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概论课件 (6)

合集下载

最新自考商品流通概论课件--1218

最新自考商品流通概论课件--1218

第一节 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
(二)商品交换的形式
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种商品交换形式 1.物物交换(W---W)
商品
商品
W
W
(羊) (铁器)
羊 马 骡子 木头 铁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
(二)商品交换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 三.商品流通过程及其经济作用
(一)商品流通过程的制约因素 1. 自然制约因素 美国粮食运输保鲜 2. 经济制约因素 美国粮食差价、供求、布局 3. 制度性制约因素 美国粮食的进出口政策
2. 认真完成课后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识记
四 个
❖领会

力 层
❖简单应用

❖综合应用
❖单选 1*20
❖多选 2*5
五 种
❖填空 1*10
题 型
❖名词解释 3*5
❖简答 5*5
❖论述 10*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
二.商品流通 (一)商品流通的概念
商品流通的环节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 的转移过程所经过的环节。一般包括:
收购 生产 领域
运输
储存
销售
消费 领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通概论(第二版)教学课件PPT作者夏春玉流通概论PPT大纲(全套课件齐).doc

流通概论(第二版)教学课件PPT作者夏春玉流通概论PPT大纲(全套课件齐).doc

第一章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交换与商业一、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1.社会分工的概念2商品交换的概念3社会分工与商品交换的关系二、商品交换的发展与商业的产生1.商品交换的发展(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与物物交换游牧部落的出现,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重要标志。

商品交换主要是剩余产品的交换,交换形式则是物物交换,即W—W。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与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交换形式由物物交换发展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W—G—W(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与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商人便应运而生,这就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商品交换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由W—G—W转变为G—W—G∕,即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 商业的产生三、商业的概念与分类1.商业的概念(1)广义和狭义的概念(2)特点2.商业的分类:业种、业态、流通阶段、流通范围。

第二节商业的特征与贡献一、商业的特征(4点)二、贡献第三节商业的发展一、零售商业的发展1.3次革命的发展历程2.国际化经营二、批发商业的发展1.批发与零售业的分离2.批发市场的产生3.期货交易与商品交易所的出现4.销售形势的变革5.批发商业的组织、经营和技术革新第二章零售商业第一节零售商业的定义、功能与分类一、零售商业的定义与特点1.定义:对象是最终消费者2.三大特点二、零售商业的功能1.分类、组合、备货功能2.服务功能3.减少成本负担功能4.储存和风险负担功能5.信息传递功能6.金融功能7.休闲娱乐功能三、零售商业分类:业种和业态第二节、零售商业的影响因素及零售要素组合一、影响因素:政治法律、宏观经济、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因素。

二、零售要素组合及零售营销特点1.7大要素组合2.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是最大特点第三节零售业态的变迁及其理论假说(6大理论)第四节我国零售商业的发展趋势一、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高涨二、多种业态并存,连锁经营快速发展三、零售网点迅速扩张,非公有制零售业持续增长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GDP同步增长第三章零售业态选择第一节百货店一、定义:美国、欧洲和中国的定义二、百货店的产生与发展三、百货店的6大经营特征第二节连锁店一、定义与优势二、产生与发展三、经营形态: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由连锁第三节超级市场一、定义与特征二、产生与发展三、种类四、业务构成第四节专业店一、定义与特征二、产生与发展第五节其他业态:便利店、仓储式商店、购物中心、专卖店、无店铺零售业第六节业态的选择标准与评价一、相似零售业态的辨析二、选择标准与评价第四章零售选址与店铺管理第一节零售商圈的确定一、商圈的定义、层次划分和三大客户来源二、商圈分析的作用三、如何确定商圈1.影响因素2.3大理论和购买力指数3.具体方法第二节零售选址一、选址的重要性和主要原则二、选址的步骤分析第三节零售店铺设计一、一般原则二、外观设计三、内部设计第四节零售商品陈列一、商品陈列的功能和原则二、商品陈列的种类和技术要求第五章零售商品与顾客管理第一节零售商品规划一、零售商品的分类二、结构与目录三、零售商品的组合第二节零售商品采购一、商品采购的原则和方式二、商品采购的策略三、采购合同的概念、内容及管理第三节零售顾客管理一、消费者心理二、接待步骤与方法三、顾客服务内容与品质四、顾客投诉处理第六章批发商业概述第一节批发商业的定义、功能与分类第二节批发商业用户特征和经营方式第三节批发商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一、批发商业的发展表2-10西方国家批发商业发展阶段第七章批发市场与商品交易所第一节批发市场的定义、功能、分类与主体第二节批发市场的交易规则与方法第三节商品交易所一、商品交易所的定义与交易特点1.商品交易所的定义:早期的商品交易所实际上就是集中进行现货交易的场所。

《商品流通论》课件

《商品流通论》课件
效率是降低流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的重要途径。
详细描述
提高商品流通效率的途径包括但不限于优化物流配送 系统、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提高物流管理人员的素 质和能力、加强物流信息管理等措施。此外,企业还 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运输和仓储路线、提高装卸效率、 减少库存等方法来降低流通成本和提高流通效率。这 些措施需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合作,不断探索 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感谢聆听
02
商品流通模式
商品流通模式的种类
01
02
03
04
直接流通模式
商品从生产者直接到消费者, 不经过任何中间商。
间接流通模式
商品通过经销商、批发商等中 间环节到达消费者。
集中采购模式
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提高 效率。
定制化流通模式
根据消费者需求定制商品,满 足个性化需求。
商品流通模式的比较
直接流通模式优点
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缺点:覆盖面有限, 不适合大规模流通。
集中采购模式优点
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缺点:对管理能 力要求高,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间接流通模式优点
适合大规模流通,覆盖面广;缺点:增加成本, 降低效率。
定制化流通模式优点
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缺点:生 产成本高,周期长。
商品流通法规与政策的完善
商品流通法规与政策的修订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行业的发展,商品流通法规与政策需要进行定期的修订和 完善,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商品流通法规与政策的执行与监督
在完善商品流通法规与政策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执行和监督力度,确保政策得到 有效落实,为商品流通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05

《流通概论(东北财大第5版)》教学课件—06批发

《流通概论(东北财大第5版)》教学课件—06批发

6.1 批发与批发商
6.1.2 批发商的分类体系 1)按经营主体分类
按经营主体不同,可将批发商分为独立批发商、制造批发商、共同批发商、批兼零批发商、连锁批发商 和商品代理商。
(4)批兼零批发商。批兼零批发商是指以批发业务为主,同时也兼营零 售业务的批发商,一般以中小型批发商居多。我国中小批发商兼营零售业
务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大部分中小批发商应属这种类型的批发商。
(5)连锁批发商。连锁批发商是指由复数中小批发商或批发经营机构组 成的连锁批发组织。
6.1 批发与批发商
6.1.2 批发商的分类体系 1)按经营主体分类
按经营主体不同,可将批发商分为独立批发商、制造批发商、共同批发商、批兼零批发商、连锁批发商 和商品代理商。
6.2 批发经营
6.2.3 批发商的用户特点
3)购买行为 • (3)购买决策者及影响者。 • ①使用者。使用者是指那些将要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人。 • ②影响者。影响者是指影响购买决策的人员。 • ③决策者。决策者是指有权决定产品需要及供货者的人。 • ④批准者。批准者是指有权批准决策者或购买者所提出的购买行为方案的人。 • ⑤购买者。购买者是指有权选择供货者并直接参与购买谈判、商定购买条件
06
CHAPTER
第6章 批 发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读者正确理解批发、批发商的概念与功 能;全面了解批发商的分类体系及批发经营的一般特点、批发 业态与用户特征;深入理解批发商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发展趋 势;了解批发市场的性质、功能、类型及特点;了解批发市场 的交易规则与交易方法。
6.1 批发与批发商
(1)普通批发商。普通批发商是指经营一般商品且种 类繁多、经营范围很宽的商人批发商,也叫综合批发商。

商品流通渠道PPT课件

商品流通渠道PPT课件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目前的商
品流通渠道已经比较合理。事实上, 一种以初级竞争状态构成的市场流 通渠道本身就包含着大量的不合理 因素。这正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解 决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商品流通渠道 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商品流通渠道现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 发展,中国商品流通渠道 已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导 向的框架体系。
(二)部分中间商片面追求流通利润, 导致商品在流通领域不合理 的倒手和滞留。
(三)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分隔造成了 流通渠道人为阻断,阻碍了全国性市 场网络和全国性流通组织的形成。
(四)对全社会商品流通企业在管理 上的不统一,使不规范的流通 行为屡禁不止。
(五)“灰色渠道”的存在,对正常 的商品流通形成很大冲击
“灰色渠道”是指政府监管之外的不 合法的商品流通主要表现为: • 外国产品走私进入国内市场。 • 一些商品交易活动通过没有合法经商资 格的经济人或企业进行。 • 一些商品而知十,及学 者用功 之深, 穷理之 熟,然 后能融 会贯通 ,以至 于此。 ――朱 熹
第三编 商品流通渠道
第四章 商品流通渠道
商品流通渠道的定义:
商品流通渠道是商品 由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 领域所经过的交易环节 和运行途径。
第一节 商品流通渠道的合理性
一、商品流通渠道合理性
的重要作用
• 从消费需求角度看 流通渠道是否合理影响
到消费者是否能及时地满足购物需求和是否能 享受到合理的价格。
形成各系统、各种所有制形式和各种经 营方式共同经营的多流通渠道格局。
生产商
改革放开后的流通渠道设 置
生产商
零售商
生产商 一级批发商
生产商 一级批发商
零售商
生产商 一级批发商

第一篇商品流通概论

第一篇商品流通概论

第一篇商品流通概论第一章流通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流通的产生一、流通的产生社会的经济活动可以概括为社会再生产过程,而社会再生产是由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所构成的。

企业作为生产单位,从作为消费单位的家庭筹集劳动力、资本和土地来进行生产,并把生产出的商品销售给专业化流通机构。

流通机构把商品作为消费资料转售给最终消费者,或者作为生产资料转售给生产者。

可见,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互为媒介,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反作用于生产。

关于流通与生产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之间的一定关系。

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

”①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的必要过程,如今已确立为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部门。

什么是流通?马克思说:“流通本身只是交换的一定要素,或者也是从交换总体上看的交换。

”②这一定义在流通理论中普遍得到认可,此定义下的流通产生于人类社会的三次大分工。

从历史上看,分工特别是社会分工是商品交换的前提,商品交换的形式与规模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及不断深化而不断发展与扩大的。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带来社会上原始农业与原始畜牧业剩余产品的物物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社会上有了货币,同时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的生产,就有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上产生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就有了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形式。

同时,商品交换形式的发展与商品交换规模的扩大,也是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条件。

不论是物物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还是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从本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6页。

②同上。

质上讲都是劳动产品或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这种一系列的交换活动的转移就形成了流通,尤其是以商人为媒介的商品的交换形式的出现,使交换行为在规模和空间范围上,都更体现了交换总体意义上流通的内涵,即流通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一系列交换活动的总和。

商品流通概论

商品流通概论

并且与商品流通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
如两企业间在某种情况下所进行的物
物交换。
社会商业机构(批发商与
商 零 售 商)的 商 品 流 通。
品 流 通
生产者、消费者及其他非盈 利性组织(如会员形式的商 品交易所)的商品流通。
3
第一章 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 1.1 交换与商业
社会分工就是指人类社会
概念 分
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 及其独立化、专业化。

9
基本结论: 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商品交换是社会 分工的必然结果,也是其不断深化的基 本原因之一。(其它的如生产力、科技 的发展。)
10
1.2 流通的内涵与外延
1.2.1流通一般或流通
“流通一般”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物质的流动,即最广义的流通 二是指一切生产要素或生产成果的流通,既包括有
形物的流通,也包括人与服务的流通
主讲:张传杰 电子信箱:chuanjz2000@
在本书中,“流通”实际上指商品流通, 既指商品或服务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 域的转移过程。 具体包括商流、物流,也包括伴随商流 与物流过程而发生的信息流,但不包括 资金(货币)流通和劳动力流通。
2
*之所以不包括资金和劳动力流通,是
因它们在商品流通中处于从属地位,
3)信息流
信息流是指信息从产生、发送(传递)、 接收、分析处理、反馈的运动过程。在流通过 程中,商品的供给、需求、价格等信息在流通 当事人之间相互传递,形成了源源不断的信息 流。信息不仅是商流与物流的前提,也是商流 与物流状态的反映。
三菱公司销售人员的案例
1.3 流通方式的演进
1.3.1 由直接流通到间接流通
25
G-W-G’的优越性

第10章 流通政策《流通概论》PPT课件

第10章 流通政策《流通概论》PPT课件
• 第一,对大型店的规制是在城 市规划的框架内进行的,从而
10.2 流通政策的国际比较
10.2.3 欧洲的流通政策
2)英国的流通政策 • (1)限制市区外零售开发的
政策 • (2)关于零售商促销的法规
10.3 中国流通政策
10.3 中国流通政策
10.3.1 中国流通政策的沿革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商业政策
10
CHAPTER
第10章 流通政策
10.1 流通政策原理
10.1 流通政策原理
10.1.1 流通政策的定义与分类
1)流通政策的定义 • 所谓流通政策是以商品流通为
适用对象的公共政策,即社会 公共机构(国家或政府)为了 矫正市场失败、促进流通产业
10.1 流通政策原理
10.1.1 流通政策的定义与分类
10.3 中国流通政策
10.3.2 中国流通政策的缺失与构建
1)我国流通政策存在的问题 •(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流通政策 体系,但是我国的流通政策还遗留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特征,缺乏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 化视野。 •(2)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流通政策体系而言,我国的流通政策体系尚缺乏一个“硬核”, 即健全、完善的反垄断法律体系,这导致了我国的流通政策体系缺乏系统性和紧密性。 •(3)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消费者保护政策出台晚、作用范围小、强制执行力 差。从长远看,这不利于我国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不利于经济与社会的进步。 •(4)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在我国的流通政策体系中以法律形式存在的政策内容偏少, 而以规划、意见、指导等“软政策”形式存在的政策内容偏多,这导致了我国流通政策体系 缺乏稳定性、连续性和执行效果。

商品流通概论全

商品流通概论全

1为什么说能够保证货畅其流的的环节就是适度的商品流通环节?因为只有保证货畅其流,才能使商品满足社会产生消费和商品消费的充分需要;只有货畅其流,商品材不会在某一多余环节或某一环节上发生积压,沉淀;只有货畅其流,商品顺利销售,商品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只有货畅其流,国民经济才能协调发展。

2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的。

3影响商品供给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商品自身价格生产技术的变化生产要素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政府的产业政策企业的预算4影响商品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商品自身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偏好政府的消费政策消费者的预期人口数量的变动5商品供求矛盾所表现出的不平衡,在市场上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交换空间上的差异交换时间上的差异供求数量上的差异供求结构上的差异6供求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支配着商品价格的变化支配着商品的数量和构成支配着商品流通的方向和时间支配着生产和消费7简述价格竞争目标的分类争取最大化利润的定价目标实现投资效益的定价目标占领市场的定价目标进行价格领导的定价目标针对竞争对手的定价目标针对商品性质的定价目标8竞争的不确定性表现在那些方面竞争是一种前向行为,由于市场情况变化无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竞争充满不确定性。

主要表现在: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竞争对手的不确定性;竞争手段的不确定性;竞争结果的不确定性9商品的自愿让渡的客观基础和条件有哪些?以不同的所有者为基础;以平等互利为原则;以经济利益为核心10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有哪些?参加流通的水平数量。

进入流通的数量增长,流通的货币数量就需要增加;商品的价格水平。

流通中的商品价格上升,流通货币量就增长,反之则减少。

商品数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就是水平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

实际上也就是商品流通速度的反应。

11在商品流通领域中,货币的运动过程有哪些特殊方式和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货币作为商品流通的媒介物,完成一次媒介作用之后并不退出流通过程。

商品流通概论

商品流通概论
仓储、配送、装卸搬运等环节。
分类
根据服务对象,可分为第三方物流 公司、企业自营物流组织和物流联 盟等。
功能
物流组织负责商品在流通中的实体 转移,保障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顺 利流动,提高流通效率和降低流通 成本。
04
商品流通方式
经销方式
定义
经销方式是指商品流通企业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商品的所有权, 并在规定的销售期限内将商品销售给指定的客户。
特点
经销方式下,商品流通企业承担商品滞销的风险,但可以获得商品 的完整所有权,并可自由安排销售。
适用范围
适用于长期稳定的大宗商品交易,如钢材、煤炭等。
代销方式
定义
01
代销方式是指商品流通企业接受生产商或供应商的委托,代理
销售商品,并按销售数量或金额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特点
02
代销方式下,商品流通企业不承担商品滞销的风险,但佣金收
多级渠道
定义
多级渠道是指商品经过多个中间 环节流向消费者的流通渠道,通 常包括一级、二级等多个中间环 节。
优点
适用范围
多级渠道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 需求,提供更为丰富的商品种类 和品牌选择。同时,多级渠道能 够更好地利用各环节的资源优势, 提高流通效率。
多级渠道适用于大多数商品,特 别是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个性化 程度较高、价格中等的商品,如 家电、家具等。此外,对于一些 跨国或跨地区的商品流通,多级 渠道也较为适用。
适用于价值较高、使用周期较长的商品,如机械设备、汽车等。
05
商品流通法规与政策
商品流通法规
商品流通法规概述
商品流通法规是规范商品流通活动的法律文件,旨在保障市场公平竞 争、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商品流通业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但是,张瑞敏却坚持说:这些冰箱必须就地销毁。他顺手 拿了一把大锤,照着一只冰箱,咣咣就砸了过去,把这台 冰箱砸的稀吧烂,然后把大锤交给了责任者,转眼之间, 把76台冰箱全都销毁了。 l 当时,在场的人一个一个的都眼里流泪了。虽然一台冰箱 当时才800多元钱,但是,员工每个月的工资才40多块钱 ,一台冰箱是他们两年的工资呀。 l 张瑞敏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确立质量方面的一种理念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以后我们的产品不能再一 、二、三等品、等外品的分类了。我们的产品就分合格品 、非合格产品。市场只有合格品,非合格品就不能进入市 场,要再进入市场,就追究生产者的责任。他还说,从现 在开始,我们要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以后谁再生产了这样 的冰箱,责任由自己负。
市场
第一节市场概述
l 一、市场是历史范畴
¡ 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或实现方式。 ¡ 广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商品交换的制度、 程序、规则、法律、机制等。
l (一)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 最早表现为定时、定点、聚散的集市。 ¡ 现代是多种业态组成的场所式市场。
l (二)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l 事件概念补充:相信全国人都知道海尔的“砸 冰箱”事件,直到多少年后,海尔还在不厌其烦 地经常拿出来吆喝几声,该事件为海尔的“真诚 到永远”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见事件概念的传播 也是威力巨大。
85年海尔“砸冰箱”事件
l 1984年以前,青岛电冰箱总厂主要生产单缸洗衣机,那时 候是按照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等外品对分类的。原 因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物品缺乏造成市场 非常好,只要产品还能用,就可以堂而皇之地送出厂门, 而且绝对有市场,绝对卖得掉。就是连等外品都能够销售 得出去。实在卖不了的产品,就分配给一些员工自用,或 者送货上门半价卖掉。1984年末张瑞敏和杨绵绵到厂以后 ,他们班上班后反复给大家上质量课,学习日本质量管理 知识,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应该说,质量管理的一种方法 ,员工往往容易学会,但是,大家质量意识的提高,却不 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因为,在员工的头脑里整天是一 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等外品的,固有的产品质量观念 很难改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嘛。
¡ 现代社会市场已与流通领域成同义词。
l (三)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场所。
¡ 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l (四)市场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
¡ 整个国民经济局势通过经济方面的各项因素市场上综合呈现 出来。
l 二、市场的性质 l (一)按市场竞争结构划分 l 1、完全竞争市场
¡(1)有数量众多的小规模买者和卖者。 ¡(2)产品是同质的、无差异的。 ¡(3)资源完全自由流动。 ¡(4)市场信息畅通。
l 2、完全垄断市场 l 3、垄断竞争市场 l 4、寡头垄断市场
l 案例1:政府办的大型鸡场为什么失败 20世纪80年代,一些城市为了保证居民的菜篮子, 由政府出资办了大型养鸡场,但成功者少,许多养鸡 场最后以破产告终。
l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一点在于鸡蛋 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 在鸡蛋市场上,短期中鸡蛋生产者可能有超 额利润(如发生了鸡瘟,供小于求,价格高), 也可能有亏损(如生产者进入太多,供大于求, 价格低)。但在长期中一定是价格等于平均成本, 生产者经济利润为零。生产者所赚的是由机会成 本带来的会计利润,如生产者不向自己支付工资, 会计成本中没有这一项,但这是机会成本。
l 由此,大家开始明白,海尔的前途与有没有严格的质量管理 是息息相关的,一定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冰箱总厂的老职工 胡秀英说:“忘不了那沉重的铁锤,高高举起又狠狠落下, 76台质量不合格的冰箱顷刻间成了一堆废铁。它砸碎的是我 们陈旧的质量意识,唤醒了我们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有了质量,我们才有了现在的一切。” l 在这个事件中,张瑞敏带头扣掉了自己当月的工资,以做警 戒。这一事件作为海尔创业史上的一个重要镜头,也成为海 尔发展史上的经典案例。应该说砸冰箱这件事,给海尔全体 员工思想造成了强烈的震撼,员工的质量意识有了普遍的提 高。她用一把有形的锤子,砸醒了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第 一次在中国企业的员工中树立起争创一流的观念。的确,海 尔的这一锤也告诫全体海尔员工:谁生产了不合格的产品, 谁就是不合格的员工。一旦树立这种观念,员工们的生产责 任心迅速增强,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不敢马虎了,精心操作 ,“精细化,零缺陷”变成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心愿和行动 ,从而使企业奠定了扎实的质量管理基础。
l
12.专业概念——专业感是信任的主要来源之一,也 是建立“定位第一”优势的主要方法。很多品牌在塑造专 业感时经常直称专家:方太——厨房专家;华龙——制面 专家;中国移动——移动通信专家。 13.建立“老”概念——时间长会给人以信任感,因 此,诉求时间的概念也是一种有效方法。而且,时间的概 念感觉越老越好,如玉堂酱园——始于康熙52年,青岛啤 酒——始于1992年。 14.产地概念——总有许多产品具有前列的产地特点, 如北京的二锅头、烤鸭,山东的大花生,新疆的葡萄,还 有我们常说的川酒云烟等。提炼这些地域特色强烈的产品 的地域概念显然是很有效的方法。如云峰酒业的“小糊涂 仙”、“小糊涂神”、“小酒仙”等都在说“茅台镇传世 佳酿”。“鲁花”花生油说“精选山东优质大花生”等。
l 案例3:棒球队员市场的买方垄断势力 在美国,棒球联合总会不受反托拉斯法的制约,这是 不把反托拉斯法应用于劳动市场的最高法院决定和国会政 策的结果。①这一反托拉斯法豁免使棒球队所有者(在 1975 年前)能操纵一个垄断买主卡特尔。像其他所有卡 特尔一样,这个卡特尔也依靠所有者之间的协议。它包括 队员的年度挑选以及一个保留条款,该条款有效地使队员 一生限制在一个球队,从而消除了大多数球队间对球员的 竞争。在这一保留条款下,一旦一个球员被一个球队挑中, 他就不能为另一个球队打球,除非权利转卖给那个球队。 结果,棒球所有者在与他们队员谈判新合同时具有垄断势 力——球员不签协议的唯一选择就是放弃比赛,或者到美 国之外去打球。
l 案例2:垄断竞争市场的非价格竞争 产品差异化是垄断竞争市场上常见的一种现象,不同 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多或少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但是它们 之间存在差异,并非完全可替代的。垄断竞争厂商的产品 差异化包括产品本身的差异和人为的差异,后者包括了方 位的差异、服务的差异、包装的差异、营销手法的差异等 等,企业往往希望通过产品差异化来刺激产品的需求。 1.产品的原材料——潘婷洗发水宣称成分中有70% 是用于化妆品的,让人不能不相信其对头发的营养护理功 效。舒蕾现下推广的“小麦蛋白”洗发水也是在试图通过 原料成分来加强产品的价值感。 2.产品的手感——TCL电工通过李嘉欣告诉大家 “手感真好”,因为手感好也是消费者自己判断开关质量 的简单而又重要标准。 3.产品的颜色——普通的牙膏一般都是白色的,然 而,当出现一种透明颜色或绿色的牙膏时,大家觉得这牙 膏肯定更好。高露洁有一种三重功效的牙膏,膏体由三种 颜色构成,给消费者以直观感受:白色的在洁白我的牙齿, 绿色的在清新我的口气,蓝色的在清除口腔细菌。
l 1985年4月,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的投诉信,投诉海尔冰 箱的质量问题。于是,张瑞敏到工厂仓库里去,把400多 台冰箱,全部做了检查之后,发现有76台冰箱不合格。为 此,恼火的张瑞敏很找到检查部问道,你们看看这批冰箱 怎么处理?他们说既然已经这样,就内部处理了算了。因 为以前出现这种情况都是这么办的,加之当时大多员工家 里边都没有冰箱,即使有一些质量上的问题也不是不能用 呀。张瑞敏说,如果这样的话,就是说还允许以后再生产 这样的不合格冰箱。就这么办吧,你们检查部门搞一个劣 质工作、劣质产品展览会。于是,他们就搞了两个大展室 ,在展室里面摆放上那些劣质零部件和劣质的76台冰箱, 通知全厂职工都来参观。员工们参观完以后,张瑞敏把生 产这些冰箱的责任者和中层领导留下,就问他们,你们看 怎么办?结果大多数人的意见还是比较一致,都是说最后 处理了算了。
l 又经过4年的时间,也就是1988年12月的时候, 海尔就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市场的第一枚国内金牌 ,把冰箱做到了全国第一。 l 砸出来的客户价值:这个当时被不少人认为是“ 败家”的砸冰箱事件,却砸出了海尔员工“零缺 陷”的质量意识,宣布了海尔全面质量管理的开 始。其产生的效果是:1989年,当市场供大于求 ,冰箱纷纷降价时,海尔冰箱提价12%,用户还 排着队购买。 l 启示:企业不是等做大了以后再搞名牌战略,而 是应该用名牌战略把企业做大 l
l 4.产品的味道——牙膏一般都是甜味的,可是LG牙 膏反而是咸味的,大家觉得这牙膏一定好。那么,如果有 种苦味的牙膏呢?大家还会觉得好,这就是差异化的威力。 5.产品的造型设计——摩托罗拉的V70手机,独特 的旋转式翻盖成为其最大的卖点。 6.产品功能组合——组合法是最常用的创意方法。 许多发明都是据此而来。海尔的氧吧空调在创意上就是普 通空调与氧吧的组合。白加黑也是一种功能的分离组合, 简单的功能概念却造就了市场的奇迹。 7.产品构造——“好电池底部有个环”,南孚电池通 过“底部有个环”给消费者一个简单的辨别方法,让消费 者看到那个环就联想到了高性能的电池。海尔“转波”微 波炉的“盘不转波转”也是在通过强调结构的差异来提高 产品价值感。
l
8.新类别概念——建立一个新的产品类别概念。最 经典的当属“七喜”的非可乐概念,这里不再多言。 9.隐喻的概念—一瑞星杀毒软件用狮子来代表品牌, 以显示其强大“杀力”;胡姬花通过隐喻概念“钻石般的 纯度”来强化其产品价值;白沙烟用鹤来表现飞翔、心旷 神怡、自由的品牌感受。 10.事件概念——事件营销要注意把握时机,如能与 社会上的热,最话题联系起来,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3年的一大热点当然是神五飞天,“蒙牛”及时“对 接成功”,有效地提升了品牌形象,是近年来少见的优秀 事件营销传播案例。 11.广告传播创意概念——“农夫果园摇一摇”,“乐 百氏27层净化”,“金龙鱼1:1:1”都属此类型。
l
15.具体数字概念——越是具体的信任感越 强。因此,挖掘产品或品牌的具体数字也是常用 的方法。“乐百氏27层净化”、“总督牌香烟, 有20 000个滤嘴颗粒过滤”等都是该方法的应用。 16.服务概念——同样的服务,但如果有一 个好的概念则能加强品牌的美好印象。比如海尔 提出的“五星级服务”也为其“真诚到永远”做 出不少的贡献;另外还有“24小时服务”、“钻 石服务”等都是不错的服务概念,在加强品牌美 誉度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