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实验是验证猜想的唯一方法。
(错)
4、窗台边的花草悄悄地把头探向窗外,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哪些科学方面的猜想?至少说四种。
答:⑴可能是窗外有阳光。
⑵可能是土壤中的肥料分布不均。
⑶可能浇水的时候偏在了一侧。
⑷可能是相吸收更多的露水.
5、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6、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7、(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
结果。
8、植物的根不可能有(A )生长的特性。
A、向上
B、向水C向地
9、(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
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
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0、引起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份供应方向)和(距离)。
11、在做植物根吸水实验时,要在液面加一层(植物油),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
12、对比实验每次只能设置(一)个变量。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
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2、什么叫做光的反射?
答: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
光的反射。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4、下列地方,(B)存在采光问题。
A、操场
B、车库
C、阳台
5、(1870)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光线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
人们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光导纤维)。
光导纤维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等行业。
6、1870年,英国物理学家(A )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光线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
A、丁达尔
B、牛顿
C、达尔文
7、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
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
8、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
对新的改进方案,需要再次用(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多试几次,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9、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普通的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比如:红花只反射红色的光,而其他光则被吸收了。
10、五彩玻璃具有神奇的(变色)效果、调光玻璃根据需要调节(透明)
程度,从而改变透进光的强度。
11、(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
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彩色电视机)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
12、自动调控房间采光的(传导器)是由(接收器、光导纤维、散射器)等三部分组成。
传动器由电脑控制,接收器安装在屋顶,并且能全天自动跟踪太阳。
这种装置不但能解决高层建筑群中背阴房间的采光问题,还能应用于(日光浴)及(花卉栽培)等。
13、美国研制开发的“(太阳能窗)”,是由嵌入两个大玻璃天窗的多个透明塑料板构成的。
每个小塑料板都有几十个小金字塔的模块。
14、阳光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和光明,(乐观开朗)的心情有利于病人康复。
15、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没有光源,我们就看不到周围的物体。
16、若用三棱镜做分解太阳光实验,照在白墙上能看到(七种颜色);照在绿墙上能看到(绿色),照在蓝墙上能看到(蓝色)。
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
1音乐是流动的诗篇,编钟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古琴)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
2、我国古典(《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飞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外太空,向外太空可能
存在的高级生物传播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3、常见的管弦乐器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弦乐器),如小提琴;(管乐器),如小号;(打击乐器),如木琴。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的、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声)。
5、一件乐器仅仅能发出声音是不够的,还必须能使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发生变化,这样才能演奏音乐。
6、乐音有三个要素:响度(或音量)、音高(或音调)和音色。
(乐音的强弱叫响度),(乐音的高低叫音高)。
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
7、弦乐器是通过弹拨琴弦、击打琴弦或用琴弓拉琴弦,使之(振动发声)的。
8、用手指弹拨琴弦,琴弦的振动会引起琴弦下盒内的空气产生振动,同时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盒本身的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鸣)。
共鸣使得声音变大。
所以,弦乐器都有一个共鸣箱。
9、笛子的音高与笛子内部的空气振动有什么关系?
答:笛子内部的空气振动越快,音高越高,反之,音高就越低。
10、什么叫音乐疗法?
答:就是利用音乐的特殊功能,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音乐,使其产生治疗的作用。
如:悠扬欢快的旋律,可以使人全身心投入于乐曲之中,增强肺的呼吸功能,使肌肉放松,消除神经紧张,
帮助驱散烦闷,减轻人们工作、生活上的压力。
1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测量声音的响度。
(0)分贝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长期在(85)分贝以上的声音之中,会耳朵造成永久性的听力伤害。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12、落叶声10分贝,耳语声30分贝,图书馆中40分贝,正常谈话65分贝,吸尘器工作80分贝,摩托车发动95分贝,耳机的最大音量100分贝,民用喷气式飞机起飞120分贝,军用喷气式飞机起飞140分贝。
1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各不相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在水中时每秒1400米,在钢铁中是每秒5000米。
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13、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答:声源产生的声音,通过物质传到人的耳朵里,耳朵通过听觉系统把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人就听到声音了。
14、人能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⑴(发出声音的物体)即(声源);
⑵(传播声音的物质)即(介质);⑶(能够接收声音的听觉系统)。
15、真空不能传递声音,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只能通过无线电报话机交谈。
(对)。
16、(噪声)是指嘈杂、刺耳的声音。
17、噪声有什么危害?
答:噪声使人感到厌烦,分散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
比较强的噪声,使人难受,时间久了,会引起(耳聋)。
极强的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假如一个人突然置身于极强的噪声中,(听觉)器官就会发生急性外伤,并且整个肌体会受到严重损害,双耳变聋,语言混乱,神志不清,甚至会造成(脑震荡)、(休克)或(死亡)。
18、如何控制噪声?
答:一、在声源处控制:如禁止鸣笛,给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二、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如在路边植树形成“绿色音屏”、或安装隔音板,三、在接收处控制:如人佩戴耳塞或者耳机状消声器。
19、下列控制噪声的方式属于哪种:⑴用手掌捂住耳朵(C); ⑵在城市禁止鸣笛(A);⑶在公路旁种树形成“绿色屏障”(B)。
A. 在声源处控制
B. 在传声途径上控制
C. 在接收处控制
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
1、人在平静时和在剧烈运动后心脏的(跳动频率)有很大不同,另外,人在紧张时心脏的(跳动频率)也会加快。
2、在人体内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的是(神经系统),它包括(脑)、(脊髓)、(神经)。
(脊髓)在人体的背部中央,藏在(脊柱)里,与(脑)相连。
从(脑)和(脊髓)发出许多条(神经),遍布人体全身各处。
3、(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脑掌管着人体的全身知觉、运动和思维、
记忆等活动。
4、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的作用类似于一个“水泵”,使(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5、课堂时精力难以集中时,可以轻轻活动(脚趾)。
进餐时尽量(少说话)。
6、你知道哪些“聪明食品”?说出八种来。
答:鱼、蛋黄、海带、瘦肉、动物内脏、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
7、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
高血压、哮喘、溃疡、癌症等都与(精神因素)有关。
8、小明说他总觉得记不住知识,请你从行为习惯和食物方面给他些建议。
答:行为习惯方面:学习时集中精神,专心致志,难以集中时活动一下脚趾;食物方面:多吃蔬菜水果、鱼、蛋黄、豆制品、海带等“聪明食品”。
9、青春期是(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身体(快速)生长的一个时期。
青少年一般是从(10~12)岁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的第二个生理变化是(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一性征是指与生俱来的(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在(胚胎)时就已形成。
第二性征是区别男女两性差异的一些外部特征,它在(青春)期发育形成。
10、青春期的心理有哪些变化?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个人考虑问题、自我感觉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开始有所变化。
许多青少年对自己经历的一些变化有许多复杂的感受。
有时自我感觉良好。
有时又感到害
羞和困惑。
有的青少年会提出存在心中已久的问题,比如“我是谁”。
有的青少年开始尝试新的体验,如无偿地帮助他人、交朋友或打扮自己,穿一些时髦的衣服等。
11、青春期要注意补充哪五类营养?它们各有哪些作用?
答:⑴蛋白质,其作用是:它是生长发育的基础,身体的细胞主要由它组成。
⑵糖类和脂肪,其作用是:补充青春期所需的较多的能量。
⑶维生素,其作用是:可以预防某些疾病,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⑷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作用是:它们都是人体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
⑸水,其作用是:满足人体代谢需要。
12、请你为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制定一个合理的食谱。
答:⑴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蛋类、牛奶、豆制品。
⑵饭菜中要含有足够的糖类和脂肪。
⑶多吃含维生素较多的食品,如鲜枣、西红柿、绿叶蔬菜。
⑷多吃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较多的食物,如能补钙的奶类、豆类制品,能补铁的动物肝脏、蛋黄、黑木耳。
⑸每日摄入不少于2500毫升的水。
13、什么叫做亚健康状态?
答:经常出现头痛、头晕、心烦、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症状,但医学检查并无明确的疾病,这种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状态,医学上称为亚健康状态。
14、如何减轻或消除亚健康状态,成为一个完全健康的人?
答:人体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只要要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通过饮食、心理的调养和环境的改善,就能减轻直至消除亚健康状态,成
为一个完全健康的人。
15、21世纪的健康标准是什么?
答:(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1、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它们最喜欢的土质是(壤土)。
2、我们进行探究过程活动要经历哪些步骤?
答: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表达与交流。
3、在几年的科学课学习中,你最难忘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什么?有什么收获?
答:我最难忘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我的收获是:对一个现象可以先进行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再通过分析、观察,排除明显不合理的,选出可能成立的,做进一步探究。
这样一步步做下去,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11。