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形成与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谈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建设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在这种情况下,对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企业文化;形成;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22-02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

企业文化理论以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为核心和基石,是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强调对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的塑造,在企业内部努力创造一种和谐一致、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注重集体凝聚力的培育和增强,发挥整体的文化优势。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结构
企业文化从结构上大致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和
精神层。

每个层次包括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首先,物质层。

这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它往往能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

对于一个生产性企业来说,它主要包括企业面貌、产品的外观和包装、技术工艺设备特性、纪念物及标志等。

其次是制度层。

这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又称企业文化的里层,主要是对企业员工和企业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及精神层对员工和企业行为要求。

最后就是精神层(观念层)。

精神层又称企业文化深层,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组织文化的物质和制度的基础和原因。

企业文化中有没有精神层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的主要标志和标准。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企业的最高目标、企业经营哲学、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风气及企业道德六个方面。

另外,企业道德就其内容结构上看,只要包含调节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三个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企业文化的形成
(一)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实际上,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衍生品,是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对企业现存的管理意识,理念,哲学,价值现等实践活动进行概括,总结与分析,从而高度理论化,系统化,然后再用于指导企业实践活动,因而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思想,理念息息相关,
不可分割.为此,我们研究企业文化就必须深入研究企业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脉络。

历史上工业革命兴起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我国五千年的封建文化都对工业与商业采取压制与贬抑状态,企业管理理论与思想几乎是空白;所以,本章研究管理思想以西方国家管理理论与实践为基础,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分工与优势阶段。

该阶段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理论发展阶段,时间跨度是从十八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期,在该阶段,资本主义进入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也从手工作坊想机器生产过度;由于相当多的工人在一起进行大规模生产,劳动分工与协作得到了较大发展,企业管理主要还是靠资本家以及代理人的经验和判断,增加赢利的途径还是靠增加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

因此,此时资本家与企业员工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斗争非常激烈。

企业的管理理念基本上是以“机器设备为本”的“科学管理阶段”。

2.科学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是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阶段,时间跨度大约从二十世纪初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劳动力紧张;这个时期的管理方法,其基本精神是:只要通过精确地研究工人的操作动作,按照最经济合理的原则,科学地划分工种,规定出标准劳动方法及时间定额,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度,达到标准定额者奖励,达不到者或罚款或淘汰,这种管理办法引导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增量效益的产生上,侧重点在将“蛋糕做大”面不是拘泥于“将蛋糕平均分配”上,但是由于该理论还是将工人纯粹看作是机械,
没有考虑到工人的感受与反应,在实践中激起了工人的强烈反抗,使得这种“科学管理思想”难以继续。

3.人际关系理论阶段。

这一阶段是以梅奥等人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理论阶段,它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不断发展,直到现在仍然在指导着企业的管理工作。

当泰罗的“科学控制理论”难以继续奏效时,美国垄断资本家及其学者认识到工人的心理状态及合作态度对企业的高效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对工人的心理进行了研究,从而产生了人际关系理论,后改称为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理论的深刻意义在于:它使人走进了管理的核心,从而也为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全面质量控制阶段。

全面质量控制这一概念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同时他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倡导者。

该理论核心是认为工业上的问题归咎于管理者在消除浪费方面和制造过程中的差异的失败;为此,他的方法依赖于顾客导向,消除制造和服务方面的控制,重视团队协作和增加对工人的尊重来实现.很显然,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思想,它融合了“科学管理”与“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的优点,较好地将企业中人的因素与制度因素结合起来。

5.满足个性需求阶段。

个性需求理论目前并未形成成熟化的理论,但是当20世纪90年代,这种新思想迅速传播。

这种企业经营理念的核心是迅速便捷的迎合和满足顾客的独特需求。

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进入传统企业在运作过程中,面对的是一个
群体市场,大部分企业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本位主义交易观念,只是简单地根据市场上的大众需求,来经营自己的产品。

企业一旦发现产品滞销,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用促销手段,而忽略了从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中寻找突破。

这正如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时期,对社会改革具有决定性的两个因素,即新的价值观和新的经济需要已经出现。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经营理念与文化将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
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少数人倡导和实践,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而逐步形成的。

1.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环境中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形成的。

存在决定意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形成的。

例如用户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观念,是在商品经济出现买方市场,企业间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形成的。

只有反映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文化,才能被多数员工所接受,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2.企业文化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

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不是客观环境的消极反映。

在客观上出现对某种文化需要往往交织在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之中,羁绊与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之内,因而一开始总是只有少数人首先觉悟,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成为企业文化的先驱
者。

正是由于少数领袖人物和先进分子的示范,启发和带动了企业的其他人,形成了企业新的文化模式。

3.企业文化是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规范管理的结果。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
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

企业文化一般都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

一种新的思想观念需要不断实践,在长期实践中,通过吸收集体的智慧,不断补充、修正,逐步趋向明确和完善。

文化的自然演进是相当缓慢的,因此,企业文化一般都是规范管理的结果。

企业领导者一旦确认新文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宣传教育的同时,便应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努力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我们认真分析一大批优秀企业成功的原因时,发现的主要是由于其有优秀的企业文化。

这些生机勃勃的企业,由于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而大大得益,尝到了甜头,甚至有的企业完全依靠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起死回生。

这是因为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强大的功能。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领导人的价值观的关系
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领导人的文化,领导人重视什么,部属
就会注意什么,领导人喜欢用什么样的人,企业就会有什么样的做事风格。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的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四个层面系统地进行建设三个层面包括: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和表现层。

这四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时要系统地抓,要分层次地抓。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

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无形的资产和财富。

企业文化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只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强化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员工爱国、爱岗、争取贡献的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辐射力。

参考文献:
[1]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公司文化[m].上海:三联书
店,1989.
[2]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2-14.
[3]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8-222.
[4]余世维.企业变革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5:79-84.
[5]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12.
[6[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牛林涛(1972-),男,河南省汝南县人,学历:本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