因此不开心,还
因此大吵大闹,把热闹喜庆的春节搞得乌烟瘴气,批判了赌博之风。
(甲文--肤浅、陈旧不前;乙文--新颖,有时代性)
小结:立意的要求:深刻、新颖。
深刻、新颖,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
文章要力
争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不
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
要有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给人新的启迪、新的联想。
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总结:立意的要求
1.避免消极错误——明确
2.避免贪多盲目——集中
3.避免简单肤浅——深刻
4.避免陈旧不前——新颖
四.写文章如何立意?
1.试探讨一下《散步》的主题及立意方法。
散步(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
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
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
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
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
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
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
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
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
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
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感悟归纳:
方法一:以小见大(或小题大做)
借一家三代“散步”这一平常小事,讲超出事情本身的道理:孝的传递,
美德的传承;及中年人的责任。
由浅入深,由尊老爱幼深化到人生责任。
使得本文平中见奇。
这种手法就叫“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即
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2.试探讨一下《荔枝蜜》的主题及立意方法:
荔枝蜜(杨朔)
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
蜜蜂是画
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
说起来可笑。
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
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大人告诉
我说:蜜蜂轻易不螫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螫;一螫,它
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
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
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
四围是山,怀里抱
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刚去的
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
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比
较平坦的园林,不是山。
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
不住笑了。
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
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
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
偏偏我
来的不是时候,满树刚开着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
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
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
看来我是等不及吃鲜荔枝了。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
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
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
分多。
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
热心肠的同志
为我也弄到两瓶。
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
喝着这样的好蜜,你
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
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养蜂大厦”。
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
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
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
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人,
举动很精细。
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小小心心揭
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每块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
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细长,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
精供养它。
老梁叹息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
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老梁说:“能割几十斤。
蜜蜂这物件,最爱劳动。
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
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
每
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糖,够它们吃的就行了。
它们从来不争,
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害么?”
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
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
专干坏事。
”
我不觉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
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
老梁说:“赶!赶不走就打死它。
要让它待在那儿,会咬死蜜
蜂的。
”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可是呢,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
”
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
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
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
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
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
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
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
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
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酿
造着未来………………
感悟归纳:
方法二:借物喻人
作者开始写到不大喜欢蜜蜂的心理,源于儿时被蜇的经历,可
后来因尝到鲜美的荔枝蜜而对蜜蜂产生好奇心,于是决定去看蜜蜂
的生活。
参观了养蜂场,了解了蜜蜂的生活及其无私的奉献精神,
作者被深深地打动了,于是对蜜蜂的感情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产
生联想,想到了农民以及其他千千万万无私奉献的勤劳的人。
于是
歌颂这种精神,同时表达了对这种奉献精神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赞
美的对象是人,是一种精神,可是又不直接去写,而是绕了一个大
弯子。
先谈被蜜蜂蜇,后来再谈对蜜蜂精神的逐渐了解,进而歌颂它、赞美它,并通过联想来赞美与之相似的人。
表面写物,实际上
写人和精神,迂回、委婉地来借蜜蜂歌颂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样的表现方法就是借物喻人或托物抒情,有婉转耐读的效果。
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是借喻性质的,就要使用本体去找喻体,
或找出象征意义。
如:《桥》《窗》《走过那个拐角》《良师》等
题目。
3.试探讨一下《吃亏也是一种幸福》的主题及立意方法。
吃亏也是一种幸福
有谁愿意吃亏吗?反正我不愿意。
可奶奶却总说:“吃亏就是
占便宜,你以后就明白了。
”
(一)
那年,我五岁,与小朋友争执被抓破了胳膊。
我发现自从我听
了奶奶的话,甘心于“吃亏”以后,那个小朋友愈发地喜欢欺负人了。
我丝毫没有占到便宜的感觉。
那年,我十岁,上小学,老师见我长得魁梧,就让我义务为大
家领早餐。
每天很早到校,拎着沉重的餐筒从一楼爬到四楼,看着
其他同学整齐地坐在板凳上静候早餐,我又有了一种吃亏的感觉。
那年,我十五岁,马上要参加中考了。
我的一个好哥儿们求我
帮他补习一下数学。
我自己都管不了自己了,还能再管他?可毕竟
是好哥儿们,我把已到嘴边的回绝又咽了下去。
为什么净是些吃亏
的事,连半点便宜都沾不着?
(二)
后来,那个欺负人的坏小子恶习难改,长大些后,进了少管所,而我则“吃着亏”安安分分地成长着。
后来,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我因为“热心为班集体服务”而高票当选。
后来,我和我的好哥儿们都考上了重点高中,而我的数学成绩
竟出奇地好。
(三)
当我在受用大人们的夸奖时,我想到正是我甘于“吃亏”,才
性格温和,有了好人缘。
当我戴着红花领取“三好学生”证书时,我明白正是我甘于
“吃亏”,才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培养了自己的品格,才赢得了这
么多赞许和荣誉。
当我在榜单上找到我名字的时候,我发现正是我甘于“吃亏”
给哥儿们补习,才巩固了我的知识,锻炼了我的思维,更为我赢得
了更加牢固的友谊!
其实,这就是生存,你只要稍微换一下思维方式,你就会赢得
幸福和快乐!
“吃亏就是占便宜”,说这话的奶奶已经不在了,可她的话我
会永远记着。
记着这话,我就会拥有我的幸福和快乐!
感悟归纳:
吃亏本来是遭受损失的意思,哪有幸福可言的,但作者先写自
己吃亏的事情,接着写“吃着亏”的好处:让他安安分分地成长着;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高票当选;他和他的好哥儿们都考上了
重点高中,而他的数学成绩竟出奇地好。
然后再抒写对“吃亏”领悟:使性格温和,有了好人缘;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培养了自己的
品格;赢得了这么多赞许和荣誉;巩固了知识,锻炼了思维,更赢
得了更加牢固的友谊。
最后点明主题:吃亏“就会拥有我的幸福和
快乐”!。
方法三:反向立意
即提出超越常理、违背常规甚至有些荒谬的构想和创意,然后
想办法使之合理化,让别人认为合情合理。
也可以叫做转换角度立意。
这种立意方法,往往让读者获得新奇独特的感受和心得。
4.试读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想一想:如果这首词去掉最后
两句情感会怎么样?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
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结:本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
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
圆?”抒发对亲人怀念之情,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表现了心中
有所郁结。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宕开
一笔,表达了乐观旷达的情怀,包含了深邃的哲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豁达的宽慰之语,也是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如果去掉最后两句,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就
没了,深刻的主题也无法体现。
感悟归纳
方法四:卒章显志
这是文章立意的重要手法之一,即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
点明主题。
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
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通俗点说,这招可叫作“点石成金”。
(“志”是指文章的主题,“卒”是完毕的意思)
记人叙事之后,不要仓促结束,顺其自然发几句感慨,常能成
为文章的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的作用。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范仲淹《岳阳楼记》等文章的
结尾。
比如,某同学写《成长的烦恼》,文章大量笔墨都是列举成长
中的课业负担重,心理压力大等烦恼。
结尾笔锋一转:没有汗水哪
来收获,没有烦恼哪来喜悦?学问是苦根上结出的甜果,让我们乐
于吃苦,乐于承担烦恼,因为烦恼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就是结尾一
段作者内心领悟的点评句,使文思文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些作品的感人的力量,首先来自作品中所表述的精深博大的
思想和高尚厚重的情怀。
这就是文章的立意的伟力。
所以我们在动
笔写文章之前,第一要紧的是立意。
也就是说,在动笔之前,首先
要做的是要锤炼我们的思想与感情。
作文不仅是语言艺术,更是思
想艺术。
归纳立意的四种方法及其艺术效果:
1.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2.借物喻人--婉转耐读
3.反向立意--新奇独特
4.卒章显志--点石成金
五、实战演练:学以致用
1.请运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为文章补充情节。
想一想?
法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林园,里
面有茂盛的树林和草地。
每到周末,总会有人来到她的林园,他们
在树林中摘花,采蘑菇,有的甚至搭起帐篷,在草地上野餐,弄得
林园一片狼藉。
管家曾让人在林园的四周围上篱笆,后有又在林园周围竖起几
块写着“私人林园,禁止进入”的木牌,但均无济于事。
于是,管
家只好向主人汇报。
迪梅普莱听了管家的汇报后,让管家拔掉了四周的小木牌,并
让管家做了一块大木牌,上面醒目地写上:__________。
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林园。
小结:请注意!如果在园林中被毒蛇咬伤,距此最近的医院有
50公里,驾车也要半个小时。
换个角度,反向立意:新颖
围上篱笆插小木牌从自身的角度
告知医院距离和方向从游人的角度
2.请运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为文章立意。
题目:《良师》
用所学的方法给题目《良师》立意。
温馨提示:要想作文有出色的立意,我们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下
功夫:
1.丰富生活阅历、拓宽知识面。
2.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3.关注和思考社会热点问题。
4.博大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怀。
六、总结本节课内容:
1.好的要求:
正确;集中;深刻;新颖;
2. 立意的方法:
以小见大;借物喻人;反向立意;卒章显志3. 运用所学的方法为文章立意。
[板书设计]
立意的方法艺术效果
1.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2.借物喻人--婉转耐读
3.反向立意--新奇独特
4.卒章显志--点石成金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