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21大镇国之宝

中国史上21大镇国之宝
中国史上21大镇国之宝

中国史上21大镇国之宝

21.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被誉为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20.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

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19.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8.北京故宫博物院:“大禹治水”大玉山

“大禹治水”的玉山用料产自中国新疆和田,为致密坚硬的青玉。这件文物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17.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

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16.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15.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14.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13.河北省博物馆: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12.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

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带飘逸。只见它口衔酒杯,前腿斜撑,后腿蹲曲,马尾上摆,好像正合着音乐节拍,以优美的舞蹈为饮酒者伴饮助兴。马身和提梁、壶盖及“同心结”纹带均鎏金,使得银壶富丽堂皇,明快悦目。该壶构思巧妙,工艺精细,古今未见类同者,堪称国宝。11.河南博物院:春秋莲鹤方壶

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高120厘米,口径31厘米,是春秋时期的器物。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10.四川三星堆博物馆: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树干高384厘米(3.84米),通高396厘米(3.96米),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树座略呈圆锥状,底座呈圆环形,上饰云气纹,底座之上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云气纹。树干接铸于山顶正中,干直,树根外露。9.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太阳神鸟金饰又随着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象征着中华民族如神鸟一样,实现了千年飞天梦。8.中国国家博物馆:武王伐纣亲历记1976年在陕西省临潼出土的利簋,内壁铭文明确记载“武王征商”之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岁”星

正当中天。这件青铜器为武王伐纣确定了准确的年代,即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它为商周两代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无疑是一件国宝重器。7.北京故宫博物院:秦石鼓文,大秦帝国的“东方红”

关于石鼓文的确切年代几千年来学者讨论不断,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被大家都赞同的确定的结论。现有多位学者认为它是秦景公时的作品。 6.山东博物馆:西汉《兵法》竹简,为孙武、孙膑正名。

《孙子兵法》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作者孙武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有“兵圣”的美誉,留下来的唯一著作《孙子兵法》,不但成为中国历代研习兵法者必读之书,而且较早就有十余种文字的译本发行海外,因此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5.北京故宫博物院:《平复帖》,见证汉字流变。

现存的《平复帖》是孤本,没有其他的作品可供比对,所以无法判定其究竟是不是出自陆机之手,但是这都已经不是很重要了。从武周时期王方庆临摹先人王羲之、王献之等而成的《万岁通天帖》看,东晋时期楷书已经成形,再证以西晋写经,可以肯定有隶书特点的章草《平复帖》是西晋真迹,它一方面是隶书发展过程中的标本,同时更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佐证。 4.北京故宫博物院:五牛图韩滉《五牛图》卷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

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因而受到广泛重视,堪称“镇国之宝”。《五牛图》画在一张窄而长的桑皮纸上,五牛姿态各异、身形逼肖,全图除了一丛荆棘之外,不设任何背景,着重突出牛的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 3.苏州博物馆:真珠舍利宝幢

这件北宋真珠舍利宝幢,一是因为它有具体的出土时间。这件宝幢制造于北宋年间,时代很早,在同类木刻作品中是少数保存这么完好的。二是工艺极为精湛,使用了镂雕的技术,分作三层,刻画了各种飘逸生动的仙人形象。塔顶嵌了一颗水晶珠,作为顶部的装饰,全身上下用了大小相等的四万颗色彩斑斓的珍珠,玲珑剔透,装饰极为珍贵。还运用了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金银皮雕刻、檀香木雕等十多种特种工艺。整座宝幢造型优美、工艺之精巧举世罕见,代表了整个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的集锦。 2.北京故宫博物院:定窑孩儿枕,观音赐子。

瓷枕的烧制最早出现于隋代,唐以后日渐增多,为古代寝具,古书记载“瓷枕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定窑瓷器以白瓷为主,大都为实用的瓶、罐、碗等,孩儿枕是难得一见的器型。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定窑孩儿枕,釉色牙黄,工艺精巧,先使用模具烧制成型,再加以精细的雕工,活泼可爱的孩童侧卧于榻上,双臂紧抱置于头下,两脚叠压稍稍抬起,神态栩栩如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经典之作。这

件定窑孩儿枕不仅是宋代风俗的见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瓷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1.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前玉瓮亭:渎山大玉海,酒瓮里的改朝换代。

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是至今为止现存最早的大型玉器,鲜有出其右者,且在历史上流传有序,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记叙,承载的历史记忆非常丰富。大玉海从广寒殿到团城,也间接反映了北京的历史变迁,综合考虑,可以作为镇国玉器之首。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北京紫禁城 (1)修建: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2)组成:北京城分宫城(紫禁城、故宫)、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后来又在京城南面加筑了外城,位于外城的天坛很有特色。 (3)特点:北京城以万岁山为核心,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整个城市左右对称,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城中心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里面的宫殿楼阁,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千门万户,气象万千。 (4)地位: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 (1)修建:万里长城自秦朝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代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2)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 (3)特点:明长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 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经济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3.《本草纲目》

(1)创作过程: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正式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能试验。经过27年的不懈地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2)内容特点:这部书收入药物1892种,医方11000多个。插图1160幅,内容丰富,考订详细。 (3)地位称号:当时这部书虽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刊行之后却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4.《天工开物》 (1)创作过程: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2)内容特点:书中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3)地位称号: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农政全书》 (1)内容特点:科学家徐光启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政全书》中不但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而且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 (2)历史地位:《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也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二)难点分析 1.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巨著的特点 明清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所以在封建社会允许的范围内,科技文化发展的余地很小了。所以当时科技文化发展上的主要成就不是创造,而是总结。例如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就是对传统中药学的总结,而在中药学的基础理论方面,李时珍本人并没有突破性创造。另外,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是对中国封建时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是对传统农学的总结。 总结起来明清时期的科技巨著具有以下特点:继承和总结 ①从内容上看:多、全──总结性的巨著,是集大成之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题b及参考答案

平顶山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卷 B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20世纪20年代,全国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其中,周作人等人发起组织了___________,郭沫若等人 发起组织了____________。 2.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__,散文诗集是_________。 3. 《铸剑》中塑造的复仇主人者形象是___________。 4. 1920年,胡适出版了诗集__________,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新诗别集,体现了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_,这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5. 闻一多诗论的核心“三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中国现代话剧发端于留日学生组织的__________,他们演__________。 7. 周作人的散文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风格,体现了他“叛徒”和“隐士”的双重人格。 8. 茅盾的长篇处女作是____________。 9. 老舍的带有科幻色彩的寓言体小说是_____________。 10. 巴金的小说____________标志着他文学生涯的正式开始,但是还没有跳出“革命+恋爱”的模式。 11. 戴望舒由于成名作的巨大影响,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 12. 报告文学《包身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13.将“幽默”一词引进中国,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实践的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在“小说界革命”中,有人提出了“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观念,这个人是: A. 康有为B 梁启超C 陈独秀D 李大钊 2 文学革命初期在《新青年》杂志上演出“双簧戏“的是: A.胡适和陈独秀 B.鲁迅和周作人 C.钱玄同和刘半农 D.沈尹默和叶绍钧 3. 因为发现了礼教吃人的本质而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之声的鲁迅作品是: A.《狂人日记》 B.《阿Q 正传》 C.《祝福》 D.《社戏》 ││││││││││ ( 第 一 页 ) │││││││ 共 五 页 ││││││││专业 姓名 学号 班级 密 封 线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修订版4课本练习答案

1. The police _blundered___ badly by arresting the wrong man. 2. The house was severely destroyed, so the couple spent thousands of dollars _renovating____ it. 3. The pilot was forced to _ditch___ the jet plane in the Gulf because of the hijacking. 4. Unlike the Satellite, it has no __internal____ battery, though it will accept external batteries made for the iPad. 5. The basis for training relies on the dog’s natural __instinct____ to hunt. 6. The __plaster___ was beginning to fall from the walls. 7. During each war the monopoly capitalists amassed ___fabulous____ wealth. 8. At college he studied English and did _amateur______ boxing Don’t _beat___ yourself up__ over something that you have no control over. They decided to _call in____ a doctor because the child was not any better. Ultimately, he said, the issue came ___down to __a disput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 always said he would _ wind up ____ in jail. Growth is a process of __ trial and error _________. You can learn as much from failure as you can from success. Maybe more. The bridge must be repaired within three days __ at all costs ____. 这座房子在地震中损毁严重,汤姆花了不少钱来修它。 The house was badly damaged in the earthquake, and Tom spent a lot of money renovating it. 正如史蒂夫·乔布斯所指出的,不断摸索一直都是苹果模式的一部分。 As Steve Jobs noted, trial and error has always been part of the Apple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21课教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2.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音像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设计图表,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教学难点: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布局严谨,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的杰作,城中心的故宫又叫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你知道它为什么叫紫禁城吗?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设问:刚才看到的故宫,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个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生答:明成祖时修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过的地方。 故宫建筑风格:①造型雄伟。②布局严整。③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建筑左右对称,是古代传统的城市建筑的杰作,突出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④内外装饰精美豪华……介绍自由阅读卡“琉璃瓦和汉白玉”小常识。 老师要明确宫城就是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1课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 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习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一)建筑成就: 1、北京城:从里到外分为——、——、——,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西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科技巨著: 1、李时珍:《——》,是——的药物学巨著,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总结了——和——生产技术,强调——要协调发展。被称为“————”。 3、徐光启:《——》,农业百科全书。 二、合作交流:(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2、列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能用表格将明代的科技成就概括出来吗? 三、拓展延伸:(思维拓展,学以致用。) 1、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2、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四、系统总结:(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五、巩固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遗址 C、嘉峪关遗址 D、玉门关遗址 3、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 1.填空题15个共15分 2.选择题5个共10分 3.名词解释5个共25分 4.简答题3个共30分 5.论述题一个20分 填空题选择题 1.中国现代文学分期 1917~1927 第一个十年(20年代文学也叫五四文学) 1928~1937.6 第二个十年(30年代文学) 1937.7~1949.9 第三个十年(40年代文学) 2.周作人20年代早期文学观点:独立美与无形功利 3.胡适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4.丁西林的戏剧创作特点 ①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 ②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 ③别出心裁的结构。他的喜剧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 ④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5.孙犁和《白洋淀》 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是《荷花淀》,《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 6.曹禺的《雷雨》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 7.中国诗歌会的代表人物:蒲风、穆牧天、任钧(森堡)、杨骚 8.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代表作品:《沉伦》代表作品: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茑萝行》《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怀鲁迅》《薄奠》 9.郭沫若的六大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10.文学革命的标志(胡适与陈独秀发表的一篇文章):《新青年》分别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11.鲁迅《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故事新编》的写作手法以及涉及这三部小说的细节 ①地位: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②《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运用“油滑”的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 ③细节: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呐喊》包括《狂人日记》和《社戏》,《彷徨》包括《祝福》《离婚》《伤逝》;《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共8篇:《补天》(不周山)《奔月》《铸剑》(眉间尺)《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 12.许地山的代表作品,代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以及创作特点 代表作品:《缀网劳蛛》尚洁:独立、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她是一个基督徒,具有博爱的宗教精神。与世无争、处变不惊,淡然从容、宽容大度。同时具有一

21世纪大学英语翻译

UNIT1 TEXT A 我的父亲温斯顿·丘吉尔是在40几岁开始迷恋上绘画的,当时他正身处逆境。1915年,作为海军大臣,他深深地卷入了达达尼尔海峡的一场战役。原本那次战役是能够缩短一场血腥的世界大战的,但它却失败了,人员伤亡惨重,为此丘吉尔作为公务员和个人都付出了代价:他被免去了海军部的职务,失去了显赫的政治地位。 “我本以为他会因忧伤而死的。”他的妻子克莱门泰因说。被这一不幸压垮的他同家人一起退隐到萨里郡的一个乡间居处---耘锄农场。在那儿,正如丘吉尔日后所回忆的,“绘画女神拯救了我!” 一天他正在花园里漫步,正巧碰上他的弟妹在用水彩画素描。他观看了她几分钟,然后借过她的画笔,试了一下身手----于是缪斯女神施展了她的魔法。自那天以后,温斯顿便爱上了绘画。 任何能让沉浸在忧思中的温斯顿分心的事情都让克莱门泰因高兴。于是,她赶紧去买来她所能找到的各种颜料和画具。水彩颜料、油画颜料、纸张、帆布画布---很快耘锄农场里便堆满了一个绘画者可能想要或需要的各样东西。 画油画最终成了温斯顿的一大爱好---但是最初几步却出奇地艰难。他凝视着他的第一块空白画布,异乎寻常地紧张。他日后回忆道:“我迟疑不决地选了一管蓝色颜料,然后小心翼翼地在雪白的底子上的画上蚕豆般大小的一笔。就在这时,我听到车道上传来一辆汽车的声音,于是惊恐地丢下我的画笔。当我看清是谁从汽车里走出来时,更是惊慌失措。来者正是住在附近的著名画家约翰·莱佛利爵士的妻子。 “…在画画呢!?她大声说道。…多么有趣。可你还在等什么呢? 把画笔给我---大的那支。?她猛地用笔蘸起颜料,还没等我缓过神来,她已经挥笔泼墨在惊恐不已的画布上画下了有力的几道蓝色。谁都看得出画布无法回击。我不再迟疑。我抓起那支最大的画笔,迅猛异常地向我可怜的牺牲品扑了过去。自那以后,我再也不曾害怕过画布。” 后来教丘吉尔画画的莱佛利曾经说起过他这位不同寻常的学生的艺术才能:“如果他当初选择的是绘画而不是政治,他定会成为一位驾驭画笔的大师。” 在绘画中,丘吉尔发现了一个将陪他走过大半人生的伴侣。1921年,他的母亲去世,两个月后,他又失去了他和克莱门泰因的3岁爱女玛丽戈尔德。那时,绘画是他的慰藉。悲痛欲绝的温斯顿住到了苏格兰朋友们的家中---并在他的绘画中寻得安慰。他写信给克莱门泰因:“我外出画了一条在午后阳光下的美丽的河流,背景是红色和金黄色的山峦。爱怜的思绪油然而生……啊,我一直感受到失去玛丽戈尔德的痛楚。” 生命、爱和希望慢慢地复苏了。1922年9月,克莱门泰因和温斯顿的另一个孩子出生了:那就是我。同年,温斯顿买下了查特威尔,这是他将在以后40年里画出其所有不同风貌的他所钟爱的家。 20世纪20年代中期,我父亲在伦敦举行的一次享有盛名的业余画展中赢得了一等奖,当时他一定颇为得意。参赛作品不署名,所以一些评委坚持认为温斯顿的画---有关查特威尔的第一批画作中的一幅---是一位专业画家而不是一位业余画家的作品,所以应该取消其参赛资格。但最后,他们同意信赖那位艺术家的诚实,而在得知那幅画为丘吉尔所作时他们都很高兴。 史学家们一直把1929年温斯顿再次被免职后的10年称为他无所作为的十年。也许政治上那些年(他)的确毫无作为,因为他一个人大声疾呼,想要唤醒英国人认识到来自希特勒的威胁,然而响应者寥寥无几。但在艺术上,那些年却硕果累累:现存的500多幅丘吉尔的油画中,约有一半作于1930年至1939年之间。 绘画始终是丘吉尔的一种乐趣,直到他生命的结束。“画家是幸福的,”他在他的《作为一种消遣的绘画》一书中写道,“因为他们不会孤独。光线与色彩,宁静与希望,将终日伴随着他们。”对我的父亲来说也是这样UNIT2 TEXT A 富克斯·巴特菲尔德 当郑金枝的父亲用积蓄的钱为她买了一张票,让她乘上一条将带她离开越南的渔船时,她才9岁。对这个家庭来说,将金枝送上小船,置身于陌生人中间,是一种令人心碎、代价昂贵的牺牲。他们只愿她最终能到达美国,在那儿受到良好的教育,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对小女孩来说,这是一次充满危险的艰苦旅程。在小船到达安全之地以前很久,食物和水的贮备已经用完。当金枝最终到达美国后,她又不得不同一连3个收养家庭相处。但是当她1998年从圣地亚哥的帕特里克·亨利中学毕业时,她取得了全优的成绩以及这个国家最享盛名的几所大学提供的奖学金。 “我必须取得好成绩,”这个现为康奈尔大学二年级学生的19岁姑娘说,“这样我才对得起在越南的父母。” 金枝是一群聪明伶俐、积极进取的美籍亚裔中的一员,他们正突然潮水般地涌入我们最好的大学。虽然美籍亚裔只占全国人口的2.4%,但他们在哈佛的本科生中却占了17.1%,在麻省理工学院占了18%,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占了27.3%。 为什么美籍亚裔的成绩这样优秀呢? 他们是否像一些陈旧的看法所暗示的那样是些埋头用功的学生? 他们是否有更高 的智商? 或者在我们一向珍视,但也许已经丢失的价值观----如敬业、家庭和教育等方面,我们是否可以向他们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呢? 并非所有的亚裔人都学得一样好;比如,没受过什么教育的柬埔寨难民的孩子就常常需要特殊的帮助。许多美籍亚裔人不喜欢被称为“模范的少数民族”,他们感到这是美国白人的逆向歧视----虽与1965年以前排斥大多数亚洲移民进入美国的法律截然不同,但仍是一种偏见。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课后翻译答案

Unit1 1.被警察询问时,杰夫极力保持冷静,沉着地回答每个问题。(composure) Jeff tried to keep his composure and answer every question calmly when inquired by the policeman. 2.油价不断上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one way or another) With oil prices keeping on increasing, all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been affected (in) one way or another 3.他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可能避免环境污染的措施。(ward off) At the meeting he proposed a series of measures that might ward of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4.迈克向他父亲保证他一定会全身心投入到即将到来的比赛上。(assure) Mike assured his father that he would put his whole heart into the coming competition. 5.一旦玛丽下定决心,就绝不会动摇。(waver) Mary will never waver once she makes up her mind. 中国人从小就相信英雄得具有大无畏和自我牺牲精神(self-sacrifice)。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时,英雄们总是选择牺牲自己。刘胡兰和董存瑞在中国家喻户晓。1947年,15岁的刘胡兰由于积极投身中国解放运动而被敌人杀害。战士董存瑞手托炸药包(a pack of explosives),炸毁了敌人的碉堡(blockhouse),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英雄的标准已经多样化,人们开始质疑这些英雄是否仍然是当今的楷模(role model) 。 Chinese people are brought up to believe that a hero has to be associated with tremendous courage and self-sacrifice. Whenever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terest of nation and their own, Chinese heroes always choose to sacrifice themselves. Both Liu Hulan and Dong Cunrui are household names in China. Liu was a 15-year-old girl killed by the enemy in 1947 for being actively involved in liberation of China. And Dong was a soldier who blew off the enemy blockhouse by holding a pack of explosives in his hand and killed himself in the explosion. However, it is open to question whether they can still be role models today since the criteria for heroes have diversified along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Unit2 1.他们的一些罪行骇人听闻,简直令人毛骨悚然。 Some of their offences are so awful that they would chill the blood . 2. 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洋葱、奶酪、西红柿和黑胡椒。 The ingredients included but were not limited to onions, cheese, tomatoes and black pepper 3.他认为总经理如此重视那些日常琐事很荒唐 He considered it ridiculous for the general manager to attach so much importance to those routine trifles. 4. 我们没人打破物理定律,不然就有人获诺贝尔奖了! We didn’t break the laws of physics, or else someone would be getting the Nobel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1.伤痕文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通过对文革生活以及文革后人们精神创伤的 真实描写,大胆揭露、愤怒鞭挞,展现人们肉体和精神“伤痕”的作品。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 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的反思,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悲剧性的。 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 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 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的《单位》、池莉的《烦恼人生》等 5.先锋小说: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 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流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 6.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 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 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8.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 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9.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21世纪是一个大健康时代

21世纪是一个大健康时代 21世纪是一个大健康时代。人类将追求心理、生理、环境的完全健康。富裕起来的中国百姓,面对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越来越懂得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它胜过银行里高额的存款,以及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无论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还是社会发展的参与和成果的享有,必须以健康为前提。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都无从谈起,追求健康就是追求文明和进步。追求健康是社会发展和民族强大的保障。展开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是关系到子孙万代的伟大工程,是中国老百姓迫切的需求。 一、健康的定义 1、定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世界保健大宪章中对健康做了如下定义:"健康不公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1)身体无病:是健康的最基础条件。 (2)生理健康:心态决定了人生的一切,良好的心理是一切的保证。 (3)生理健康:维持机体各组织的细胞,功能协调作用完善。 (4)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今社会的三大特征:"速度、多变、危机"对策:"学习、改变、创业"。 2、健康的十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的压力而不感到过份紧张,你可以从事你渴望做的一切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3)应变能力强,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4)对于一般***冒和传染有抵抗能力。 (5)体重标准,身体匀称,站立时身体各部位协调。 (6)眼睛明亮,反应敏捷无炎症。 (7)头发有光泽,无头屑或较少。 (8)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10)善于休息,睡眠好。 二、疾病与寿命 1、人类的理想寿: (1)根据生物学的原理: (2)哺乳动物的寿命是生长期的5-7倍,人类的生长期用最后一颗牙齿出来的时间(20-25岁)来计算的。因此人的寿命应是125岁到175岁,平均150岁。最低也应该是100岁。0-60岁为生命的第一个春天,播种耕耘,辛勤劳作。61-120岁是生命的第二个春天,金色收获,温馨从容。 (2)人类寿命的变化: 国人的平均寿命由解放前的35岁一跃上长为2000年底的71岁。过去:人活70古来稀。现在:活到80不算老,70还是正当年。 几种动物生长期和寿命 我国历代人的平均寿命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主要内容、社会意义、艺术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2、了解昆曲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京剧艺术的形成与特点。 【学习重点】《红楼梦》和京剧艺术。 【学习难点】小说与京剧繁荣原因和京剧成为国粹的原因。 【学习过程】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一、《红楼梦》 1.清代的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 2.《红楼梦》以贵族青年和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3.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追求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4.《红楼梦》这部强、高的小说已成为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昆曲与京剧艺术 1、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和。 2、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一带的。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创作的。前期,昆曲艺术达到顶峰,代表作是的、的,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3、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先后到北京献艺,一时誉满京城。 4、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流传四方。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图一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作者是谁?地位如何? (2)你知道图二反映的是什么经典故事吗?它出自哪一部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 (3)图三所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西游记》是以什么事件为原型创作的?(4)《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趋势?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知识建构: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50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1949.7)1、1917—1927:五四新文学运动产生和向革命文学发展的时期 2、1927—1937:左翼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壮大时期 3、1937—1949:抗战的民族的文学运动兴起和繁荣时期 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7—至今)1、十七年文学(1949—1976)创作两个阶段 一确立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狂欢时代1序曲 诗歌何其芳长篇抒情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胡风组诗《时间开始了》 小说赵树理《登记》 话剧老舍《龙须沟》 2主旋律 诗集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 邵燕《到远方去》《给同志们》 梁上泉《喧腾的草原》 散文靳以《到佛子岭去》《佛子岭的曙光》 李若冰《柴达木手记.

小说赵树理《三里湾》 康濯《春种秋收》 马烽《结婚》 谷峪《新事新办》 萧军《五月的矿山》 周立波《铁水奔流》 3变奏 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解放战争 孙犁《风云初记》---抗日战争 峻青《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 王愿坚《党费》《粮食的故事》 话剧胡可《战斗里成长》 陈其通《万水千山》 二高涨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丰收时代 1 成熟文学作品 长篇小说周立波《山乡巨变》 柳青《创业史》 胡正《汾水长流》 陈残云《香飘四季》 陈登科《风雷》 浩然《艳阳天》

梁斌《红旗谱》 吴强《红日》 罗广斌杨溢言《红岩》 杨沫《青春之歌》 曲波《林海雪原》 欧阳山《三家巷》《苦斗》 冯德英《苦菜花》 短篇小说马烽《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李准《李双双小传》《耕耘记》 刘澎德《桥》 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 周立波《山那面人家》《禾场上》 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 罗宾基《山区收购站》 散文杨朔,刘白羽,秦牧 生活小赋吴伯箫曹靖华人生漫忆,碧野山水游记诗歌贺敬之 郭小川《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 闻捷《复仇的火焰》 李季《杨高传》

21世纪是中国的时代

21世纪的世界格局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伴随着所谓‘中国威胁论和中国世纪论也开始在世界流行,国民生产总值已经上升到全球第二的位置,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这在世界上也属奇迹。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向亚太地区移动的大背景下,21世纪将是中国世纪,但挑战不容小视。 对于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我们不能过于乐观,仅仅在经济上取到了巨大的成就不足以让我们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将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环境四个方面来阐述21世纪世界变迁中的中国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是否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在政治方面,国家的政治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包含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国内方面是指对内的能力,属于执政能力的范畴;国际方面属于久交的一部分。中国政治力爱中国政治发展进程表现两重性特点优势和劣势并在,即中国政治对内保持强大的凝聚力,而国际社会对中国民主政治了解不多,使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感召力弱小。从国内与国孙超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政治力的国内动员能力强大,而国际动员能力弱小,这样的特点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很难改

变。因此强强中国政治能力建设既是提高中国政治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内部政治系统与外部政治系统相互交流的保证。 虽然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走上正规,未发生重大的变故,但国内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却存在极大的不完善性,对中国的稳定发展会带来潜在的危害。首先政府重要官员的选拔普通民众参与度不高,而他们的考核又以GDP为重,普通民众的感受似乎对他们的升迁没什么影响。往往官员为了自己的前途,大力发展经济而忽视了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中国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表现为:一方面,社会冲突的总量在迅速主升,制度内和制度外的社会冲突都呈现上升态势;另一方面,制度内的社会冲突在社会冲突总量中的比例在下降,相应制度外的社会冲突的比例在上升。这些小范围的冲突没有转化为大规模的冲突,一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官民对话互动的机会增加;二是中国政治日益开放的前提下,中国各级政府与民众的对话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其次,宪法的权威未得到足够的维护,宪法对政治的稳定性不够。由于法律未能有效的独立于政治,容易造成国家的政策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放变,极易造成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又如“薄熙来事件”,应该引起我们极高的重视。最后,人民享有的权益我们应该得必要的保护,如果政府为了发经济发展而不顾人民的生活感受,那么我们发展的目的又何在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造特色;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再现、阅读小说片段、微课学习、问题探讨等方式,解释《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素养;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兴衰。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频——《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首著名的京戏歌,在歌曲中引入京曲调,唱出了中国人对国粹艺术京剧的赞美之情和拥有这门传统艺术的骄傲和自豪感。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你知道京剧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又为何会产生京剧这一新的戏曲形式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红楼梦》1.教师介绍《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提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2.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提示: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3.读教材,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被称为"人生派"。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成员是留日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以及后来加入的彭康、朱镜我、冯乃超等。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强调创作"本着内心要求",崇拜天才,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宣传文学的无目的性,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被称为艺术派。受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颓废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影响,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1929年2月该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在杭州西湖湖畔成立的新文学团体。他们的作品主要有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寂寞的国》等。其创作以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见长。风格清新质朴、坦白率真,以自由诗为主。 4、五四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一、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二、感伤的精神标记;三、个性化的追求;四、创造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5、郁达夫浪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一、自我的写真;二、感伤的抒情;三、结构的散文化;四、流丽、清新的文笔。 6、阿O人物形象分析。 阿Q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 (1)阿Q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首先,在政治上受压迫,连姓赵的资格都被剥夺;在经济上受剥削,无地无房无固定职业。其次,阿Q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弱点的狭隘、落后、保守的农民,秉有几千年传统文化思想沉淀而成的奴性人格:常以健忘来解脱痛苦;妄自尊大;身上有"看客"式的无聊与冷酷;有不少符合圣经贤传的思想;盲目守旧、欺弱怕强、卑怯势利。再次,阿Q的不觉悟还表现在他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上。他由对革命的深恶痛绝到神往革命,其态度的变化并非政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