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阳明大肠经(整理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阳明大肠经

一、【循行】

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

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③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臂臑),④

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

盆(锁骨上窝),⑥散络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上行的一支:⑦从锁骨上窝上行颈

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接足阳明胃经)。

二、重点穴位讲解

1、商阳穴(井穴)

位置: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1分处。功效:疏经通络、泻热止痛、开窍醒神

主治:咽喉肿痛,牙齿疼痛,高烧不退(放血首选),不发汗,昏迷,目赤,腹痛,吐泻

2、二间穴(荥穴)

位置:微握拳,食指桡侧缘,第二掌指关节前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主治:颜面神经炎、口

斜眼歪、牙齿疼痛、发烧、鼻出血、咽喉肿痛

3、三间穴(输穴)(又名少谷,少骨)

位置:微握拳,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方桡侧凹陷处。主治:牙齿疼痛、咽喉肿痛、结膜炎、发烧、肠鸣、手指麻木、手指疼痛

4、合谷穴(原穴)(又名虎口,合骨)

位置: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主治:一切头面诸症(面目合谷收),如头痛,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完骨+凤池+合谷),青春痘,牙齿疼痛,牙关禁闭,目肿,目赤肿痛,眼睛疲劳,鼻出血,咽喉肿痛,

发烧无汗、多汗,腹痛,便秘,风疹。孕妇慎用本穴,不宜与三阴交并用,以防流产。

刺法:直刺 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肩、面部

1、深刺 2-3寸,透劳宫或后溪时,出现手掌酸麻并向指端放散,针尖不宜偏向腕侧,以

免刺破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而引起出血。

2、本穴提插幅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及血管引起血肿。孕妇禁针。

3、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4、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发挥此穴道的疗

效。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颜面上的病,像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等都有疗效。但注意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齿痛:合谷两穴并针刺,留针3分钟,针到病除。

●风火牙痛不能饮食:1合谷2颊车3中脘4足三里5留针30分钟。

●牙关不开、口眼歪斜:1合谷2地仓3颊车。拔牙麻醉穴:1合谷2足三里。

●配少商穴治咽喉肿痛;配太阳穴治头痛

●癫痫及安神、镇惊:1合谷2百会3神门。

●目赤:1合谷2丝竹空3精明。或配太冲穴

●鼻窦炎:1合谷2迎香。

●局部性肌肉痉挛:用点刺法,快针前浅刺,或强刺法

●哮喘剧烈时:1先针合谷,2使患者平卧,用五柱灸法。膻中为中心,左、右为神

封,上为玉堂,下为中庭。

●针『四关穴』:1左、右(合谷)2左、右(太冲)(调和脏腑阴阳气血)a降低

血压,镇静神经,调整机能,开关节而利痹疏风,行气血,通经络,清滞瘀。

●止汗:a补合谷,泻腹溜(补合谷可使汗腺收缩)。发汗:a泻合谷,补腹溜(重

泻合谷,使汗腺松弛)

●调理肠胃,宽中理气:a合谷b足三里。脾病:a合谷b三阴交。

●安胎:a泻合谷b补三阴交。血旺气衰。堕胎:a补合谷b泻三阴交。血衰气旺。

●有轻微感冒时,可以按合谷穴,左右各个各按摩十分钟,按摩完后再喝一杯热开水,

出出汗,感冒就可以缓解。牙痛时可以先按按合谷止痛。

●大蒜贴敷合谷穴治扁桃体炎:将大蒜(紫皮者佳)捣烂如糊状,敷于双虎口(即合

谷穴),时间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为度

5、阳溪穴(经穴)(中魁)

位置:腕背桡侧,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拇指上翘时,当鼻烟窝中。

功效:疏通经络、祛风止痛、清热利咽

主治:手腕疼痛无力五指拘挛,头痛咽喉肿痛牙齿疼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狂言。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手法用平补泻法或捻转补泻法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腕三针:阳溪+阳池+阳谷(手腕扭伤)

6、手三里

定位取法: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当曲池穴下2寸处。屈肘取穴。

主治:腹痛,吐泻,手臂麻木。

●直刺1-2寸,局部酸胀沉重,针感可向手背部扩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8、曲池穴(合穴)(鬼臣,阳泽,鬼腿,肘尖)

位置: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法: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

功效:疏经通络、活血祛风、清热消肿

主治:半身不遂、发烧、神经疾病、上肢活动不利、肿痛、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症、颈

淋巴结结核、腹痛、吐泻、便秘、神经衰弱、高血压、伤寒感冒、发热、月经不调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凉药水针

配穴:配合谷+外关,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目赤。配合谷穴、血海穴、委中穴、膈俞穴,有散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丹毒,荨麻疹。

配内关、合谷、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太冲穴、昆仑穴、太溪穴、阿是穴,有温阳散寒,活血止痛作用,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刺法:直刺1.0-2.5寸,深刺可透少海穴,局部酸胀或向上放散至肩部或向下放散至手指。每日按压曲池穴1-2分钟,使酸胀感向下扩散,有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9、迎香(冲阳穴)

定位取法:在鼻翼外缘中点,当鼻唇沟中

功效:《针灸甲乙经》:“鼽衄有痈,迎香主之。”

主治:现代常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嗅觉减退,鼻出血,鼻息肉。面神经麻痹,胆道

蛔虫症。局部酸胀,可扩散至鼻部,有时有眼泪流出。本穴禁灸。

三、总结本经主治:

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流涕,鼻出血,及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