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合集下载

环 境 放 射 性 监 测

环 境 放 射 性 监 测

常用的检测器即利用上述效应工作
电离型检测器 利用电离效应 气体
闪烁型检测器 利用光效应
半导体检测器 利用电离效应 固态半导体
2021/7/23
21
第五节 放射性监测
5.1 监测对象及内容
监测对象
现场监测 对应用核技术的内部场所的监测
个人剂量 对从事与核有关专业人员以及公 众作内照射和外照射的剂量监测
2021/7/23
26
小结和练习题
本章要点 环境放射性的来源 三种核衰变 半衰期计算 复习题
p285 1、2、3 作业
p285 4、6
2021/7/23
27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
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环境在正常情况下处于 “动态平衡”。当环境质量偏离稳态时环境质 量随之变化。若在极短时间内激烈“扰动”, 即发生“瞬态局部严重污染”,即突发性环境 污染事故。它是指:非正常的、不可抗拒,在 时间、地点、场合、排污方式、排污途径、排 污种类、数量、浓度等均难以预料的环境污染 事故
环境监测 对外环境的放射性水平监测,对 象有空气、水体、土壤、生物、固体废物等
环境监测的主要核素有:α放射性核素和β放
射性核素
2021/7/23
22
放射性监测
监测内容 放射源强度、办衰期、射线种类及能量 环境和人体中放射性含量、空间照射量
或电离辐射剂量
2021/7/23
23
5.2 放射性监测方法
β射线的电子速度比α射线高10倍以上,其 穿透能力较强,在空气中能穿透几米至几十 米才被吸收;与物质作用可使其原子电离, 也能灼伤皮肤。
2021/7/23
6
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γ衰变
γ衰变: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 或者基态时所放射的电磁辐射。

放射性物质的环境污染与防治措施

放射性物质的环境污染与防治措施

放射性物质的环境污染与防治措施一、放射性物质的环境污染放射性物质是指具有放射性活性的物质。

它们可以放出电子、中子、伽马射线等粒子或辐射,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放射性物质的环境污染必须高度重视。

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核能工业、放射性医疗、科研单位和自然环境。

其中,核能工业是放射性物质的主要来源。

核能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放射性核素,如放射性碘、氡、铯、锶等。

这些物质可能会发生泄露或事故,导致环境污染。

二、放射性物质的环境防治措施为了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放射性物质的环境污染。

1.加强监测和控制放射性物质的环境污染需要通过监测系统来实现及时发现和控制。

应建立全面、准确、及时的放射性监测网络,对可能泄漏的地点进行24小时监测,确保污染源能够及时被发现,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定期监测和评估,严格控制污染物质的排放规律。

2.控制污染源核能工业是放射性物质的主要来源。

为了控制污染源,必须严格管理核能工业企业,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并建立一整套核安全制度和规范。

开展定期的核安全检查和审核工作,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遵守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的相关规定。

3.加强处理和处置尽管我们已经控制了污染源,但是一旦放射性物质泄漏,必须迅速采取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对于以旧换新的旧设备,需要加强维护和管理,避免由于松散的组件导致漏气和泄漏。

对于事故造成的放射性废物,需要采取专业的处理与处置方法。

4.宣传教育与技术交流专业的宣传教育工作对于保护环境和增强公众意识尤其重要。

要加强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工作,推广放射性物质的环境防治技术,提高社会群众关注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结语近年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心态日益浮躁,而经济建设需求、社会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增大了走向协作与合作的必要性。

在应对放射性物质的环境污染时,需要加强多边、区域和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和技术标准。

多措并举,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控和预警机制,保障人类和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专业实务:14、辐射环境检测

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专业实务:14、辐射环境检测
核设施运营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环境辐射监测机构。
监测时间贯穿于设施的整个寿期
实行“双轨监测”
概念:运行期间的监测包括企业开展的环境监测和政府部门进行的监督性监测。
职责
辐射工作单位
核与辐射工作单位(即业主)必须设立或聘用有资质的单位来对期核与辐射设施运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 响进行监测;
核设施运营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环境辐射监测机构。
报告
取样或现场测量地点的几何位置
测量方法
测量结果及期误差
核素种类 简单评价
分析方法
上报的监测报告内容应包括
辐射环境连续自动监测
一个比较完善的连续自动监测网络的功能
可以连续自动地测量,记录大量信息,可以观察辐射水平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情况,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可以设置足够数量的探测器,由计算机统一管理形成网络,可以自动分析各点测量结果之间,以及各点测量结果和释放源之 间的时空相关关系
生物样品如不能立即分析,必须进行预处理。
实验室测量分析
放射化学分析 放射性测量
样品处理
要采用标准的或已证明是合适的程序处理样品 处理要防止核素损失和样品交叉污染。

分析时要增加适量的平行样和放射性含量已知的加标样
但不能让分析者识别出哪 引索是平行样和加标样
测量样品制备
沉降物收集
采集大气沉降物时,应使用合适的取样设备,要防眩目已收集到的样品的再悬浮,并尽量减少地面再悬浮物的干扰;
大气沉降物取样频度视沉降物中放射性核素变化的情况而定。
确定采样对象,并由此确定合适的采样计划和采样程序;
水样采集
采集水样时,采样管路和容器先要用待取水样冲刷数次;
采集到的水样必须进行预处理,以便防止因化学或生物作用使水中放射性核素浓度发生变化。

辐射防护知识普及:辐射来源、防护方法详解

辐射防护知识普及:辐射来源、防护方法详解

辐射防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健康保护知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接触到的辐射源越来越多,因此对辐射防护的了解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辐射的来源以及相关的防护方法,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辐射防护知识。

一、辐射的来源1. 自然辐射: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辐射源,包括地球本身的辐射、来自太阳的辐射等。

其中,地壳放射性元素的辐射是最主要的自然辐射源之一,如放射性钾、铀和钍等元素的衰变产物会释放出辐射。

2. 人工辐射:人类活动也会产生各种辐射源,例如医疗设备中的X射线、核能设施的辐射、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等,这些都属于人工辐射。

3. 无线电波辐射:包括手机、微波炉、电视、电台等设备所产生的无线电波辐射,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辐射源之一。

二、辐射的危害辐射对人体健康可能会造成多种危害,主要包括:1. 细胞损伤:辐射对人体细胞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伤,长期累积可能导致细胞变异,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 生殖系统影响:辐射对生殖细胞的影响可能导致生育能力下降,甚至不孕。

3. 基因突变:辐射可能引起基因突变,导致后代遗传疾病的风险增加。

4. 神经系统影响:长期暴露于辐射中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5. 免疫系统影响:辐射可能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三、辐射防护方法详解1. 自然辐射防护(1)居住环境检测:通过专业机构对居住环境中的放射性气体和土壤进行检测,确保室内外辐射水平处于安全范围。

(2)选择适当住所:尽量选择辐射较低的住所,避免长期暴露在高辐射环境中。

2. 人工辐射防护(1)医疗设备使用:医疗机构应合理控制X射线等医疗设备的辐射剂量,同时患者和医护人员在使用这类设备时应佩戴防护服装。

(2)核辐射防护:核能设施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辐射泄漏的风险最小化,并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控。

3. 无线电波辐射防护(1)手机使用:减少手机通话时间,尽量使用免提设备或蓝牙耳机,远离信号较弱的区域时避免持续通话。

放射性元素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迁移

放射性元素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迁移

放射性元素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迁移放射性元素是一类易导致辐射污染的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使得其在自然界中相对较易被寻找和检测出来。

这些元素的分布和迁移是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其认识和掌握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分布和迁移两个方面介绍放射性元素在环境中的情况。

放射性元素的分布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环境中分布比较广泛。

比较常见的放射性元素包括镭、铀、钍、钾等。

这些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均匀,通常会在某些地质结构中聚集,比如花岗岩中钾、钍的含量相对较高,而铀则主要分布在岩石和大气中。

海洋则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其中镭的含量相对较高,其溶解度较大,而铀和钍也存在于海水中,比例相对较低但依然存在。

土壤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则会受到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而有所波动,例如工业污染和核事故等的发生。

在人类活动和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放射性元素也会污染环境,因此这个问题也备受关注。

总的来说,放射性元素的分布受到地球化学成因、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放射性元素的迁移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迁移比较复杂。

它们可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中迁移。

比如铀和钍会溶解在水中,从而在水的流动中进行迁移,而钴则会随着气流扩散。

固体矿物在地壳中的运动也可能导致放射性元素的迁移,比如黄铜矿的挥发会导致铀的释放,因此黄铜矿是放射性元素流动的重要载体。

人类活动和生产过程中的核废料也会成为放射性元素的重要来源,这些废料会由于地下水和风的作用而迁移到周围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放射性元素的影响放射性元素在环境中的分布和迁移对人类以及其他动植物生命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放射性元素的辐射会对生物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和影响,可导致细胞遗传物质或细胞结构受到损伤,甚至引起恶性和非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

其次,放射性元素的失控释放会造成环境污染,从而影响大气、水体、土壤中的各种生物物质。

此外,应用放射性元素的核能在各种工业和科学实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放射性元素的分布和迁移状况尤为重要。

第二章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

第二章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

第二章放射性核素的制备核技术应用的基础是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这些射线可由反应堆、加速器直接提供,也可由放射性同位素衰变获得。

由于放射性核素使用方便、费用低廉,并可制成所需各种形状、结构紧凑的放射制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环保、军事、资源勘探、科研等诸多领域,已获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同位素和人工同位素。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由于射线强度容易控制、可制成各种所需的形状、半衰期通常较短(放射性废物易处理)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人工放射性核素主要能过反应堆、加速器两种方式生产,还可利用上述两者生产的核素制成发生器,制备短寿命的核素。

通过反应堆制备放射性核素具有产量大、品种数量多、生产成本相对低等特点,是目前放射性核素生产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加速器生产的放射性核素尽管生产能力低,但品种多、所生产的核素多为无载体、比活度高。

在生产放射性核素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放射性废物,这些放射废物、特别是气体放射性废物,是放射性核素生产中环境保护面临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因此,先进的同位素生产技术、完善的同位素生产工艺和高效的三废处理技术等是目前同位素研究、生产、应用领域关注的重点,其中之一的解决方案是建立放射性核素生产专用堆(如医用同位素生产堆等)。

本章中将主要介绍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制备方法。

第一节放射性核素的来源放射性核素的来源有两个:一种是从自然界存在的矿石中提取,通常称为天然放射性核素;另一种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核反应制备,通常称为人造放射性核素,亦称为人工放射性核素。

人工放射性核素主要通过核反应堆生产(包括从辐照过的核燃料中提取)、加速器生产和核素发生器三种途径获得。

一、天然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又分为原生放射性核素和宇生放射性核素。

原生放射性核素是指原始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宇生放射性核素是指宇宙射线与大气和地表中的物质相互作用生成的放射性核素。

原生放射性核素主要是由232Th(钍-232)、235U和238U为起始核素三个衰变系列,即钍系(4n 系,从232Th开始),铀系或称铀-镭系(4n+1系,从238U开始)和锕系(4n+3系,从235U开始)。

放射性污染的污染源有哪些

放射性污染的污染源有哪些

放射性污染的污染源有哪些
科研工作中广泛地应用放射性物质,除了原子能利用的研究单位外,金属冶炼、自动控制、生物工程、计量等研究部门、几乎都有涉及放射性方面的课题和试验。

那么,放射性污染的污染源有哪些呢?就让的
2)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原子能工业的中心问题是核燃料的产生、使用与回收、核燃料循环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三废”医学|教育网整理,能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

3)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

由于辐射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已使医用射线源成为主要的环境人工污染源。

4)其它各方面来源的放射性污染其辐射污染来源可归纳为两类:一工业、医疗、军队、核舰艇,或研究用的放射源,因运输事故、遗失、偷窃、误用,以及废物处理等失去控制而对居民造成大剂量照射或污染环境;二是一般居民消费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品,如放射性发光表盘、夜光表以及彩色电视机产生的照射,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低,但也能造成一定的核污染。

各位新老朋友,看了上述对于放射性污染的污染源有哪些的介绍后,我想大家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吧。

如果您想要掌握更多关于放射性污染有多大危害的常识知识和辐射污染小知识及环境污染小知识,尽在我们!。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试题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试题

第一套:1.物理性污染的特点为局部性和无后效性。

2.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包括:频率、波长和声速。

3.具有相同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和固定相位差的声波称为相干波。

4.吸声控制能使室内噪声降低约3-5 (A),使噪声严重的车间降噪6-10 (A)。

5.室内声场按声场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声源直接到达听者的直达声场,是自由声场;另一部分是经过壁面一次或多次反射的混响声场。

6.孔隙对隔声的影响,与隔声墙板的厚度有关,墙板越厚,孔隙对隔声性能的影响越小。

7.一个有源控制系统包括两个部分:控制器和电声部分。

8.振动污染源可分为自然振源和人为振源。

9.当激振力的频率与机械或构筑物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就会发生共振。

10.一般在坚硬的基础上存在表面层时,瑞利波的速度受到频率的影响,那么这种现象称为频散。

11.以场源为零点或中心,在1/6波长范围之内的区域称为近区场。

12.电场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的振幅相等,而相位相差90°或270°时为圆极化波。

13.埋置接地铜板分为竖立埋、横立埋和平埋三种。

14.电离辐射对人体辐射的生物效应可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15.放射性寿命长短的区分按半衰期30年为限。

16.光环境包括室内光环境和室外光环境。

17.放射性废气中主要的挥发性放射性核素碘同位素采用活性炭吸附器进行处理。

1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838-2002)中规定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2 。

第二套:1.列声波始终以相反相位到达,两列相干波声波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干涉现象;驻波是其特例。

2.当声场处于稳态时,若生源停止发声,室内声能密度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的过程称为混响过程。

3.在声源与接收点之间设置挡板,阻断_直达声_的传播,这样的结构叫隔声屏或声屏障。

4.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这两种系统的控制器分别由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组成。

5.道路交通振动源主要是铁路振源和公路振源。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氡是人体受天然照射最有意义的要素 氡在天然放射性核素中的三个同位素:
锕系列(235U系) 的219Rn(锕射气)
钍系列(232Th系) 的220Rn(钍射气) 铀系列(238U系) 的222Rn(氡射气)
222Rn是最有意义的同位素:
T1/2 = 3.825天 T1/2 = 55.6秒
220Rn只有在232Th含量高的地区才重要:
19521954: 试验45次,核爆炸总当量60.01Mt,
19571958: 试验了137次,核爆炸总当量66.44Mt, 19611962: 试验了177次,核爆炸总当量256.9Mt。 迄今全球共在27个核试验场进行了2419 (2057,1834-1998)次核试验。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次核试验蘑菇云在罗布泊升起,我国在罗布泊试
天然辐射源照射世界平均辐射剂量值
(UNSCEAR 2000)
辐 射 源
外照射
年有效剂量
平 均 值
mSv
典型范围值
宇宙辐射
直接电离辐射和光子 中子成分 宇生核素 宇宙射线与宇生核素小计 陆地外照射 室外 0.07(0.07) 0.28(0.30)a 0.10(0.08) 0.01(0.01) 0.39 0.3―1.0b
第二章 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2.1天然辐射源
(一)天然源 (1) 宇宙射线
初级宇宙线—质子(87%)、α粒子(10%)、重带电粒子、电子、 中子等。高能辐射,穿透力很强;
次级宇宙线—初级宇宙射线与大气作用产物。比初级弱


放射性核素-
原生放射性核素:: 以238U、232Th和235U为起始核素的三个天然放射系,以及独立的 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如40K等。 宇生放射性核素: 对公众剂量有明显贡献的核素,14C、3H、22Na、7Be。

物理性污染控制填空简答(精简版)

物理性污染控制填空简答(精简版)

1.何谓物理环境?答:自然界中各种物质都在以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行能量的交换和转化,其过程就构成了物理环境。

2.天然物理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答:包括自然声环境、振动环境、电磁环境、放射性辐射环境、热环境、光环境。

3.人工物理环境是如何形成?它与天然物理环境有何关系?答:人工物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物理因素不同程度地干预天然物理环境所生成的次生物理环境。

各种人工物理环境与天然物理环境在地球表层交叠共存,相互作用。

4.简述各种人工物理环境的特点和影响。

答:语言、音乐构成人类需要的人工声环境;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噪声是人类不需要的人工声环境,形成人工噪声环境。

工业振动源、施工振动源人类活动中的振动构成了人工振动环境。

广播电视发射塔、雷达站、高压输电线路、微波炉、手机……过度的人工电磁场给环境带来污染和危害。

放射性核同位素科学研究、核武器试验、核电站等过度的放射剂量会引发辐射环境污染冷暖设备,现代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排放废热造成的热环境,达到损害环境质量的程度,成为热污染。

电光源发展普及,光量过度时,则会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形成光污染。

5.环境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特点是什么?答:环境物理学研究内容:是物理环境的声、光、热、电等同人类相互作用的科学。

研究特点:是在物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理学角度探讨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以及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措施。

(1)不仅研究污染控制,而且研究适宜人类活动的声、光、热、电等物理条件;(2)物理性污染程度是由声、光、热、电等在环境中的量决定的,因而环境物理学的研究同其他物理学科一样,注重物理现象的定量研究。

6.简述环境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答:二十世纪初期,人们研究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光、热等对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在建筑物内部为人类创造适宜物理环境的学科建筑物理学二十世纪中期声学、振动学、电磁学、热学、光学等开展对物理环境的研究,形成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环境物理学。

吉首大学2022年专升本《环境监测》专升本考核大纲考试大纲

吉首大学2022年专升本《环境监测》专升本考核大纲考试大纲

《环境监测》课程考核大纲一、课程类别:环境工程专业专升本课程二、编写说明1、本考核大纲参考奚旦立的教材《环境监测》(第五版)进行编写。

2、本大纲适用于环境工程专业专升本考试。

三、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识记:(1)环境优先污染物;(2)各类环境标准的概念。

2、理解:(1)环境监测的发展和特点;(2)中国环境标准体系;(3)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关系。

3、运用:(1)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2)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1、识记:(1)基本概念如水体,水体污染,水体自净,水质标准,各类监测指标等;(2)水样类型;(3)底质;(4)活性污泥。

2、理解:(1)水质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2)水样的处理和保存方法;(3)排污总量的测定;(4)流量的测定;(5)各类水质指标的监测原理。

3、运用:(1)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2)各类水质指标的监测方法。

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1、识记:(1)空气污染、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的概念;(2)质量浓度、体积浓度;(3)有组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源;(4)空气污染指数;(5)直接采样法、富集采样法;(6)空气质量标准。

2、理解:(1)空气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2)各类空气指标的监测原理;(3)污染源监测。

3、运用:(1)空气监测方案的制定;(2)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3)各类空气指标的监测方法;(4)空气质量指数评价。

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1、识记:(1)固体废物、危险废物;(2)生活垃圾的处置方法;(3)热值;(4)垃圾渗滤液及其主要组分;(5)卫生保健机构废物及其分类。

2、理解:(1)固体废物采样点的确定原则;(2)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3)垃圾渗滤液的特性;(4)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原理。

3、运用:(1)固体废物的采样方法;(2)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

第五章土壤质量监测1、识记:(1)土壤组成、土壤污染、土壤净化;(2)土壤背景值;(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室内放射性污染

室内放射性污染

室内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及特点一、室内放射性污染的来源室内存在的放射性主要是天然放射性,按照对人体照射作用的方式把放射性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类。

外照射是指天然辐射源和人为辐射源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β、γ射线对人体的直接照射,主要是由γ射线造成;内照射是指存在于空气、食品和饮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通过呼吸和消化系统进入人体内部而形成的照射,主要是由α射线造成。

几种主要的放射性核素的主要辐射特征见表7-4。

表7-4 4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主要辐射特征1. 室内环境中内照射放射性污染来源室内环境中的内照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源于氡及其子体。

氡是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惰性气体,无色,无味,不被察觉地积聚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空气中,系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物。

氡气经α衰变后,顺序产生短寿命子代产物,统称为氡及其子体。

氡的原子序数是86,是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的零族元素,属稀有气体族(He、Ne、Ar、Kr、Xe、Rn)的最后一个元素, 是唯一的具有放射性的气体。

氡是铀系核素衰变的中间产物,有4 个同位素,即氡- 222、氡- 218、氡- 219 - 锕射气(An)和氡- 220 - 钍射气( Th) , 其中氡- 222和氡- 218是铀系衰变的中间产物,222Rn、220Rn和219Rn气态核素的半衰期分别为3.825d、55.6s和3.96s。

由于220Rn 和219Rn半衰期都比222Rn短得多,所以不可能在介质中离开衰变母体迁移很远,通常还未来得及转移到大气中,就已经衰变为固态子体沉淀在介质内部。

这样,室内空气中的氡同位素主要是222Rn,它在空气中以自由原子状态存在,很少与空气中微粒飘尘相结合,但可被活性炭、硅胶、聚乙烯等物质所吸收。

(通常的居室中氡,主要是指氡- 222 ) 。

氡进一步衰变产生钋- 218、铅- 214、铋- 214和钋- 214等短寿命子体子体性质与母体全然不同,是一种固体粒子,有很强的附着力,能在其他物质表面形成放射性薄层,或与空气中微粒形成结合态,成为放射性气溶胶。

第二章_放射性衰变的种类与规律

第二章_放射性衰变的种类与规律

X

Z
A1Y

e_

ν
185O175N β
3)俘获轨道电子
A Z
X

e
ZA-1Y

A Z
X

YA
Z-1

e

ν
质量数守恒:衰变过程中,质量数A保持不变
12
中微子
+
+ ++
+ +
+
+ +
+
质子转变成中子,并且 带走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转变成质子,并且 带走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 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 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
N = N0e-t
26
2. 半衰期
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因衰变减小到原来核数的一半所需要 的时间
表示方法: T1 2
当t T1 时, 2
N

1 2
N 0=N 0e T12

G M

NA
放射性核素的重量、放射性活度、半衰期之间的关系
31
0

1

t e t d (t )
1
N 0
0

28
原子核的平均寿命为衰变常数的倒数
1 T1 2 0.693
T1
2

0.639

0.639
0.639 1 T1 2
29
第四节 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
定义:A dN dt
放射性样品 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以A表示。

18第二章 知识点2-3-水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16min)

18第二章 知识点2-3-水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16min)

悬浮物污染
危害
(1).降低光的透射力,减弱光合作用, 影响水体自净
(2).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
(3).悬浮物可作为其它污染物的载体, 污染下游水体
放射性污染物 来源: (1)核工业发展而导致的 (2)放射性矿藏的开采、核试验、核电站 (3)同位素在医学、工业、研究等领域的应用 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
危害: 酸碱污染水体,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破坏自然缓
冲作用,消灭或抑制微生物生 长,高浓度的盐类物质同样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妨 碍水体自净,使周围土壤酸化,出现盐碱地,也会危害 渔业生产。
氮、磷等植物营养物 来源:天然水体中过量的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 废水。 危害:造成富营养化,引起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的 变化,造成水质恶化,加速湖泊老化,从而导致湖 泊生态系统和水功能的破坏。
日本地震核泄漏事故: 2011年3月11日,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 反应堆在大地震中受损 造成核泄漏事件, 就属于放射性污染。
热污染 来源:主要来源电厂产生的冷却水
有毒物质的溶解性提高.毒性加大
热污染危害 T
DO 微生物分解速度加快, 耗O2量增大
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
染物 这一类物质多属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自然
生成的有机物,它们易于生物降解,通过生物降解可以将 其去除
有机有毒污染物 多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质、如有机农药,芳香族化
合物、染料等,它们的特点化学性质稳定,难氧化,难生 物降解,毒性较大。
2013年河北沧县张官屯乡小朱庄的地下水污染 案例
来源:主要由医院污水,垃圾渗滤液,屠宰废水等 排入水体引起的, 危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如:霍乱、伤寒、痢疾、 蛔虫病、SARS等

物理性污染控制各章节习题答案(供参考)

物理性污染控制各章节习题答案(供参考)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 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答:从心理学出发,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是声的一种;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主要来源于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产生噪声的物体或机械设备称为噪声源。

噪声的特点:局部性污染,不会造成区域或全球污染;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

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

声能再利用价值不大,回收尚未被重视 噪声对人的健康危害有:引起耳聋、诱发疾病、影响生活、影响工作。

2. 真空中能否传播声波?为什么?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真空中不存在能够产生振动的弹性介质。

3.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试求出500 Hz 、5000 Hz 、10000 Hz 的声波波长。

解:, c=340m/s,3400.6815003400.068250003400.0034310000c fm m m λλλλ======= 4. 声压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时,声压级提高多少分贝? 解:2'20lg , 20lg 20lg20lg 2000'20lg 26()p ppe e e L L p p p pp L L L dB p p p===+∆=-==5.一声源放在刚性面上,若该声源向空间均匀辐射半球面波,计算该声源的指向性指数和指向性因数。

解:22S 4==2 DI=10lg 10lg 2 3.01W S 2S WS Ir Q Q I r θππ=====半全,半全6.在一台机器半球辐射面上的5个测点,测得声压级如下表所示。

计算第5测点的指向解:0.18.58.78.68.48.91110lg(10)10lg (1010101010)86.6()510.110220.10.10.1(8986.6)01010 1.7420.1102010lg 10lg1.74 2.4L n pi L dB p n i Lp L L I p p p p I L p pp DI Q θθθ==++++=∑=--=========.7.已知某声源均匀辐射球面波,在距声源4m 处测得有效声压为2Pa ,空气密度1.23/kg m 。

环境监测教材

环境监测教材

See you in summer term!第一章绪论 (7)第一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7)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7)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7)第二节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8)一、环境监测的发展 (8)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8)三、监测技术概述 (9)四、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9)第三节环境标准 (9)一、分类“三级六类”标准体系 (9)二、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 (10)三、水质标准 (10)四、大气标准 (11)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2)六、固体废物控制标准 (12)七、噪声标准 (12)八、辐射标准 (13)九、其他标准 (13)十、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13)十一、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14)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14)第一节水体污染与监测 (16)一、水质污染 (16)二、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16)三、水质污染监测项目 (16)四、水质监测分析方法 (17)五、污染物形态分析 (17)六、水域功能区 (18)第二节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8)一、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18)二、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21)三、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 (22)第三节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24)一、水样的类型 (24)二、地表水样的采集 (24)三、地下水样的采集 (29)四、废水样品的采集 (31)五、底质样品的采集 (33)六、排污总量监测 (33)七、应急监测 (34)第四节水样的预处理 (37)一、水样的消解 (37)二、富集和分离 (38)第五节物理指标的检验 (40)一、水温 (40)二、臭和味(水样采集后,最好在6h内完成检验) (40)三、色度 (41)四、浊度: (42)五、透明度:指水样的澄清程度 (42)六、残渣 (43)七、电导率: (43)八、矿化度 (44)九、氧化还原电位 (44)第六节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44)一、铝 (44)二、汞(Hg)(Hg、Cd、Cr、As、Pb)“五毒” (45)三、镉(Cd) (46)四、铅 (47)五、铜 (48)六、锌 (48)七、铬 (48)八、砷 (50)第七节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50)一、酸度和碱度(2-5℃,暗处,最好现场测定) (50)二、PH值(PH=-lg[H+]) (52)三、溶解氧(DO)采样现场加MnSO4-KI固定,冷暗处,几小时之内测定。

放射性污染监测

放射性污染监测
返回目录
12.2 放射性监测方法
放射性监测对象和内容
1.监测对象: 现场监测、个人剂量监测、环境监测 在环境监测中,主要测定的放射性核素为:
(1)α放射性核素,即239Pu、226Ra、222Rn、210Po、 222Th、234U、235U;
(2)β放射性核素,即3H、90Sr、89Sr、134Cs、 137Cs 、131I和60Co。
2.预处理方法: 衰变法、有机溶剂溶解法、蒸馏法、灰化法、 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共沉淀法、电化学法等。
水样的总α放射性活度的测定
水体中常见辐射α粒子的核素有226Ra、222Rn及 其衰变产物等。
方法是:取一定体积水样,过滤除去固体物质, 滤液加硫酸酸化,蒸发至干,在不超过350℃温度下 灰化。将灰化后的样品移入测量盘中并铺成均匀薄 层,用闪烁检测器测量。在测量样品之前,先测量 空测量盘的本底值和已知活度的标准样品。
罐法采集,湿沉降物其采集方法除上述方法外,常 用一种能同时对雨水中核素进行浓集的采样器。
2.放射性气溶胶的采集 这种样品的采集常用滤料阻留采样法。
3.其他类型样品的采集 对于水体、土壤、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
存方法与非放射性样品所用的方法没有大的差别。
放射性监测方法 ——预处理
1.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的目的: 是将样品处理成适于测量的状态,将样品的欲 测核素转变成适于测量的形态并进行浓集,以及去 除干扰核素。
电磁辐射监测
电磁辐射的监测按监测场所分为作业环境、特定公 众暴露环境、一般公众暴露环境监测;按监测参数分为 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电磁场功率通量密度等监测。监 测仪器根据测量目的分为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和选 频式辐射测量仪。
常用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U Pa Tu Ac Ra Fr Rn At Po Bi Pb Tl
铀镤 釷锕 镭 钫氡 砹钋铋铅铊
我国全国本底调查表明: (土壤中含量)
40k: 580200 Bq/kg
232Th系列: 4928 Bq/kg 72nGy/h
238U系列: 4034 Bq/kg
•美国的调查结果平均值与我国类似, 但钍和钾略低一些, 平均 剂量率: 55 nGy/h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2.2.1 矿物的开采和应用
2磷酸盐矿物的应用 磷肥中238U和226Ra的比活度分别为4000和 1000Bq·kg-1(P2O5),全球每年消耗的磷量相当 于3000万吨P2O5,成为环境中可迁移的226Ra的最 重要来源之一。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2.2.2日常活动中的辐射
验场共进行了22次大气层核试验。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场塞 米 巴 拉 金 斯 克 核 试 验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核试验放射性核素沉积密度逐年变化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南、北半球 Cs-137沉积密度逐年变化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大气层核试验致我国居民平均有效剂量负担
220Rn与222Rn的产生: 取决228Ra与226Ra
Ra 比活度: 花岗岩沉积岩、变质岩玄武岩
室内222Rn水平: 我国 24Bq/m3 (Max: 378 Bq/m3)
美国 42Bq/m3 (Max: 1420Bq/m3)
世界平均 42Bq/m3
产生的年平均有效剂量:1.2 mSv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全世界医用X射线检查的频率、有效剂量和
集体剂量(1991-1996)
检查
每1000人口检 每次检查的有效 年集体剂量,
查次数
剂量,mSv
人Sv
胸部X射线摄影
87
0.14
71200
胸部X射线透视
37
1.1
234700
腰椎
15
1.8
159000
胸椎
4.1
1.4
33400
骨盆和腹部
年 有 效 剂 量 mSv
平均值
典型范围值
0.006(0.01) 1.15(1.2) 0.10(0.07)
1.26
0.17(0.17) 0.12(0.06)
0.29
0.2―10d 0.2―0.8e
内照射

合计

1.55
2.4
1―10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 致人体的年有效剂量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全球性核试验所致我国公众 平均有效剂量负担(Sv)
(1954-1999)
外照射途径:469(50.8%) 食入途径: 300 (32.5%) 吸入途径: 154(16.7%) 合计:923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核试验所致我国公众照射的逐年变化情况
1959年和1963年 我国公众所受剂 量最大,分别为 0.203mSv/a和 0.202mSv/a, 1963年之后,公 众受照剂量逐渐 减少,在1971年 前后又出现不太 明显的小峰。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2.2.4 核能生产
1.铀矿开采和水冶 氡、铀、钍、镭等放射性核素
2.核电站 反应堆运行:大气,Kr、Xe、I、3H、14C、16N、
35S、41Ar;水中,3H和裂变产物。 乏燃料后处理:长寿命核素,3H、14C、85Kr、90Sr等, 以及超铀元素的同位素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3.8
3.7
81300
16
8.6
785000
2.1
12
143000
0.84
20
98000
330
2330000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2.2.3核试验
自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进行第一次原子弹试验以来,大气层 核武器试验不断发生,尤其在19521954、19571958和19611962年期 间美苏进行了大量大当量核试验,这期间(共9年)的核试验次数占1945 -1980期间核试验总次数的67.2%,爆炸总当量更超过87%。其中
国家
地区
巴西
Guarapari Mineas Gerais and Goias Pocosde Caldas Araxa
中国 埃及 法国
印度
广东阳江 尼罗河三角洲
中央区 西南
克拉拉和马德拉斯 恒河三角洲
区域 特证 独居石砂, 沿海地区 火山侵入岩
独居石微粒 独居石砂
近似 人口 73000 350
80000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类型 看电视每天2小时
夜光表 乘飞机2000km 眼镜(局部) 家用天然气(局部) 假牙(局部) 吸烟每天20支(“钋弹”) 诊断X射线人均年有效剂量 CT人均单次有效剂量 使用火力发电厂带来的照射 核电站附近人均年有效剂量 核设施附近人均年有效剂量
剂量水平(mSv) <0.01 mSv/a 0.02 mSv/a 0.005mSv/h
原野
道路
室内
点数 均值 点数 均值 点数 均值
约200 2 209.2 32 409.4
2 1 432.1
约500 48 138.8
2 197.7 2 51 138.0 57
279.3 255.6
约500 17 205.2 5 3940
60 最高点6900
最高点 8600
16 278.2
(浴室) 3000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 来源
2020/12/10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2.1天然辐射源
(一)天然源
(1) 宇宙射线
初级宇宙线—质子(87%)、α粒子(10%)、重带电粒子、电子、 中子等。高能辐射,穿透力很强;
次级宇宙线—初级宇宙射线与大气作用产物。比初级弱
• 放射性核素-

原生放射性核素::
以238U、232Th和235U为起始核素的三个天然放射系,以及独立的 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如40K等。
0.005
0.1
合 计(摄入值)
2.4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天然辐射源照射世界平均辐射剂量值
(UNSCEAR 2000)
辐射源
外照射 宇宙辐射 直接电离辐射和光子 中子成分 宇生核素 宇宙射线与宇生核素小计 陆地外照射 室外 室内
年 有 效 剂 量 mSv平值典型范围值0.28(0.30)a 0.10(0.08) 0.01(0.01)
19521954: 试验45次,核爆炸总当量60.01Mt, 19571958: 试验了137次,核爆炸总当量66.44Mt, 19611962: 试验了177次,核爆炸总当量256.9Mt。
迄今全球共在27个核试验场进行了2419 (2057,1834-1998)次核试验。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次核试验蘑菇云在罗布泊升起,我国在罗布泊试
空气吸收剂 量率a (nGy•h-1)
70~17000 800~4000
平均180 平均200 平均560 150~200
最大1100
300000 100~200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我国部分辐射较高的地区
地点
河北 驻马店 福建 鬼头山 广东 阳江 广西花山 姑婆山 四川 降札温泉
面积 km2
陆地γ辐射剂量率 nGy·h-1
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 Bq·kg-1 样品
数 238U 232Th 226Ra 40K 4 45.4 174.2 44.3 656.6 1 363 869 326 1253
170 211 184 766 1.6×104 156 2.0×104 262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2.2 人工辐射
人工辐射源来源于放射性物质的生产、使 用及核爆炸。它们在使用、生产放射性物 质的同时会排出放射性废物。
0.01~0.04mSv/a 0.06~0.09mSv/a
1μSv/a 0.5~1 mSv/a
0.3 8.6 0.005 0.001-0.02 0.001-0.2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人工辐射——医疗辐射
1.放射诊断 2.放射治疗 3.核医学
医疗辐射是最大的人工辐射来源;各种人 工放射性核素,大约80%用于医学目的。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世界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续)
国家
地区
区 域 特征
伊朗
意大利 纽埃岛 瑞士
腊姆萨尔 马哈拉
拉齐奥 坎帕尼亚 奥维多城 南托斯卡纳
太平洋
Tessin Alps, Jura
泉水
火山土壤
火山土壤 片磨岩土壤中
226Ra
近似 人口
2000
5100000 5600000
21000 100000 4500
宇生放射性核素:
对公众剂量有明显贡献的核素,14C、3H、22Na、7Be。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2) 陆地辐射(外照射)
本底辐射:天然放射性物质产生的辐射+宇宙射线
• 来源: 原始存在的(原生的) 、宇宙射线产生的系列放射性 核素、非系列放射性核素 自发裂变核素
铀系(U-238系) 钍系(Th-232系) 锕系(U-235系)
0.39
0.07(0.07) 0.41(0.39)
0.3―1.0b
陆地外照射小计 外照射
合计
0.48
0.3―0.6c
0.87
0.6―1.6
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天然辐射源照射世界平均辐射剂量值(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