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文献综述定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孤独》美洲式痛苦的文化镜像文献综

中文系2005级
围绕着《百年孤独》这部著作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可谓是络绎不绝各执一词。

现将这些研究整理做一简要的综述。

国外学者对《百年孤独》的研究涉及到方方面面,研究成果十分丰硕。

从各方面收集资料来看除了有大量论文,还有很多著作问世。

中国的研究者在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对《百年孤独》进行分析与探索,以汲取有益的营养。

其中以论文为主,专著很少,论文272篇左右,专著只有6部.现将国内外关于《百年孤独》学者研究的方向大致归结如下:比较文学研究,史诗性研究,神话原型研究,叙事学研究,历史的实证的方法,传记研究,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

一、国外研究状况
1、比较文学研究
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呈现出来的是在影响研究方面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马尔克斯受到欧美文学大师的影响而形成的各种艺术手法在《百年孤独》中的体现,以及马尔克斯对西方当代作家的影响,如托妮·莫里森等,究《百年孤独》与《所罗门之歌》之间的关系。

日本作家认识到《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的影响。

2、叙事学的研究
叙事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百年孤独》中的叙事结构、叙事时间的两个方面。

如胡利奥·科塔萨尔评价《百年孤独》所说:“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再次证实,他恢宏的创作才力之中,有着一种非凡的想象力,它以锐不可挡之势闯入了南美小说领域,并使其摆脱了令人乏味的叙事状物的呆板陈旧模式。

”①1叙事时间曾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处理小说故事最棘手的问题。

3、传记的研究
在传记研究这一块有马尔克斯的传记、回忆录、访谈、作品的各种版本、注释本、研究著作等发表。

如《番石榴飘香》就马尔卡斯同一个哥伦比亚作家,新闻记者门多萨的谈话记录。

书中详尽地叙述了马尔克斯的生平,创作实践及
①[美国]马·巴尔加斯·略萨著,林一安译.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个拭神者的故事 [M]. 云南: 云南人
民出版社,1993:84
社会活动,他最初的文学训练,所受的文学影响,对自己作品的剖析,以及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解释。

4、神话原型
神话方面有评论者对著作中具有神话性的肯定,有神话的叙事手法,及孤独原型三个方面的研究。

如墨西哥著名作家富恩斯特也指出这部小说具有三重主题:“乌托邦、史诗和神话。

”除此之外,对《百年孤独》的史诗性研究、与《圣经》的互文性研究①等等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及美国文学评论家乔治·麦克穆拉在评析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时,为它是神话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可见对现实的神话式处理是文本一大特征。

而围绕小说中“孤独”这个母题进行论述分析的文章相对较多,共有14篇,且多是以原型批评的理论为指导,如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才坚定地承认,“他自己是为了打倒孤独才开始写作的”②同时美国学者萨尔迪瓦指出,“孤独在这部小说中表现为许多种形式”②作家本人在看完评论家对《百年孤独》中的孤独的评价之后,说到:“以他人的图表来解释我们的现实只会使我们越来越不为世人所知,越来越不自由,越来越孤单。

”③
5、社会历史批评1
社会历史研究方面多集中在学者对文本之中反映出来的社会历史的现实及其不凡的影响力进行展开的。

如国外作家或研究人士对其的评价:“他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现实和幻想交响辉映的世界,反映了一个大陆的生命和矛盾”④来至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词,这句简短的评价把该作品中的历史性以明显总结出来。

又如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体察到了《百年孤独》的艺术概括力,认为它象征性的勾勒除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的主要轨迹,从原始社会,努力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和垄断主义社会。

而美国学者RaymondL.williams 着重分析了这部作品所蕴含的社会、政治隐喻,指出《百年孤独》描绘了哥伦比亚广泛的社会、政治及经济现实。

同时美国评论家ReginaJanc转引略萨的观点,认为“这是一部‘完全的小说’”,并强调“它运用了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的、神话的、史诗的手法来表现拉丁美洲”。

⑤2总体上评论家们也普遍认为,马贡多的历史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史。

显然,这些评论都成功挖掘出了马尔
①陈光孚选编.拉丁美洲当代文学评论[M].广西:漓江出版社,1988:78
②[美国] 何·戴·萨尔迪瓦,林光译.马贡多的意识形态和它的毁灭,引自林一安编.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M].云南: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198
③陈众议.加西亚·马尔克斯传[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3:165
④ReginaJanes,oneHundredYearofsolitude:modesofreading[M]BstonTayneP
uishers,1991:13
⑤JoanMellen.LireraryMasrers:GabrielGareia[M].MarquezGaleGroup,2000:88
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欲藏还露的拉美社会历史背景,评论者们对拉美的社会历史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6、文化研究
在文化这一方的研究中找到的资料主要是有关于,西方学者和拉丁美洲国外学者对魔幻现实主义的现实主义性质和现代主义性质争论的较为激烈,得出现实主义与土著文化相关联的结论。

拉丁美洲的学者则试图将魔幻现实主义与美洲的土著文化联系起来,并对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标签很反感。

他们认为拉丁美洲大陆本来就是一片神奇的大陆,魔幻和神奇是拉丁美洲现实的基本特征。

7、后殖民主义
随着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兴起,学者对《百年孤独》中的后殖民主义的现象也进行了研究,如墨西哥著名作家富恩斯特在文章中通过对《百年孤独》中失忆症时期给事物贴上纸条重新命名这一情节的申发探讨了拉美与美国、欧洲之间的关系。

①1
8、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这一方面的研究,有美国评论家何·戴·萨尔迪瓦从结构上以《百年孤独》为例分析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他认为就形式而言《百年孤独》不仅产生了后现代主义,还产生了既辩证联系又相互调和的文学和文化结构,即霍克默尔和阿多诺所谓的“文化工业”。

②③
二、国内研究状况
1、比较文学研究
对《百年孤独》与其他国家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是国内学者关注的重心之一。

其中既有影响研究又有平行研究。

在影响研究方面,一方面是在探讨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新时期文坛的“寻根文学”思潮的关系,产生了大量探讨研究《百年孤独》与寻根小说的关系的文章,如《百年孤独》和《白鹿原》、《尘埃落定》、《丰乳肥臀》等作品的研究。

另一方面是有《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作家主体、文学地域以及时间跨度等方面的影响。

在平行研究方面则有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当代小说作品《尘埃落定》等的比较研究,从而探讨了不同文化语境、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甚至不同时代的文学具有的相似之处。

代表性的文章有孔祯懿的《亦真亦幻两相映——试比较《百年孤独》与《红楼梦》》从人物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及思想内容
①林一安.拉丁美洲当代文学与中国作家[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249
②陈忠实.《白鹿原》评论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82
③[美国]何·戴·萨尔迪瓦,林光译.马贡多的意识形态和它的毁灭,引自林一安编.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M].云南: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313
等方面来比较。

孙秀斌和李廷波的《相异民族文化积淀下的艺苑奇葩——比较《百年孤独》和《尘埃落定》》等。

2、叙事学的研究
对《百年孤独》别出心裁的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叙事时间方式等的研究,是国内研究者关注的一大重点。

其中主要是对其独特的叙事的时间的研究较为显著。

代表性论文有刘芳的《破解时间的“迷宫”———对《百年孤独》叙述时间的解读》。

文章站在叙事学的宏观角度上,用确定“主要时间跨度”的研究方法,摆脱了纷繁的“错时”现象的干扰,理清了作品的主要结构和脉络。

3、传记研究
作家个人的研究和采访语录,访谈等领域里的研究是对《百年孤独》文本
研究的重要组成的部分,因而,有关马尔克斯的传记方面的研究历来是国内研
究文本的另一个热点。

如张国培编:《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资料》,张志强著《世纪的孤独: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林一安《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
陈众议《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传》、朱景冬《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巨擎》。

有林一安翻译的《番石榴飘香》,朱景东等主编的《两百年的孤独》等。

4、神话原型
国内对《百年孤独》这部作品的原型研究主要集中神话性,神话的时间,及孤独这一原型的探究上。

其中神话性方面的有人直接说《百年孤独》是神话的大拼盘。

在《百年孤独》中,随处可见印第安文化广泛流传的魔幻、神奇的古老传说和神话故事,亚洲尤其是阿拉伯神话,以及在欧美广为传播的基督教、圣经、古典戏剧等神话情节。

而神话时间上的研究有认为《百年孤独》中的神话时间是通过“时圈”体现出来。

作品带来了循环时间的叙事视野及其独特的神话原型模式。

自觉地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解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研究文本的神话叙事模式,孤独原型的著作。

如陈众议详尽的分析了《百年孤独》中的各种神话原型意象,指出这部小说中存在着诸多“寓意明显的原型性象征”,并推论出“《百年孤独》的神话重构意图。

”①1孤独原型研究的文章有28篇,如山东大学的高美萍的《魔幻之镜中的孤独迷宫》,姜桂栩《孤独的谜底:爱的缺失》,吴敏的《孤独的女人——试论《百年孤独》中的女性形象》,黎小冰的《在凄美中凋零的花史———浅析《百年孤独》女性形象》,昂智,《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解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5、诗学角度
诗学角度,有王正蓉的《《百年孤独》的史诗笔法》,是对《百年孤独》的①陈众议.加西亚·马尔克斯评传[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3:190
艺术笔法表现出史诗气质的论述。

及张瑞君《哲思史笔诗意—《百年孤独》的艺术独创性》艺术角度对文本的诗性进行研究。

6、社会历史批评
对于这部作品的主旨的分析,是研究者们的另一介点。

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百年孤独》潜藏的社会历史文本的研究,许多研究者认为马贡多的历史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史。

有人认为历史是进步的,以落后与孤独为训诫,正是拉丁美洲,乃至全人类找到摆脱落后与孤独的出路的方法例如有人认为,“小说精心设计的因近亲结婚而生出‘猪尾儿’的现象,实际上象征着新老殖民主义者对哥伦比亚和整个拉丁美洲进行政治上奴役和经济上掠夺所造成的恶劣后果——人性的致命扭曲和畸形。

”也有人认为这象征着拉美民族的落后性;有人认为小说中健忘症是对拉美人民的提醒,提醒他们不要忘却战争、侵略、落后和愚昧的历史;也有人根据《拉丁美洲的孤独》,得出健忘症是对欧洲“用衡量自己的尺度来衡量我们,而忘却了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并不是平等的,他们忘却了追求平等对我们——如同他们所经历过的一样——是艰巨和残酷的”①1的讽刺结论。

7、文化研究
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依托一定的民族传统文化来进行写作的。

他们在历史的言说中,表达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的回归。

国内的研究主要体现为:一方面本民族的某些文化本质、文化现象进行了论述、描写与分析进行分析的有黄俊祥的《简论《百年孤独》的跨文化风骨》,等。

另一方面都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民族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如史锦秀《从《百年孤独》看拉丁美洲的民族心理》,熊冰的《《百年孤独》的文化反思——对乌苏拉这一人物形象的文化分析》。

8、后殖民主义
关于后殖民主义的研究主要有关于宗教殖民和文化的殖民两个方面展开的。

如舒娟《《百年孤独》对宗教殖民主义的批判》从宗教殖民主义文化在拉丁美洲的渗透与接受,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角度,重审马尔克斯文化批判立场,进一步探讨他为本民族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黄俊祥的《《百年孤独》的异质文化基因浅析》则是从本文所谓异质文化基因,即异于拉美文化的它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学基因,在拉丁美洲这块土地上的文化洗礼并将这多源文化熔入“拉丁美洲意识”之中,创造出了经典《百年孤独》—这是拿来主义的果实。

总体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中国的研究成果,呈现出的是角度丰富多样,单角度的研究较为多,随感之类的作品也较为多,系统性的对一个课题研究的著作不多的特征。

综上所述,国内对《百年孤独》研究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也己达到了相当①小说评论[J]. 小说作家作品研究,1993,(6):25
的深度和广度。

这些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都为本文的写作打下了基石。

虽说国内外己有了如此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对《百年孤独》文化研究,社会历史的研究,孤独,信仰方面还是有欠缺,这部作品本身具有文化特质和历史结合呈现出来的“美式的痛苦”并未引起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

虽然有研究者指出《百年孤独》是一部拉丁美洲的历史再现巨作,但这只是在其历史单角度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阐释,或只是在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研究。

所以本论文就这些不足之处进行阐释,并在得出这是一种在美洲特有的痛苦与文化紧紧相连,与历史不可割断,也是本次论文的创新所在之处。

参考文献
[1]加西亚·马尔克斯著,朱景冬译.两百年的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谈创作[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2]陈众议.加西亚·马尔克斯传[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3.
[3]曾繁仁.20世纪欧美文学热点问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M].北京:三联书店,2003.
[6]马尔克斯,门多萨,林一安译:番石榴飘香[M].北京:三联书店,1987.
[7]王安忆.小说家的十三堂课[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8]陆人豪,李辰民,李明敏.外国文化与文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
[9]赵振江,滕威,胡续冬.拉丁美洲文学大花园[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10]陈黎明.魔幻现实主义与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D].苏州:苏州大学,2005.
[11]高美萍.魔幻之镜中的孤独迷宫[D].山东:山东大学,2007.
[12]黎小冰.在凄美中凋零的花史———浅析《百年孤独》女性形象[J].乐山师院学院报,2008,(8).
[13]田艳.论《百年孤独》的寓言性[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14]孙秀斌,李廷波.相异民族文化积淀下的艺苑奇葩——比较《百年孤独》和《尘埃落定》[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
[15]刘芳.破解时间的“迷宫”———对《百年孤独》叙述时间的解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3).
[16]姜桂栩.孤独的谜底:爱的缺失[J].山东大学学报,2001,(4).
[17]吴敏.孤独的女人——试论《百年孤独》中的女性形象[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3).
[18]李玉瑶.在凄美中凋零的花史———浅析《百年孤独》女性形象[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
[19]昂智慧.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解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J].域外文
苑,2001.
[20]王正蓉.《百年孤独》的史诗笔法[J].西南民主学院学报,2001,(12).
[21]张瑞君.哲思史笔诗意—《百年孤独》的艺术独创性[J].名作欣赏,1997,(6).
[22]黄俊祥.简论《百年孤独》的跨文化风骨[J].国外文学季刊,2002,(1).
[23]史锦秀.从《百年孤独》看拉丁美洲的民族心理[J].河北学刊,1995,(4).
[24]熊冰.《百年孤独》的文化反思——对乌苏拉这一人物形象的文化分析[J].经纪人学报,2005,(3).
[25]舒娟.《百年孤独》对宗教殖民主义的批判[J].世界文学评论,2004,(5).
[26] 黄俊祥.《百年孤独》的异质文化基因浅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